分泌性中耳炎:易被忽视的听力“杀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由于早期症状不严重,患者大多不太重视。殊不知,若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中耳积液长期存在,不仅会损伤内耳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还可能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令患耳发生严重的传导性聋。
  
   儿童:多数继发于急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较为多见,多数继发于急性中耳炎。据统计,在3岁以下儿童中,70%的人患过中耳炎;而在7岁以下儿童中,这一比例高达90%。儿童之所以容易患中耳炎,主要有3点原因:一是儿童的咽鼓管(连接中耳和咽喉的通气管道)短、平、宽,咽喉部感染容易蔓延至中耳;二是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比较容易患呼吸道感染;三是儿童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咽鼓管开口附近有腺样体,较易留存细菌。需要提醒的是,急性中耳炎患儿经治疗后耳痛消失,并不代表疾病已痊愈,仍需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只有当医生确认没有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后,才能停止治疗。一般地说,7岁以上儿童咽鼓管发育已接近成人,呼吸道感染也逐渐减少,中耳炎的患病率会明显下降。
  
   成人:单侧病变要当心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乘飞机后发生,自觉症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有些患者能感觉到听力随头位而改变,吞咽时可听到耳部有“咯哒”声。
   值得注意的是,当罹患鼻腔、鼻窦疾病,以及鼻咽部肿瘤时,也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临床上,许多鼻咽癌患者的早期症状就是耳闷和听力下降。因此,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特别是单侧病变者,不应随意拒绝医生建议的鼻内镜检查,以免漏诊鼻咽部疾病。
  
  对策:消除中耳“负压”
  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后,因咽鼓管功能进一步受损,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入血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中耳呈负压状态。而中耳负压又会反过来加重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造成恶性循环。
  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重点在于是改善中耳的负压状态。具体措施包括:①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抗生素和化痰药。②做咽鼓管吹张,简单的做法是“捏鼻鼓气”,吸气后抿嘴、捏鼻、鼓气,让空气进入耳朵。此外,多做吞咽动作也有助于改善症状。③鼓膜穿刺,抽出中耳积液、注入空气,迅速改善中耳负压状态。④若鼓膜穿刺无效,可放置鼓膜通气管。若患儿有腺样体肥大,可一并切除。带管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以免引起中耳感染。⑤若有鼻息肉和鼻窦炎,应尽早治疗。
其他文献
禁毒情报是指与禁毒工作有关的情况和线索.是为禁毒工作提供支持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禁毒工作的深入发展,如何切实加强情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禁毒实战,已成为禁毒部门迫切需要解
生活实例    55岁的林女士一年前因反酸、烧心、进食有梗阻感、食欲差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她患了巴瑞特(Barrett)食管,给她开了些药,反复叮嘱她要按时吃药、定期复诊。林女士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病,但医生严肃的表情令她惴惴不安,急匆匆回家上网查资料。当她得知“巴瑞特食管是食管癌的前期病变”时,吓得脸都白了……  46岁的李先生半年前做了一次胃镜,被诊断为巴瑞特食管。当得知这病有可能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授权访问控制方式.但传统的RBAC模型既没有给出控制角色指派的方法,也不能保证角色许可最少优先原则.该文针对传统RBAC系统中存在
采用建立知识共享行为ontology和行为树映射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够根据员工的知识行动动态生成其行为树的有效算法.该算法具有实时、交互式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参
摘要:城市基本地形测绘、城市地籍测绘和城市房产测绘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地形测绘和地籍测绘之间的相关问题。包括三者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工作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地形测绘 地籍测绘 房产测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现代的地质勘探工作中通常会应用到各种高新技术和先进的勘探仪器。GPS—RTK技术是现代地质勘探中一种常用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