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初中阶段,这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从新课改要求当中可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认真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因此,在本文当中,所探讨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就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给出了一些提高得到与法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策略
一、开展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开展系统的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当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体来看,初中生虽然处于叛逆期,但是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特别是性格、行为习惯方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注重此塑造期,加大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教育下提高道德意识,保持道德行为的持久性。
1.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分析来看,道德教育的前提为道德认知,并是后续学者道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具备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的条件下,学生所作行为才会正确,此时在生活、学习当中才会主动遵循道德规范,让不良观念无处藏身。因此,需开设专门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教育,从而启发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
整体来看,只是拥有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这还是难以促进学生做出规范化的道德行为,此时教师需在开展道德教育当中,可在教学当中融入一些感人故事,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其中的美丑善恶,从而使得学生在内心产生抵制丑陋行为的意识,追求优秀品行。例如,在介绍诚信的重要性时,此时倘若只是进行文字方面的讲解,此时必然让教学变得枯燥,是无法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逆反心理。然而,倘若教师用一些时代楷模的事迹来介绍诚信的重要意义,此时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层面的认同,并震撼他们的心灵,在今后自觉保持诚信,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
3.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
在初中阶段,教师需对学生开展道德意志方面的锻炼。通常,当学生具备了相应道德道德情感后,此时当他们面对世界的诱惑时,此时他们也许不会坚持原则,所以,此时需利用大量实践来磨炼学生的持久意志。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当中得知,要想使得学生产生持续的道德行为,此时必然需鉴定意志的支撑。例如,在每一学期的教学当中,可开展一次校级劳动周,由此你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劳动当中,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还可举办道德宣传周活动,在校园内大力宣传优秀道德,注重宣传优秀道德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一些身边的实例,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受到这方面的深深影响。利用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
二、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爱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
对于初中生,需掌握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在掌握后,从而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身行为,维护法律所具有的权威性,并尊重他人所享有的合法权利。所以,法治教育很重要。
1.傳播法律知识,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进入新世纪来,国内的初中生犯罪率在持续增长当中,分析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法律知识缺乏,由此没有法律方面的意识,甚至当学生有违法行为时,自己并不知晓其中的利害。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法法律知识的教学,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用周边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例如,在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出典型的违法案例,并结合法律知识进行细致讲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违法了,并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开展相应的小组辨析,由此加深学生对于案例人物行为的认知。利用案例 法律知识的结合讲解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
2.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风气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定期开展一些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由此在学校营造出良好的爱法守法氛围,给师生行为起到导向性作用。例如,可组织学生制作法治宣传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画中蕴含基本的法律知识,由此来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坚决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如果只是采取一言堂式的教学,此时必然造成教学的乏味,所以,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本人在开展“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学时,用一些公平的名言进行了导入,并设置出了情境: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在到达之后,如来佛祖进行论功行赏。问:你觉得如何行赏才能确保公平?然后让学生基于四大视角来进行设想性的回答。利用此问题的分析得出:如果地位不同,此时对公平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性,由此可见,在社会上,不同群体对于公平的内涵认知也存在着差异性。然后设置出情境:如来与观音商量许久,也难以最终确定。为何他们这样的为难?在讨论后得出:公平通常是在对比当中诞生的。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马丽清.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中华辞赋,2019(1).
[2]吴永富.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9(5).:37.
[3]杨芹.关于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策略
一、开展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开展系统的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当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体来看,初中生虽然处于叛逆期,但是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特别是性格、行为习惯方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注重此塑造期,加大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教育下提高道德意识,保持道德行为的持久性。
1.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分析来看,道德教育的前提为道德认知,并是后续学者道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具备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的条件下,学生所作行为才会正确,此时在生活、学习当中才会主动遵循道德规范,让不良观念无处藏身。因此,需开设专门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教育,从而启发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
整体来看,只是拥有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这还是难以促进学生做出规范化的道德行为,此时教师需在开展道德教育当中,可在教学当中融入一些感人故事,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其中的美丑善恶,从而使得学生在内心产生抵制丑陋行为的意识,追求优秀品行。例如,在介绍诚信的重要性时,此时倘若只是进行文字方面的讲解,此时必然让教学变得枯燥,是无法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逆反心理。然而,倘若教师用一些时代楷模的事迹来介绍诚信的重要意义,此时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层面的认同,并震撼他们的心灵,在今后自觉保持诚信,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
3.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
在初中阶段,教师需对学生开展道德意志方面的锻炼。通常,当学生具备了相应道德道德情感后,此时当他们面对世界的诱惑时,此时他们也许不会坚持原则,所以,此时需利用大量实践来磨炼学生的持久意志。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当中得知,要想使得学生产生持续的道德行为,此时必然需鉴定意志的支撑。例如,在每一学期的教学当中,可开展一次校级劳动周,由此你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劳动当中,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还可举办道德宣传周活动,在校园内大力宣传优秀道德,注重宣传优秀道德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一些身边的实例,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受到这方面的深深影响。利用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
二、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爱法用法的良好意识与行为
对于初中生,需掌握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在掌握后,从而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身行为,维护法律所具有的权威性,并尊重他人所享有的合法权利。所以,法治教育很重要。
1.傳播法律知识,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进入新世纪来,国内的初中生犯罪率在持续增长当中,分析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法律知识缺乏,由此没有法律方面的意识,甚至当学生有违法行为时,自己并不知晓其中的利害。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法法律知识的教学,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用周边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例如,在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出典型的违法案例,并结合法律知识进行细致讲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违法了,并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开展相应的小组辨析,由此加深学生对于案例人物行为的认知。利用案例 法律知识的结合讲解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
2.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风气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定期开展一些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由此在学校营造出良好的爱法守法氛围,给师生行为起到导向性作用。例如,可组织学生制作法治宣传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画中蕴含基本的法律知识,由此来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坚决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如果只是采取一言堂式的教学,此时必然造成教学的乏味,所以,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本人在开展“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学时,用一些公平的名言进行了导入,并设置出了情境: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在到达之后,如来佛祖进行论功行赏。问:你觉得如何行赏才能确保公平?然后让学生基于四大视角来进行设想性的回答。利用此问题的分析得出:如果地位不同,此时对公平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性,由此可见,在社会上,不同群体对于公平的内涵认知也存在着差异性。然后设置出情境:如来与观音商量许久,也难以最终确定。为何他们这样的为难?在讨论后得出:公平通常是在对比当中诞生的。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马丽清.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中华辞赋,2019(1).
[2]吴永富.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9(5).:37.
[3]杨芹.关于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