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俊日前在《财经》杂志撰义指出,过去几年的宏观调控措施,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日前,产能过剩状况更为严峻,持续目前投资增速,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在实践上,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把投资增速在1年左右内压下来,几年之内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微观机制本身(利润下降、银行坏账飙升、企业和外国投资突然中断)可能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突然大幅下滑,对就业、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后果将难以设想。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比3年前更加严重,因此在当前中国,有效的宏观调控需要实行“三紧政策”:偏紧的货币、偏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有力的结构性措施。
换个思路解决中国宏观调控难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这一举措对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性已然降低,应该换一个思路解纾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难题,即更多地考虑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结合起来,把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结合起来,把短期管理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而落实到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上,尤其应该注重财政政策。
加息的效应正被侵蚀 应有更多紧缩政策出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余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针对央行的加息政策时指出,加息的效应正在被止接融资的发展和资金充足所侵蚀,2005年底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大概有1404亿元,80%左右是在货币市场借来的资金换银行贷款。再加上股市冉融资的恢复,直接融资的渠道会越来越多,在资金充足约束条件下,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形势必然转化为宽货币、宽信贷;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贷款利率管住下限、上浮封顶的政策,贷款利率在浮动区间内,因此此次上调贷款利率实际上只起了宣示效应,实际作用相对有限。巴曙松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应出台更多严厉的紧缩性调控政策,包括持续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但最根本的是汇率的调整,因为目前总体流动性泛滥的导火索为外汇占款增长过快。
摩根士丹利:中国加息是宏观调控第一步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首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第一步。他预计中国将再收紧银行信贷要求,推出有关息率措施,为经济过热降温。他认为,中国对经济展开的宏观调控,与人民币升值无关。此次央行提高贷款利率,并非为了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小国也不会因为美国等7大工业国的压力而使人民币迅速升值。
既不能扩张又不能紧缩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春生日前撰文指出,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存在三大悖论,即市场总需求增长乏力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大过快,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很高,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前期恢复程度显著的同时失业率反而继续攀升。这使得宏观经济政策既難于扩张,又难于紧缩,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
而此次央行加息对于抑制投资过热的成效可能不大。我国的贷款利率缺乏弹性,并没有市场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而地方政府、企业比个人对贷款利率更不敏感,因此加息并不能有效遏制地方企业和企业不断加强的投资意愿,相反,由于个人对贷款利率比较敏感,因此个人消费信贷在今年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时增245亿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萎缩,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将会继续扩大。
换个思路解决中国宏观调控难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这一举措对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性已然降低,应该换一个思路解纾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难题,即更多地考虑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结合起来,把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结合起来,把短期管理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而落实到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上,尤其应该注重财政政策。
加息的效应正被侵蚀 应有更多紧缩政策出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余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针对央行的加息政策时指出,加息的效应正在被止接融资的发展和资金充足所侵蚀,2005年底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大概有1404亿元,80%左右是在货币市场借来的资金换银行贷款。再加上股市冉融资的恢复,直接融资的渠道会越来越多,在资金充足约束条件下,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形势必然转化为宽货币、宽信贷;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贷款利率管住下限、上浮封顶的政策,贷款利率在浮动区间内,因此此次上调贷款利率实际上只起了宣示效应,实际作用相对有限。巴曙松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应出台更多严厉的紧缩性调控政策,包括持续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但最根本的是汇率的调整,因为目前总体流动性泛滥的导火索为外汇占款增长过快。
摩根士丹利:中国加息是宏观调控第一步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首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第一步。他预计中国将再收紧银行信贷要求,推出有关息率措施,为经济过热降温。他认为,中国对经济展开的宏观调控,与人民币升值无关。此次央行提高贷款利率,并非为了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小国也不会因为美国等7大工业国的压力而使人民币迅速升值。
既不能扩张又不能紧缩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春生日前撰文指出,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存在三大悖论,即市场总需求增长乏力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大过快,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很高,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前期恢复程度显著的同时失业率反而继续攀升。这使得宏观经济政策既難于扩张,又难于紧缩,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
而此次央行加息对于抑制投资过热的成效可能不大。我国的贷款利率缺乏弹性,并没有市场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而地方政府、企业比个人对贷款利率更不敏感,因此加息并不能有效遏制地方企业和企业不断加强的投资意愿,相反,由于个人对贷款利率比较敏感,因此个人消费信贷在今年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时增245亿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萎缩,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将会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