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战波,1942年生,祖籍山东掖县。曾任哈尔滨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理事兼主教练等职。
  战波先生自幼习武,1957年师从于吴式太极拳北派宗师王茂斋先生的高足修丕勋先生学吴式太极拳,1965年正式拜门入室,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战先生在太极拳拳艺及理论上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总结整理数十年来练武心得体会,如《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太极拳的健身机理》、《静在无极中》、《太极拳推手的三步劲》等,先后刊发在多家报刊,功法合理、简便易学、效果明显,深受广大读者和修习者欢迎。
  战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哈尔滨教拳,数十寒暑辛勤耕耘,桃李数千余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美国、加拿大、韩国、俄国、东南亚友人亦纷纷拜师求学。其弟子曾在2005年中国三精杯国际及东北三省邀请赛上获得金牌五块、银牌二块的优异成绩。
  战先生谦和诚实、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林同道。1987年以来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武术界朋友,为把传统太极文化推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战波老师所传授的吴式太极功夫,是全佑、王茂斋、修丕勋几代宗师门内相传的传统功夫,讲究动静双修、内外兼备,打拿旋转、叼拿锁扣、掷发摔跌、反筋背骨、掐筋拿脉,处处灵活、周身一体,充分体现太极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高超的技击能力。本文为战波先生在“2013年河北顺平县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曾经有位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武术门派那么多,怎么去学呀?我说门派也好,拳术也罢,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没那么多门派了,天下武术其实是一家。以下,我想通过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门俗称为武当内家拳的三门拳术的粗略解析,来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一、武当门派上三门
  首先,三者有相同的历史根源及哲学内涵。
  三门拳术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风格各异,但追本溯源,多源于华夏古老的文化,并都融入了儒、释、道等哲学内涵。充分表现在阴阳、五行、八卦和中医经络学说上,有着相似的理论体系,都以“动静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为哲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其次,三者修炼手段大同小异。
  这三派都以内炼为主,以导引、养气、呼吸吐纳为手段,以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为法则,配合外部招式,达到内外合一、刚柔相济的运动效果。不同的是,太极拳在风格上以柔化为主,先练柔后成刚;在技击上注重变劲而不是变招,其它拳注重先练刚后成柔。
  再次、三者的练习作用及效果相同。
  三派拳术的作用都是技击和养生延年益寿。《周易系辞》上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练习时的刚与柔、动与静、开与合、进与退等,处处体现阴阳对立矛盾统一的运动,如此“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日积月累并在身体各个系统间相互作用,使得阴阳二气相对平衡,表现在脏腑经脉间的气化协调有序,如此人体自然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也正是三派拳术的健身机理。不论哪种拳术,拳练正确了,健身就解决了,技击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打个比方说,就像登山一样,不论你选择哪条路,还是哪种方式,只是途中感受不同而已,其结果都是站在高高的山顶。
  前辈孙禄堂先生能把太极、形意、八卦融合到一起,正说明三者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是武术的一个创举,也是一个进步。
  由此可知,门派只是称号,而不是鸿沟壁垒。
  二、传统太极拳功夫阶次和内功要点
  我老师曾经说过,练太极拳光会盘架子,仅得初形,必须。进而由表(形)及里内气),要内外双修而形气合一,才为入门功夫;通过形气、内外的不断修炼,熟练其用法;一再经过推手而得了劲,达到意、气、力的统一,不犯顶匾丢抗之病,才达到中乘功夫,也叫懂劲功夫;在意、气、力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达到意、气、力随心所欲、触处成圆,挨着何处何处发,不用心思就能打,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能达到意气力的高度统一为上乘功夫。
  太极内功的初练方法是在内气运行时,先气沉丹田,自然呼吸,也就是拳论上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的方法;当练至产生内气时,要逆呼吸和丹田内转相结合,同时,腰际左右上下旋转,带动腹部肌肉弧形转动,心意一到,内之真气由肾经过丹田达于四肢。
  全身诸阳气以心领之,全身诸阴气以肾藏之,阳气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阴气上升为阳,下行仍为阴。由于是逆呼吸法,故而产生阳升阴降的气机,使心肾相交。盘架时,内气由于腰脊旋转,带动四肢百骸产生各种圆形动作,气脉缠绕若九曲珠无为不到,使诸阳脉与诸阴脉的内气得以交流、感应。阴阳反复匹配、水火不断交融,才使气势腾挪、气宜鼓荡,中气济济得其中正则为正气,养之(静功)则为浩然之气。
  意从心生、气随意行、劲随气到,发之于心,行人四肢,达至骨髓,充四肢之肌肤。上行为转腕旋膀,达至手指;下行为悬膝转踝,达之足尖,足随身转,圆转自如。
  练拳要以意领气,顺其自然,切勿过急,在勿忘勿助之中,内气方可与日俱增。经脉之气如渠中之水,练功后成点点滴滴,功长后成涓涓细流,由小到大,功成后则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达随心所欲之境。如按以上步骤练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太极内功健身八法的健身机理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是以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五行相生的理论为基础创编的功法。
  人的身体是载体,活着就需要有精气神,练内功就是要把自身的精气神调动起来,凝聚成能量,达到健身和技击的目的。
  人有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穴位等等,在意念的统驭下,通过呼吸、声波、外助、意念、经脉、穴位的修炼与运用,将自身的精气神(能量)凝聚起来,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功能状态就是内功。内功练到一定程度能健身,又能技击,还能开发智慧。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就是把吴式太极拳中的几个式子拿出来,运用以上的原理加以编排,通过锻炼来达到健身的目的。
  相关链接:《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歌诀
  预备式、全身放松
  口诀:雷抵上腭松静站,气沉丹田归关元。
  十字手
  古诀: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白鹤亮翅
  口诀:白鹤亮翅固肾元,打开章门调肝胆。
  揽雀尾
  口诀:手掌翻转理三焦,气血通畅病自调。
  拍打击穴
  口诀:前击任脉后俞纲,激活腺体得安康。
  云手
  口诀:云手左右如开弓,病出膏肓显神通。
  栽捶
  口诀:金津玉液出涌泉,逍遥自在似神仙。
  请三贤
  口诀:自家美酒自家酿,自饮琼浆寿命长。
  八、揉球
  口诀:五行合一阴阳平,胜似南极老仙翁。
  收功
  口诀:调理阴阳经脉通,五行八法太极功。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律移植是加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但法律移植的过程是复杂的,不是简单地对外国法律制度生搬硬套,其必须结合本土的传统法律资源进行改造实现其本土化,本文分别从所移植法律和本土资源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实现法律本土化的措施,以期得出我国法律移植本土化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我国法律移植;本土化  移植(transplantation)本来是植物学和医学中的术语。植物学中的移植是指将植物连根移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功能发挥不仅取决于供给,还与资助需求的特点密切相关.对湖南省22所高校随机抽取的16635名2016级本科生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资助需求,公共资助的充足性还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低碳建筑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多个角度分析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于当今
摘 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和由此带来的网络功能的不断扩展,网络必然会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有人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是人类生活的新空间。然而互联网的蓬勃与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网络人格权的侵害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人格权;侵害  一、网络人格权的基本理论  网络人格权是人格权在网络上的表现形态,指的是在网
配备的设施:  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且在营业时间正常显示、播放(应有);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位(宜有);  无障碍通道(应有);  卫生间(宜有);  必要的安全提示或相同功能的设施,如“
在科学研究中,模式是最常用的一种以图像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方法。在传播学的研究史上,许多学者都曾采用过模式构建的方法来对传播过程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说明,然而由于技
摘 要:笔者从工会的性质和作用出发,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工会法律制度方面的各种不足,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工会;法律制度  一、概况  (一)工会的性质  在我国,工会是将党和广大职工群众密切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会会员和广大职工福利与利益的代表。目前,就人数方面来看,中国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会,国内煤矿企业也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关于工会
源自古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毛南族“肥套”仪式是一种古老的乡俗仪礼和典型的节庆文化形态,包含音乐、舞蹈、戏剧、雕刻、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和数十场仪式内容。毛南族
摘 要:传统仓储在整套仓储流程中出入库、在库盘点等基本的仓储模块都是基本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导致了仓储信息采集时间长、准确度差,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仓储的效率。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规模也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这种传统的人工运作模式。而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降低信息采集时间和提高采集的准确率,提升物流效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使用RFID技术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图书出版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统计数据这样显示:1978年,全国有图书出版社105家,1998年为530家,2007年为578家(其中副牌社39家),是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