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称的是,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却不到20%,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活力。一旦众多的中小企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展开经营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本文着重从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积极影响分析
(一)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民间融资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例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个人财产抵押借款、当铺、钱庄、个人捐款等。民间融资是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其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
尽管民间融资一度受到政府的取缔和限制,但事实上,民间融资一直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流动资金等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产业集群有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集群内的企业责任人可以通过私人关系相互借贷,双方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了解,企业的负责人有的是同学、朋友,甚至是兄弟姐妹,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产业集群内形成了多种民间融资形式,例如企业之间以“赊账”或延缓支付的方式来计付加工费,以信誉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等等。
(二) 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集群内一些大企业可以利用区域品牌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加上自己的积极努力,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资本市场。而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反过来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其他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消除一些企业主“小富即安”的封闭思想意识,促使其改变以前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努力进行多元化融资。其次,促使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运作要规范化。毫无疑问,这将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中的成本、风险,提高其收益,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 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政府的金融支持一般来说,当地的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经济,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会采用降低税率、税费减免、低息或贴息贷款、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与政策的实际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许多政策措施由于没有资金的保障而难以具体落实,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资金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相比。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相比,差距更大。
即便如此,现有的各项资金的使用相对分散和独立,政府对各种中小企业资金多头管理,未能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降低了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影响力度。而且产业集群符合政府的扶持政策。这样既能够发展当地经济,又能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四) 产业集群有利于克服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与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引起银行对中小企业“借贷”的最重要原因,而产业集群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是集群内中小企业往往产业特征非常明确。地理区位接近,使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状况较为了解,从而减少了银行的逆向选择,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机会;二是集群发展模式容易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重复博弈的信贷机制。这种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了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费用和单位信贷审核成本,同时稳固的产业链也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消极影响分析
(一) 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阻碍中小企业融资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锁定效应和嵌入性风险三个方面,这些风险的存在往往会抑制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性行为。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肯定存在一个最佳规模,一旦集群偏离其最佳规模时,企业的聚集就会引起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加大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从而出现拥挤效应。当集群的拥挤效应出现后,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将在所难免,最终将导致“柠檬市场”和整个集群的毁灭。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的联系较为松散,这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了集群内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和组织变化的积极性。
另外,集群内企业可能会为稳固获取较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而不愿实施技术变革,从而产生集群内企业的“技术锁定”。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内单个企业行为往往受到集群内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并受这种特定社会文化网络的约束。在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性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但是对外又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从而形成集群企业的嵌入性风险。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不管是表现为拥挤效应、锁定效应,还是嵌入性风险,都会阻碍集群内中小企业获取外源性融资。比如拥挤效应会导致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恶性融资竞争;锁定效应会弱化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集群内企业形成的特定文化嵌入性风险往往会无形中排斥外来资金来源,而阻碍外源性融资。
(二) 产业集群的信息扩散风险抑制中小企业融资对于某个企业来说,私人性专有信息如同专有资产,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一旦暴露,它的商业机会就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收集新信息的积极性和知识共享的意识降低。
就产业集群内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在技术上和工艺流程上所形成的创新往往在集群内部难以保密而被迅速模仿,导致该企业的产品相对优势不能长久;另外,一个企业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的信息在集群内也会快速传播,导致独享的利润被瓜分;甚至在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面子,有辱荣誉而承受巨大压力等竞争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会显现并被扩大化。总之,相对于单一性企业来说,集群内企业往往面临较高的信息扩散风险,而这种信息的快速扩散会让集群内企业难以形成融资优势,从而抑制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规模。
(三) 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约束中小企业融资在产业集群中根植于企业间的网络关系是集群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集群的竞争力与集群网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一方面,集群关系网络问的技术、知识、信息和人才等资源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演化会逐步僵化和衰退,产生结构性风险。这种结构性风险随着集群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时,产品和生 产过程还未标准化,集群内企业基于信息网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将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成熟期后,产品和生产过程走向标准化,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滑,此阶段。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忽视了技术的提高,存在过度竞争;到衰退期,集群企业大量退出,只有很少的新进入者,集群失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内源动力。一旦产业集群出现结构性风险就会很快在集群内企业中得以扩散,影响集群内那些处于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外源性融资水平。
(四) 产业集群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束缚中小企业融资集群内企业间建立在信任与承诺关系上的复杂融资关系会使集群内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一方面,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密切的利益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个别企业在经营效益下降、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民间借贷,或是疏通关系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积累;
另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问存在的紧密合作关系还会起到传播和扩散金融风险的效应,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间存在着紧密的合作分工关系,并且有普遍存在着资金的不足,再加上基于血缘、地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文化,使得企业之间彼此借贷、赊购赊销、相互担保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一旦个别企业出现信誉危机和财务危机,便会很快传给其他企业,从而产生像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爆发,对金融体系带来极大地破坏。正是由于这种产业集群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外源性融资的能力。
三、优化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 整合产业集群“价值链”,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实力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这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金需求不但未能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关系,往往还存在企业间对资金需求的恶性竞争。因此,通过对集群内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形成整体性价值链担保关系,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另一方面整合集群内中小企业“价值链”可以使企业间的资金需求在时间上形成继起性,避免恶性竞争。
(二) 建立产业集群内区域性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往往就是—个相当规模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往往集生产、流通和消费于一体,必然需要一定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为产业集群服务。在集群内社区政府的引导下建立集群区域性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集群内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相比其它金融机构来说,这些区域性金融机构往往对集群社区政府、集群内各中小企业较为了解,便于掌握集群内市场、行业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它们能够大胆地尝试一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如降低抵押物的要求,开展存货融资和应收款融资,从而更好的为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 以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为后盾,优化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往往是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从政策上予以更多的倾斜和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政策上优化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财政资金投入上进行扶持。可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对那些质量好、产品销路好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二是通过立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例如修订《担保法》、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等。从法律制度上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 建立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保证能力信用担保体系健全与否是集群内中小企业能否顺利获得外源性融资资金的重要保证条件。建立和完善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市场分工和专业协作为基础,在集群内大力发展多种性质的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成立以社区政府和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担保公司、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机构等;二是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使集群内中小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等各参与实体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完善集群内金融机构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监督体系;四是以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
(五) 完善资本市场,扩大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已基本上建立起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市场效率低下、投机气氛浓厚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拓展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丰富投资产品和交易平台,形成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的市场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三是建立资本市场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降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风险,增强资本市场的深度和稳定性;四是加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健有序运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必然会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积极影响分析
(一)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民间融资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例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个人财产抵押借款、当铺、钱庄、个人捐款等。民间融资是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其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
尽管民间融资一度受到政府的取缔和限制,但事实上,民间融资一直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流动资金等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产业集群有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集群内的企业责任人可以通过私人关系相互借贷,双方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了解,企业的负责人有的是同学、朋友,甚至是兄弟姐妹,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产业集群内形成了多种民间融资形式,例如企业之间以“赊账”或延缓支付的方式来计付加工费,以信誉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等等。
(二) 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集群内一些大企业可以利用区域品牌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加上自己的积极努力,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资本市场。而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反过来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首先,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其他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消除一些企业主“小富即安”的封闭思想意识,促使其改变以前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努力进行多元化融资。其次,促使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运作要规范化。毫无疑问,这将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中的成本、风险,提高其收益,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 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政府的金融支持一般来说,当地的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经济,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会采用降低税率、税费减免、低息或贴息贷款、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与政策的实际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许多政策措施由于没有资金的保障而难以具体落实,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资金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相比。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相比,差距更大。
即便如此,现有的各项资金的使用相对分散和独立,政府对各种中小企业资金多头管理,未能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降低了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影响力度。而且产业集群符合政府的扶持政策。这样既能够发展当地经济,又能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四) 产业集群有利于克服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与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引起银行对中小企业“借贷”的最重要原因,而产业集群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是集群内中小企业往往产业特征非常明确。地理区位接近,使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状况较为了解,从而减少了银行的逆向选择,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机会;二是集群发展模式容易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重复博弈的信贷机制。这种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了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费用和单位信贷审核成本,同时稳固的产业链也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消极影响分析
(一) 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阻碍中小企业融资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锁定效应和嵌入性风险三个方面,这些风险的存在往往会抑制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性行为。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肯定存在一个最佳规模,一旦集群偏离其最佳规模时,企业的聚集就会引起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加大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从而出现拥挤效应。当集群的拥挤效应出现后,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将在所难免,最终将导致“柠檬市场”和整个集群的毁灭。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的联系较为松散,这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了集群内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和组织变化的积极性。
另外,集群内企业可能会为稳固获取较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而不愿实施技术变革,从而产生集群内企业的“技术锁定”。就产业集群来说,集群内单个企业行为往往受到集群内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并受这种特定社会文化网络的约束。在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性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但是对外又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从而形成集群企业的嵌入性风险。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不管是表现为拥挤效应、锁定效应,还是嵌入性风险,都会阻碍集群内中小企业获取外源性融资。比如拥挤效应会导致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恶性融资竞争;锁定效应会弱化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集群内企业形成的特定文化嵌入性风险往往会无形中排斥外来资金来源,而阻碍外源性融资。
(二) 产业集群的信息扩散风险抑制中小企业融资对于某个企业来说,私人性专有信息如同专有资产,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一旦暴露,它的商业机会就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收集新信息的积极性和知识共享的意识降低。
就产业集群内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在技术上和工艺流程上所形成的创新往往在集群内部难以保密而被迅速模仿,导致该企业的产品相对优势不能长久;另外,一个企业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的信息在集群内也会快速传播,导致独享的利润被瓜分;甚至在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面子,有辱荣誉而承受巨大压力等竞争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会显现并被扩大化。总之,相对于单一性企业来说,集群内企业往往面临较高的信息扩散风险,而这种信息的快速扩散会让集群内企业难以形成融资优势,从而抑制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规模。
(三) 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约束中小企业融资在产业集群中根植于企业间的网络关系是集群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集群的竞争力与集群网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一方面,集群关系网络问的技术、知识、信息和人才等资源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演化会逐步僵化和衰退,产生结构性风险。这种结构性风险随着集群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时,产品和生 产过程还未标准化,集群内企业基于信息网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将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成熟期后,产品和生产过程走向标准化,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滑,此阶段。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忽视了技术的提高,存在过度竞争;到衰退期,集群企业大量退出,只有很少的新进入者,集群失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内源动力。一旦产业集群出现结构性风险就会很快在集群内企业中得以扩散,影响集群内那些处于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外源性融资水平。
(四) 产业集群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束缚中小企业融资集群内企业间建立在信任与承诺关系上的复杂融资关系会使集群内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一方面,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密切的利益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个别企业在经营效益下降、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民间借贷,或是疏通关系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积累;
另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问存在的紧密合作关系还会起到传播和扩散金融风险的效应,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间存在着紧密的合作分工关系,并且有普遍存在着资金的不足,再加上基于血缘、地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文化,使得企业之间彼此借贷、赊购赊销、相互担保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一旦个别企业出现信誉危机和财务危机,便会很快传给其他企业,从而产生像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爆发,对金融体系带来极大地破坏。正是由于这种产业集群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外源性融资的能力。
三、优化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 整合产业集群“价值链”,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实力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这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金需求不但未能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关系,往往还存在企业间对资金需求的恶性竞争。因此,通过对集群内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形成整体性价值链担保关系,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另一方面整合集群内中小企业“价值链”可以使企业间的资金需求在时间上形成继起性,避免恶性竞争。
(二) 建立产业集群内区域性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往往就是—个相当规模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往往集生产、流通和消费于一体,必然需要一定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为产业集群服务。在集群内社区政府的引导下建立集群区域性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集群内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相比其它金融机构来说,这些区域性金融机构往往对集群社区政府、集群内各中小企业较为了解,便于掌握集群内市场、行业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它们能够大胆地尝试一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如降低抵押物的要求,开展存货融资和应收款融资,从而更好的为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 以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为后盾,优化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往往是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从政策上予以更多的倾斜和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政策上优化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财政资金投入上进行扶持。可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对那些质量好、产品销路好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二是通过立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例如修订《担保法》、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等。从法律制度上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 建立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保证能力信用担保体系健全与否是集群内中小企业能否顺利获得外源性融资资金的重要保证条件。建立和完善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市场分工和专业协作为基础,在集群内大力发展多种性质的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成立以社区政府和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担保公司、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机构等;二是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使集群内中小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等各参与实体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完善集群内金融机构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监督体系;四是以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
(五) 完善资本市场,扩大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已基本上建立起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市场效率低下、投机气氛浓厚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拓展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丰富投资产品和交易平台,形成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的市场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三是建立资本市场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降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风险,增强资本市场的深度和稳定性;四是加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健有序运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必然会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