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
【出 处】
:
青年文学家
【发表日期】
:
2022年7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红粘土电镜资料研究贵州红粘土微观结构,印证了其微结构是复杂的二重空间结构,并运用SP SS数据分析软件,对贵州七个地区1858组土工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红粘土的孔隙性指标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及深度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得出贵州红粘土孔隙性指标在水平横向的总趋势为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水平纵向孔隙指标北部由北向南孔隙指标呈现减小趋势,南部由北向南孔隙指标亦呈现减小趋势;而在剖面深度方向孔隙性指标由上至下呈增大的趋势.
运用LA-ICP-MS技术,对牛蹄塘组凝灰岩夹层进行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获得凝灰岩的年龄为546.3±4.3 Ma,该年龄与Chen等(2003)运用Pb-Pb淋滤法获得的遵义中南和织金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沉积年龄(531±24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与卓皆文等(2009)运用锆石U-Pb年代学获得铜仁坝黄震旦纪老堡组顶部晶屑凝灰岩的年龄(556±5Ma)比较,二者与地层沉积时序一致,年龄跨度也很合理;与许多学者对华南早寒武世早期“多元素富集层”的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一致,暗示“多元素富集层”的成
亭贡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是藏北地区最具资源潜力的铜金矿集区之一.通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了该区的遥感地质信息(岩石地层,线-环性构造,弱矿化蚀变),并结合已知铜、金矿(化)点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了铜、金矿的遥感找矿规律和有利部位,发现该地区的铜、金矿化多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断裂伴中酸性岩体侵入,在遥感影像上形成“φ”字型结构,圈定了9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野外验证,新发现了多处矿(化)点.
为了从地学的角度探索一种从源头变被动为主动的废弃煤矿山矿井酸水防治的途径,指导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废弃煤矿山地下水系统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矿井酸水形成和演化特征、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矿山酸性水pH值、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为工程干预,促使“采空区”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可以缓解矿井酸性水的形成;抬高系统中地下水径流带高程,将模拟矿坑中地下水径流带改变为滞留带,系统排泄水的pH值显著提高,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实验成果为废弃煤矿山酸性矿井水地学治理理论提
基于GF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特征和固体废弃物(尾矿库、废石堆)、矿山建筑、中转场、地下开采硐口、塌陷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系统地建立了研究区主要矿山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对研究区的矿山路网和管网分析,确定研究区矿山总体分布情况,结合建立的矿山地物解译标志,对各区块内部图斑细化解译,形成了一套先整体后局部的矿山地物提取流程,通过研究区的实例表明,通过先整体后局部的解译流程,能快速、准确的完成矿山环境解译,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随着矿区浅部矿的日益减少,深部找矿越来越受到重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成矿预测、资源定量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黔中磷矿矿集区超大型矿床“大湾磷矿”为例,利用QuantyPES三维建模软件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特征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图、钻孔和采样点的地层、岩性、构造、品位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提取,构建了福泉大湾超大型磷矿床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汇聚了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但可以直观反映矿床和矿体特征,而且为矿山建设管理和外围找矿预测提供可视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