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商人,在商界名声显赫,担任福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建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他是一名政界人士,为民请命,敢作敢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长达二十多年,其履历表上记载的担任香港各种社会公益团体的领导职位就多达50多个,诸如香港中华总商会当然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建造商会会长、东华三院主席、香港立法局议员等;
但归根结底,他更是一名中国人。作为香港早期著名建筑商、慈善家何耀光先生之长子,何世柱先生在秉承父亲独到的商业头脑与敏锐眼光的同时,更传承着父辈爱国爱港爱乡的赤诚情怀,竭心尽力、尽己所能的服务于香港,服务于社会。
【事业篇】
儒家风范诚信为本
自小立志学医的何世柱先生,认为医生是一项神圣的济世职业,然而,因为当时父亲何耀光先生的身体不太好,公司人手奇缺。为了公司的利益,何世柱先生放弃了个人志向,从学医科转向学建筑工程科,1959年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到父亲的福利公司,开始着手负责大部分的工作及职责。
才思敏捷的何世柱先生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的业务运作流程,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虽然当时我放弃了自己的志向,转而投向建筑业,但是对医生的情结却始终未了,父亲也非常理解我,接下了伊丽莎白工程,并全权托付给我做,亦有帮我还愿的意思。”何世柱先生回忆道。
接下伊丽莎白工程后,何世柱先生终不负厚望,圆满完成了伊丽莎白医院的兴建重责。后获英皇家建筑学会英联邦最优秀建筑物之特奖,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人,实属难能可贵,不仅为福利公司争了光,亦为香港建筑界增光添彩。而此时何世柱先生年仅26岁,敏捷灵活的创新思维、果断正直的处事风格,预兆着他在事业上必能闯出一番新天地,何家事业亦后继有人。
福利建筑公司成立于1938年,由何耀光先生及四位友人共同创立,但担任总经理的何耀光先生,肩负的责任最大,而且公司的业务多赖他的信誉,因此他成为了公司里最大的股东。但由于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以及香港的沦陷等等外界因素,福利公司亦几经浮沉。在香港战后重建时期,福利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市政工程的营建,如石硖尾临时安置区、伊丽莎白医院工程、香港天星码头等等;并且长期承揽了诸多市政设施的养护工程,如地下道系统、政府楼宇维修等等;加之物业投资,福利公司双管齐下,成为当时香港建筑业中一家引领风骚的企业。回首这七十年的时光,在香港建筑业中,福利公司以其最为悠久的历史、精益求精的声誉,巍然屹立。当那些当年繁盛一时的同业公司大多已经倒闭时,只有福利公司仍然洋溢着活力与勃勃生机。
虽然何耀光先生已于2006年过世,享年100岁,但他的人格魅力与严谨作风却深深地感染着下一辈。“父亲是一个勤奋、讲信用的人,在他98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坚持每天上班。他经常教导我们,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完全靠资金来决定的,因为资金总有花完的一天。成功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有诚信,诚信是无价之宝,可以受用一辈子。”何世柱先生说道。
在为人处事上,何世柱先生不仅秉持着父亲教导的诚信本质;在公司发展理念上,更坚持走稳健、务实的儒家路线,公司的物业经营方式不是“炒”,而是以租赁为主,这就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暴发性的富豪。在人们熟悉的名噪一时的香港富豪榜上难以见到何氏名姓,正是缘于这个道理。然而,或许正是这股以诚待人、以诚做事的处事风格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才促使福利公司逐渐成长为香港建筑业之中的王牌企业之一。
【社会篇】
尽心竭力
热忱奉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在福利集团逐渐发展壮大,何世柱先生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亦秉承父亲
的济世情怀,从来不忘回馈社会,奉献热忱。
在教育事业上,父亲何耀光先生就曾作出榜样。早在1996年的教师节,何耀光先生曾向广州大学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从1999年开始,每年向广州大学捐款10万港元,并设立了“何耀光助学金”,共资助上千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这些学生得到何老先生雪中送炭的资助,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陆续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何耀光先生生前是广州市荣誉市民、广州市慈善会名誉会长,作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人,他先后为广州市的教育慈善事业捐赠275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为纪念何耀光先生对广州市慈善公益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海珠区北山公园的“耀光园”成功创建。
而以何世柱先生为首的何氏家族,秉承何耀光先生慈善为怀、关心教育的遗志,延续“何耀光助学金”扶贫助学的优良传统,2008年何氏家族以“亚洲公益服务基金会”名义捐赠10万元延续在广州大学设立的“何耀光助学金”;自1986年开始担任广州暨南大学校董会董事的何世柱先生,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积极为学校的办学献计献策。在广州暨南大学迎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为改善教学环境,他更以其父何耀光慈善基金的名义,捐赠人民币64万元,以支持兴建土木工程实验楼。自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07年,华侨港澳同胞仅捐献给广州地区的款物折合人民币就达三十六亿多元,捐赠及其兴建的公益项目遍及全市各行各业,而作为捐献者之一的何世柱先生亦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心;2008年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何世柱先生引领香港何氏宗亲会向四川拨捐8万元以援建灾区。
不仅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尽心尽力,热忱奉献,何世柱先生在政界亦敢作敢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长达二十多年,致力于为国民办实事。在第六届政协时,因为当时香港还在港英政府统治下,一些香港人出于顾虑不敢做政协委员,但他说,“我不怕,我是中国人,有机会为国家做事,我愿意做!”一方面向内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向香港朋友介绍祖国、介绍内地,为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努力团结更多的爱国爱港人士,迎接香港的回归,拳拳爱国之情,赤诚之心,贯穿于一言一行之中。
1964年何世柱先生被选任为东华三院主席,1969年,被委任为太平绅士,获MBE勋衔;1985年被选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1988年再次获选;1989年又获OBE勋衔;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后获金紫荆星章等等。所有这一切的荣耀,不仅是对何世柱先生在个人事业、社会事务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与褒扬,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未曾辜负父辈的殷殷期望,发扬了何氏家族风范,继承了父辈的心愿与志向。
【情怀篇】
传承父志爱国爱港
作为长子,何世柱先生在父亲去世后接管了大部分的公司事务并担任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他不仅带领福利集团发展得有声有色,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亦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父辈的慈念善举与品德智慧,在何世柱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传承。
“父亲生逢乱世,少小离乡,年幼失父,在颠沛流离中过了一段辛酸苦楚的生活,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出了一番事业。或许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更怀慈善之心,在功成名就之时,将自己的精力、财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建了一所大厦,取名叫福仁大厦,就是主张以人致富,福而成仁,仁人对人既是谦和仁厚,则人人对之自然尊敬和爱护,这是富的构成条件,亦是仁者富的道理,也是父亲的人生信念。而这一落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有20层楼高的住宅楼宇,在当时的莦萁湾,算得上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了。而在福利公司所承接的诸多项目中,最让父亲引以为豪的要算玛丽医院和伊丽莎白医院这两项工程了,因为能扶弱助残、维护民众健康对父亲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令人倍感欣慰的事情。”何世柱先生回忆父亲道。
何耀光先生有十个儿女,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教育,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在严谨的家风熏陶下,何氏儿女显示出良好的教育素养与道德品位,个个虔诚敦厚,行善济世,成为家风。除了一个女儿嫁给了英国人,一个女儿随丈夫移民去了国外,其余都回到了香港,力当一名华人,并且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中,以各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都说,这是受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履行的职责。“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情愿全家吃粥度日,也不给日本人做事。在1997年回归临近时,港督曾劝父亲拿英国居留权,还说许多香港知名人士都拿了,但他却不为所动,父亲认为,虽然我们国家以前的确走了不少弯路,但我们仍然是中国人,只有国家好了,我们才有真正的尊严。”何氏家风,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亦是孔学思想的体现。何世柱先生介绍说:“父亲生活简朴,性格恬淡,但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父亲生前,每逢周五、周六、周日,一家人必定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共叙手足之情。若有人忙于工作而缺席,父亲就会教导我们挣那么多钱是没有用的,做人要讲究信用,多做实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目前,何世柱先生的女儿在帮忙做保险方面的工作,儿子在香港的一家英国大公司当工程师,家族的精髓正在第三代中传承。而对何世柱先生而言,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将遗产里一半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但是这又遇到了一些难题,按照香港的规定,香港的慈善基金会必须扶持于香港本土地区,但是目前来讲,内地也存在着很多贫困群体,因此我希望也能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与扶持,不过这方面的事务正在安排之中,希望不久也能将我们的爱心传递得更远、更广。”殷切的期望,却在言语之间流露着何世柱先生对父亲的崇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心以及对祖国对香港的浓浓情怀。
或许,爱国爱港爱乡正是何氏家风的传承魅力与精髓所在,在此,就引用何耀光先生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以飨读者:
我是华人爱国家,不因多难弃中华。
邦人协力摅忠悃,开遍神州美丽花。(程书香何成保汪建华)
【人物简介】
何世柱先生,1937年出生。GBS,SBS,JP,香港早期著名建筑商、慈善家何耀光之子。现任福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建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当然永远荣誉会长、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广州地区联会会长、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曾先后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司库、副会长,立法局议员,《天天日报》社长,立法会议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机场管理局董事,地下铁路公司董事,香港广悦堂名誉会长等诸多公职。
他是一名政界人士,为民请命,敢作敢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长达二十多年,其履历表上记载的担任香港各种社会公益团体的领导职位就多达50多个,诸如香港中华总商会当然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建造商会会长、东华三院主席、香港立法局议员等;
但归根结底,他更是一名中国人。作为香港早期著名建筑商、慈善家何耀光先生之长子,何世柱先生在秉承父亲独到的商业头脑与敏锐眼光的同时,更传承着父辈爱国爱港爱乡的赤诚情怀,竭心尽力、尽己所能的服务于香港,服务于社会。
【事业篇】
儒家风范诚信为本
自小立志学医的何世柱先生,认为医生是一项神圣的济世职业,然而,因为当时父亲何耀光先生的身体不太好,公司人手奇缺。为了公司的利益,何世柱先生放弃了个人志向,从学医科转向学建筑工程科,1959年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到父亲的福利公司,开始着手负责大部分的工作及职责。
才思敏捷的何世柱先生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的业务运作流程,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虽然当时我放弃了自己的志向,转而投向建筑业,但是对医生的情结却始终未了,父亲也非常理解我,接下了伊丽莎白工程,并全权托付给我做,亦有帮我还愿的意思。”何世柱先生回忆道。
接下伊丽莎白工程后,何世柱先生终不负厚望,圆满完成了伊丽莎白医院的兴建重责。后获英皇家建筑学会英联邦最优秀建筑物之特奖,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人,实属难能可贵,不仅为福利公司争了光,亦为香港建筑界增光添彩。而此时何世柱先生年仅26岁,敏捷灵活的创新思维、果断正直的处事风格,预兆着他在事业上必能闯出一番新天地,何家事业亦后继有人。
福利建筑公司成立于1938年,由何耀光先生及四位友人共同创立,但担任总经理的何耀光先生,肩负的责任最大,而且公司的业务多赖他的信誉,因此他成为了公司里最大的股东。但由于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以及香港的沦陷等等外界因素,福利公司亦几经浮沉。在香港战后重建时期,福利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市政工程的营建,如石硖尾临时安置区、伊丽莎白医院工程、香港天星码头等等;并且长期承揽了诸多市政设施的养护工程,如地下道系统、政府楼宇维修等等;加之物业投资,福利公司双管齐下,成为当时香港建筑业中一家引领风骚的企业。回首这七十年的时光,在香港建筑业中,福利公司以其最为悠久的历史、精益求精的声誉,巍然屹立。当那些当年繁盛一时的同业公司大多已经倒闭时,只有福利公司仍然洋溢着活力与勃勃生机。
虽然何耀光先生已于2006年过世,享年100岁,但他的人格魅力与严谨作风却深深地感染着下一辈。“父亲是一个勤奋、讲信用的人,在他98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坚持每天上班。他经常教导我们,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完全靠资金来决定的,因为资金总有花完的一天。成功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有诚信,诚信是无价之宝,可以受用一辈子。”何世柱先生说道。
在为人处事上,何世柱先生不仅秉持着父亲教导的诚信本质;在公司发展理念上,更坚持走稳健、务实的儒家路线,公司的物业经营方式不是“炒”,而是以租赁为主,这就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暴发性的富豪。在人们熟悉的名噪一时的香港富豪榜上难以见到何氏名姓,正是缘于这个道理。然而,或许正是这股以诚待人、以诚做事的处事风格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才促使福利公司逐渐成长为香港建筑业之中的王牌企业之一。
【社会篇】
尽心竭力
热忱奉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在福利集团逐渐发展壮大,何世柱先生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亦秉承父亲
的济世情怀,从来不忘回馈社会,奉献热忱。
在教育事业上,父亲何耀光先生就曾作出榜样。早在1996年的教师节,何耀光先生曾向广州大学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从1999年开始,每年向广州大学捐款10万港元,并设立了“何耀光助学金”,共资助上千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这些学生得到何老先生雪中送炭的资助,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陆续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何耀光先生生前是广州市荣誉市民、广州市慈善会名誉会长,作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人,他先后为广州市的教育慈善事业捐赠275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为纪念何耀光先生对广州市慈善公益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海珠区北山公园的“耀光园”成功创建。
而以何世柱先生为首的何氏家族,秉承何耀光先生慈善为怀、关心教育的遗志,延续“何耀光助学金”扶贫助学的优良传统,2008年何氏家族以“亚洲公益服务基金会”名义捐赠10万元延续在广州大学设立的“何耀光助学金”;自1986年开始担任广州暨南大学校董会董事的何世柱先生,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积极为学校的办学献计献策。在广州暨南大学迎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为改善教学环境,他更以其父何耀光慈善基金的名义,捐赠人民币64万元,以支持兴建土木工程实验楼。自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07年,华侨港澳同胞仅捐献给广州地区的款物折合人民币就达三十六亿多元,捐赠及其兴建的公益项目遍及全市各行各业,而作为捐献者之一的何世柱先生亦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心;2008年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何世柱先生引领香港何氏宗亲会向四川拨捐8万元以援建灾区。
不仅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尽心尽力,热忱奉献,何世柱先生在政界亦敢作敢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长达二十多年,致力于为国民办实事。在第六届政协时,因为当时香港还在港英政府统治下,一些香港人出于顾虑不敢做政协委员,但他说,“我不怕,我是中国人,有机会为国家做事,我愿意做!”一方面向内地介绍先进的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向香港朋友介绍祖国、介绍内地,为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努力团结更多的爱国爱港人士,迎接香港的回归,拳拳爱国之情,赤诚之心,贯穿于一言一行之中。
1964年何世柱先生被选任为东华三院主席,1969年,被委任为太平绅士,获MBE勋衔;1985年被选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1988年再次获选;1989年又获OBE勋衔;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后获金紫荆星章等等。所有这一切的荣耀,不仅是对何世柱先生在个人事业、社会事务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与褒扬,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未曾辜负父辈的殷殷期望,发扬了何氏家族风范,继承了父辈的心愿与志向。
【情怀篇】
传承父志爱国爱港
作为长子,何世柱先生在父亲去世后接管了大部分的公司事务并担任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他不仅带领福利集团发展得有声有色,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亦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父辈的慈念善举与品德智慧,在何世柱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传承。
“父亲生逢乱世,少小离乡,年幼失父,在颠沛流离中过了一段辛酸苦楚的生活,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出了一番事业。或许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更怀慈善之心,在功成名就之时,将自己的精力、财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建了一所大厦,取名叫福仁大厦,就是主张以人致富,福而成仁,仁人对人既是谦和仁厚,则人人对之自然尊敬和爱护,这是富的构成条件,亦是仁者富的道理,也是父亲的人生信念。而这一落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有20层楼高的住宅楼宇,在当时的莦萁湾,算得上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了。而在福利公司所承接的诸多项目中,最让父亲引以为豪的要算玛丽医院和伊丽莎白医院这两项工程了,因为能扶弱助残、维护民众健康对父亲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令人倍感欣慰的事情。”何世柱先生回忆父亲道。
何耀光先生有十个儿女,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教育,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在严谨的家风熏陶下,何氏儿女显示出良好的教育素养与道德品位,个个虔诚敦厚,行善济世,成为家风。除了一个女儿嫁给了英国人,一个女儿随丈夫移民去了国外,其余都回到了香港,力当一名华人,并且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中,以各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都说,这是受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履行的职责。“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情愿全家吃粥度日,也不给日本人做事。在1997年回归临近时,港督曾劝父亲拿英国居留权,还说许多香港知名人士都拿了,但他却不为所动,父亲认为,虽然我们国家以前的确走了不少弯路,但我们仍然是中国人,只有国家好了,我们才有真正的尊严。”何氏家风,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亦是孔学思想的体现。何世柱先生介绍说:“父亲生活简朴,性格恬淡,但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父亲生前,每逢周五、周六、周日,一家人必定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共叙手足之情。若有人忙于工作而缺席,父亲就会教导我们挣那么多钱是没有用的,做人要讲究信用,多做实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目前,何世柱先生的女儿在帮忙做保险方面的工作,儿子在香港的一家英国大公司当工程师,家族的精髓正在第三代中传承。而对何世柱先生而言,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将遗产里一半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但是这又遇到了一些难题,按照香港的规定,香港的慈善基金会必须扶持于香港本土地区,但是目前来讲,内地也存在着很多贫困群体,因此我希望也能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与扶持,不过这方面的事务正在安排之中,希望不久也能将我们的爱心传递得更远、更广。”殷切的期望,却在言语之间流露着何世柱先生对父亲的崇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心以及对祖国对香港的浓浓情怀。
或许,爱国爱港爱乡正是何氏家风的传承魅力与精髓所在,在此,就引用何耀光先生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以飨读者:
我是华人爱国家,不因多难弃中华。
邦人协力摅忠悃,开遍神州美丽花。(程书香何成保汪建华)
【人物简介】
何世柱先生,1937年出生。GBS,SBS,JP,香港早期著名建筑商、慈善家何耀光之子。现任福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建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当然永远荣誉会长、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广州地区联会会长、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曾先后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司库、副会长,立法局议员,《天天日报》社长,立法会议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机场管理局董事,地下铁路公司董事,香港广悦堂名誉会长等诸多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