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皮亚杰说:“数学开始于物体的操作. ”即幼儿学习数学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然而他们在建构数学概念的同时,又很难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
【关键词】 数学分组操作活动;现状与成因;指导策略
【正文】
一、对数学分组操作活动实际意义的理解
所谓数学分组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或多种桌面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各个组巡回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从而获得数学经验、逻辑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将前后有层次的,系统的、内容性质相关的活动编排在分组操作活动,有利于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以及理解概念,更能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1]
二、数学分组操作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现状
问题一:重操作结果,轻过程能力. 在让幼儿操作时,教师常以幼儿尽快达成操作目的与结果为满足,而不是发现他们是怎么做的.
问题二:重整体观察,轻个体发展. 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只是侧重观察大多数幼儿获得经验感知的能力而缺乏有目的有策略地对个别幼儿操作现状的观察与分析来提出具体的指导.
问题三:重个别评价,轻经验共享. 在分组操作评价环节,教师往往会急切于主观讲评,或直接指向结果进行评析.
三、透视教师指导现状的成因
成因一:拘泥于“以教定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使教师养成了一种习惯,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会处于一种高控现象,按部就班、单向灌输. [2]
成因二: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 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普遍对数学核心概念不清晰,对某些数学内容知识处于大致和有限的理解,为此不能对幼儿作有效指导.
成因三:不善于解读孩子的行为. 忽视对幼儿思维发展规律的了解,不明白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不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是过多关注操作结果的评价.
四、数学分组操作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巧分组,明要求.
(1)基本组:根据多数幼儿发展水平设计的,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大多数幼儿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
(2)平行组:它与基本活动难度大致相当,但由于材料有变化,幼儿操作经验也不断丰富,从而使幼儿的数学概念突破某一事物的限制,增强其适用的普遍性. [3]
(3)提升组:它与基本活动指向同一数学概念,但难度明显提高,属于幼儿“跳一跳才能达到”的水平. [3]
策略二:巧指导,重发展.
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全面地把握幼儿的活动情况,既要有普遍性地观察,又要有针对性地了解.
例:某中班幼儿在进行“扮小丑”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运用计数比较的方法找出多的那一队动物.
表现一:个别幼儿判断动物多少时,受排列形式的干扰,无法正确计数动物多少,数了数,想想放第一排,想想放第二排,最终参照他人的做法放对了道具. 其实这类孩子尚未建立计数概念,仅处于唱数至准确点数能力的过渡阶段. 于是,我就用语言一步一步提示幼儿,帮助幼儿先分别对两个集合准确计数,再做数量比较,“宝贝,你先数数小象有几只啊,小猫呢?那是7多还是6多啊?而对能力弱的幼儿依然用手指连线一一对应的方法来验证.
表现二:部分幼儿准确计数两队动物多少,随后就一个一个对应放道具送给多的那队. 这类孩子初步建立了计数能力,但不一定掌握与理解总数的意义. 我就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规则,“小朋友,你再想想到底是哪队多啊,一共有几个?那你应该一次拿出几个道具?”重点要求幼儿先计总数,再一次取出等量的道具而不是简单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表现三:部分幼儿分别数数两队小动物有几个,比较多少,然后从操作盘中取出相应多数量的道具,然后一一发给多的那队. 这样的孩子,已能用计数的方法比较7以内的数量,明确理解基数性.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通过追问:你是怎么找出多的那排小动物的呢?你还有其他办法吗……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述操作的过程.
可见,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在了解每个幼儿学习过程基础上加以点拨,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应作激励,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策略三:巧评价,促提升. 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需要教师的归纳和评价.
如在“金箍棒”活动中,有幼儿在操作中先将所有的“金箍棒”排列一行,然后依次抽出最长的金箍棒来按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 于是老师在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特意在评价环节引导幼儿“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可请在个别指导时观察到的几个操作策略不同的幼儿轮流介绍,通过比较评价,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有序排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分组操作活动,需要有效的指导策略. 这些策略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取决于教师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丽秋.优化教学回应,幼教博览,2012.01总第194期.
[3]张俊.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奕阳教育研究院课程研发中心“通向数学”教师指导用书 .奕阳教育研究院课程研发中心,2010.
【关键词】 数学分组操作活动;现状与成因;指导策略
【正文】
一、对数学分组操作活动实际意义的理解
所谓数学分组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或多种桌面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各个组巡回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从而获得数学经验、逻辑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将前后有层次的,系统的、内容性质相关的活动编排在分组操作活动,有利于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以及理解概念,更能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1]
二、数学分组操作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现状
问题一:重操作结果,轻过程能力. 在让幼儿操作时,教师常以幼儿尽快达成操作目的与结果为满足,而不是发现他们是怎么做的.
问题二:重整体观察,轻个体发展. 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只是侧重观察大多数幼儿获得经验感知的能力而缺乏有目的有策略地对个别幼儿操作现状的观察与分析来提出具体的指导.
问题三:重个别评价,轻经验共享. 在分组操作评价环节,教师往往会急切于主观讲评,或直接指向结果进行评析.
三、透视教师指导现状的成因
成因一:拘泥于“以教定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使教师养成了一种习惯,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会处于一种高控现象,按部就班、单向灌输. [2]
成因二: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 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普遍对数学核心概念不清晰,对某些数学内容知识处于大致和有限的理解,为此不能对幼儿作有效指导.
成因三:不善于解读孩子的行为. 忽视对幼儿思维发展规律的了解,不明白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不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是过多关注操作结果的评价.
四、数学分组操作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巧分组,明要求.
(1)基本组:根据多数幼儿发展水平设计的,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大多数幼儿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
(2)平行组:它与基本活动难度大致相当,但由于材料有变化,幼儿操作经验也不断丰富,从而使幼儿的数学概念突破某一事物的限制,增强其适用的普遍性. [3]
(3)提升组:它与基本活动指向同一数学概念,但难度明显提高,属于幼儿“跳一跳才能达到”的水平. [3]
策略二:巧指导,重发展.
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全面地把握幼儿的活动情况,既要有普遍性地观察,又要有针对性地了解.
例:某中班幼儿在进行“扮小丑”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运用计数比较的方法找出多的那一队动物.
表现一:个别幼儿判断动物多少时,受排列形式的干扰,无法正确计数动物多少,数了数,想想放第一排,想想放第二排,最终参照他人的做法放对了道具. 其实这类孩子尚未建立计数概念,仅处于唱数至准确点数能力的过渡阶段. 于是,我就用语言一步一步提示幼儿,帮助幼儿先分别对两个集合准确计数,再做数量比较,“宝贝,你先数数小象有几只啊,小猫呢?那是7多还是6多啊?而对能力弱的幼儿依然用手指连线一一对应的方法来验证.
表现二:部分幼儿准确计数两队动物多少,随后就一个一个对应放道具送给多的那队. 这类孩子初步建立了计数能力,但不一定掌握与理解总数的意义. 我就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规则,“小朋友,你再想想到底是哪队多啊,一共有几个?那你应该一次拿出几个道具?”重点要求幼儿先计总数,再一次取出等量的道具而不是简单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表现三:部分幼儿分别数数两队小动物有几个,比较多少,然后从操作盘中取出相应多数量的道具,然后一一发给多的那队. 这样的孩子,已能用计数的方法比较7以内的数量,明确理解基数性.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通过追问:你是怎么找出多的那排小动物的呢?你还有其他办法吗……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述操作的过程.
可见,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在了解每个幼儿学习过程基础上加以点拨,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应作激励,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策略三:巧评价,促提升. 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需要教师的归纳和评价.
如在“金箍棒”活动中,有幼儿在操作中先将所有的“金箍棒”排列一行,然后依次抽出最长的金箍棒来按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 于是老师在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特意在评价环节引导幼儿“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可请在个别指导时观察到的几个操作策略不同的幼儿轮流介绍,通过比较评价,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有序排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分组操作活动,需要有效的指导策略. 这些策略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取决于教师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丽秋.优化教学回应,幼教博览,2012.01总第194期.
[3]张俊.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奕阳教育研究院课程研发中心“通向数学”教师指导用书 .奕阳教育研究院课程研发中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