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香兰素衍生物6-溴异香兰素(BVAN08)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放射增敏作用和相关机制,为开发新的放射增敏抗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克隆形成率法检测BVAN08对U-251细胞增殖活性和60Co 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照射剂量率为2.3 Gy/min);光学显微镜观察BVAN08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自吞噬死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We
【机 构】
:
100039,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039,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香兰素衍生物6-溴异香兰素(BVAN08)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放射增敏作用和相关机制,为开发新的放射增敏抗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克隆形成率法检测BVAN08对U-251细胞增殖活性和60Co 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照射剂量率为2.3 Gy/min);光学显微镜观察BVAN08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自吞噬死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蛋白DNA-PKcs的表达变化.结果 6-溴异香兰素BVAN08对U-251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t=1.83~3.07,P<0.05),在10~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作用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55.3和52.7 μmol/L.60 μmol/L BVAN08作用4 h后,U-251细胞产生明显的G2/M期阻滞,12 h达到峰值,G2/M阻滞达到63.3%,并开始同时出现细胞凋亡和自吞噬死亡.BVAN08对U-251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而且在照射前12 h给药的增敏效果最好,20 μmol/L浓度对2 Gy照射杀伤U-251细胞的增强比为3.14.Western blot检测表明BVAN08能显著抑制DNA-PKcs的表达.结论 香兰素衍生物BVAN08具有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辐射增敏作用、并同时诱发凋亡和自吞噬死亡.BVAN08对U-251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可能与G2/M期阻滞和DNA双链断裂修复关键蛋白DNA-PKcs表达的抑制敏感性有关。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颗粒替代部分豆粕、稻谷对种鹅生产性能、种蛋孵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3个饲养条件一致的种鹅群进行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苜蓿草组、10%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规模化禽舍机械设备与电器设备的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禽舍机械设备与电器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提出相关的要求,可作为规模化养禽场投资建场和日常管理时
患者女,28岁.因"发热1周,皮疹5 d"于2008年8月16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于下午及夜间发作,伴咽痛,偶咳嗽,无盗汗,无寒战,无咯痰、流涕,无胸闷、胸痛,伴头晕、头痛、全身酸软乏力,偶有恶心,曾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研究与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给予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其分支及肿瘤血供情况,超选至靶血管,进行支气管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变化,探讨X射线对调节性T细胞以及相关因子Foxp3的影响.方法 11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0.075 Gy)组和高剂量(2 Gy)组,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分别进行0.075和2 Gy全身照射,于照射后0、4、8、16、24、48和72 h处死,取脾脏,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验证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予利培酮1~10 mg/d治疗,疗程为8周.以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药物不
对45篇有关金纳米颗粒在恶性肿瘤放疗中应用文献(近5年20篇,近10年20篇)进行阅读,并通过对金纳米颗粒特点简介、理论研究、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靶向放疗临床前景进行综述。目前金纳米颗粒放射增敏研究尚未解决3个关键问题:金纳米颗粒在肿瘤细胞内微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金纳米颗粒微观剂量提升作用;金纳米颗粒放射增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因此,该技术投入临床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