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着电费收取风险大、电力用户电气管理不到位、电力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电力执法仍需加强等诸多问题,完善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剖析了现阶段电力用户信用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一、引言
在经济的发展下。市场对于主体信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核准、招标采购、执法监督、融资授信等领域中,信用都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因素,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职能就越加重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从高速开始转化为中高速,智能制造、互聯网+、清洁能源成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增长点,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生产的一项必然趋势。
在电力体制的改革下,供电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电力法规的缺失、管理机制的滞后等,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下就从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电力用户信用管理现状
(一)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是基于信任基础上,不需要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物资、资金、服务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受到各类因素的约束,受益方在应允时间内,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信用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内容,从狭义角度而言,所谓信用管理,即在现行产品销售政策下,通过信用政策的执行来减少坏账损失、降低应收账款回收期。从广义角度而言,信用管理包括企业的竞争策略、经营思想等,实施信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款安全回收与销售量扩大的平衡,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电能销售的信用特点分析
电能具有产、供、销同时性的特征,因此,电能交易只能采用实时计量、事后结算的方式。虽然各个电力企业在不断地实时营销创新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大、中客户而言,结算方式依然采用半月结、月结的方式。可以看出,在销售方式上,电能交易有着显著的赊销特征。这种形式与现金交易方式是相对的,买方先获取服务和货物,后期再偿付货款,这也是信用方式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随着公司贸易模式的改进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的形势下,赊销成了一种主要的交易模式。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中,超过8成以上的贸易额是以信用方式为主。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信用经营风险是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电力企业的信用管理就是将直接为用户服务的各项营销策略、销售政策与营销方式,信用管理已经成为供电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核心内容。
(三)电力用户信用管理现状
在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下,电力企业已经形成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施工企业、电力科研企业、供电企业、电力设计企业、电力服务企业并存发展的格局,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多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开来,生产业务十分的交错复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面临一系列的信用风险。
由于各个地区在人文环境、经济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也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特征,对全国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且各地电力企业信用基础条件存在不足,由于历史负担重,给企业人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发电企业市场开始扩张,由于国家电价政策的影响,电力企业效益逐步被弱化,加之城网、农网改造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此外,很多地区的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者管理业务分散,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信用管理体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明确用户失信内容
电力用户失信表现在违法与违背合同规定两种类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保证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质量,需要构建信用等级,将其划分为自然人、社会法人用电失信行为两类,失信等级包括提示行为、一般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严重失信行为。分别为拖欠2个月内:拖欠2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拖欠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拖欠6个月以上。
(二)构建失信惩戒制度
完善的失信惩戒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用户的失信成本,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需要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对于欠费用户,要求其提供合同担保,将失信主体纳入公共信用服务平台中,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将用户用电信息作为审批、监管的重点依据,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电力官网、电力营业场所与诚信政府网来公布信息。为此,要整合与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尤其合同管理及档案制度、客户跟踪调查制度、企业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客户服务投诉制度、客户满意度评价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管理制度。
(三)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智能化电子信用档案的建设提供了便捷,对于供电企业而言,需要依靠自身的企业现状来建立智能化的用电系统数据,将信息分解下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计算用户用电诚信度,按照信用档案评级进行分类处理,制定完善的用电诚信档案。档案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确认后形成信用报告,定期更新、处理,确保电子信用档案的应用实效。
(四)实行客户集中统一管理制度
作为现代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供电公司必须对客户实行统一的管理,把收集的有关客户的信用信息集中起来,供内部各部门互相分享,及时沟通,形成对客户统
一、客观、公正的评价。供电公司具有先天的信息化倾向和优势,要彻底改变过去客户信用信息的分散化、随意化的管理,将客户信用信息进行制度化、系统化管理有利于动态管理。
(五)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的建设
为了发挥出新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电力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廉洁自律、业务能力、政治素养、管理理念、知识结构、管理经验等等。并注重提高一般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与结构合理性,加强业务考核与岗位培养。定期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估,提高电力企业上下的管理能力。
四、结语
在当前经济环境及供电公司经营方式下。供电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经营风险。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了评价机制与信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将各类资源调动起来,提高了用户的失信成本,调动了用户的守法积极性,规范了供用电秩序,为地方供用电诚信氛围的营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一、引言
在经济的发展下。市场对于主体信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核准、招标采购、执法监督、融资授信等领域中,信用都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因素,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职能就越加重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从高速开始转化为中高速,智能制造、互聯网+、清洁能源成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增长点,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生产的一项必然趋势。
在电力体制的改革下,供电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电力法规的缺失、管理机制的滞后等,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下就从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电力用户信用管理现状
(一)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是基于信任基础上,不需要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物资、资金、服务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受到各类因素的约束,受益方在应允时间内,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信用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内容,从狭义角度而言,所谓信用管理,即在现行产品销售政策下,通过信用政策的执行来减少坏账损失、降低应收账款回收期。从广义角度而言,信用管理包括企业的竞争策略、经营思想等,实施信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款安全回收与销售量扩大的平衡,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电能销售的信用特点分析
电能具有产、供、销同时性的特征,因此,电能交易只能采用实时计量、事后结算的方式。虽然各个电力企业在不断地实时营销创新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大、中客户而言,结算方式依然采用半月结、月结的方式。可以看出,在销售方式上,电能交易有着显著的赊销特征。这种形式与现金交易方式是相对的,买方先获取服务和货物,后期再偿付货款,这也是信用方式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随着公司贸易模式的改进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的形势下,赊销成了一种主要的交易模式。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中,超过8成以上的贸易额是以信用方式为主。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信用经营风险是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电力企业的信用管理就是将直接为用户服务的各项营销策略、销售政策与营销方式,信用管理已经成为供电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核心内容。
(三)电力用户信用管理现状
在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下,电力企业已经形成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施工企业、电力科研企业、供电企业、电力设计企业、电力服务企业并存发展的格局,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多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开来,生产业务十分的交错复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面临一系列的信用风险。
由于各个地区在人文环境、经济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也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特征,对全国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且各地电力企业信用基础条件存在不足,由于历史负担重,给企业人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发电企业市场开始扩张,由于国家电价政策的影响,电力企业效益逐步被弱化,加之城网、农网改造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此外,很多地区的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者管理业务分散,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信用管理体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明确用户失信内容
电力用户失信表现在违法与违背合同规定两种类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保证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质量,需要构建信用等级,将其划分为自然人、社会法人用电失信行为两类,失信等级包括提示行为、一般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严重失信行为。分别为拖欠2个月内:拖欠2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拖欠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拖欠6个月以上。
(二)构建失信惩戒制度
完善的失信惩戒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用户的失信成本,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需要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对于欠费用户,要求其提供合同担保,将失信主体纳入公共信用服务平台中,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将用户用电信息作为审批、监管的重点依据,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电力官网、电力营业场所与诚信政府网来公布信息。为此,要整合与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尤其合同管理及档案制度、客户跟踪调查制度、企业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客户服务投诉制度、客户满意度评价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管理制度。
(三)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智能化电子信用档案的建设提供了便捷,对于供电企业而言,需要依靠自身的企业现状来建立智能化的用电系统数据,将信息分解下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计算用户用电诚信度,按照信用档案评级进行分类处理,制定完善的用电诚信档案。档案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确认后形成信用报告,定期更新、处理,确保电子信用档案的应用实效。
(四)实行客户集中统一管理制度
作为现代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供电公司必须对客户实行统一的管理,把收集的有关客户的信用信息集中起来,供内部各部门互相分享,及时沟通,形成对客户统
一、客观、公正的评价。供电公司具有先天的信息化倾向和优势,要彻底改变过去客户信用信息的分散化、随意化的管理,将客户信用信息进行制度化、系统化管理有利于动态管理。
(五)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的建设
为了发挥出新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电力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廉洁自律、业务能力、政治素养、管理理念、知识结构、管理经验等等。并注重提高一般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与结构合理性,加强业务考核与岗位培养。定期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估,提高电力企业上下的管理能力。
四、结语
在当前经济环境及供电公司经营方式下。供电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经营风险。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了评价机制与信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将各类资源调动起来,提高了用户的失信成本,调动了用户的守法积极性,规范了供用电秩序,为地方供用电诚信氛围的营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