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物理课堂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意识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的探究兴趣,还能让学生认清生活和物理的关联,从而在生活中勤于思考,乐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后,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将知识和生活相关联,构建的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也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每位初中物理教师都要意识到创设生活化情境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沉浸在应试教育中,这就使教学带有浓重的说教色彩,而且没有将生活引入教学中,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难以对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和定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降低了学生探究欲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生活化情境是一种有效而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将教材知识点和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沉浸在生活化场景中,从而获得更好的理解。總体而言,初中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有两点意义:
1、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学生要想学习好物理知识,首先要对物理抱有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有复杂的定理和概念,令学生的理解过程比较困难,而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将抽象理论转化成具象情境,抽象的知识点也变得更加具体,这样便提高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热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将不熟悉的知识点转变成熟悉知识点,在生活化情境的熏陶下,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而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素养。生活化情境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还令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效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融合,能够增强记忆力,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
1、结合生活实例
生活中蕴含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学生有很大的关联,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实际生活中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联想力,否则难以探索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具备生存能力以及掌握丰富的生活技巧等。
例如,在初中阶段,电器知识是物理教学的难点,电器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设备,学生对电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能够有效化解,比如了解一些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如此便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物理产生自信心,除此之外也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意识等等。
2、渗透生活问题
一般来说,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对学生有相当高的要求,既要求他们充分理解知识,又要求他们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以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尽管问题情境自身可以利用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然而并非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简单来说,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还原,通过生活现象原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比较熟悉的背景下考虑有关问题,懂得如何转化,以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可以利用生活现象: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冬天气温低,双手放在外面很冷,那么你们为了让手变暖,都采用哪些方法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自己双手搓搓。”也有的学生回答:“将热水袋装满热水来捂手。”甚至还有学生说:“对着自己的双手用嘴巴吹热气。”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些方法在让手温度上升的同时有没有变大?”学生迅速找到这些方法的不同点:搓手之所以将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其实质在于内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彼此转化;热水袋捂手以及向双手吹气等方法利用热传递使内能发生变化的实质在于转移能量。利用此生活问题情境,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可以理解知识以及原理,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懂得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生活探究
我国新课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明确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上,就初中物理学科来讲,原本就是科学体系的内容,其教学过程能够变成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利用生活想象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可以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主加深以及猜想问题,以确保探究正常进行,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现象,想想这些问题:在球场上运动员踢足球时,运动员只要用脚稍微踢一下球,球就会动,但是即使不用脚踢球,球还是会动一会儿,不会马上停,那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足球滚着滚着就静止不动,这又是什么原因?脚踢足球后,球滚动速度不断减慢会发生改变,那么有哪些力使状态有所改变呢?问题从易到难,不能在刚开始就提出难度大的问题,而是要逐层递增问题难度,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要求他们尝试着自己假设以及猜想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发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此生活背景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学生实施科学探究,此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对于物理教学而言,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展现出来,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物理教学效率提供保障,促使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徐士娟. 试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文理导航(中旬),2017(10):48.
[2] 章碧华.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6):31.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沉浸在应试教育中,这就使教学带有浓重的说教色彩,而且没有将生活引入教学中,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难以对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和定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降低了学生探究欲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生活化情境是一种有效而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将教材知识点和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沉浸在生活化场景中,从而获得更好的理解。總体而言,初中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有两点意义:
1、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学生要想学习好物理知识,首先要对物理抱有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有复杂的定理和概念,令学生的理解过程比较困难,而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将抽象理论转化成具象情境,抽象的知识点也变得更加具体,这样便提高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热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将不熟悉的知识点转变成熟悉知识点,在生活化情境的熏陶下,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而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素养。生活化情境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还令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效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融合,能够增强记忆力,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
1、结合生活实例
生活中蕴含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学生有很大的关联,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实际生活中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联想力,否则难以探索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具备生存能力以及掌握丰富的生活技巧等。
例如,在初中阶段,电器知识是物理教学的难点,电器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设备,学生对电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能够有效化解,比如了解一些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如此便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物理产生自信心,除此之外也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意识等等。
2、渗透生活问题
一般来说,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对学生有相当高的要求,既要求他们充分理解知识,又要求他们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以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尽管问题情境自身可以利用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然而并非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简单来说,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还原,通过生活现象原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比较熟悉的背景下考虑有关问题,懂得如何转化,以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可以利用生活现象: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冬天气温低,双手放在外面很冷,那么你们为了让手变暖,都采用哪些方法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自己双手搓搓。”也有的学生回答:“将热水袋装满热水来捂手。”甚至还有学生说:“对着自己的双手用嘴巴吹热气。”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些方法在让手温度上升的同时有没有变大?”学生迅速找到这些方法的不同点:搓手之所以将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其实质在于内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彼此转化;热水袋捂手以及向双手吹气等方法利用热传递使内能发生变化的实质在于转移能量。利用此生活问题情境,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可以理解知识以及原理,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懂得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生活探究
我国新课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明确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上,就初中物理学科来讲,原本就是科学体系的内容,其教学过程能够变成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利用生活想象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可以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主加深以及猜想问题,以确保探究正常进行,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现象,想想这些问题:在球场上运动员踢足球时,运动员只要用脚稍微踢一下球,球就会动,但是即使不用脚踢球,球还是会动一会儿,不会马上停,那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足球滚着滚着就静止不动,这又是什么原因?脚踢足球后,球滚动速度不断减慢会发生改变,那么有哪些力使状态有所改变呢?问题从易到难,不能在刚开始就提出难度大的问题,而是要逐层递增问题难度,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要求他们尝试着自己假设以及猜想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发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此生活背景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学生实施科学探究,此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对于物理教学而言,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展现出来,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物理教学效率提供保障,促使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徐士娟. 试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文理导航(中旬),2017(10):48.
[2] 章碧华.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