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外二首)

来源 :北方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吹凉州。这四凉古都的风中行走着
  佛光与神明。风那么小心地吹——
  新月高悬。天梯山那边的僧侣在深夜里诵经
  木鱼声声檀香袅袅……多么地安静
  谁家的篱笆院落敞开着,屋檐下堆满粮食
  可以听到微微的鼾声啊。马灯斜挂在窗外
  钟鼓楼上站着两个司晨的士兵
  当我正要穿门而过的时候
  过路的风顺手摇响了飞檐上的风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当我不禁说出这首诗的时候,仿佛已经
  从一个朝代抵达了另一个朝代
  仿佛我就是追奔逐北,封狼居胥的大汉将领
  正抬起腾空飞驰的马蹄
  等待一只呼啸的燕子飞过来——
  岷山脚下
  轻风拂过,摇曳的山花和青草伏下它们谦卑的身子
  这庄严的仪式有着宗教般的秘密和秩序
  岷山脚下。四蹄没入苜蓿地舔草的棕色马
  是通往这个春天更深处的门把手。你看
  它那么小心的打了一声响鼻,整个山岗
  就轻轻地晃动了起来
  岷山脚下,洮水北流。
  这古老的泥土中苏醒的香气是我所熟悉的
  牛羊撒欢的山岗上,青稞拔节,蟋蟀弹琴
  杏花掩映的村庄仿佛一枚光阴的纽扣
  穿针引线。这小而温暖的幸福,被瘦瘦的炊烟缝起
  岷山,此刻我就坐在你的对面,相看两不厌
  岷山,我把摆在眼前的这一湾洮水,说成是玉的镜子
  你苍翠的臂膀和我袅袅炊烟升起的村庄,此刻
  正把一个冬天蒙尘的身子,濯洗
  最后的辉煌
  我坐在一截汉长城,断裂的骨殖上
  这无尽的颓败……荒草萋萋
  一墩芨芨,牢牢锁住大地的内心
  落日的光线缝补住时间断裂的疼痛
  那时候的辉煌你无法想象:一位将军
  正勒住那匹枣红马,利剑出鞘
  ……红色的血液,一只血狐狸
  从一个人的体内蹿出
  心跳的火焰和铁器的冷,浇筑
  一个王朝最后的辉煌
  包文平 1987年生于甘肃岷县。在《诗刊》《作品》《星星》等刊物发表诗作。詩歌入选《2012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全国高校文学作品选》《2015中国年度诗歌》《定西作家文学作品选》等选本。
其他文献
长长的驼队,拖着“叮铃叮铃”的铃响,又一次来到兰州歇了会脚,又一次穿過了那座刚刚兴建了十多年的黄河铁桥。驼队上带着的,有从不远处的青城镇购来的棉花、水烟,也有从陕西泾阳带来的泾阳茯茶,他们穿过榆中县的古镇甘草店,慢慢地走进了河西。——这是民国初年的一支驼队,他们从陕西西安出发,途径兰州,又一次踏上了那条遍布了历史印痕,充斥着风声、驼铃声的河西走廊。  而他们走过的那个古镇口甘草店,就在今天兰州市榆
期刊
一  一阵风,从印度洋,刮到了客栈大厅。二三十幅版画,在墙上,微微敲动。画中人,不论老幼,不论男女,皆阿拉伯后裔。  几百年前,一艘艘木船,在驳岸残缺的码头,排队入港。掌舵的船长,没有指南针,没有水文图,一路千万里,全凭抬眼看星,抬眼看日出日落。这儿是加勒,往南走几步,便抵赤道了。太阳烈得很,刚上古堡,脚还没挪呢,我肩头的皮肤,已脱了好几层。历史和现实,在暴晒中,模糊了界限。  古堡的城墙,六七米
期刊
1、路过市直机关压沙点  从市区到长城,路过白杨,路过村庄和狗,就进了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蒙语为天。置身而入,除了苍茫就是绝望。绝望再浩瀚,也抵不过大漠的浩瀚。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人走着,也不过一粒沙子,倏忽就被湮没在苍茫的洪流之中。  这蔽目黄沙,可是成吉思汗征伐西域的滚滚马蹄裹携而来?我伫立在市直机关压沙点界碑前,长久静默着。风狂虐而起,没有理由,也无可阻挡,凉州城四面楚歌。  一株
期刊
网络文学,已成为大众阅读新趋势,也逐渐向主流化行进。这不,我省网络作家孑与2刚刚获得了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网络文学新人奖”,这不仅为我省的网络文学“扬眉吐气”,而且也显示出了我省网络文学的势头迅猛。因为这个奖对网络文学来说举足轻重。业内专家认为,作为国内文学领域重要奖项之一的茅盾文学新人奖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将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连接和融合,共同构建网络文学新高峰。此举也引导和
期刊
金秋时节,一位来敦煌采风的浙江书法家朋友,在宾馆简单洗漱后,顾不上去逛繁华的敦煌夜市,急着要去寻访久仰的“张芝墨池”,我只好主随客便了。  我们出了宾馆,沿大街步行至党河大桥。一河碧水倒影着两岸琼楼,漫天云霞,在傍晚晴和秋阳的映衬下,犹如一幅斑斓的画图。朋友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不禁吟出了李白的诗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我听后略改续咏:“古城如画里,秋晚更迷人。”朋友说改得好,恰合眼前的情
期刊
1995年,我结婚的时候,酒泉城还很小,最大最豪华的商城是酒泉鑫利商城,因为豪华,感觉里面的东西就贵,人们买东西还是习惯的上酒泉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是老字号,从我懂事时它就有了。  过年过节,南街上的人转到北街,东街上的人转到西街,四大街转完,城就游完了。我们小时候对城的记忆,主要是正月十五逛花灯。每年一到元宵节,队里人便会早早吃过晚饭,拖儿携女,呼朋唤伴的去进城。我们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我们,从南
期刊
A  邻居刘奶奶家大门口的门槛上坐着一个女孩。女孩很瘦,脸很白,像涂了好几斤面粉一样。女孩笑着冲我摆手:“嗨,你好。”我从未见过这个女孩。我淡淡说了声“你好”,快走几步,进了家门。  我蹲在奶奶身边问:“刘奶奶家大门口坐着一个女孩,脸可白了,你知道她是谁吗?”奶奶往火炉里续了一把柴,扭过来脸看着我说:“跟你一样,一个苦命的孩子。”奶奶的叹气声很轻很轻,但我还是听到了。奶奶用粗糙的手摸摸我的脸,继续
期刊
遥望敦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漫漫丝绸之路,悠悠大漠驼铃。敦煌街心花园,反弹琵琶的飞天,诉说着丝绸之路千年的文明。汉唐盛世,遥遥在望,她造就了中华的辉煌,敦煌则成为中华辉煌中亮丽的乐章。  “敦煌者,敦,大也;煌,盛也”。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敦煌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从张骞凿通西域、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以来的千余年间,敦煌作为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见证了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留
期刊
一 吾心本玉石  土黄色沙地里微微起伏的小山丘高低不平的分布着,太阳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而慢慢倾斜着,微偏的和煦阳光柔柔地照耀在沙丘上,一半阴影,一半光亮 ,光暗分明。西去的商队穿着黄褐色的宽大袍子,骑着高大的骆驼,似紧紧串联起来的琉璃珠子般连绵不断。  这里是神秘的丝绸之路,也是我的魂之归处……  我是一块玉,虽比不上女娲娘娘用来补天的五彩石那般神秘,也比不上“天下共传宝”的和氏璧那般华贵,但经过
期刊
县城一瞥  秋日,鄯善街巷里,金色光芒柔柔地抚照马拉“的士”,旅人乘坐在摇篮一样的车厢里,身体随着马车的晃动扭摆着。欢快的唢呐声一路招摇过来,车厢里五六个乐手吹奏唢呐,弹奏都塔尔,打起手鼓,忘情地用脚打着节拍。车子已远远地拐到另一条街道,仍余音袅袅,如丝如缕,像溢满瓜果香味的空气一样挥之不去。  听着音乐痴痴地走着,深一脚浅一脚,差点与恐龙足迹撞个正着,这是从距离鄯善县城30公里的七克台山前戈壁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