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进新艺联的工作室,就被这张巨幅海报所吸引住了。这张“山寨”《听风者》的海报是这家影视传播公司的“原创”设计。我指着海报上的一行小字问新艺联“当家的”王大宁:“中央电影海报研究院,有这么个地方吗?”王大宁坏笑着说,“根本没这么个机构,我们写着玩儿的”。
作为国内第一家主营电影海报设计的公司,这里的确集中了国内大部分的专业“电影海报研究员”。毕竟,随着票房的回暖和电影行业青春期的到来,电影海报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领域才刚刚起步。“研究院”里的这些“研究项目”,全部都来自实践。
“当家的”王大宁是个电影狂人,从公司橱窗里群英荟萃的电影人物手办就能看得出,这位80后创业者的初衷——就是把自己的电影黄粱梦照进现实。在媒体圈闯荡多年的王大宁一直在寻找电影宣传领域的一个切入点。2008年,他和团队开始为电影官网做设计,一年之后,转而关注电影海报设计和电影周边衍生产品。在此之前,电影海报设计都是由剧组美术组和广告公司设计完成的。相比美国和香港地区,这条路在中国内地无先例可循。
“全家福”海报制作揭秘
一套海报,如十月怀胎。
相比电影海报设计刚刚起步的那两年,如今电影公司和设计公司已经逐渐摸索到了一种良性的合作程序。电影海报的宣传战线也越来越长了。大多数片子都是从剧组组建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宣传。在片子没有开拍的时候,支撑宣传的logo、概念海报、宣传册、开机发布会和电影节展示等一系列视觉设计,就已浮出水面了。
“身为设计师,我们希望广告效应和电影本身的气质风格是吻合的。”王大宁简单地介绍了一套海报的设计流程:“电影的类型和风格是首先要考虑到的。这需要宣传人员思路清晰,传达准确。另外设计师也要和导演沟通,对于比较大胆的拍摄创意也会跟演员沟通。接着我们会和剧组的美术服装共同策划一个详尽的拍摄方案,确定主题走向,以及前期宣传、中期宣传、上映前不同阶段的宣传策略。整个设计周期历时一年左右。”
“全家福”风格的主海报是目前最普遍的宣传套路。剧照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对于古装片和视觉要求比较高的类型片,海报设计师通常会在剧照阶段就把海报拍摄确定。“因为有些演员在片场的强烈情感,是在后期棚拍很难捕捉得到的。”
电影宣传,就像打扑克
每人手里的牌都不一样,但是不代表一开始抓到好牌的人最后能获得好票房或者好口碑。
新艺联的工作室有点像图书馆里的阅览室工作室,随处可见广告、设计、传媒和电影领域的最新书籍和杂志。在开放的办公区,一个设计师正在向大家普及“关于土豪的神回复”(那天正赶上万达的青岛东方影都的好莱坞盛宴新闻被爆出),其他小伙伴面朝屏幕,攥着鼠标,侧目、颔首、大笑、感叹。
媒体人出身的王大宁更像个宣传委员,他和他的团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而是一切可以吸引观众眼球的点子。热话题,新鲜事都是新媒体营销的给力大招。“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张海报,把观众引进电影院。”每一次出招都要审时度势。而每一招引发的媒体反应和观众感受也是有所计划的。
“如果近期上映的电影有以蓝色调为主的,我们会有意避开相近的色调。如果近期警匪题材扎堆,我们会在风格上考虑如何特立独行,而不是让人误会类同和重复。如果有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或者甄子丹、成龙这些巨星,坚决不能延续之前的海报风格,否则观众会误以为之前看过,或者和之前的作品没什么区别。”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宣传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在王大宁看来,就像是在打扑克,每人手里的牌都不一样,但是不代表一开始抓到好牌的人最后能获得好票房或者好口碑。这其中的门道是: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牌,别人有的牌,我们都得有。还得研究出牌顺序,思考如何应对别人的牌。
观众的 G点,你没法猜
想了解观众是否买账,只能走进群众。
捕捉观众的口味对于商业片海报设计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片子抓人的点是不一样的,《激战》可以用‘色相’吸引年轻观众,古装片视觉美感很重要,而像一些爱情片,情感表达很重要,比如《失恋 33天》里文章的小贱范儿和白百何邻家姑娘的那种代入感会引起观众共鸣。”
但是,观众的兴奋点,你永远猜不到。
王大宁举了个例子。《窃听风云3》的发布会上,所有记者都在追问周迅和谢霆锋的八卦,想不到后来这部电影最大的话题点是“古天乐为什么越来越黑?他是去挖煤了吗?”
为了了解观众的喜好,王大宁很喜欢站在电影院门口“打望监听”,听观众怎么在现场选择看哪部电影。或者去找发行人员和影院经理聊天。“每部电影上映后,我一直在留意之前的表达是否被观众接受。”相比网络上的数据和转发量,他更在乎观众和网友的真实反应。
在这个时代,观众已经学会独立思考。
BQ=《北京青年》周刊W=王大宁
BQ:一部电影的海报宣传支付的费用是多少?其中的成本又包括什么?
W:中等偏上的片子宣发费用在一千万到两千万,小成本电影宣发费用在几百万左右。其中一套海报的设计费用是几十万。成本方面,摄影师成本(包括棚费和相关杂费)和设计师成本会占比较大,然后是印刷物料费用。平面设计行业中游戏公司和广告公司的收益和规模远远大于电影宣传设计。事实上电影海报设计的难度比游戏设计和广告设计更高,它需要设计师不仅仅懂设计,更要懂电影。所以一个优秀的海报设计师常常求之不得。
BQ:你觉得一张电影海报的价值在于什么?
W:一个老海报的价值和当时的票房无关。但它首先是一部好电影。海报和电影是一体的。我本人也是海报控,尤其对香港的老海报有感情。虽然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发达,但老海报的设计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变化。如果观众看到一个海报,会因为喜欢这个海报而去看电影或者买碟收藏,这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海报宣传效果。
BQ:电视剧也对海报设计有需求?
W:过去观众对电视剧的海报概念不强,只要知道谁演的谁拍的就行了。其实如果从一开始就有宣传的介入,会比悄悄上演赚更多钱。美剧和英剧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明星的卡司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高,但国内不是这样,中国年轻人的“开机率”非常低,如何把年轻观众吸引到电视前,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电视剧海报设计还处于初探期。今年我们尝试为《龙门镖局》做了海报,纯属自由发挥,没有循规蹈矩。
#海报设计师快吐槽 #
Q:设计师的工作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A: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夜猫子,中午起床、下午干活,运气好凌晨一起吃夜宵,运气不好早上一起看日出。但我们在努力改变熬夜习惯。现在每天上午十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偶尔到了宣传后期还需要加加班。一开始这样,客户倒不太习惯。客户已经习惯“夜猫子”模式了。
Q: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A:设计师要对视觉表达非常敏感,而且对电影、游戏、音乐有自己独特的兴趣。
Q:遇到很难沟通的电影公司怎么办?
A:不管多难沟通的甲方,积极主动的沟通都是有效果的,但要告诉他,你的设计是站在电影的立场之上的。我们不能要求电影公司很懂设计,每个人的知识面和在意的范畴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会讲清楚设计的意图,一般在沟通之后,99%的电影公司都会理解设计师。如果遇到极其坚持的,我们的妥协仅限于内容上的让步,而不是质量上的折扣。
作为国内第一家主营电影海报设计的公司,这里的确集中了国内大部分的专业“电影海报研究员”。毕竟,随着票房的回暖和电影行业青春期的到来,电影海报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领域才刚刚起步。“研究院”里的这些“研究项目”,全部都来自实践。
“当家的”王大宁是个电影狂人,从公司橱窗里群英荟萃的电影人物手办就能看得出,这位80后创业者的初衷——就是把自己的电影黄粱梦照进现实。在媒体圈闯荡多年的王大宁一直在寻找电影宣传领域的一个切入点。2008年,他和团队开始为电影官网做设计,一年之后,转而关注电影海报设计和电影周边衍生产品。在此之前,电影海报设计都是由剧组美术组和广告公司设计完成的。相比美国和香港地区,这条路在中国内地无先例可循。
“全家福”海报制作揭秘
一套海报,如十月怀胎。
相比电影海报设计刚刚起步的那两年,如今电影公司和设计公司已经逐渐摸索到了一种良性的合作程序。电影海报的宣传战线也越来越长了。大多数片子都是从剧组组建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宣传。在片子没有开拍的时候,支撑宣传的logo、概念海报、宣传册、开机发布会和电影节展示等一系列视觉设计,就已浮出水面了。
“身为设计师,我们希望广告效应和电影本身的气质风格是吻合的。”王大宁简单地介绍了一套海报的设计流程:“电影的类型和风格是首先要考虑到的。这需要宣传人员思路清晰,传达准确。另外设计师也要和导演沟通,对于比较大胆的拍摄创意也会跟演员沟通。接着我们会和剧组的美术服装共同策划一个详尽的拍摄方案,确定主题走向,以及前期宣传、中期宣传、上映前不同阶段的宣传策略。整个设计周期历时一年左右。”
“全家福”风格的主海报是目前最普遍的宣传套路。剧照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对于古装片和视觉要求比较高的类型片,海报设计师通常会在剧照阶段就把海报拍摄确定。“因为有些演员在片场的强烈情感,是在后期棚拍很难捕捉得到的。”
电影宣传,就像打扑克
每人手里的牌都不一样,但是不代表一开始抓到好牌的人最后能获得好票房或者好口碑。
新艺联的工作室有点像图书馆里的阅览室工作室,随处可见广告、设计、传媒和电影领域的最新书籍和杂志。在开放的办公区,一个设计师正在向大家普及“关于土豪的神回复”(那天正赶上万达的青岛东方影都的好莱坞盛宴新闻被爆出),其他小伙伴面朝屏幕,攥着鼠标,侧目、颔首、大笑、感叹。
媒体人出身的王大宁更像个宣传委员,他和他的团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而是一切可以吸引观众眼球的点子。热话题,新鲜事都是新媒体营销的给力大招。“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张海报,把观众引进电影院。”每一次出招都要审时度势。而每一招引发的媒体反应和观众感受也是有所计划的。
“如果近期上映的电影有以蓝色调为主的,我们会有意避开相近的色调。如果近期警匪题材扎堆,我们会在风格上考虑如何特立独行,而不是让人误会类同和重复。如果有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或者甄子丹、成龙这些巨星,坚决不能延续之前的海报风格,否则观众会误以为之前看过,或者和之前的作品没什么区别。”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宣传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在王大宁看来,就像是在打扑克,每人手里的牌都不一样,但是不代表一开始抓到好牌的人最后能获得好票房或者好口碑。这其中的门道是: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牌,别人有的牌,我们都得有。还得研究出牌顺序,思考如何应对别人的牌。
观众的 G点,你没法猜
想了解观众是否买账,只能走进群众。
捕捉观众的口味对于商业片海报设计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片子抓人的点是不一样的,《激战》可以用‘色相’吸引年轻观众,古装片视觉美感很重要,而像一些爱情片,情感表达很重要,比如《失恋 33天》里文章的小贱范儿和白百何邻家姑娘的那种代入感会引起观众共鸣。”
但是,观众的兴奋点,你永远猜不到。
王大宁举了个例子。《窃听风云3》的发布会上,所有记者都在追问周迅和谢霆锋的八卦,想不到后来这部电影最大的话题点是“古天乐为什么越来越黑?他是去挖煤了吗?”
为了了解观众的喜好,王大宁很喜欢站在电影院门口“打望监听”,听观众怎么在现场选择看哪部电影。或者去找发行人员和影院经理聊天。“每部电影上映后,我一直在留意之前的表达是否被观众接受。”相比网络上的数据和转发量,他更在乎观众和网友的真实反应。
在这个时代,观众已经学会独立思考。
BQ=《北京青年》周刊W=王大宁
BQ:一部电影的海报宣传支付的费用是多少?其中的成本又包括什么?
W:中等偏上的片子宣发费用在一千万到两千万,小成本电影宣发费用在几百万左右。其中一套海报的设计费用是几十万。成本方面,摄影师成本(包括棚费和相关杂费)和设计师成本会占比较大,然后是印刷物料费用。平面设计行业中游戏公司和广告公司的收益和规模远远大于电影宣传设计。事实上电影海报设计的难度比游戏设计和广告设计更高,它需要设计师不仅仅懂设计,更要懂电影。所以一个优秀的海报设计师常常求之不得。
BQ:你觉得一张电影海报的价值在于什么?
W:一个老海报的价值和当时的票房无关。但它首先是一部好电影。海报和电影是一体的。我本人也是海报控,尤其对香港的老海报有感情。虽然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发达,但老海报的设计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变化。如果观众看到一个海报,会因为喜欢这个海报而去看电影或者买碟收藏,这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海报宣传效果。
BQ:电视剧也对海报设计有需求?
W:过去观众对电视剧的海报概念不强,只要知道谁演的谁拍的就行了。其实如果从一开始就有宣传的介入,会比悄悄上演赚更多钱。美剧和英剧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明星的卡司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高,但国内不是这样,中国年轻人的“开机率”非常低,如何把年轻观众吸引到电视前,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电视剧海报设计还处于初探期。今年我们尝试为《龙门镖局》做了海报,纯属自由发挥,没有循规蹈矩。
#海报设计师快吐槽 #
Q:设计师的工作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A: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夜猫子,中午起床、下午干活,运气好凌晨一起吃夜宵,运气不好早上一起看日出。但我们在努力改变熬夜习惯。现在每天上午十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偶尔到了宣传后期还需要加加班。一开始这样,客户倒不太习惯。客户已经习惯“夜猫子”模式了。
Q: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A:设计师要对视觉表达非常敏感,而且对电影、游戏、音乐有自己独特的兴趣。
Q:遇到很难沟通的电影公司怎么办?
A:不管多难沟通的甲方,积极主动的沟通都是有效果的,但要告诉他,你的设计是站在电影的立场之上的。我们不能要求电影公司很懂设计,每个人的知识面和在意的范畴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会讲清楚设计的意图,一般在沟通之后,99%的电影公司都会理解设计师。如果遇到极其坚持的,我们的妥协仅限于内容上的让步,而不是质量上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