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SWOT系统分析法,全面审视高校党校发展现状,对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工作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探寻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对策。以切实的改革举措化解高校党校新常态发展难题,实现提质增效的改革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党校“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校;SWOT分析;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5-0017-05
高校党校是在高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建理论骨干的学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部门、高校党建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党在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1]高校党校“校中之校”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其与高校不同的办学性质与工作定位,其办学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孕育出一代代政治坚定、爱党言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和党性强、作风正的党员队伍,为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保证。
一、高校党校工作现状
目前,全国千余所本科以上高校已建立起自己的党校,并联合成立了高校党校工作研究联络组(后改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党校教育研究分会),旨在加强各高校党校的协作交流,促进高校党校工作的研究提高,各地也相应成立了高校党校协作组,在校际协作和服务过程中,相互借鉴发展经验,有效推动了自身工作的开展。
但高校党校的发展并不平衡,诸多因素制约了高校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党校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党校工作的开展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意见指导,高校党委对党校工作重视不够,建设力度不强。第二,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高校未独立设置党校,而是合署或挂靠相关职能部门,难以独立开展工作;党校校长配置级别高,但基本处于挂名状态,实际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均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党校工作;由于缺乏专职的上级领导组织谋划,各高校党校通常各自为政,无法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缺乏彼此借鉴和学习交流的平台。第三,党校工作保障条件不充分。长期以来,高校党校处于从属地位,很多高校党校没有独立建制,无独立办公地点、专用教学场地和独立经费预算,未设置专职领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及高水平师资队伍配备不足,缺乏足够的办学保障,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党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第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教学实际看,教学存在重党的知识传授、轻德育功能,重党的理论宣传、轻教化功能,重培训功能、轻科研咨询服务功能等问题[2];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缺乏交流讨论、互动体验和实践教学,学员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培训成效不显著。
二、高校党校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性战略分析,即基于研究对象内外部的竞争态势和条件,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通过矩阵形式排列,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匹配,全面、系统、准确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对策等。其优点在于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可以把对研究对象的“诊断”和“处方”紧密结合,条理清晰,便于检验。本文引用SWOT系统分析法,旨在全面审视高校党校发展现状,概括整合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工作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为探寻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3]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供决策参考,见表1。
(一)优势
1.学员综合素质较高。高校党校工作培养对象主要为有着丰富阅历和实践经验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扎根基层一线,关注热点问题的行业领域专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乃至整个行业都比较了解并有诸多思考。他们对现实问题、实际困难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为党校教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数为高校的学生骨干,他们是政治立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高校党校可通过这些优秀骨干深入广大青年学生中宣传党的理论,并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以其得天独厚的办学师资为党校更好地开展党员培训、干部教育和决策咨询等工作提供优质的共享平台和教学资源,两者共建共享、协同推进,实现对现有资源最有效的整合利用。一方面,党校借力高校的师资、学科、科研优势,取长补短、做优做强干部培训的主业主课;另一方面,高校依托党校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级管理体制的系统优势,尤其是党性教育优势,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效助力,进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双方在众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党校与高校资源的优势互补。
3.高校科研实力雄厚。高校具有学科和人才两大方面的优势,因而聚集着研究基础理论、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学科门类齐全,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又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特征,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高校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云集,能够聚集学科优势,凝练特色研究方向,更好地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高校不断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推动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类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大思政”格局落地生根,通过加强平台建设,为进行思政教学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党校可以充分利用思政的教育科研平台,着眼高校党校建设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上的重点突破。 4.吸纳高校管理资源。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部门”。“三级制”管理是高校党校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即高校党校校务委员会、党校机构(挂靠党委办、组织部和宣传部等职能处室)、二级院系分党校机构。[4]从行政职能上看,其管理机构从上至下与高校党群行政机构紧密结合,与高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党委(党总支)建立了动态分级内引外联机制。从运行实施上看,为党校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党校各级管理机构也主动将高校发展的各种资源内引整合到高校党校建设中去,不断完善高校党校组织制度建设与机构管理功能。
(二)劣势
1.政治意识淡漠,创新意识不强。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错误倾向,导致高校党校工作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意识淡漠,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对原著的细致研读,对党的最新理论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刻。对新思想、新理念把握不精准,缺乏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思想的行动自觉。工作学习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见,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缺乏。在教育培训方面,高校党校的培训模式多为集中理论授课,以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为主,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能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缺乏交流讨论、互动体验和实践教学,培训对象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师资队伍方面,专职党校教师、专家学者、资深教授等高水平师资资源匮乏,目前各高校党校的授课教师主要为党政领导干部、“两课”教师、支部书记等,而且多为兼职,授课教师队伍存在流动性大、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3.理论研究迟滞,联系实际不够。当前高校党校基本发挥了“培训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但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相对迟滞,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高校党校对教学规律及特殊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另外,高校环境相对单一封闭,日常教学、科研偏重于专业领域,不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忽略了高校党校应发挥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咨政建议的职能,高校党校学员学以致用、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不够。
(三)机遇
1.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高校党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迈进,同时也有助于在高校党校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等方面推出更多精品,引领高校党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积极响应中央党校“用学术讲政治”的号召,促进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干部培训、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是党校的四大职能。“一流党校”更是政治坚定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的大学堂、国家发展的智库。2019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观摩研讨班,通过观摩研讨进一步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通过剖析在当前“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大潮下,如何练好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功夫和看家本领,努力为党校系统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作出应有贡献。对推动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示范效应。
3.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及建党百年双重发展机遇。高起点谋划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十四五”发展蓝图,是围绕履行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重要使命,全方位谋划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一次重大契机,是系统性谋划“一流党校”建设的一项集成总装工程,对于高校党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高校党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研判,对进一步谋划一批重点工作、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切实发挥出规划的导航作用。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作为党的干部教育主渠道、党的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党校也必将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党的理论传播的新形式,从讲政治的高度,透析理论的深度,延展历史的广度,借助多媒体呈现、多平台传播、多渠道推广教育成果,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隆重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四)挑战
1.高校党校面临着高等教育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所带来的挑战。当前,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党校不得不正視其面临的新挑战、新境遇。201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了发展党员新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相比1990年印发的试行细则,将“保证质量”修改为“提高质量”,并且增加了“控制总量”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新方针,推动党校教育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任务亦十分迫切。
2.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给高校党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是思想意识交锋的前沿阵地和敏感地带,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并存,导致一些人讲地位、追名利、赶形势、求表面,心里浮躁,三观倾斜。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多样性的思想文化,给高校党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将党性锻炼贯穿于高校党校教育过程的始终是高校党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推进高校党校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工作基础,实施三个建立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组织架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工作条例,对高校党校设置和领导体制、工作职责、办学任务、教师与学员管理、培训内容形式要求、经费与工作条件等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使高校党校工作开展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以保障高校党校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培训质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涵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教工党员、党支部书记、年轻干部等,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调研、现场教学及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3.建立“网上党校”,拓展教育模式。通过智慧党建系统实现高校党校培训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采取网上学习、网上答题、网上测试等形式,进一步丰富高校党校培训载体,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促进教学改革,做好四篇文章
1.突出主课地位。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主线贯穿高校党校教学活动全过程,坚持学党史悟思想,构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全覆盖,同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专业能力教育的“2+1”教学体系,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明确责任义务。实施清单管理,通过建立教师责任清单和学员义务清单,促使教、学双方明确各自的权责和义务;通过“教学出题目,题目促科研,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科教研一体化模式,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开展教师授课质量和学员培训效果的“双评估”,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3.打造多形式课堂。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理论教育课堂、互动交流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影视教育课堂“四位一体”课堂教育模式,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课堂上,将集体研讨式、情景体验式、案例分析式、实践教学式、互动交流式等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創新思维,促进学员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咨政建议和调研报告。
4.打造一流师资。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校培训师资队伍,形成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思政教师三级师资团队。党校将通过专家听课及学员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教学质量及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专业教师。同时安排专兼职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培训,以确保知识更新,掌握党政理论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在金.关于提升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党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39-41.
[2]肖玲.新时期加强高校党校科学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山东青年,2017,(10):37-38.
[3]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J].理论探索,2008,(5):5-8+32.
[4]陈莹菲,宋玉忠.高校党校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10):81-85.
责任编辑 宋桂祝
[关键词]高校党校;SWOT分析;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5-0017-05
高校党校是在高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建理论骨干的学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部门、高校党建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党在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1]高校党校“校中之校”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其与高校不同的办学性质与工作定位,其办学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孕育出一代代政治坚定、爱党言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和党性强、作风正的党员队伍,为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保证。
一、高校党校工作现状
目前,全国千余所本科以上高校已建立起自己的党校,并联合成立了高校党校工作研究联络组(后改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党校教育研究分会),旨在加强各高校党校的协作交流,促进高校党校工作的研究提高,各地也相应成立了高校党校协作组,在校际协作和服务过程中,相互借鉴发展经验,有效推动了自身工作的开展。
但高校党校的发展并不平衡,诸多因素制约了高校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党校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党校工作的开展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意见指导,高校党委对党校工作重视不够,建设力度不强。第二,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高校未独立设置党校,而是合署或挂靠相关职能部门,难以独立开展工作;党校校长配置级别高,但基本处于挂名状态,实际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均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党校工作;由于缺乏专职的上级领导组织谋划,各高校党校通常各自为政,无法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缺乏彼此借鉴和学习交流的平台。第三,党校工作保障条件不充分。长期以来,高校党校处于从属地位,很多高校党校没有独立建制,无独立办公地点、专用教学场地和独立经费预算,未设置专职领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及高水平师资队伍配备不足,缺乏足够的办学保障,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党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第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教学实际看,教学存在重党的知识传授、轻德育功能,重党的理论宣传、轻教化功能,重培训功能、轻科研咨询服务功能等问题[2];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缺乏交流讨论、互动体验和实践教学,学员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培训成效不显著。
二、高校党校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性战略分析,即基于研究对象内外部的竞争态势和条件,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通过矩阵形式排列,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匹配,全面、系统、准确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对策等。其优点在于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可以把对研究对象的“诊断”和“处方”紧密结合,条理清晰,便于检验。本文引用SWOT系统分析法,旨在全面审视高校党校发展现状,概括整合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工作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为探寻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3]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供决策参考,见表1。
(一)优势
1.学员综合素质较高。高校党校工作培养对象主要为有着丰富阅历和实践经验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扎根基层一线,关注热点问题的行业领域专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乃至整个行业都比较了解并有诸多思考。他们对现实问题、实际困难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为党校教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数为高校的学生骨干,他们是政治立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高校党校可通过这些优秀骨干深入广大青年学生中宣传党的理论,并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以其得天独厚的办学师资为党校更好地开展党员培训、干部教育和决策咨询等工作提供优质的共享平台和教学资源,两者共建共享、协同推进,实现对现有资源最有效的整合利用。一方面,党校借力高校的师资、学科、科研优势,取长补短、做优做强干部培训的主业主课;另一方面,高校依托党校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级管理体制的系统优势,尤其是党性教育优势,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效助力,进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双方在众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党校与高校资源的优势互补。
3.高校科研实力雄厚。高校具有学科和人才两大方面的优势,因而聚集着研究基础理论、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学科门类齐全,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又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特征,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高校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云集,能够聚集学科优势,凝练特色研究方向,更好地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高校不断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推动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类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大思政”格局落地生根,通过加强平台建设,为进行思政教学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党校可以充分利用思政的教育科研平台,着眼高校党校建设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上的重点突破。 4.吸纳高校管理资源。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部门”。“三级制”管理是高校党校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即高校党校校务委员会、党校机构(挂靠党委办、组织部和宣传部等职能处室)、二级院系分党校机构。[4]从行政职能上看,其管理机构从上至下与高校党群行政机构紧密结合,与高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党委(党总支)建立了动态分级内引外联机制。从运行实施上看,为党校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党校各级管理机构也主动将高校发展的各种资源内引整合到高校党校建设中去,不断完善高校党校组织制度建设与机构管理功能。
(二)劣势
1.政治意识淡漠,创新意识不强。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错误倾向,导致高校党校工作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意识淡漠,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对原著的细致研读,对党的最新理论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刻。对新思想、新理念把握不精准,缺乏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思想的行动自觉。工作学习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见,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缺乏。在教育培训方面,高校党校的培训模式多为集中理论授课,以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为主,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能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缺乏交流讨论、互动体验和实践教学,培训对象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师资队伍方面,专职党校教师、专家学者、资深教授等高水平师资资源匮乏,目前各高校党校的授课教师主要为党政领导干部、“两课”教师、支部书记等,而且多为兼职,授课教师队伍存在流动性大、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3.理论研究迟滞,联系实际不够。当前高校党校基本发挥了“培训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但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相对迟滞,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高校党校对教学规律及特殊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另外,高校环境相对单一封闭,日常教学、科研偏重于专业领域,不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忽略了高校党校应发挥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咨政建议的职能,高校党校学员学以致用、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不够。
(三)机遇
1.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高校党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迈进,同时也有助于在高校党校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等方面推出更多精品,引领高校党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积极响应中央党校“用学术讲政治”的号召,促进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干部培训、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是党校的四大职能。“一流党校”更是政治坚定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的大学堂、国家发展的智库。2019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观摩研讨班,通过观摩研讨进一步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通过剖析在当前“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大潮下,如何练好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功夫和看家本领,努力为党校系统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作出应有贡献。对推动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示范效应。
3.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及建党百年双重发展机遇。高起点谋划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十四五”发展蓝图,是围绕履行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重要使命,全方位谋划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一次重大契机,是系统性谋划“一流党校”建设的一项集成总装工程,对于高校党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高校党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研判,对进一步谋划一批重点工作、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切实发挥出规划的导航作用。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作为党的干部教育主渠道、党的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党校也必将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党的理论传播的新形式,从讲政治的高度,透析理论的深度,延展历史的广度,借助多媒体呈现、多平台传播、多渠道推广教育成果,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隆重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四)挑战
1.高校党校面临着高等教育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所带来的挑战。当前,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党校不得不正視其面临的新挑战、新境遇。201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了发展党员新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相比1990年印发的试行细则,将“保证质量”修改为“提高质量”,并且增加了“控制总量”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新方针,推动党校教育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任务亦十分迫切。
2.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给高校党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是思想意识交锋的前沿阵地和敏感地带,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并存,导致一些人讲地位、追名利、赶形势、求表面,心里浮躁,三观倾斜。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多样性的思想文化,给高校党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将党性锻炼贯穿于高校党校教育过程的始终是高校党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推进高校党校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工作基础,实施三个建立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组织架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工作条例,对高校党校设置和领导体制、工作职责、办学任务、教师与学员管理、培训内容形式要求、经费与工作条件等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使高校党校工作开展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以保障高校党校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培训质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涵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教工党员、党支部书记、年轻干部等,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调研、现场教学及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3.建立“网上党校”,拓展教育模式。通过智慧党建系统实现高校党校培训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采取网上学习、网上答题、网上测试等形式,进一步丰富高校党校培训载体,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促进教学改革,做好四篇文章
1.突出主课地位。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主线贯穿高校党校教学活动全过程,坚持学党史悟思想,构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全覆盖,同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专业能力教育的“2+1”教学体系,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明确责任义务。实施清单管理,通过建立教师责任清单和学员义务清单,促使教、学双方明确各自的权责和义务;通过“教学出题目,题目促科研,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科教研一体化模式,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开展教师授课质量和学员培训效果的“双评估”,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3.打造多形式课堂。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理论教育课堂、互动交流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影视教育课堂“四位一体”课堂教育模式,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课堂上,将集体研讨式、情景体验式、案例分析式、实践教学式、互动交流式等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創新思维,促进学员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咨政建议和调研报告。
4.打造一流师资。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校培训师资队伍,形成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思政教师三级师资团队。党校将通过专家听课及学员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教学质量及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专业教师。同时安排专兼职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培训,以确保知识更新,掌握党政理论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在金.关于提升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党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39-41.
[2]肖玲.新时期加强高校党校科学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山东青年,2017,(10):37-38.
[3]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J].理论探索,2008,(5):5-8+32.
[4]陈莹菲,宋玉忠.高校党校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10):81-85.
责任编辑 宋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