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氮磷钾营养规律研究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水果,更是热带亚热带区域的主要经济作物.香蕉种植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果树生长为其搭配合理的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是香蕉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分析了香蕉生长期营养特征及香蕉树各部位营养元素需求,重点论述了氮磷钾三大元素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水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在中国水资源紧缺情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所提出的重要自然资源问题之一.为深入研究水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以藉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为线索,分析了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供求、洪涝以及干旱等水资源问题,结合藉河流域基本情况对如何治理当地的水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关乎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通过对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实地调研,摸清地区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人文历史、产业状况等资源本底,从地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石滩镇生态产品发展概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源-产业基础,规划打造“避暑康养核心区”“特色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休闲区”“老家民宿体验区”四大主题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提高石滩镇生态产品供给,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石滩”经验.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合作组织,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基于133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调研数据和自治区统计年报,分析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渔民上岸后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受到冲击.以苏赣渝182户渔民为例,从渔民社会交往视角,运用Logit模型分析经济补偿、就业帮扶、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多种扶持政策对渔民精神文明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创)业培训、企业招聘和安置房保障政策均能显著增加渔民的社会交往密切程度.
农村供水安全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最基本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运用和发展,各农村地区都在采用不同措施加强对自来水运行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因素限制,现阶段农村自来水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农村自来水管理主体责任混乱、监督机制缺位、经费保障及收费难问题,水质保障率不高及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从解决农村自来水运行管理难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具体措施、成功案例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小麦15个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行鉴定,评价其应用价值,为海安市推广种植小麦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20年12月下旬和2021年1月上旬连续出现两次-10℃的极低温,所有品种均受冻严重,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穗数偏少,穗粒数偏少.镇麦12号、农麦88作为参试多年的品种,表现比较稳定,各方面数据均居前列,建议继续大面积推广种植.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根腐病是当前三七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影响三七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三七根腐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病原菌、栽培及管理措施对三七根腐病发生的影响、三七根际微生态和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等方面,但大多是从单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标性和针对性不强.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固定的栽培地、对引发根腐病的病原体进一步分类,而不是笼统的来区分,各研究单位深入合作,发挥各自强项,综合性、持续性、互补性地进行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的积极号召下,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在农村建立.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组成生产合作社,而在采购销售的流通环节利用供销社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去掉中间商采用直购直销.供销合作社是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力量.为了理清供销社运行机制,对浙江省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中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建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供销社班子的形成,使供销社得到快速发展,为国家发展生产做出了贡献.
城乡现代化进程相互交织和影响,在空间环境变迁上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来.一方面,我国城市空间变迁呈现出技术、资本和经济多重建构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复制和参照城市空间建设的样态,我国农村空间变迁呈现出一种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张力,引发诸多空间冲突和空间异象.当下正值农村建设高潮,对空间生产进行反思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时间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村人口众多的甘肃省来说,借助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被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手段.以2018年甘肃省旅发委公布的20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概况、分布密度及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的分析,揭示了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各市州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分布不均,陇南市最多,金昌市和嘉峪关市较少;②各市州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聚集程度差异较大,依据富集程度,可将省内14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