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学课程教学要突破传统讲授方式,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14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传统的教学只重视教师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全面的介绍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及学生对时事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更加被重视,所以课程改革中,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要将改革重点放在教学的与时俱进和重视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上,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强化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易于师生沟通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但在讲授过程中要突破照本宣科、呆板枯燥的讲授方式,尝试采用讲前案例引导、讲中案例解释、讲后案例分析的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大案例教学比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法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讨论、分析、讲评、总结,使学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经济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丰富的案例,案例要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如在讲授中央银行职能时,便可加入欧债危机中欧洲央行作为最后购买人实施一系列计划的案例,研究欧洲央行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发展的过程,起到的作用,并尝试分析未来的举措。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将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职能、业务等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和理解。再如讲授中央银行货币发行业务时,可以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效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引发学生共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如在讲授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中活期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的区别后,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手中的银行卡既可以转账结算又可以存取款,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取两账合一的方式。再如讲授国库券的发行市场时,可以组织一场模拟竞拍,由教师作为中央银行,控制和引导局势,学生组成几家商业银行并选出行长和助理在认真分析后作出投标决策。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将相应的发行方式、发行价格、投资收益等相关内容结合学生模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造出更多情况,让学生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回购协议等前后内容融入其中。
案例教学中所举案例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经济学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老师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如在讲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假设市场中仅有1000块钱,1000斤土豆,学生们很轻松会回答土豆1元钱1斤,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多印钱人们手中的钱多了就富了,再假设市场中有2000块钱,而土豆数量没变,学生们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土豆的价格会涨到2块钱1斤。虽然例子有些极端,但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这种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的原理。
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时间有限,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开拓学生知识面,调动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相关内容,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在上课的前5分钟将其准备的拓展性知识跟同学分享。学生在课下准备自己要分享内容的同时,也会涉猎相关其他内容,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为了在课上分享的时候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在学生间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经济时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随着21世纪各国经济高速发展及之后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经济中的重要性,客观上要求传统的经济学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体现经济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更能及时吸收并充分反映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而且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将前沿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当国内外有重要经济事件爆发及各国政府采取新的经济政策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该事件介绍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就该事件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在下次课上进行讨论分析,由教师做出总结。如讲授货币制度时让学生讨论人民币近年内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在讲授国家信用时,让学生调查我国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在讲授利率的计算时,让学生到银行调查银行最新理论情况,并分析我国是否承认复利,以及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讲授货币政策工具时,让学生调查我国近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进而分析我国当时经济背景的等。学生在发言讨论过程中,不仅是他们交流、知识积攒和补充的过程,也使教师看到了教学中的不足,更引发了教师很多思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仙梅.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5).
[2]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02).
[3]逄锦聚.关于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05).
【关键词】经济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14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传统的教学只重视教师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全面的介绍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及学生对时事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更加被重视,所以课程改革中,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要将改革重点放在教学的与时俱进和重视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上,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强化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易于师生沟通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但在讲授过程中要突破照本宣科、呆板枯燥的讲授方式,尝试采用讲前案例引导、讲中案例解释、讲后案例分析的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大案例教学比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法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讨论、分析、讲评、总结,使学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经济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丰富的案例,案例要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如在讲授中央银行职能时,便可加入欧债危机中欧洲央行作为最后购买人实施一系列计划的案例,研究欧洲央行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发展的过程,起到的作用,并尝试分析未来的举措。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将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职能、业务等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和理解。再如讲授中央银行货币发行业务时,可以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效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引发学生共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如在讲授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中活期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的区别后,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手中的银行卡既可以转账结算又可以存取款,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取两账合一的方式。再如讲授国库券的发行市场时,可以组织一场模拟竞拍,由教师作为中央银行,控制和引导局势,学生组成几家商业银行并选出行长和助理在认真分析后作出投标决策。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将相应的发行方式、发行价格、投资收益等相关内容结合学生模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造出更多情况,让学生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回购协议等前后内容融入其中。
案例教学中所举案例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经济学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老师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如在讲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假设市场中仅有1000块钱,1000斤土豆,学生们很轻松会回答土豆1元钱1斤,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多印钱人们手中的钱多了就富了,再假设市场中有2000块钱,而土豆数量没变,学生们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土豆的价格会涨到2块钱1斤。虽然例子有些极端,但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这种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的原理。
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时间有限,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开拓学生知识面,调动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相关内容,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在上课的前5分钟将其准备的拓展性知识跟同学分享。学生在课下准备自己要分享内容的同时,也会涉猎相关其他内容,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为了在课上分享的时候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在学生间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经济时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随着21世纪各国经济高速发展及之后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经济中的重要性,客观上要求传统的经济学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体现经济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更能及时吸收并充分反映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而且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将前沿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当国内外有重要经济事件爆发及各国政府采取新的经济政策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该事件介绍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就该事件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在下次课上进行讨论分析,由教师做出总结。如讲授货币制度时让学生讨论人民币近年内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在讲授国家信用时,让学生调查我国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在讲授利率的计算时,让学生到银行调查银行最新理论情况,并分析我国是否承认复利,以及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讲授货币政策工具时,让学生调查我国近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进而分析我国当时经济背景的等。学生在发言讨论过程中,不仅是他们交流、知识积攒和补充的过程,也使教师看到了教学中的不足,更引发了教师很多思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仙梅.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5).
[2]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02).
[3]逄锦聚.关于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