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菌株Y39-6是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分离的一株假单胞菌,具有异养反硝化和自养脱氮能力,由于假单胞菌属内的菌种鉴定存在复杂性,对菌株Y39-6的具体分类仍有争议。通过获得菌株Y39-6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析了菌株的碳源利用和脂肪酸含量特征,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菌株Y39-6与模式菌Pseudomonas veronii CIP104663T的基因组相似性更
【机 构】
:
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814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H2019E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株Y39-6是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分离的一株假单胞菌,具有异养反硝化和自养脱氮能力,由于假单胞菌属内的菌种鉴定存在复杂性,对菌株Y39-6的具体分类仍有争议。通过获得菌株Y39-6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析了菌株的碳源利用和脂肪酸含量特征,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菌株Y39-6与模式菌Pseudomonas veronii CIP104663T的基因组相似性更高,G+C的含量接近,共有基因数量最多,为368个,碳源利用特征相似,可以确定菌株Y39-6属于Pseudomonas veronii菌种。菌株Y39-6有15个特有基因,主要脂肪酸为C16:0和C17:0 cyclo,含量分别为22.05%,21.25%,与Pseudomonas veronii菌种的其他菌株相比,存在明显的特异性。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菌株Y39-6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征,为菌株Y39-6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生物学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流域降水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系统、生态系统和山地灾害系统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流域水文分析,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三大水资源区细分为9个分区。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79—2018年降水数据,综合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及9个分区的年、干湿季、月降水量以及日、小时尺度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降水和典型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1979—2
以孤立绿洲为研究背景,选取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传统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传统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响应特征及耦合演变特点,从而为孤立绿洲传统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复杂的隐性遗传的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在儿童致死性遗传病中排名首位,且存活患者疾病表型严重,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的筛查和严重程度的预估对于后期的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SMA检测方法多为测序、MLPA和dd PCR等,现有检测技术具备各自的优势,但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仪器设备成本较高,作为常规筛查难以实现普及,因此建立一种快速便捷低成本的检测方法用于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有着巨大的开采价值、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有着技术要求高、开采周期长、稳产时间短的特点。目前全球各地都已经出现了能源危机,页岩气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人们广泛关注。我国页岩气的储量十分丰富,烃源岩发育好、海相沉积面积大、演化程度高,尤其是在四川盆地地区,页岩气储量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新的任务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其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内在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渗透途径,以期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安德烈·巴赞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他的美学主张深刻影响了中国第四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巴赞的现实主义主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主流当中被结构的,具备特殊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本文认为在当代法国理论家雅克·朗西埃的政治美学理论脉络当中重新考察巴赞理念的社会政治内涵,既呈现出巴赞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先后在北美和欧洲学界被大规模重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沙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对比,结合前人对水同位素和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湖泊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湖盆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浅层沙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并影响了浅层沙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108m3和57.83×108m3。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196mm·a-1;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探究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高寒草甸物质循环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该研究设置减雨90%(Pr-90)、减雨50%(Pr-50)、减雨30%(Pr-30)、自然降雨(CK)和增雨50%(Pr+50) 5个降雨处理,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种植物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及群落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