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规律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5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2.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涉及经脉15条,十四经穴104个、经外奇穴10个、阿是穴1个、头皮针穴5个、夹脊穴1组,频次最高的10个腧穴为:肝俞、脾俞、阿是穴、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膈俞、肾俞、心俞、阳陵泉、太冲;涉及的特定穴有背俞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五输穴(足三里、阳陵泉)、原穴(合谷、太冲)、八会穴(膈俞、阳陵泉)、交会穴(三阴交)等;频次较高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治疗部位以背部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为肾俞-肝俞、膈俞-肝俞,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以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特定穴;针灸处方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其他文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很强的自身免疫特性.tolDCs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反应、诱导T细胞无能及扩增Treg细胞等作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其作为一种基于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tolDCs的一般特性、功能及在银屑病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复杂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的抗体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视神经炎(ON)和横贯性脊髓炎(TM)等疾病相关.抗NMDAR抗体和抗MOG抗体在罕见病例中共存.然而,抗NMDAR脑炎和抗MOG抗体炎性脱髓鞘疾病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因此,临床上应考虑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对抗NMDAR脑炎合并抗MOG炎性脱
Toll样受体(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中的一个大家族,是形成有效和完善的适应性免疫的关键因素,与Th2向Th1的表型转化和调节性T细胞的成熟密切相关.TLRs激动剂作为免疫佐剂或者独立的免疫制剂,在变应性哮喘、变应性鼻炎(AR)等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TLRs激动剂在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的临床前及临床免疫治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来源于浆膜间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早期不易诊断、病死率极高、生存预后极差等特点.近年随着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标记物被发现对MPM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均有不同的价值,其中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标记物之一.因此本文就MiRNAs在MPM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处方的用药规律,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载“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取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研究用药规律.结果:《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常用药物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黄芩.四气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温性药,五味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归经分析发现使用频次前3位的是脾、肝、心三经.结论:《妇科心法要诀》在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约20%~60%的SLE患者可发展为LN,约10%~20%的LN患者在十年内死亡.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过程,在调节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或与LN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回顾JAK/STAT信号通路的结构与转导过程,阐述其在L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N的研究进展,以期对LN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有
目的:调查闽侯县的药用植物资源概况,为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对闽侯县的药用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总计38个样地,35条样线,得到药用植物144科380属525种,较第三次普查结果稍有增加.结论:闽侯县药用植物因土地开发,城市扩建等影响,物种分布以地形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部分药用植物已消失,应重视当地野生中药的资源保护工作.
目的:建立中成药金酸萍颗粒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3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l GOL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液(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选择254 nm;柱温在25 ℃.结果:大黄素、大黄酚以及大黄素甲醚分别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2%、104.22%和97.41%,RSD分别为2.47%、1
目的:对瑶族不同配方“产后三泡”的药物组成、功效、用药特点进行比较,整理高频次药物,分析瑶族“产后三泡”的配伍特点及应用规律,为瑶族“产后三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瑶族聚居地展开田野调查,收集瑶族“产后三泡”组方37首,药物134味,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瑶族“产后三泡”以维持机体盈亏平衡为目的,以“盈则消之,亏则补之”为治疗原则,高频次用药以祛风湿药、温性药、“七十二风”、风药为主.结论:瑶族“产后三泡”治疗产后诸症,基于“盈消亏补”的原
目的:建立甘肃栽培肉苁蓉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进行了显微鉴别;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展开条件,确定了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 及结论:对样品进行试验,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议作为甘肃栽培肉苁蓉的鉴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