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潼关高程变化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

来源 :泥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三门蛱水库建库前潼关高程变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建库前小北干流是强烈淤积性的河道,相应千年以上、百年、几十年的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0.2472亿m^3、0.3915亿m^3和0.5~0.62亿m^3,其特点是时间愈接近现在,淤积强度愈大。潼关高程在历史时期,特别近代处于微淤抬升状态,三国至建库前的1805年潼关河床沉积厚约14m,年均抬升0.008m;关于近代潼关高程变化,各家结果相差较大,综合分析认为,1929~1960年潼关高程年均升高约0.066m。但一段时间内河道的冲淤趋势不能作为长期趋
其他文献
本文对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含沙量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人 工神经网络预报的基本原理、改进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样本数据的组织、网络
利用连云港地区的实测资料,对窦国仁输沙关系式进行了率定和修正,推导出新的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关系式,进而建立了非恒定的平面二维不平衡冲淤计算数模并用实测和
在边界拟合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建立了求解变量分别位于同位与交错网格条件下的二维水流数值模拟计算模式.利用实验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同时对两种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
河型成因及转化是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自1906年以来近百年河型研究中河型分类、河型成因、转化机理及判定指标、理论及假说和新方法应用等
通过分析历史和近期长江中游的泥沙输移变化,深入剖析了该区域洪灾形势愈演愈烈的原因.长江中游泥沙输移变化主要表现为泥沙淤积向干流螺山~汉口河段的转移,累积性的泥沙淤积
由于上游昌马水库采用泄空排沙运行方式,四零四厂取水枢纽的防沙任务十分艰巨.试验表明,设计通过合理选择取水口位置、布置闸前局部防沙设施,以及两次表层取水,有效地解决了
依据河工模型试验和原型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基本模式及河道萎缩与水沙过程的跟随性.结果表明,河道萎缩模式主要有"滩槽并淤"和"集中淤槽"两大类,同时
本文强调了物理规律是预测控制的基础,预报模型的选择应与物理现象相符.文中针对闸下淤积的特点,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闸下淤积过程进行了预测探讨,通过实例说明灰色Verhulst模
高效高亮度GaN基发光二极管(LED)在图像显示、信号指示、照明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器件的可靠性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保证。本文从封装材料退化、金属的电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