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河南省批准成立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信阳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勃勃动力。组建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建立第一家县级林权交易中心、第一个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
关键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调查
信阳市在着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同时,广泛宣传政策,合理引导农村能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足茶叶、板栗、蔬菜、畜禽、花卉、苗木、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组建生产、销售、服务性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村生产经营的主体之一,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021家,固定资产达到13.6亿元,入会农民达到17万户,已注册的专业协会131个,入会农民10230户。
一、发展情况及成效
(一)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由农民自已创办,最贴近市场和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销售服务,更具针对性、时效性。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合作组织还为农户垫支种苗及配套生产资料的费用,促使农民放心生产,一些有特色、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得以迅速膨胀。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信阳市传统优势农产品得到巩固和发展,品种不断改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龙头企业拥有种植基地70.5万亩,牲畜饲养141万头,畜禽饲养规模1.1亿只,水产养殖21.7万亩。
(二)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57家,拥有资产39.68亿元,固定资产19.47亿元,实现产值近70亿元。“十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全市二三产业在“十五”期所占GDP的比重增加10个百分点,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40%降到29.8%。在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重点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38家,带动近100万农户从事相关生产。
(三)打造了一批名优品牌
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带动了品牌经济的形成,打造了“固始鸡”、“卜塔集花卉”、“固始笨蛋”、“信阳毛尖”、“南湾鱼”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前,“嫩头青”萝卜、“华英”熟食制品叫响国内外;现有茶叶品牌200余个,名优品牌十多个,五云、文新、广义等品牌多次荣获全国茶叶节金奖。全市经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种,绿色食品7种,有机食品4种,通过相应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达90万亩,占耕地面积10.56%,获得国家原产地注册保护的名特优农产品19种,获得原产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农产品9种。特色农产品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建成了一批专业市场
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全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到542个,年交易额在3000万以上的发展到30个,超亿元规模的市场发展到7个,全市农业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多亿元。以产地为主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专业化区域化生产。以农产品专业市场为纽带,农民自办的营销组织发展到374个,联结带动各类经济实体1600个,关联发展农民经济人队伍达到10万人。华英鸭、五云茶叶、固始鸡及“笨蛋”、“奥龙”色拉油、羚锐中成药等名牌产品,成为信阳农产品向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先锋队,带动信阳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高。
(五)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从而增强其适应市场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会员中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治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以提升品种品质,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在各地的经纪人及与信息联络,拓宽了市场销路,解除了农户后顾之忧。目前,浉河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48家,带动辐射16000多个农户,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200元。
(六)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
政府始终坚持“依托龙头建组织、依托组织建基地、依托基地带农户”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到农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此过程中,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通过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服务,找到了如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职能更加积极有效。基层党员和干部充分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农民从党员、干部身上看到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合作组织程度低,抗御风险能力较差
目前,全市入合户仅占全部农户的1/10,大部分农户游离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外。就处于组织之中的农户来说,这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是较低的。虽然有不同类型组织形式,但普遍存在着四大问题:即数量小、形式少、存在时间短、发育程度低。总体上看,目前存在的各类合作组织,松散型的较多,而紧密型的较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一些合作组织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合作化程度低,现有合作组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再加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为专业化生产提供全面的、系列化的和及时的服务,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个别协会的章程制订不够规范,有关部门设置不完整或形同虚设,已设置部门职责不清,财务管理没有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三)合作层次较低
个别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利益连接松散,对成员的约束力弱,成员只愿共享利益,不愿共担风险,直接影响了合作组织带动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组织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主要依赖五大因素:①科技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②商品基地建设;③龙头企业带动;④市场发育和完善;⑤服务体系及功能的健全。这五大因素均离不开资金大规模投入。近年来,银行业和信用社贷款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绝对量虽有所增加,但其占全市贷款总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客观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协调
建议政府成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农业、财政、畜牧、科技、扶贫、供销、工商、税务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组建的重大意义,营造发展合作组织的浓厚舆论氛围。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法,寓教于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干部群众“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增强其办好合作组织的能力。
(三)健全机制,规范专业组织健康发展
引导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风险机制,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按照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管理要求,督促建立收益分配和积累等制度,完善合作组织运行机制。监督建立契约约束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既保护农户权益,又能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四)突出特色,引导合作组织专业化发展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育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建立“一村一品专业村”为重点,以纵深服务、规范运作、延伸层次为主攻方向,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合作体系。要积极引导围绕主导产业、特色经济、优势资源等,创建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要鼓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可以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视为农业项目实施主体,对其申报项目,凡符合专项资金投向的,与其他主体一视同仁,择优扶持。对示范性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筛选后,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发项目,实行优先扶持。
(六)加强监督管理
专业合作组织尽管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组织,但政府适当的监督管理,不失为其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政府应在规范经营、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简介:
孙耀信阳市运管局财务科长,经济师。
归志华信阳市统计局城调队办公室主任,高级统计师。
关键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调查
信阳市在着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同时,广泛宣传政策,合理引导农村能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足茶叶、板栗、蔬菜、畜禽、花卉、苗木、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组建生产、销售、服务性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村生产经营的主体之一,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021家,固定资产达到13.6亿元,入会农民达到17万户,已注册的专业协会131个,入会农民10230户。
一、发展情况及成效
(一)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由农民自已创办,最贴近市场和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销售服务,更具针对性、时效性。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合作组织还为农户垫支种苗及配套生产资料的费用,促使农民放心生产,一些有特色、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得以迅速膨胀。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信阳市传统优势农产品得到巩固和发展,品种不断改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龙头企业拥有种植基地70.5万亩,牲畜饲养141万头,畜禽饲养规模1.1亿只,水产养殖21.7万亩。
(二)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57家,拥有资产39.68亿元,固定资产19.47亿元,实现产值近70亿元。“十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全市二三产业在“十五”期所占GDP的比重增加10个百分点,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40%降到29.8%。在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重点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38家,带动近100万农户从事相关生产。
(三)打造了一批名优品牌
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带动了品牌经济的形成,打造了“固始鸡”、“卜塔集花卉”、“固始笨蛋”、“信阳毛尖”、“南湾鱼”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前,“嫩头青”萝卜、“华英”熟食制品叫响国内外;现有茶叶品牌200余个,名优品牌十多个,五云、文新、广义等品牌多次荣获全国茶叶节金奖。全市经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种,绿色食品7种,有机食品4种,通过相应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达90万亩,占耕地面积10.56%,获得国家原产地注册保护的名特优农产品19种,获得原产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农产品9种。特色农产品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建成了一批专业市场
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全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到542个,年交易额在3000万以上的发展到30个,超亿元规模的市场发展到7个,全市农业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多亿元。以产地为主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专业化区域化生产。以农产品专业市场为纽带,农民自办的营销组织发展到374个,联结带动各类经济实体1600个,关联发展农民经济人队伍达到10万人。华英鸭、五云茶叶、固始鸡及“笨蛋”、“奥龙”色拉油、羚锐中成药等名牌产品,成为信阳农产品向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先锋队,带动信阳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高。
(五)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从而增强其适应市场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会员中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治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以提升品种品质,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在各地的经纪人及与信息联络,拓宽了市场销路,解除了农户后顾之忧。目前,浉河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48家,带动辐射16000多个农户,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200元。
(六)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
政府始终坚持“依托龙头建组织、依托组织建基地、依托基地带农户”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到农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此过程中,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通过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服务,找到了如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职能更加积极有效。基层党员和干部充分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农民从党员、干部身上看到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合作组织程度低,抗御风险能力较差
目前,全市入合户仅占全部农户的1/10,大部分农户游离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外。就处于组织之中的农户来说,这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是较低的。虽然有不同类型组织形式,但普遍存在着四大问题:即数量小、形式少、存在时间短、发育程度低。总体上看,目前存在的各类合作组织,松散型的较多,而紧密型的较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一些合作组织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合作化程度低,现有合作组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再加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为专业化生产提供全面的、系列化的和及时的服务,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个别协会的章程制订不够规范,有关部门设置不完整或形同虚设,已设置部门职责不清,财务管理没有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三)合作层次较低
个别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利益连接松散,对成员的约束力弱,成员只愿共享利益,不愿共担风险,直接影响了合作组织带动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组织发展动力不足
发展主要依赖五大因素:①科技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②商品基地建设;③龙头企业带动;④市场发育和完善;⑤服务体系及功能的健全。这五大因素均离不开资金大规模投入。近年来,银行业和信用社贷款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绝对量虽有所增加,但其占全市贷款总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客观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协调
建议政府成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农业、财政、畜牧、科技、扶贫、供销、工商、税务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组建的重大意义,营造发展合作组织的浓厚舆论氛围。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法,寓教于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干部群众“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增强其办好合作组织的能力。
(三)健全机制,规范专业组织健康发展
引导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风险机制,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按照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管理要求,督促建立收益分配和积累等制度,完善合作组织运行机制。监督建立契约约束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既保护农户权益,又能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四)突出特色,引导合作组织专业化发展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育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建立“一村一品专业村”为重点,以纵深服务、规范运作、延伸层次为主攻方向,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合作体系。要积极引导围绕主导产业、特色经济、优势资源等,创建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要鼓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可以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视为农业项目实施主体,对其申报项目,凡符合专项资金投向的,与其他主体一视同仁,择优扶持。对示范性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筛选后,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发项目,实行优先扶持。
(六)加强监督管理
专业合作组织尽管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组织,但政府适当的监督管理,不失为其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政府应在规范经营、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简介:
孙耀信阳市运管局财务科长,经济师。
归志华信阳市统计局城调队办公室主任,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