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朗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朗读,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才能去读更多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知识,开拓广阔的视野,从而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087-0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视的。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着偏重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朗读的训练常常被束之高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
1 读得正确
读得正确,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词句,把句子读准、读通,停顿适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这些课文都是精心之作,几乎是达到了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境界,所以读时一定要让学生读得正确。但是,学生朗读时往往受地方方言与自己习惯的影响,经常把字音读错,在句中加字减字,应该停顿处也不停顿。如: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索溪峪的“野”》句中的“则”字学生就常常漏读。又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句中揭示语部分中的逗号学生容易忽视,连起来读。特别是在课文中遇到外国人名或地名时,更是容易读不通。比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句中“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三个地名四年级的学生读起来就很困难,应该让学生反复去读,才能读得正确。只有读得正确,学生才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在读得正确的基础上反复的朗读,学生才会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2 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是指读出课文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能再现当时的情景。一句话,读出感情就是要读得声情并茂、人情入境。感情朗读是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感情朗读训练也要有选择性的进行,简短的文章或诗词可以进行全文感情朗读训练,长篇课文则应该选择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例如《鸟的天堂》一文:“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大榕树静态美的段落,文质兼美,我们就可以选作感情朗读训练的材料。当然,感情朗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教师情境引读,也可以分角色读。要读出感情,只要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只要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就能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是指学生在熟读后,能够达到不看文本进行朗诵的程度。这里“诵”不仅仅是指背诵,而是要求更高的朗诵。关于诵读,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指出:“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络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自日开矣。”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所以,诵读时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动眼,动口,动脑,动情,逐字逐句理解。对书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或学生喜欢的部分,通过熟读,引导学生揣摩,推敲,品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赏析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理解文章深层的内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妙,逐步习得和积淀语言分寸感、语言和谐感、语言情味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最基本的就是直接感受吸收语言,习得积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精讲多读,挤出时间,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占有,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要选择文章精华进行诵读。老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按“听诵—跟诵—背诵—朗诵”的过程进行,按“恭、熟、忘、合、灵”五字诀来要求。让学生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通融一体,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从而最终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087-0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视的。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着偏重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朗读的训练常常被束之高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
1 读得正确
读得正确,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词句,把句子读准、读通,停顿适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这些课文都是精心之作,几乎是达到了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境界,所以读时一定要让学生读得正确。但是,学生朗读时往往受地方方言与自己习惯的影响,经常把字音读错,在句中加字减字,应该停顿处也不停顿。如: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索溪峪的“野”》句中的“则”字学生就常常漏读。又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句中揭示语部分中的逗号学生容易忽视,连起来读。特别是在课文中遇到外国人名或地名时,更是容易读不通。比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句中“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三个地名四年级的学生读起来就很困难,应该让学生反复去读,才能读得正确。只有读得正确,学生才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在读得正确的基础上反复的朗读,学生才会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2 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是指读出课文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能再现当时的情景。一句话,读出感情就是要读得声情并茂、人情入境。感情朗读是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感情朗读训练也要有选择性的进行,简短的文章或诗词可以进行全文感情朗读训练,长篇课文则应该选择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例如《鸟的天堂》一文:“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大榕树静态美的段落,文质兼美,我们就可以选作感情朗读训练的材料。当然,感情朗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教师情境引读,也可以分角色读。要读出感情,只要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只要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就能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是指学生在熟读后,能够达到不看文本进行朗诵的程度。这里“诵”不仅仅是指背诵,而是要求更高的朗诵。关于诵读,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指出:“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络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自日开矣。”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所以,诵读时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动眼,动口,动脑,动情,逐字逐句理解。对书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或学生喜欢的部分,通过熟读,引导学生揣摩,推敲,品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赏析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理解文章深层的内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妙,逐步习得和积淀语言分寸感、语言和谐感、语言情味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最基本的就是直接感受吸收语言,习得积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精讲多读,挤出时间,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占有,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要选择文章精华进行诵读。老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按“听诵—跟诵—背诵—朗诵”的过程进行,按“恭、熟、忘、合、灵”五字诀来要求。让学生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通融一体,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从而最终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出感情,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