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了24年的小学数学,对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更是情有独钟,我热爱自己从事的小学数学教育,为构建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用真情,用热爱,用执着一直努力着,探索着,从一名刚毕业的中师生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喜悦、有收获。在默默耕耘中积累了一些数学教学经验想与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数学课堂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尤为重要。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情境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由此我认为情境创设要具备两个功能:
(一)认知功能。教学情境是以直观形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关于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德国学者有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二)情感功能。
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他们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数学学习的情感过程,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而数为。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自主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位学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我在克什克腾旗讲过一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它的情境创设是这样的:
师:大家好!何老师——我昨天下午坐车刚到咱们克什克腾旗,虽然有点累,但我很高兴,一是因为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二是因为克什克腾旗是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我的学生得知我来克什克腾旗讲课,纷纷托我带回一些特产,同学们能向何老师介绍一下吗?
生:何老师,我们克旗特产可多了,有奶制品,山野菜,达里湖鱼……
生:何老师,要带礼物回去,我向您推荐我们这儿的黄酒,那可是物美价廉哦!
师:是吗?我听说过,不知这酒是不是很辣?
生:有点辣,但度数不高。
师:多少度?
生:好像是28%。
师:太好了,男女皆宜!这个28%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好吗?
这样的谈话,如果仅仅作为导入新课,一定不是最好的,但这样的设计别有用意,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当时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推荐,一脸的自豪,满堂的喝彩,气氛非常活跃。如果一种情境创设既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从而达成了某种境界或氛围,难道不是最佳的吗?
二、建立模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数据的简单整理)时,正赶上单元测试卷批改完,于是我把它生成为这堂课的教育资源,作为例题呈现:我把试卷发给同学,一分钟后问:看到试卷和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想知道最高分多少分?最低分多少分?xx同学是多少分?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80分以下的有多少人?学生纷纷发言,我顺势导出:今天学习——数据的简单整理,整理的内容就是这次的考试成绩,出示表格:
四年一班数学成绩统计表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呢?小组讨论得出全班每人汇报自己的分数的同时,学生在本子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出数据,再完成表格。这样的教学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发现问题,讨论方法,自主解决了学生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了相当长时间学生探究不出什么,还得需要教师去讲解,这哪里是高效啊,不是浪费时间吗?我认为,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会探究,通过教师的慢慢引导,时间长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能力能出乎教师的意料,经常有意外的惊喜发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让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高效,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总是记忆犹新,很难忘却。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利。
三、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
枯燥、机械、重复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为了激发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的积极性,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
(一)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设计,学生容易理解,更感兴趣。例如;我设计分数加减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猜一猜自己学校的教学楼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操场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绿化带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汇报后得出公认的数据,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因为是自己学校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结合本节课知识,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这比让学生直接计算 + , - 等计算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喜欢学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比如同样是设计“通分”的练习题,一种是:将下面各组数通分 和 ,另一种是:哥哥喝了一杯牛奶的 ,弟弟喝了这杯牛奶的 ,大家猜一猜,谁喝的多?显而易见,第二种设计具有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课堂练习追求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现行教材的练习题增强了趣味性,尤其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练习题值得大家借鉴。
(三)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的教育,为此,在练习设计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要努力改变传统练习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主餐”。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体现在:a 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b、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c、拿出答题卡,有能力把第三题完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既赋予了学生人文关怀,又体现了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教学理念。
回顾20多年来的教学历程,觉得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酸甜苦辣才能破茧而出。前提是必须对所从事的工作是热爱的,很多人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埋怨没有好的“共同体”,也没人“逼”着自己做。但在专业发展中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驱力。特别喜欢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话:“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与力量。”
一、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数学课堂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尤为重要。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情境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由此我认为情境创设要具备两个功能:
(一)认知功能。教学情境是以直观形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关于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德国学者有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二)情感功能。
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他们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数学学习的情感过程,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而数为。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自主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位学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我在克什克腾旗讲过一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它的情境创设是这样的:
师:大家好!何老师——我昨天下午坐车刚到咱们克什克腾旗,虽然有点累,但我很高兴,一是因为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二是因为克什克腾旗是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我的学生得知我来克什克腾旗讲课,纷纷托我带回一些特产,同学们能向何老师介绍一下吗?
生:何老师,我们克旗特产可多了,有奶制品,山野菜,达里湖鱼……
生:何老师,要带礼物回去,我向您推荐我们这儿的黄酒,那可是物美价廉哦!
师:是吗?我听说过,不知这酒是不是很辣?
生:有点辣,但度数不高。
师:多少度?
生:好像是28%。
师:太好了,男女皆宜!这个28%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好吗?
这样的谈话,如果仅仅作为导入新课,一定不是最好的,但这样的设计别有用意,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当时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推荐,一脸的自豪,满堂的喝彩,气氛非常活跃。如果一种情境创设既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从而达成了某种境界或氛围,难道不是最佳的吗?
二、建立模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数据的简单整理)时,正赶上单元测试卷批改完,于是我把它生成为这堂课的教育资源,作为例题呈现:我把试卷发给同学,一分钟后问:看到试卷和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想知道最高分多少分?最低分多少分?xx同学是多少分?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80分以下的有多少人?学生纷纷发言,我顺势导出:今天学习——数据的简单整理,整理的内容就是这次的考试成绩,出示表格:
四年一班数学成绩统计表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呢?小组讨论得出全班每人汇报自己的分数的同时,学生在本子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出数据,再完成表格。这样的教学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发现问题,讨论方法,自主解决了学生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了相当长时间学生探究不出什么,还得需要教师去讲解,这哪里是高效啊,不是浪费时间吗?我认为,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会探究,通过教师的慢慢引导,时间长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能力能出乎教师的意料,经常有意外的惊喜发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让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高效,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总是记忆犹新,很难忘却。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利。
三、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
枯燥、机械、重复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为了激发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的积极性,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
(一)练习设计要有现实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设计,学生容易理解,更感兴趣。例如;我设计分数加减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猜一猜自己学校的教学楼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操场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绿化带占学校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汇报后得出公认的数据,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因为是自己学校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结合本节课知识,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这比让学生直接计算 + , - 等计算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喜欢学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比如同样是设计“通分”的练习题,一种是:将下面各组数通分 和 ,另一种是:哥哥喝了一杯牛奶的 ,弟弟喝了这杯牛奶的 ,大家猜一猜,谁喝的多?显而易见,第二种设计具有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课堂练习追求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现行教材的练习题增强了趣味性,尤其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练习题值得大家借鉴。
(三)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的教育,为此,在练习设计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要努力改变传统练习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主餐”。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体现在:a 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b、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c、拿出答题卡,有能力把第三题完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既赋予了学生人文关怀,又体现了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教学理念。
回顾20多年来的教学历程,觉得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酸甜苦辣才能破茧而出。前提是必须对所从事的工作是热爱的,很多人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埋怨没有好的“共同体”,也没人“逼”着自己做。但在专业发展中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驱力。特别喜欢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话:“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