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观点:人类生来贪于懒散舒适,然而人体的进化并不能将人类变成电视机前的沙发。只有积极运动,才能够健康长寿。
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轻轻松松挣得1.5万欧!这项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进行的实验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可思议。然而,对于克里斯蒂安而言,获得报酬并非其参加实验的唯一原因。现年43岁的克里斯蒂安曾荣获德国威斯特法伦州的十项全能运动冠军,他之所以对这项实验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是因为他很想知道卧床60天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何种变化。于是,克里斯蒂安志愿报名参与了这项与众不同的实验,而这两个月的经历也的确令他永生难忘。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研究人员不仅为克里斯蒂安提供了可以在床上使用的便盆,甚至连洗澡这种事情都不用他亲力而为:工作人员首先会将他挪到一张防水的躺椅上,然后推进淋浴间,洗完澡后再将他推回到自己的床上。此外,每名受试者的床边都设有摄像机,用来监控受试者是否遵守规则。
两三天后,克里斯蒂安的身体便出现了一些不良症状。“我的头很痛,背部也不舒服。整个人感觉糟糕透了。”半年后的今天,克里斯蒂安如是回忆道。当时,他的右眼中出现了些许红血丝。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很快便会自愈,然而这次却不同,饱受病痛折磨的他不得不服用抗生素。“治愈过程十分缓慢,”克里斯蒂安称,“我当时有种预感,自己的身体还会陆续出现更多问题。”起初,克里斯蒂安还曾尝试在床上稍微做些伸展腰肢等肢体运动来锻炼身体,然而却遭到了研究人员的禁止。四五天后,克里斯蒂安的不良症状终于消失了。至此,他已习惯了这种静躺的生活方式,不愿再起身了。
据了解,总共有24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参与了这项卧床研究。大多数受试者的情况同克里斯蒂安类似。实验期间,他们只需卧床静养,其他事情一概不做。令人有些诧异的是,这些受试者很快便适应了这种强制性的卧床休息。但对于身体机能的逐步衰退,他们竟毫无察觉。
两个月后,受试者们大多出现了贫血症状,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够站立起来。他们的双腿像布丁一样软弱无力。而当这些受试者能够再次行走時,他们的脚部又出现了长达一周之久的酸痛症状。
精神的甘露
运动有利于刺激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令人产生愉悦感。因此,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除沮丧、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除了身体机能的退化外,受试者的精神思想也受到了不利影响。接受实验期间,克里斯蒂安曾将其工作文件摆放在其床头储物架上伸手可触的地方。然而,尽管他每日只是无所事事地闲躺着,却始终没有任何兴趣去翻阅这些资料。克里斯蒂安回顾道:“这种不运动的状态会令人逐渐瘫痪,这种瘫痪不仅表现在身体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方面。”
于科隆进行的这项实验告诫人们懒人纪元其实危害重重,只有定期运动,才可以保证身心健康。此外,这项研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说运动对于人体而言至关重要,那么为什么人们依旧贪于懒散地躺在床上呢?如果他们偶尔也愿意舒展一下四肢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比起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有位移的运动,这种原地的肢体运动是否更为有利呢?
对于上述疑问,耶拿大学特殊动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院的院长马丁·菲舍尔持肯定观点。通过研究当犬类和人类不再进行行走运动时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解剖学家们得出了如下结论:行走运动的进行与否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一般无二。“迄今为止,人们通常认为只有产生位移才能称之为运动,”菲舍尔称,“其实,弯腰俯身、舒展四肢等肢体活动同样不可或缺。”
从进化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肢体活动才得以令身体保持运动性。对于这种人类自身的肢体活动,菲舍尔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例如,当人们通过瑜伽中的各种舒展动作感受到其关节和肌肉时,会感到通体舒畅、心情愉快。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勉强愿意偶尔起身进行肢体运动。较之瑜伽,人们觉得在沙发上消磨时光更能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对此,来自哈佛大学的人类学者丹尼尔·利伯曼认为,人类确实天生适合进行运动,然而人类也逐渐适应了懒于运动的生活状态。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露了前述卧床研究的许多受试者的感受:一方面,受试者们感到自己快失去行走能力了;然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觉得不运动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由此可见,人与运动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而如果想要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则需要对智人的进化史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在阳光下奔跑数公里的能力都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黑猩猩相比,人体不仅具有高达500万个汗腺,而且不具备较厚的皮毛。这种身体结构使得人体可以在一小时内排出大于1升的汗液,从而帮助血液和身体进行有效降温。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弓箭和戈矛的时候,长跑运动是人类得以维持生存的一项基本机能。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当人们狩猎羚羊时,首先会较长时间地追赶着猎物奔跑,直至猎物最终因为身体过热、体力不支而倒下,随后人们便会趁机屠宰掉这些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猎物。据了解,南非的布须曼人至今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狩猎。
从解剖学来看,除了汗腺发达和相对于动物而言毛发较少的皮肤特征外,人体还具有其他可以证明人类才是天生的奔跑者的体征。例如,奔跑时,臀大肌为人类提供必要的平衡性;较长的跟腱、较短的脚趾和脚掌底部也有利于进行持续奔跑。
此外,丹尼尔认为人类并非只适合长距离有位移的运动。他表示:“除了行走和跑步外,负重、挖掘、攀爬等运动也同样重要。”然而,大多数人根本不重视自身运动和产生位移的运动。仅仅在德国,就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懒于运动。即使电梯人满为患,大多数也会选择耐心等待,而从不青睐电梯旁空荡荡的楼梯。
通过对动物体的研究,菲舍尔发现,自身肢体运动的重要性也体现在鸟类和犬类中。菲舍尔称,当人们禁止鸟类叨啄自己的羽毛时,即使它们身上不存在寄生虫等病菌的侵害最终也会死亡;同样,即使犬类身上既没有跳蚤也没有虱子,它们每天也会抓挠自己的身体以达到运动的目的。据此,菲舍尔认为,传统的运动方式理应得到补充,即每天不仅要走1万步,还要进行舒展四肢等肢体运动。 为肺部提供氧气
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并且缓解哮喘病症。此外,运动也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加强。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的马丁·乌尔曼及其同事曾对40名罹患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专门训练。实验结果不久前已于医学专业杂志《循环》(Circulation)上进行了公布:通过专门训练,受试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其心脏供血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可以改善心脏自动生成动脉的能力,这等同于心脏的自我修复。
然而,运动并不能弥补香烟烟雾对血管的破坏性影响。一位来自勃兰登堡州莱宁市的58岁伐木工沃尔克·科尼茨称,30年来他虽然每天都会抽大约15支香烟,但是他觉得自己运动量大、身强体壮所以不会生病。
科尼茨的观点在2014年2月的一个凛冽冬日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那日,科尼茨正在砍伐一棵杨树,突然间他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后来,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动脉硬化症。在进行了心脏和右腿中的搭桥手术后,科尼茨不仅戒掉了吸烟的恶习,而且转移到勃兰登堡医学院进行治疗。在那里,医生建议科尼茨采取运动疗法,即通过每天的行走训练来刺激新血管的生长,从而避免了截肢的危险。
新陈代谢的礼物
运动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和利用糖分,有利于消耗脂肪并且有效地抵御糖尿病。运动对于糖分代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脑供给不足时,肝脏和肌肉中所存储的糖分(糖原)可以为其补充营养;同样,运动时这些糖分也可以为肌肉提供能量。然而,如若停止运动,由于肌肉无法动用这种糖分存储,因而也就不能从血液中吸收糖分。
在富裕的地区,衣食富足所伴生的惰性往往导致人们疏于运动,摄入大量糖分。因而,血液中的糖分含量逐渐升高。而过多的糖分则不仅会损坏神经和血管,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和肾衰竭等疾病。
治疗这些病症的有效方法在于避免摄取过量的糖分并且进行规律性运动。因为只有肌肉处于活跃状态时,人体才能够从血液中吸收糖分并进行燃烧。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行走大约18公里的人,可以显著降低其体内的血糖含量。此外,饭前散步也不失为一种颇具效果的治疗方法,可以促使细胞有利地从营养物质中吸收糖分。
实际上,运动为身体带来的改变较少地体现在体重方面,其更多的体现在身体的组成方面。通过对6451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肌肉越强健,寿命越长;与此相反,肌肉组织稀疏者即使身材清瘦,其死亡率实际上也相对较高。
大脑的营养品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甚至还能够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从而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并且防治痴呆。研究发现,通过运动,大脑的海马区中可以形成新的神经细胞;而业已存在的神经细胞之间也会产生额外的连接;此外,运动也会促使神经递质的水平显著提高。据了解,运动还可以有效治疗26种不同的慢性病。这些慢性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以及痴呆症等。
由此可见,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避免阿尔茨海默氏病(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形成的痴呆症)和抑郁病的发生。对此,德国德累斯顿神经退化性疾病中心的医生格尔德·凯伯曼持赞同观点,他认为热爱运动的人大脑更为灵活,能够更好地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系统
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并且有助于癌症的防治。在癌症的防治方面,运动也可以实现等同于药品的效果。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对11年内坚持运动的140多万受试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每周散步或慢跑至少两个半小时的人患癌的风险较之不运动的人低7%。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1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患病率,其中包括肠癌、乳腺癌、肺癌、肾脏癌、膀胱癌和子宫癌等。
对于已经患有癌症的人而言,适当锻炼更是弥足珍贵。罹患乳腺癌或肠癌的人如果接受针对性训练,则能够有效地延长其生命。此外,通过将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发现:在叶轮上进行运动的老鼠体内所含的自然杀伤细胞是不运动的老鼠的5倍。而这些自然杀伤细胞则是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细胞,起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據斯坦福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约翰·奥阿尼迪斯称,目前的医学文献中鲜有将药物和运动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的研究。其实,对于这方面的疏漏不足为奇:制药公司需要靠药品来谋取利益,而非运动鞋。
近来,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指出:“运动于对非致命性疾病,如背痛和关节炎等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然而,由于制药和外科方面的干预,相关的运动处方十分有限且经常为大众所忽视。”
69岁的马蒂亚斯·席仑马赫来自北威州的菲尔森市。为了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在三月份的两次手术中,马蒂亚斯的心脏中总共搭建了8个支架。术后,虽然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了,然而医生却依然告诫他:“您必须注意身体,避免运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65岁的卡琳身上。卡琳是一名来自北威州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的办事员,她患有纤维性肌痛综合征,即一种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的病症。对此,医生建议卡琳采取药物治疗并且卧床休息。“在床上静躺令我浑身疼痛。但是从来没有一位医生建议我进行适当运动!”卡琳抱怨道。
幸运的是,上述两位患者最终都决定向运动医生迈克尔·弗里茨寻求治疗方法。在迈克尔的指导下,马蒂亚斯在室外泳池进行锻炼,而卡琳则每周抽出3到4天来进行跑步锻炼。现在,他们都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完全看不出曾身患重病。
据悉,参与科隆卧床研究项目的受试者们在实验结束后通过积极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样有效地改善了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状况,逐渐恢复了身心健康,摆脱了懒人纪元的困扰。
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轻轻松松挣得1.5万欧!这项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进行的实验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可思议。然而,对于克里斯蒂安而言,获得报酬并非其参加实验的唯一原因。现年43岁的克里斯蒂安曾荣获德国威斯特法伦州的十项全能运动冠军,他之所以对这项实验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是因为他很想知道卧床60天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何种变化。于是,克里斯蒂安志愿报名参与了这项与众不同的实验,而这两个月的经历也的确令他永生难忘。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研究人员不仅为克里斯蒂安提供了可以在床上使用的便盆,甚至连洗澡这种事情都不用他亲力而为:工作人员首先会将他挪到一张防水的躺椅上,然后推进淋浴间,洗完澡后再将他推回到自己的床上。此外,每名受试者的床边都设有摄像机,用来监控受试者是否遵守规则。
两三天后,克里斯蒂安的身体便出现了一些不良症状。“我的头很痛,背部也不舒服。整个人感觉糟糕透了。”半年后的今天,克里斯蒂安如是回忆道。当时,他的右眼中出现了些许红血丝。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很快便会自愈,然而这次却不同,饱受病痛折磨的他不得不服用抗生素。“治愈过程十分缓慢,”克里斯蒂安称,“我当时有种预感,自己的身体还会陆续出现更多问题。”起初,克里斯蒂安还曾尝试在床上稍微做些伸展腰肢等肢体运动来锻炼身体,然而却遭到了研究人员的禁止。四五天后,克里斯蒂安的不良症状终于消失了。至此,他已习惯了这种静躺的生活方式,不愿再起身了。
据了解,总共有24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参与了这项卧床研究。大多数受试者的情况同克里斯蒂安类似。实验期间,他们只需卧床静养,其他事情一概不做。令人有些诧异的是,这些受试者很快便适应了这种强制性的卧床休息。但对于身体机能的逐步衰退,他们竟毫无察觉。
两个月后,受试者们大多出现了贫血症状,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够站立起来。他们的双腿像布丁一样软弱无力。而当这些受试者能够再次行走時,他们的脚部又出现了长达一周之久的酸痛症状。
精神的甘露
运动有利于刺激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令人产生愉悦感。因此,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除沮丧、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除了身体机能的退化外,受试者的精神思想也受到了不利影响。接受实验期间,克里斯蒂安曾将其工作文件摆放在其床头储物架上伸手可触的地方。然而,尽管他每日只是无所事事地闲躺着,却始终没有任何兴趣去翻阅这些资料。克里斯蒂安回顾道:“这种不运动的状态会令人逐渐瘫痪,这种瘫痪不仅表现在身体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方面。”
于科隆进行的这项实验告诫人们懒人纪元其实危害重重,只有定期运动,才可以保证身心健康。此外,这项研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说运动对于人体而言至关重要,那么为什么人们依旧贪于懒散地躺在床上呢?如果他们偶尔也愿意舒展一下四肢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比起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有位移的运动,这种原地的肢体运动是否更为有利呢?
对于上述疑问,耶拿大学特殊动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院的院长马丁·菲舍尔持肯定观点。通过研究当犬类和人类不再进行行走运动时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解剖学家们得出了如下结论:行走运动的进行与否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一般无二。“迄今为止,人们通常认为只有产生位移才能称之为运动,”菲舍尔称,“其实,弯腰俯身、舒展四肢等肢体活动同样不可或缺。”
从进化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肢体活动才得以令身体保持运动性。对于这种人类自身的肢体活动,菲舍尔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例如,当人们通过瑜伽中的各种舒展动作感受到其关节和肌肉时,会感到通体舒畅、心情愉快。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勉强愿意偶尔起身进行肢体运动。较之瑜伽,人们觉得在沙发上消磨时光更能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对此,来自哈佛大学的人类学者丹尼尔·利伯曼认为,人类确实天生适合进行运动,然而人类也逐渐适应了懒于运动的生活状态。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露了前述卧床研究的许多受试者的感受:一方面,受试者们感到自己快失去行走能力了;然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觉得不运动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由此可见,人与运动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而如果想要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则需要对智人的进化史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在阳光下奔跑数公里的能力都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黑猩猩相比,人体不仅具有高达500万个汗腺,而且不具备较厚的皮毛。这种身体结构使得人体可以在一小时内排出大于1升的汗液,从而帮助血液和身体进行有效降温。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弓箭和戈矛的时候,长跑运动是人类得以维持生存的一项基本机能。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当人们狩猎羚羊时,首先会较长时间地追赶着猎物奔跑,直至猎物最终因为身体过热、体力不支而倒下,随后人们便会趁机屠宰掉这些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猎物。据了解,南非的布须曼人至今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狩猎。
从解剖学来看,除了汗腺发达和相对于动物而言毛发较少的皮肤特征外,人体还具有其他可以证明人类才是天生的奔跑者的体征。例如,奔跑时,臀大肌为人类提供必要的平衡性;较长的跟腱、较短的脚趾和脚掌底部也有利于进行持续奔跑。
此外,丹尼尔认为人类并非只适合长距离有位移的运动。他表示:“除了行走和跑步外,负重、挖掘、攀爬等运动也同样重要。”然而,大多数人根本不重视自身运动和产生位移的运动。仅仅在德国,就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懒于运动。即使电梯人满为患,大多数也会选择耐心等待,而从不青睐电梯旁空荡荡的楼梯。
通过对动物体的研究,菲舍尔发现,自身肢体运动的重要性也体现在鸟类和犬类中。菲舍尔称,当人们禁止鸟类叨啄自己的羽毛时,即使它们身上不存在寄生虫等病菌的侵害最终也会死亡;同样,即使犬类身上既没有跳蚤也没有虱子,它们每天也会抓挠自己的身体以达到运动的目的。据此,菲舍尔认为,传统的运动方式理应得到补充,即每天不仅要走1万步,还要进行舒展四肢等肢体运动。 为肺部提供氧气
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并且缓解哮喘病症。此外,运动也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加强。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的马丁·乌尔曼及其同事曾对40名罹患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专门训练。实验结果不久前已于医学专业杂志《循环》(Circulation)上进行了公布:通过专门训练,受试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其心脏供血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可以改善心脏自动生成动脉的能力,这等同于心脏的自我修复。
然而,运动并不能弥补香烟烟雾对血管的破坏性影响。一位来自勃兰登堡州莱宁市的58岁伐木工沃尔克·科尼茨称,30年来他虽然每天都会抽大约15支香烟,但是他觉得自己运动量大、身强体壮所以不会生病。
科尼茨的观点在2014年2月的一个凛冽冬日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那日,科尼茨正在砍伐一棵杨树,突然间他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后来,医生的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动脉硬化症。在进行了心脏和右腿中的搭桥手术后,科尼茨不仅戒掉了吸烟的恶习,而且转移到勃兰登堡医学院进行治疗。在那里,医生建议科尼茨采取运动疗法,即通过每天的行走训练来刺激新血管的生长,从而避免了截肢的危险。
新陈代谢的礼物
运动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和利用糖分,有利于消耗脂肪并且有效地抵御糖尿病。运动对于糖分代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脑供给不足时,肝脏和肌肉中所存储的糖分(糖原)可以为其补充营养;同样,运动时这些糖分也可以为肌肉提供能量。然而,如若停止运动,由于肌肉无法动用这种糖分存储,因而也就不能从血液中吸收糖分。
在富裕的地区,衣食富足所伴生的惰性往往导致人们疏于运动,摄入大量糖分。因而,血液中的糖分含量逐渐升高。而过多的糖分则不仅会损坏神经和血管,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和肾衰竭等疾病。
治疗这些病症的有效方法在于避免摄取过量的糖分并且进行规律性运动。因为只有肌肉处于活跃状态时,人体才能够从血液中吸收糖分并进行燃烧。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行走大约18公里的人,可以显著降低其体内的血糖含量。此外,饭前散步也不失为一种颇具效果的治疗方法,可以促使细胞有利地从营养物质中吸收糖分。
实际上,运动为身体带来的改变较少地体现在体重方面,其更多的体现在身体的组成方面。通过对6451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肌肉越强健,寿命越长;与此相反,肌肉组织稀疏者即使身材清瘦,其死亡率实际上也相对较高。
大脑的营养品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甚至还能够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从而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并且防治痴呆。研究发现,通过运动,大脑的海马区中可以形成新的神经细胞;而业已存在的神经细胞之间也会产生额外的连接;此外,运动也会促使神经递质的水平显著提高。据了解,运动还可以有效治疗26种不同的慢性病。这些慢性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以及痴呆症等。
由此可见,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避免阿尔茨海默氏病(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形成的痴呆症)和抑郁病的发生。对此,德国德累斯顿神经退化性疾病中心的医生格尔德·凯伯曼持赞同观点,他认为热爱运动的人大脑更为灵活,能够更好地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系统
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并且有助于癌症的防治。在癌症的防治方面,运动也可以实现等同于药品的效果。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对11年内坚持运动的140多万受试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每周散步或慢跑至少两个半小时的人患癌的风险较之不运动的人低7%。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1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患病率,其中包括肠癌、乳腺癌、肺癌、肾脏癌、膀胱癌和子宫癌等。
对于已经患有癌症的人而言,适当锻炼更是弥足珍贵。罹患乳腺癌或肠癌的人如果接受针对性训练,则能够有效地延长其生命。此外,通过将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发现:在叶轮上进行运动的老鼠体内所含的自然杀伤细胞是不运动的老鼠的5倍。而这些自然杀伤细胞则是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细胞,起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據斯坦福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约翰·奥阿尼迪斯称,目前的医学文献中鲜有将药物和运动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的研究。其实,对于这方面的疏漏不足为奇:制药公司需要靠药品来谋取利益,而非运动鞋。
近来,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指出:“运动于对非致命性疾病,如背痛和关节炎等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然而,由于制药和外科方面的干预,相关的运动处方十分有限且经常为大众所忽视。”
69岁的马蒂亚斯·席仑马赫来自北威州的菲尔森市。为了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在三月份的两次手术中,马蒂亚斯的心脏中总共搭建了8个支架。术后,虽然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了,然而医生却依然告诫他:“您必须注意身体,避免运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65岁的卡琳身上。卡琳是一名来自北威州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的办事员,她患有纤维性肌痛综合征,即一种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的病症。对此,医生建议卡琳采取药物治疗并且卧床休息。“在床上静躺令我浑身疼痛。但是从来没有一位医生建议我进行适当运动!”卡琳抱怨道。
幸运的是,上述两位患者最终都决定向运动医生迈克尔·弗里茨寻求治疗方法。在迈克尔的指导下,马蒂亚斯在室外泳池进行锻炼,而卡琳则每周抽出3到4天来进行跑步锻炼。现在,他们都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完全看不出曾身患重病。
据悉,参与科隆卧床研究项目的受试者们在实验结束后通过积极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样有效地改善了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状况,逐渐恢复了身心健康,摆脱了懒人纪元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