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正义观

来源 :投资与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法律和正义自出现在人们视野之际就一直如影随形。自然意义上的正义与政治意义上的正义在国家与法律中捉摸不清。本文主要从历史源流的角度探求国家、法律和正义的关系。从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界的上帝之城中探究道德意义上的国家和正义,通过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国家起源论和洛克政治状态国家起源论出发,在二者的比较分析中,从理性的世俗世界搭建通往国家和法律的正义之路。在全面理解国家正义的基础上。对新背景下的正义观进行反省和修正。
  关键词:人性;国家;法律;正义
  国家、法律和正义自从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就成为三个被反复讨论的概念,究竟这三个概念精确的内涵是什么,究竟如何合理的限制概念的外延,这三个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等,与之相关的问题一直是牵引着古往今来无数学者的求知的眼眸。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只是希望能从这些前辈毕生的研究中探求出一些蛛丝马迹,从而能形成一些零碎的不成熟的想法。为了能更清楚的说明这三个概念的发展史,本文大致从三个脉络展开:
  第一个角度是从自然意义上的正义和政治意义上的正义展开对正义的分析和理解。正义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和起点,对正义的全面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正义的内涵是丰富和庞大的。短短的篇幅是不可能把正义的全部精髓完全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本文对正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与国家和法律有关的层面。
  第二个角度是沿着历史的脉络,从上帝之城到世俗世界,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以人的理性的看待正义,进而引入国家和法律的概念。国家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概念,在本文的论述中它更多意义上的一个法学概念,天然的与法学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法律是国家的一个最鲜明的但不是唯一的特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国家的正义分析也是对法律的分析。对国家的起源做进一步的探究,以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起源论和洛克的政治状态起源论,进一步将国家的诞生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
  第三个角度是对国家和法律的正义进行现实的反思。正义的观念来源于我们对正义的追本溯源,但是新时代背景对正义的概念进行了残酷的修正,走出理想的国家正义观,扎根于现实寻求国家正义的真正的价值,更是我们探究这个问题的本质所在。
  一、正义起源的理论基础:人性论
  国家、法律和正义的论述总也无法与人性划清界限,不同的人性论决定着国家和法律的不同定位。这些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不同看法正是构建者三者合理关系的内核。换句话说,国家的正义观起源于人性的分析。关于人性,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是人性本善说,第二是人性本恶说,第三,理性与兽性的混合说。
  第一,人性本善说。柏拉图认为正是善的本体产生了人和人性,所以人和人性天然就是善的。人是天使一般的善良纯洁的,所以根本用不着国家,更用不着法律,只是依靠人性的道德调整就以足够。
  第二,人性本恶说。马基雅维里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人的本性都是虚伪狡诈,趋利避害,善变无耻,自私自利的。寄希望于人类自身的善是不可想象的,人类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权统一的外部力量去抑制天性。所以国家和法律是必然要出现的,是顺应人类天性出现的。
  第三,理性和兽性的混合人性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否具有理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人是具有理性的,而理性的价值就在于能判别何为善恶,何为正义。但是这种理性是不完全的,都难免受到感情影响,理性的对立物感情或者冲动时常左右人类,人是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纯粹的理性中的。面对这种令人厌恶的非理性,斯诺宾莎并建议人们不要选择逃避,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人人都爱自己这是出于天赋的本能,这是一种不应该被责难的自爱,是合理的。但是对自爱应该一分为二的的看待,自爱的本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应有必要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的自爱就是一直恶性。换言之,理性和兽性是混合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兽性是超过人类理性限度的感情。国家和法律的出现正是人类天然具有兽性必然结果。
  从诸多学者对人性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人性和正义、国家及法律有着共生共存的天然关系,具体说来就是,人性有理性和兽性(非理性,感性)两部分构成,理性的本质是至高的善,无上的正义,是判断和衡量的正义的最高标准,在纯粹理性的国度里是不需要国家的,更不要具有外部暴力强制性的法律,国家和法律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感性世界是人类恶性滋生的沃土,正义在感性世界生存是必须依靠国家和法律的保障,只有国家和法律才能提供判断正义的标准,那是一个混沌和无序的世界。在人性的基础上,正义的理念逐渐清晰起来,凡是符合理性的就是正义的,这是一种内部自发的正义:人人都渴望理性,渴望自爱,希望走出野蛮恐惧的世界,但是感性与理性是亦趋亦步的,于是国家和法律作为外部的手段应运而生,成就另一种外部自觉的正义。这样正义的内涵在人性上一理性和感性一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二、正义的内涵与外延
  探究了正义的人性基础后,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棘手而又无法的回避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着对国家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概念的精确界定是理解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但是,对正义下定义确是一件似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却是一切其他问题的起点。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正义的概念做一个大致的不精确的界定。正义不仅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更是一个道德伦理概念。正义从希腊人有关自然法的学说中不难发现,自然法、自然权利等词基本上是在公平。正义、道德和理性等意义上使用的。上文中我们所论及的是政治的正义,而不是自然意义上的正义。那正义究竟能否脱离道德伦理的色彩,成为一个纯粹的无任何感情因素的概念呢?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上帝之城到世俗之城,正义概念的内涵被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着。诚如純粹法学派凯尔森所言:“自古以来,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是永远存在的。为了正义问题,不知有多少人流了宝贵的鲜血与痛苦的眼泪,不知有多少杰出思想家,从柏拉图到康德,绞尽了脑汁,可是现在和过去一样,问题依然未获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义的标准是历史的、变化的、多元的和相对的。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形成了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确切地说,主要地并且越来越多的是专门评价社会制度的标准。   一个精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内涵和外延。内涵是一个概念的核心,内涵的确定等同于概念的确定。内涵和外延的范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内涵越是确定,外延的范围越是狭窄:相反,内涵的越是模糊,外延的范围越是宽阔。如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精确内涵,内涵确定后外延自然也就确定了;第二种方式,只界定出内涵的关键特征,通过外延的范围进一步划定此概念和彼概念的界限。面对正义丰富纷杂的内容,对正义的界定将采取第二种方法。正义是法律的首要價值,法律基本与正义是同义词。
  从正义的概念入手,我们又得出一个推论,就是正义的目标=法律的首要价值=国家的稳定秩序,正义和法律及国家之间隐藏的关系渐渐明晰了。但是在这个阶段,对正义的理解更多是自然意义上的正义观,而正义和国家及法律之间的联系也是脆弱的,若隐若现的。正义更过的是在人性善论,即使退一步讲也是人性混合论的基础上谈论的。正义的道德色彩仍是极为浓重的。究竟剥离道德色彩的正义,甚至说在人性恶论的基础上的正义究竟是何种模样?在这两种不同的正义观下,正义=国家=法律的数学等式又将如何运作?
  三、道德正义的产物:国家和法律
  在对正义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后,接下来我们探求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和法律有着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学问题,更是一个有趣的逻辑问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般。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正义和国家及法律的关系被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的指出,亚氏的结论是下文展开论述的基础和核心。那么我们所要思考就是在国家和法律中什么是正义?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国家和法律的起源,希望在源流处发现正义最初始的踪影。
  关于国家的起源论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起源论和洛克的政治状态起源论可见一斑。在这两位学者的的著作中,不仅论述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起源论,更是批判了原有的仍根深蒂固的盘踞在多数人思想中的荒谬的起源论。这两位的学者的起源观虽有很多不同,但是我认为他们二者更是一脉相承,洛克将霍布斯的国家起源论进行了现实的调整,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国家起源论
  在霍布斯看来,国家、法律和正义是如影随形的。正义、国家和权力三者的关系也若隐若现。正义与权力的关系现在变得很明显,而且,由于至上权力的存在需要以国家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正义与国家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密。国家的形成是正义存在的物质形式保证,正义根源于国家权力的至上性和统一性中。若结合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正义可以走出神圣的理论殿堂,能够以具体的形态为人们所知。所以国家运用至上统一的权力以实现国家存在目的便是正义的。霍布斯虽然承认主权者的权力是人们同意授予的,但是他坚持人们一旦授权后就不能反悔,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转让的,人民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正义同时也体现在国家与臣民的权力义务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国家的行为没有什么是不正义的,而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服从就是正义,任何的反抗都是不义的行为。正义在国家和臣民中是一种不平衡的存在。
  (二)洛克的政治状态的国家起源论
  洛克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对绝对权力的反省与不信任。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是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的。国家权力的边界是由人民大众划定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随心所欲,毫无节制的。在洛克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家的权力和家父权有着天然的联系,当大家把眼光从“上帝之城”中转移到“世俗世界”,这似乎成为国家存在的唯一的合理的解释。其中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也从家庭一村坊一国家的模式阐述了国家的起源。在亚氏的国家进化环节中,家庭是国家产生的最原始的起点,而传统的家庭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小核心家庭,更多的拥有的宗族的特征。所以家庭中家父权不可避免的和国家中主权者的权力或多或少的混杂在一起。但是洛克针对主权来自家父权的论断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是政治权力和父权这两种权力是绝然不同而有区别的,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而又各有其不同的目标的。父权的产生是基于生育行为自然产生,权力的存续期间大多维持在子女尚无完全的理性阶段。而主权的产生是恰恰相反的,它来源于理性人自觉自愿的行为。因此父权不能包括一个君主或官长对他臣民的那种统辖权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可能的程度。所以主权者的权力并非自然的,臣民受制于法律和主权者也不是自然的,这都是理性决断的结果。在洛克看来,国家的正义与理性一对孪生体。只是符合的理性的就是正义的。而最大的理性就是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分界。国家的权力按照理性自由人的合理安排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有计划的运行。
  霍布斯和洛克的国家起源论都是建立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的,但是二者对契约的理解迥异,霍布斯是从契约的履行的角度入手,而洛克是从契约的订立内容出发。洛克和霍布斯都看到了法天然和正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耶林认为:法这一概念在客观的和主观的双重意义上被应用。所谓客观意义的法是指由国家适用的法原则的总体、生活的法秩序。所谓主观意义的法即上文所言的对抽象规则加以具体化而形成的个人的具体权利。但正义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关系上,霍布斯更加强调了强权政治即正义,而洛克更倾向于民主政治即正义。二者在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分界上产生了争议。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巨大,我们不能盲目的批判霍布斯的权力独断论。
  总而言之,霍布斯和洛克在国家的起源中都无法回避正义和法律的问题,法律是国家成立和显现的最明显和最重要的标志,国家的正义也就是法律的正义,在他们两位这里国家和法律可以近似于画上等号。但是对国家的正衣观方面却出现重大的分歧,二者的冲突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一个强调集权,一个却主张分权。一个主张服从,一个却主张注重。究竟何为正义?虽然他们二者在这个问题上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他们却有一个惊人地相同之处,那就是对国家的正义的理解仍然没有摆脱自然道德意义上的范畴。
其他文献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从而写出了这一悲剧的时代性和必然性,也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本文主要社会、性格等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对时代、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家族利益;性格;人生;悲剧  一、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  (一)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是维系家族利益的重要方式。  在
期刊
摘要:选取1985-2010年青岛市历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进行协整检验,分析青岛市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说明: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而节能减排并不会制约经济水平的提升;青岛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不存在格兰杰关系。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经济增长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
期刊
摘要:当前,我公司电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财务系统与营销系统分属两个不同的信息系统,集成不高,存在信息孤岛,使财务对营销的监管手段落后,造成营业收费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财务人员只能简单的依据银行回单或缴款凭证来确认相关收入,对营销系统内的业务情况不清楚,不能对电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查找原因,影响了营销账务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公司的正常发展。加强电费管理与财务管理的
期刊
摘要: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今天的中职学校中仍然被广泛的应用。他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明管理的作用在于把拥有同一工作目标的人聚拢在一起,然后合理分工,使得大家顺利完成工作目标。本人首先解释一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然后谈一下泰罗管理理论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科学管理理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
期刊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也是这一快速发展阶段的受益者。然而,对于竞争日益剧烈的国内旅游市场来说,老虎滩海洋公园的经营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其营销规划缺乏整体协调性、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手段单一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老虎滩海洋公园进行SWOT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营销策略探究,为老虎滩海洋公园的进
期刊
摘要:本文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州主要的三次金融改革为线索,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间金融产生与发展历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对今后的金融改革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温州;民间资本;新制度经济学;博弈  一、引言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州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及市场机制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产生于民营经济的温州民间金融异常活跃,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包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双语教学在民办高校中的发展前景角度出发,对上海地区部分民办高校进行现状研究,向读者呈现,自双语教学在全国高校开设至今十几年发展历程以来,尤以上海市民办高校为代表的我国民办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开展情况。强调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探究其中制约民办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办高校;问题;上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空前发达,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出知识经济
期刊
摘要:从2010年年初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从紧的房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二套房首付提高之后的房地产市场变化进行初步分析,采用问卷调研方式,探讨新房贷政策对住房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新房贷政策改变了消费者的购房心态,市场观望氛围较浓,多数无房者对此政策持支持态度,但是认为此政策能控制房价的人并不多。二套房贷政策在短期内控制了投机需求
期刊
摘要:游离于传统银行之外的影子银行,既包括众多非金融机构又涵盖银行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对经济社会、金融系统的发展和稳定都起到很大影响,以上海的影子银行现状为基础,论探讨其风险和监管问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影子银行;系统稳定性;监管建议  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当经济恢复、出现流动性过剩等,2010年末开启一轮信贷收紧,而企业还需资金维系前期投入,便转向影子银行筹资。
期刊
摘要:土地抛荒问题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则成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土地流转制度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基层政府服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等对策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最终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抛荒;政府行为  一、引言  土地抛荒,指的是适宜耕种的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