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拒绝或忽视:社会排斥类型对拟人化品牌角色偏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开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可分为拒绝和忽视,遭受社会排斥的消费者会把拟人化品牌视为社会连接的对象,并借此减少排斥所带来的负面感觉。本文从关系层级出发,将拟人化品牌分为伙伴角色和仆人角色两类,并基于需求强化假说,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社会排斥类型对消费者拟人化品牌角色偏好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受到不同类型社会排斥的消费者对拟人化品牌角色的偏好不同,其中受拒绝的消费者更喜欢伙伴角色的拟人化品牌,而受忽视的消费者则更青睐仆人角色的拟人化品牌(实验一和实验二);不同的社会排斥类型会威胁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其中拒绝主要威
其他文献
场景重构着新零售商业模式,使人、货和场更为适配。然而由于其作用机理并未被充分挖掘和有效揭示,使得其实现路径较为模糊而难于指导实践。为此,本文基于场景化情境适配理论,对现有商业模式要素进行解构,将场景要素与解构后的商业模式要素相融合,依据商业模式画布对新零售的人、货和场进行适配性重构,并通过伊利集团案例研究,归纳新零售商业模式场景化重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零售人、货和场在“机械交互—体验交互—情感交互”的转变过程中,实现了“功能主导—服务主导—场景主导”逻辑的转变;新零售的人、货和场的适配方式发生“物以类
已有研究主要从组织身份视角来融合社会化视角和战略视角对制度压力下组织响应机制的冲突性观点。那么,当拥有离散的多重身份时,组织又如何对制度压力做出响应?基于悖论理论,我们认为“悖论式”并存的离散身份将会同时作用于制度压力下的组织响应,即离散身份对制度压力与组织响应的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浙江省“浙商回归”政策下的省外浙商回归为场景,基于353份来自省外浙商的有效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指向浙商回归的制度压力强化了省外浙商的回归意愿;省外浙商“悖论式”并立的浙商身份认同和当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管理实践的深入开展,中国MBA教育已走过30年光辉历程。从最初引进西方MBA教育模式,到结合中国实践经验改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再到近年为适应新时代要求而加强创新探索,中国MBA教育为中国经济快速、健康、高质增长持续注入着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传统聚焦于竞争策略研究的动态竞争理论拓展到对企业竞争策略组合的研究,以企业竞争策略组合的核心特点“竞争复杂性”为切入点,探究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竞争复杂性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绩效的进一步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团队教育异质性对竞争复杂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竞争复杂性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呈现显著U型曲线关系,表明企业在处于竞争复杂性低水平时,市场绩效会随着竞争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当超过某个竞争复杂性水平临界值时,即企业处于竞争复杂性高水平时,其市场绩效会随着竞争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本文研究丰富了高阶梯队和动态竞争领
纪念中国MBA教育30年,关于创新的思考必不可少,理解创新概念是思考的基础。西方学界对概念进行词源学考察是一种传统,好像只有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才能清楚说明这些概念演化的源流。这让人想到曾经热映一时的美国电影《我的盛大希腊婚礼》,主人公的父亲骄傲地向别人说:“随便说个词,我都能告诉你这个词是怎么从希腊文演变过来的。”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且形成了“脱实向虚”效应。现有研究大多认为,企业金融化是金融市场发展、外部盈利压力、股东价值观念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却忽视了政府干预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产业政策为研究视角,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产业政策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表现为企业政策套利行为。考察调节因素后发现,当市场套利空间越大时,企业政策套利行为愈显著;当金融生态环境越好时,企业政策套利行为会减弱。探索传导路径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融资套利路径促进企业金融化,行业套利路径和寻租套利路径不成立
近年来,学者们引入效果逻辑理论考察商业模式构建问题,但现有文献就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在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中因何和如何使用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究。鉴于此,本研究以过程取向的效果逻辑理论为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考察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理。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呈现多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效果逻辑主导价值主张的构建,因果逻辑主导活动系统的构建;构建前期呈现阶段性的迭代过程,且各阶段均起始于由效果逻辑主导提出新价值主张,随即转向由因果逻辑主导构建活动系统,后期阶段均由因果逻
在愈发严厉的环境规制下,什么样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采取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分析2016年第12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突破了现有文献有关环境规制的设计,真正将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落实到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层面上:企业管理者的政府环境规制压力越大,企业越会进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解决内生性问题、样本自选择问题以及其他敏感性检验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的检验上,本文的创新是将企业环境成本划分为对内
家族企业成长与所在地域息息相关,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严谨的理论框架,可以为分析地域与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把地域具体化为三个维度:地域产业、文化及社群,并从嵌入性视角提出家族企业本地嵌入框架,通过案例研究归纳家族企业与所在地域形成的本地嵌入性及其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联系。案例分析揭示了长寿家族企业的本地嵌入具体表现为:(1)行业高度参与、员工本地化及与供应商跨代合作;(2)共享当地价值规范、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及家庭生活受到当地文化熏陶;(3)关注当地政治环境、保持紧密社会关联及与地域同业的合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正逐步迈向价值链的前端,已有少部分企业涉足研究与开发领域以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纵观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跨境研发与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高阶梯队理论,利用2007-2014年中国1242家高科技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研发及其规模强度和地域广度对母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考察高管背景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跨境研发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跨境研发规模强度和地域广度分别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