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栖边陲 喜马拉雅山脉观鸟地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木的鸟种跟南亚鸟种有重叠,独特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这座遥远的山沟就是一座自然博物馆,更是多少人心中魂牵梦萦的胜地。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已经是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第八个年头,这些年我是如此充实地拥抱着青藏高原,尽情地享受着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和谐地同生共长。在这片净土能遇见那么多美丽的生灵,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好的邂逅,那一个个飞羽瞬间注定是我西藏生活最美的注脚。
  成为“鸟人”之前,鸟也就我们平常见的诸如麻雀、山雀、鸽子等几种,接触这个领域后才有所了解,原来光中国境内就分布着近1500种鸟类,全世界鸟种更是达到9000多种。“鸟人”是一群特殊的爱好者,他们以观鸟或者拍鸟为乐趣。随着了解的深入,鸟类丰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叹造物者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力。
  与鸟儿们结缘始于“飞进家的新纪录”。2009年7月,怀着对高原的无限向往与热爱,我来到了西藏樟木,一座依山而建的边陲小镇,海拔2200米小镇的另一头连接着尼泊尔王国。我的房间正对着波曲河流经的峡谷,目光所及之处是绿意盎然的原始森林以及层层叠叠延伸至天际的群山。这是无敌观景房,沉浸在富足的负氧离子中,每天我准时守候着那轮散发着玫红色彩的夕阳消失在群山的尽头。
  说来也巧,某天刚推门进房间,一个不明飞行物一头扎进了我的房间。在森林覆盖率如此之高的地方,房间里经常会有不速之客,不说别的,不同花色、不同型号的飞蛾算常客。但这个不明飞行物显然是稀客,急忙关上门,小家伙知道误入歧途后,在房间乱窜,飞上飞下,好不容易停了下来,我看清了原来是只小鸟,估计是累了盯着我一动不动地看,还随时保持着警戒。赶紧拿出相机,噼里啪啦一阵记录。看着小家伙疑惑的眼神,最终我打开窗户,让它重返家园。但是,心里充满了好奇,这个身边的邻居到底叫什么呢?自然地联想起大学同窗“流过山风”,他就是传说中的“鸟人”,生在鄱阳湖边的他上初中就开始观鸟,经验丰富。照片发过去他竟然都不认识,想想也正常,好歹也是喜马拉雅的物种,和瑶湖边上不是一个体系的。兄弟帮我发到了WWF论坛上,经过各路高手的激烈讨论,最后认定是“尼泊尔鹪鹛”,并且他兴奋告诉我这是中国境内的首张照片,真是羡煞旁人。见我占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风同学给我邮了本何芬奇老师编著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书翔实地记录了国内近1400种鸟类的分布图、外貌特征、习性,这是属于“鸟人”的工具书。
  以鸟为媒 一场观鸟盛宴
  以鸟为媒,樟木迎来了一位位远道而来的爱好者,在与他们的野外观鸟实践中,渐渐加深了对观鸟的理解,开启了我的另一片天空。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了解到樟木因为地处喜马拉雅南坡,樟木的鸟种跟南亚鸟种有重叠,从友谊桥到聂拉木短短四十公里的距离,垂直落差近2300米,独特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生物多样性。
  橘树、穗穗红、麦茬、鸟网村长、文科总版、聂延秋等多位老师和教授的悉心指導,带我入门,让我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深感庆幸在观鸟之初结识这些大家,使我能快速成长。带着老师们的嘱托,作为“地主”,开启了在樟木的“鸟事”。邦村后山的青冈林,从镇上前往立新村的林间小道,从老海关到国门的国道,都伴随着我与鸟儿们的遇见。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光都留在了樟木的犄角旮旯。边疆的生活远离亲人朋友,但当我置身在野外,听着鸟儿们叽叽喳喳的鸟鸣,看着它们自由地穿梭在林间,我的心是愉悦的。林鸟丰富的色彩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樟木是一场流动着自然生灵的饕餮盛宴。三年的时光,我共记录了樟木鸟种近100种,如棕尾虹雉、白夹鹎、眼纹黄山雀、火尾绿鹛、剑嘴鹛、鳞腹绿啄木鸟等种类都极其珍贵。
  于2013年10月3日我离开了这座边陲小城,离开了这些可爱的邻居。时光定格在2014年4月25日,受尼泊尔8.1级大地震的影响,樟木受灾严重,大量房屋被毁,当地居民无家可归。加之地质疏松,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全镇迁徙,当地所有的党政机关、夏尔巴人全都撤离了樟木。想必通过三年的休养生息,植物更多了,鸟儿们也应该都回来了吧。
  我是多么的渴望有机会再回到这座魂牵梦萦的小镇,梦里是这样的场景:天没亮我去到邦村的后山架好隐蔽网,天蒙蒙亮,黑鹇从石头堆中慵懒地走出来,一家之主领着妻儿老小,在草甸上闲庭漫步般地开启早餐模式,而后悠闲地迈着满足的脚步走向高山杜鹃林;不时传来“咂咂咂”的尖锐嘈杂声,噢,原来是一群黄嘴蓝鹊,这种喜马拉雅特有的生灵,不对,还混杂着红嘴蓝鹊,它们托着长长的尾羽在天空划过,落在青冈木的树枝上,又跳落在旁边的牛棚旁,先是观望,然后一前一后飞上牛背、牛屁股,牛儿并没惊动,鸟儿把头埋进黑色的毛里左右晃动找寻着什么。先头部队勘探完,飞走又换一拨。这是属于蓝鹊和牛儿间的游戏,大家彼此熟悉,配合默契。定睛一看,原来蓝鹊们是清道夫,晃着头在牛毛里找虱子吃,它们把牛背当作战场,上蹿下跳,早起的鸟儿确实有虫吃;林间的一处小水坑也成了鸟儿们欢乐的乐园,先是樟木的主人——比麻雀还多的黑顶奇鹛(虽是微不足道,但别的地方就是见不着)从坡上的树丛里窜出,快速地移动,不时地发出叨躁的叫声,预示着森林新的一天的来临;白眉雀鹛小巧灵活地跳上竹竿,东瞅瞅西瞅瞅,见水坑空无一物之时,一个俯冲扎进水坑,飞速地舞动翅膀,头跟着飞快地晃动,生活方式倒挺西化,一大早就来沐浴,再一看那表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疯狂的小鸟;此时太阳已经爬出了山头,整个小镇亮堂起来,此时正是高山杜鹃盛开的季节,阳光透过花朵,显得越发的诱人。绿喉太阳鸟,蓝喉太阳鸟也来了,它们靠着独特的悬停技巧,将长长的钩嘴伸向花蕊,脖子后面的鳞片散发着耀眼的金属光泽,这是一幅和谐的花鸟图,鸟鸣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夏尔巴木房中升起的阵阵晨烟。牧人们煮好头天晚上挤下的牛奶,吃上几口糌粑,赶着牛儿去青冈枝叶更为茂盛的山坡。它们才是这片森林真正的主人,它们不只有健步如飞的步伐,还可以靠一根环在腰上的绳子,爬上十几米高的青冈木,把树冠茂密的枝叶砍下,作为鸟儿们的食物。每当我拿着图谱请教有没见过某种鸟的时候,他们会点头致意,并微笑着模仿鸟儿们的声响,把手指向更远的树林,告诉我就在那里见的,那是一种由衷的喜悦,是一种对待朋友般热情的分享。这是梦中经常重复的画面,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会在樟木的清晨中醒来,沐浴在鸟语花香的晨光中。
  樟木的特种鸟:
  【黑顶奇鹛】樟木镇是它们的乐土,真是哪儿都有它们的声影,起得早,睡得晚,中午不午休,全天开挂的状态。喜欢站在树丫枝头,个头没多大,但是霸气十足。同伴间的嬉闹追逐,那是常事儿,“嘀!嘀!嘀!”的嘹亮嗓门,让你在相隔甚远的地方就能先闻其声就能断其名。平心而论,若不是数量大的惊人,也算是一位标准的美人,棕色的身子,黑色的头发是其标志,色彩搭配得不错。可这个美人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和其他的邻居混群时,它们时不时会竖起那标志性的羽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逼近对方,并发出更为激烈的警告声以此表明这是我的地盘。当然,这家伙也是十足的口技大师,五六种叫声不在话下。这是在樟木比麻雀还多的鸟,当你踏入樟木,首先映入眼帘十有八九就是它了,从海拔1700米的关口,到3000米左右的立新村都活跃着它的声影,但是离开樟木,人家可是难得一见的尤物。
  【棕尾虹雉】首次在樟木有過此鸟的记录是2010年5月的行程,鸟人们不成文的说法“一鸡顶十鸟”,尤其对棕尾虹雉这样高颜值、分布范围狭窄、生活环境刁钻的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次记录是在聂拉木县城到樟木的公路上,大师们通过单筒望远镜扫描波曲河对面的山中意外寻得的,想必那一瞬间自然是美妙无比的,要知道在当年,目睹过棕尾虹雉真容的鸟人屈指可数。彩虹鸟的美誉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此鸡生活的也特别有范儿,夏季它们栖息在海拔3000~4000米的森林之上的草甸地带,雨雾缥缈,主要食物为草根,人很难接近;只有到了冬季才会下降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杜鹃林附近,由于数量稀有,生性警觉,在2012年之前几乎没有拍到清晰的照片。2011年冬天有幸和麦茬老师翻山越岭,在樟木的雪布岗村发现了棕尾虹雉的栖息地,当你第一次见到棕尾虹雉时,你才惊讶于彩虹鸟确实是名副其实,尤其是雄性头顶的翎羽,在它行走过程中,上下频频摇晃,甚是灵动,一股高贵感油然而生。后来在樟木邦村发现了棕尾虹雉,使近距离观测它成为了一件易事,使原本魂牵梦萦鸟人们的樟木成为中国最为热门的鸟点之一。棕尾虹雉是樟木高颜值鸟种中的代表。
其他文献
米什,居住在西藏察隅地区的人,过去曾被称为“米什米什人”,也就是“不开化的人”。人是西藏人口最少并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个特别的族群,称为人,他们在身份证的“民族”这一栏,填写的是“其他”。  人从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陆续搬下来也就40—50年时间。在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当地政府动员人下山,围绕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以察隅地区为主的平均海拔100
LEXUS雷克萨斯诚意开启东方美学和工匠精神特展  近日, LEXUS雷克萨斯携手《周末画报》,在北京三里屯红馆正式启动“天工开物·匠心传承”东方美学和工匠精神特展。本次展览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参与设计,并力邀多位日本“国宝级”工艺美术大师亲临现场,以传世技艺呈现东方美学的独特神韵。以“匠心”为品牌信仰,LEXUS雷克萨斯希望借由这场东方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的跨时空对话,与公众分享“匠心
每年七八月间,在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等地的山林地带,不少植物时常被动物啃食得残缺不全,唯独有一种植物却丝毫无损。这种植物茎间疏生着反曲的短柔毛,叶片形状似伏毛铁棒锤,叶子稠密,一串紫色的花长在主干顶端。若挖出它的根,你能发现黑褐色的一个或两个纺锤状圆柱形的根,这种植物就是传说中的“铁棒锤”。  说起“铁棒锤”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武侠小说里说的“断肠草”,应该无人不知吧!断肠草不是一种植物
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在西藏实施了总装机容量达到近200兆瓦的光伏项目,直接或间接解决了无电或缺电地区60万以上人口的用电难题。  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辐射年均达6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超过同纬度平原地区一倍左右。数据显示,西藏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  据介绍,在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常舒泰等人随十八军进藏;西藏著名学者、画家根敦群培去世。    1952年  “庆祝西藏军区成立美展”在拉萨举办。    1953年  “西藏画展”在拉萨举办。    1954年  安多强巴创作新唐卡画《毛主席派人来》,并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1955年  罗松西绕被选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    1956年  “西藏画展”在拉萨举办:安多强巴领衔绘制罗布林卡“达
王必可全军优秀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原昆明陆军学院)教授。学院前身是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四分校,1949年6月13日组建于江西南昌,陈赓大将为首任校长兼政委,历史上“三迁校址”、“十一易校名”,是建国以来全军参战最多、离战场最近、海拔最高的院校,共走出了近百名共和国将军。王教授在该院从事轻武器射击教学和训练已31年,担任各军兵种、特战队和武警部队狙击手的集训教练,以“好教法”、“好
地处唐蕃古道上的墨竹工卡县的甲玛沟,虽然远没有西藏其他风景名胜旅游区那么响亮的名号,可这里一乡建有两馆(松赞干布纪念馆和甲玛古代兵器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座颇具规模的甲玛万户府的遗址,这在西藏乡镇中是极少有的。  吐蕃王朝建立前后,甲玛地方一度是西藏高原政治活动的中心,一部辉煌的吐蕃历史可以说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端,这里见证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兴起。而甲玛乡的两个博物馆,则是甲玛历史的见证。  松赞干布纪念
天神之子降生人间,赛马称王,降妖伏魔,救护生灵,安定三界。其间大小数百战,岭国山下,战旗飞舞,刀枪并举,马嘶人喊,激越慷慨。在生生死死的战火中,有壮士悲歌,也有儿女隋长,一场场气吞山河的神魔大战,宛如一幕幕雄浑壮阔的历史剧和充满奇异想象的神话剧,英雄、美人、圣者、魔王、暴君、奸臣等纷纷登场……在如歌的行板中,在妙音神曲的合奏中,英雄最终功德圆满,完成统一大业,回归天界。  英雄史诗《格萨尔》已在藏
有人把巴松错成为名媛之湖,环绕其四周的则是一个个宛若大家闺秀的村庄。2011年7月及11月,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人文调查,以积累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本底资料,巴松诸湖及周边雪峰、山谷、村庄所蕴含的丰饶多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必将引发人们对该地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千回百转始初见,疑似仙境在人间。”巴松错是藏传佛教中的神湖,又名错高湖,藏语意为“三岩
如果春天是一场盛大的表演,那么桃花就是林芝钦定的宠儿。在这样的季节里,2014林芝第十二届桃花文化旅游招商节在声名赫赫的“桃花村”嘎拉村隆重开幕。这里是尼洋河畔一处绝美的赏花秘境,也是体验工布人神秘而原生态生活的最美村庄。穿梭在一丛丛肥而不妖的桃花之下,工布人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射起响箭,欢歌笑语的样子俨然是桃花源里安逸生活的写照;登高望林,碧色河水蜿蜒绕村而过,那团团茜色的桃花幻化为粉色云霞,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