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就是在教育学生时要以鼓励为主基调,要以关注学生的进步成长为主旋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向着成功的道路迈进。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自我认识比较消极,自信心不强。因此,职校在教育学生时,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进步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职校 赏识 教育 方法
一、为学生能受到“赏识”创造机会和条件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得到满足后,希望得到的是自尊需求,即希望自己有能力、被承认、得到赞许。职校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时,学习基础就较差,他们很难得到教师的“赏识”,到了职校以后,有的教师对他们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中考落榜生,学习成绩较差难管理,所以教师对他们也产生责怪和埋怨情绪。总之,职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缺乏得到“赏识”教育的学生群体。他们有自卑感,总怕教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但是这些学生又都各有特长,他们在唱歌跳舞、吹拉弹奏、写写画画及体育运动中各有天赋,他们有表现自己才能的强烈愿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针对这一现实,可以在学校创造一种竞争向上的气氛,经常开展知识竞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和各种文艺、体育比赛等,开展“我有长处我能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为学生能受到“赏识”创造了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确实表现突出,在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赞扬。当他们走上领奖台,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倍加关注“赏识”后进生
教师爱优秀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教师要爱一切学生,更要关爱后进生。在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赏识”后进生。后进生成绩较差而且带有一些不良品质,但他们本质是好的,他们想接受教育、想学好,却又对教师时存戒备;他们错误较多,却时有羞愧和惶恐之感;他们表面看不起优秀学生,但私下里却心存羡慕。实际上,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期盼得到教师的“赏识”,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对后进生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要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不放过。如:一个学生以前经常旷课,而近段时间不旷课了,每周只有几次迟到现象;另一个学生以前经常不交作业,而现在每周只有偶尔几次不交作业,等等。学生的这些细微的进步,而且这些进步中还带有缺点的成分,但是作为教师要非常敏感地认识到,这个学生是在进步,不管是进步的大小,不管是进步的快慢,他们在心理上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对后进生更要给予细微的关怀、更充分的鼓励,只要这个学生在进步,就值得肯定,就值得表扬,就应该真心真意地去“赏识”他们,把“赏识”的甘露洒到每个学生身上。这必定会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鼓舞他们进步、进步再进步。当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对后进生的缺点放任不管,教师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
三、要“赏识”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要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表现这个学生在这方面有天赋,有才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教师的赏识,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这往往是教育学生的一个突破口,在教育学生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成立了诗歌社、合唱团、绘画组、文艺队和各类体育运动队,而且还与当地报社合作,在学校成立了学生记者站,等等。有一个学生在班上不遵守纪律、屡屡影响全班的学习和安定,班主任找他谈话教育,也不理不睬,效果不好。后来,班主任了解到他对美术书法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就专门指定他为班级黑板报的副主编,专门负责黑板报的版面设计、绘制图案和书写黑板报,他得到了班主任的“赏识”,他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自信心也增强了,从而自觉地改正缺点错误,进步很快,成了班级的骨干。
四、“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包括后进生也有闪光的地方。教师不要抱着消极的态度,盯住学生的缺点不放,而是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微弱的闪光,教师也要十分珍惜,给予“赏识”,大力表扬,让它发扬光大,要以此作为学生进步转化的起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就能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来这个学生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改正,这就是“闪光点”。作为教师就要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用爱心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这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宽容和爱心,会在学生身上自觉地产生一种改正错误的巨大动力,取得不断进步。这也体现了“赏识”教育方法的魅力。
五、用“赏识”教育方法指导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1.激励的原则。要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就必须“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成长时,首先要看到他们的成绩,要把他们的成长进步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评价考核,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看到希望,从而在自身产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感到“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而只有进步快慢的区别。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有利的。
2.用发展的眼光评价考核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就是“赏识”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职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少用横向比较的原则,多用纵向比较的原则。要注重学生与自身的比较,要把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要坚持动态地、发展地进行评价,要突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优点,从而体现学生在不断进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持续成长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3.不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差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原则。在职校生中,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结果单纯以学习考试成绩来衡量考核,他们中不少人都不可能达到优良,不可能得到“赏识”,必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单以学习成绩好差来评价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鼓励和肯定,必将会扼杀这些学生的潜能,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把学习成绩与学生各方面素质结合起来,使各类学生各方面的优势和成绩都得到“赏识”,从而激励他们争取进步的积极性。 六、关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的若干思考
1.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热爱学生,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心目中的“教育奥秘”。教师的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故作姿态的,教师的爱是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对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更要爱后进生,因为爱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爱得持久,就能使学生那颗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从而看到希望和未来。而“赏识”教育方法的本质就是对学生的重视、认可和赞扬,教师只有真正去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加善于“赏识”学生,才能更加真切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2.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任何学生群体中,总是有优秀的和后进的,在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区别对待和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抓好“两头”。如,对待优秀生,在“赏识”时要标准高一些,要求严一些,既要看到优秀生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但次数不要太多,不要让他们产生一种自满和优越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批评和教育,不要怕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响鼓更须重锤敲”,这样就能让优秀生在更高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步,更能赢得教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尊重。而对后进生,在“赏识”时要把发现他们成绩和进步放在第一位,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丝毫不要放过,甚至可以“小题大做”,把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大力表扬、公开表扬,要毫不吝啬地在他们身上普照阳光、遍洒雨露,加大“赏识”力度。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进。在抓“两头”的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忽略处于学生大多数的“中间层”,即中等生,必须充分“赏识”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也要大力帮助,让他们更加充满信心向前迈进。
3.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宽严相济,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也不能忽视,要劝导、批评,但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碰到的挫折,教师要给予慰勉,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办法,走出挫折的困境。对有缺点的学生,要给予宽容,要允许他们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给予耐心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才会更加自觉主动地改正缺点,取得更大进步。
4.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精通业务,建立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这是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事事作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首先不做,教师无小节,处处为师表。徇私偏袒的、尖刻的、愠怒的教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常常为学生所厌恶。而公平、公正、通情达理、和蔼、亲切的教师是最被学生喜欢的。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和陶冶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体现“德高为范”;同时教师必须精通业务,让学生在你的教育教学中感受到快乐,真正给学生带来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格去“赏识”学生。赏识教育还要求教师必须放下身架,摒弃“师道尊严”的旧习,平等对待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尊重你、信任你,才会真正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和教导,“赏识”教育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长江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关键词:职校 赏识 教育 方法
一、为学生能受到“赏识”创造机会和条件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得到满足后,希望得到的是自尊需求,即希望自己有能力、被承认、得到赞许。职校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时,学习基础就较差,他们很难得到教师的“赏识”,到了职校以后,有的教师对他们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中考落榜生,学习成绩较差难管理,所以教师对他们也产生责怪和埋怨情绪。总之,职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缺乏得到“赏识”教育的学生群体。他们有自卑感,总怕教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但是这些学生又都各有特长,他们在唱歌跳舞、吹拉弹奏、写写画画及体育运动中各有天赋,他们有表现自己才能的强烈愿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针对这一现实,可以在学校创造一种竞争向上的气氛,经常开展知识竞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和各种文艺、体育比赛等,开展“我有长处我能行”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为学生能受到“赏识”创造了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确实表现突出,在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赞扬。当他们走上领奖台,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倍加关注“赏识”后进生
教师爱优秀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教师要爱一切学生,更要关爱后进生。在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赏识”后进生。后进生成绩较差而且带有一些不良品质,但他们本质是好的,他们想接受教育、想学好,却又对教师时存戒备;他们错误较多,却时有羞愧和惶恐之感;他们表面看不起优秀学生,但私下里却心存羡慕。实际上,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期盼得到教师的“赏识”,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对后进生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要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不放过。如:一个学生以前经常旷课,而近段时间不旷课了,每周只有几次迟到现象;另一个学生以前经常不交作业,而现在每周只有偶尔几次不交作业,等等。学生的这些细微的进步,而且这些进步中还带有缺点的成分,但是作为教师要非常敏感地认识到,这个学生是在进步,不管是进步的大小,不管是进步的快慢,他们在心理上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对后进生更要给予细微的关怀、更充分的鼓励,只要这个学生在进步,就值得肯定,就值得表扬,就应该真心真意地去“赏识”他们,把“赏识”的甘露洒到每个学生身上。这必定会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鼓舞他们进步、进步再进步。当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对后进生的缺点放任不管,教师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
三、要“赏识”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要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表现这个学生在这方面有天赋,有才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教师的赏识,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这往往是教育学生的一个突破口,在教育学生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成立了诗歌社、合唱团、绘画组、文艺队和各类体育运动队,而且还与当地报社合作,在学校成立了学生记者站,等等。有一个学生在班上不遵守纪律、屡屡影响全班的学习和安定,班主任找他谈话教育,也不理不睬,效果不好。后来,班主任了解到他对美术书法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就专门指定他为班级黑板报的副主编,专门负责黑板报的版面设计、绘制图案和书写黑板报,他得到了班主任的“赏识”,他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自信心也增强了,从而自觉地改正缺点错误,进步很快,成了班级的骨干。
四、“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包括后进生也有闪光的地方。教师不要抱着消极的态度,盯住学生的缺点不放,而是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微弱的闪光,教师也要十分珍惜,给予“赏识”,大力表扬,让它发扬光大,要以此作为学生进步转化的起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就能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来这个学生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改正,这就是“闪光点”。作为教师就要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用爱心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这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宽容和爱心,会在学生身上自觉地产生一种改正错误的巨大动力,取得不断进步。这也体现了“赏识”教育方法的魅力。
五、用“赏识”教育方法指导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1.激励的原则。要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就必须“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成长时,首先要看到他们的成绩,要把他们的成长进步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评价考核,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看到希望,从而在自身产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感到“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而只有进步快慢的区别。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有利的。
2.用发展的眼光评价考核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就是“赏识”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职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少用横向比较的原则,多用纵向比较的原则。要注重学生与自身的比较,要把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要坚持动态地、发展地进行评价,要突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优点,从而体现学生在不断进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持续成长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3.不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差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原则。在职校生中,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结果单纯以学习考试成绩来衡量考核,他们中不少人都不可能达到优良,不可能得到“赏识”,必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单以学习成绩好差来评价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鼓励和肯定,必将会扼杀这些学生的潜能,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把学习成绩与学生各方面素质结合起来,使各类学生各方面的优势和成绩都得到“赏识”,从而激励他们争取进步的积极性。 六、关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的若干思考
1.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热爱学生,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心目中的“教育奥秘”。教师的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故作姿态的,教师的爱是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对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更要爱后进生,因为爱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爱得持久,就能使学生那颗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从而看到希望和未来。而“赏识”教育方法的本质就是对学生的重视、认可和赞扬,教师只有真正去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加善于“赏识”学生,才能更加真切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2.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任何学生群体中,总是有优秀的和后进的,在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时,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区别对待和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抓好“两头”。如,对待优秀生,在“赏识”时要标准高一些,要求严一些,既要看到优秀生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但次数不要太多,不要让他们产生一种自满和优越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批评和教育,不要怕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响鼓更须重锤敲”,这样就能让优秀生在更高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步,更能赢得教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尊重。而对后进生,在“赏识”时要把发现他们成绩和进步放在第一位,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丝毫不要放过,甚至可以“小题大做”,把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大力表扬、公开表扬,要毫不吝啬地在他们身上普照阳光、遍洒雨露,加大“赏识”力度。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进。在抓“两头”的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忽略处于学生大多数的“中间层”,即中等生,必须充分“赏识”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也要大力帮助,让他们更加充满信心向前迈进。
3.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必须宽严相济,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也不能忽视,要劝导、批评,但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碰到的挫折,教师要给予慰勉,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办法,走出挫折的困境。对有缺点的学生,要给予宽容,要允许他们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给予耐心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才会更加自觉主动地改正缺点,取得更大进步。
4.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精通业务,建立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这是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事事作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首先不做,教师无小节,处处为师表。徇私偏袒的、尖刻的、愠怒的教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常常为学生所厌恶。而公平、公正、通情达理、和蔼、亲切的教师是最被学生喜欢的。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和陶冶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体现“德高为范”;同时教师必须精通业务,让学生在你的教育教学中感受到快乐,真正给学生带来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格去“赏识”学生。赏识教育还要求教师必须放下身架,摒弃“师道尊严”的旧习,平等对待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尊重你、信任你,才会真正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和教导,“赏识”教育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长江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