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在原有65cm小垄的基础上实行宽窄行的偏垄种植,垄间大小行距相间隔,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或作130cm的大垄,垄上双行播种,行距40cm,同时增大种植密度,使密度由原来的4.5万株/hm2左右,增加到6.75-7.50万株/hm2。
一、栽培技术
1、选地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具有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弱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地块,才能使玉米生长良好。玉米对茬口的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在茬口上最好选择大豆、马铃薯、高粱、玉米等肥力較高的前茬。
2、整地
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态。原垄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采用小垄宽窄行偏垄种植。
4、田间管理
(1)查田补栽
出苗前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做好补种准备;出苗后如缺苗,要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施肥
玉米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因而需肥量多,在施肥时应遵循因地施肥,前重后轻的原则,做到农肥与化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施含有机质8%以上农肥30—45m3/hm2,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
二、病虫害防治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防治技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拔节期防治:防治对象为褐斑病、纹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剂450g/hm2对水450kg喷雾。如结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有弯孢菌叶时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药1次.连续用2—3次。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性粉剂112.5g/hm2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 3次,每次间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产卵盛期,用Bt可湿性粉剂4.5kg/hm2按药、水、干细沙比例为0.4:1.0:10.0配制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他药剂混配喷雾。玉米心叶末期f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在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到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米累计有卵30块厂百株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135—180gChm2丢心。
3、灌浆期防治:防治对象为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hm2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酌情补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对水喷玉米穗顶。当玉米蚜虫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24%抗蚜虫啉450-600g/hm2,或10比虫啉(蚜虱净)450-600g/hm2,或抗蚜威150g/hm2对水喷雾。玉米收获后,要将秸秆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以压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数。
三、收获
完熟后期收获。
(作者单位:150500哈尔滨市呼兰区种子公司)
一、栽培技术
1、选地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具有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弱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地块,才能使玉米生长良好。玉米对茬口的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在茬口上最好选择大豆、马铃薯、高粱、玉米等肥力較高的前茬。
2、整地
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态。原垄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采用小垄宽窄行偏垄种植。
4、田间管理
(1)查田补栽
出苗前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做好补种准备;出苗后如缺苗,要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施肥
玉米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因而需肥量多,在施肥时应遵循因地施肥,前重后轻的原则,做到农肥与化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施含有机质8%以上农肥30—45m3/hm2,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
二、病虫害防治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防治技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拔节期防治:防治对象为褐斑病、纹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剂450g/hm2对水450kg喷雾。如结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有弯孢菌叶时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药1次.连续用2—3次。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性粉剂112.5g/hm2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 3次,每次间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产卵盛期,用Bt可湿性粉剂4.5kg/hm2按药、水、干细沙比例为0.4:1.0:10.0配制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他药剂混配喷雾。玉米心叶末期f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在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到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米累计有卵30块厂百株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135—180gChm2丢心。
3、灌浆期防治:防治对象为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hm2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酌情补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对水喷玉米穗顶。当玉米蚜虫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24%抗蚜虫啉450-600g/hm2,或10比虫啉(蚜虱净)450-600g/hm2,或抗蚜威150g/hm2对水喷雾。玉米收获后,要将秸秆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以压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数。
三、收获
完熟后期收获。
(作者单位:150500哈尔滨市呼兰区种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