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美国核潜艇历险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1963年4月10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NO593)在作深潜试验时突然沉没。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一起核潜艇沉没事故。“长尾鲨号”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于1960年下水,1961年交付海军使用,耗资4500万美元。它的沉没使美国海军当局极为震动。海军当局不惜人力、物力,请来了“超潜蛙人”——“特里斯脱”,企图把它打捞起来,结果没有成功,只捞起几块碎片。现择其打捞过程中的几段精采场面介绍给读者。
  
  出师受挫
  
  由于天气变得十分恶劣,大西洋上风暴骤烈,海浪澎湃。6月上旬,“特里斯脱”在“挑战者”登陆舰的护送下,到达科德角的出事海域。
  6月10日,天空晴朗,北大西洋洋面较为平静。“特里斯脱”的驾驶员吉捷和麦克进入“特里斯脱”载人舱后,“特里斯脱”便从母船上徐徐下落到海面,一名水手将绳缆解开。吉捷打开压载舱,海水越过水闸涌入舱内。“特里斯脱”消失在闪闪粼粼的碧波之中,以每小时300米的速度迅速下沉。
  当下沉到临近海底时,他们借助浮舱的功能,与海底保持一定距离。吉捷打开十几盏强泛光灯,巡视了一下周围海底,并启动了水平方向推进器,准备贴着洋底缓缓地向前搜索。然而,事情却使吉捷十分迷惑不解,“特里斯脱”任凭螺旋桨呼啸,它仍然寸步难行。吉捷和麦克借助强烈的灯光重新审视了“特里斯脱”载人舱周围的海况,发现他们竟陷入了一条宽阔无比、汹涌湍急的洋流之中!
  原来海洋和陆地一样,陆地上有巨川大河,海洋里也有潜川暗河。例如,在南纬1°和北纬1°之间海平面下50~150米,存在着一条著名的水下河流,叫赤道潜流,深约100米、宽150公里,发源于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横跨整个大西洋,湍急地流入非洲的几内亚湾。现在,这里也有一条意想不到的水下河流束缚住了“特里斯脱”,使它欲进不能。
  为了摆脱困境,机智勇猛的吉捷和麦克商量后,决定将“特里斯脱”掉过头来,顺流而进,逃逸海流的羁绊。
  
  令人失望
  
  时间又过了12天,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了。6月22日,吉捷和麦克决意驾驶“特里斯脱”第二次闯入科德角海底,寻找“长尾鲨号”潜艇。
  这次,吉捷根据初探科德角海底时获得的水文资料,下潜时便调整了“特里斯脱”的位置。
  当“特里斯脱”沉至海底时,吉捷顺利地启动了水平推进器,顺着海流向前搜索。通过舷窗,他俩在泛光灯的照射下能清晰地看到20米内的海底景象,扫描声纳荧光屏上的图象一直在变化着,蓝盈盈的海水里俄而是丛丛藻类,俄而是富有生机的灰质珊瑚,俄而是扁平如扇的鱼儿在摇尾摆鳍……
  突然,一个诱人的目标映在吉捷和麦克的眼里。他俩将强烈的灯光投向目标物。“特里斯脱”迅速向它游去。目标物在灯光下铮铮发亮。荧光屏上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块很大的金属片。“特里斯脱”身携的摄影机摄下了这一镜头。
  这是“长尾鲨号”潜艇的残骸吗?吉捷和麦克兴奋起来,如果它确实是,那末在它周围必将还会出现更多的金属残片。于是,吉捷驾着“特里斯脱”在周围海域细心地搜查着。尽管搜寻工作进行得很细致,但是始终没有找到除此以外的第二块金属片。母船再次命令“特里斯脱”返回水面。
  翌日,“特里斯脱”再次沉向海底。
  吉捷满怀着希望,重新驾驶“特里斯脱”在另一海区的海底进行搜查。
  游动着的鱼类五彩缤纷。海盘车在崎岖的海底徐徐地蠕动。一种焦黑色的珊瑚海花敏锐的触手由于受到鱼儿的惊吓缩进了孔里。
  荧光屏上景色迷人。但是,核潜艇的踪影在哪儿呢?搜索了整整一天,吉捷和麦克疲惫不堪,傍晚回到母船上进餐时一言不语。如此又过了整整一个星期。“特里斯脱”在扑朔迷离的大海中仍然是徒劳往返,毫无所得。直至8月里,“特里斯脱”扫描声纳的荧光屏上,仍旧没有出现期待的奇迹,使人怅然失望。
  
  身临厄境
  
  仲夏的暑风吹动着船上的彩条,水手们汗流浃背。吉捷和麦克同往常一样,精神矍烁地跨进了载人舱。此刻,出入口的舱门被紧紧地关闭了。“特里斯脱”再度沉入茫茫的海洋中。
  吉捷注视着舱内安置的声纳装置,“特里斯脱”在计划规定的海区内继续进行日复一日的巡航搜查。
  当巡查到一个陌生的海域时,忽然“特里斯脱”发生了奇特的晃动。吉捷和麦克仿佛觉得前沿上的浮舱在旋转。麦克面前指示板上的警报灯,一闪一闪地发出灼眼的红光。“是碰到海底强回流吗?”吉捷不禁自问。事情已到了很危急的地步,装在“特里斯脱”身上的避撞声纳急剧地发出了危险警告。声纳扫描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黑影。
  原来这里洋底的地形十分复杂,地势跌宕、拔起,变幻莫测。经验丰富的吉捷意识到前面横着的障碍物可能是一座洋底山峦,惊出一身冷汗。他赶紧关闭水平向推进器。由于惯性的缘故,“特里斯脱”仍然向着小山撞去,使浮舱触毁。若浮舱撞裂,舱内汽油泄漏百分之四五十,“特里斯脱”将永远沦落海中,与鱼虾同伍。惊惶之中,吉捷和麦克几乎同时按下了打开压载舱口的开关,舱内的铅砂立即卸了出去,流向海底,“特里斯脱”一下子浮到了水面。
  面对着北大西洋残酷无情的波涛,“特里斯脱”又一次记载了它勇往直前的战斗经历。
  
  八闯科德角海底
  
  胜利之门总是向着不畏艰险、不怕一再失败的人们敞开的。“特里斯脱”已经第八次下潜到洋底了。1963年整个夏季,吉捷和麦克都一直在同海底打交道。他们俩那坚韧不拔、不厌其烦的品格确实值得称道。
  “特里斯脱”一如既往地在洋底细细搜查。舱内的声纳大角度地扫视着所过之处,泛光灯将洋底照得通亮。能让人看清楚2500米深海底下各种奇形怪状的巨大熔岩体。忽然,荧光屏上产生了一幅令人萌发希望的图象,麦克几乎叫了起来。
  就在散布着各种熔岩体的那片海底,横卧着一片一片钢板。这些钢板有的象一块被烘烤过的橘皮,有的扭曲成不可复原的螺旋状,有的则弯躬着插在洋底软泥里;有些仅1米长,有的则长达6米多。
  “特里斯脱”伸出机械手,翻弄着这些被弃在海底的钢板。有一块长近1米半,形状独特的钢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机械手紧紧地将它握住,钢板上三个阿拉伯数字象涂了金子一样闪闪发光。“593”,正是这艘4000吨的核潜艇的编号!原来,这里就是它的殒没之地。
  由于核潜艇经过剧烈的爆炸,因此不再可能找到较为完整的壳体,眼下这一片片卷曲的钢板就是“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残骸。作为一件证物,也是作为纪念牺牲了的120余名官兵的信物,标有“593”字样的钢板被“特里斯脱”带出了海面。
  (责编 张静涵)
其他文献
医疗机构国有产权制度实现形式改革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150001)杜乐勋哈尔滨医科大学梅广才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北京现有一个以“120”急救电话为公共媒介、面向全市的北京急救中心和拥有8个急救站的北京急救网络。1988年3月北京“120”急救电话开通,开始受理北京地区意外事故(3人以上)现场救援工作,总结
音阶和基本练习较早的音阶是由赫里玛里发明的。赫里玛里Hrimaly(1844-1915,捷克人),曾在莫斯科任皇家交响乐团首席。这是一本小提琴单音音阶教材,包括了一把内的大小调音阶
患儿 男 ,4岁 ,第 2胎第 1产 ,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出生时父亲 34岁 ,母亲 34岁 ,父、母表型均正常 ,非近亲婚配 ,自述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 :先天愚型面容 ,眼距宽 ,耳位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5月12日举槌,在“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中,革命圣地山水巅峰巨制李可染的《韶山》作为压轴拍品,以1.24亿元成交,创出今春拍卖场首个高价,也
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在现金收支业务中,如果缺乏严密的控制措施,容易发生侵吞、盗窃和挪用等问题。所以,加强医院现金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第一,要加强对会
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曾屡遭迫害,纳粹时代也许就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残酷的一页。《安妮日记》和《辛德勒的名单》这些文艺作品已经让我们了解到犹太民族深重的
Die Grundlagen des Attischen Seebundes wurden zwischen Herbst 478 und Frühjahr 477 v. Chr. gelegt, als zwischen den attischen und ionischen St?dtevereinigungen
4月8日下午,我院召开第六次《学报》顾问、编委会会议。学院党委十分重视这次会议,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党委书记张秀竹、院长宛少甫、副院长兰绍江、李淑珍、王泽庆、纪委书记
2012上海新年倒计时之夜,上海地标,外滩金融广场人头攒动。人潮从这座日升月落、繁忙不止的城池四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地向这汇聚百年经典建筑的黄浦江岸涌来。或有人已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