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路不清晰、论证思维局限一直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则源自于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低下和思维缺陷;《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思维提升与发展”。基于上述学情与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论述类文本教学应着力于学生阅读力(包括阅读的思维能力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并迁移到写作能力的提升,担负起提升阅读力与写作力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思路意识,进而强化作文思路的逻辑性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作者在文中表达思想的路线,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遵路”意识与能力,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文章观点,感受文本严密的构思,并以此强化阅读及作文思路的逻辑性。
以苏洵《六国论》一文为例,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二、三、四段设置递进式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步步推进,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尾段提出劝告和期盼“统治者应以六国破亡之事为戒,勿重蹈覆辙”。《六国论》的整体思路极其清晰严密,具有无可辩驳的论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以之为例培养学生“遵路识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化、层次化,帮助学生在写作时用逻辑与智慧来为文章谋篇布局,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次之写什么……如此便可规避写作中“思路滞涩”“层次不清明”等逻辑混乱现象,逐步提升学生写作的思维品质。
二、细读教材,分析总结教材的说理方法,进而强化作文说理的逻辑性
“意犹帅也”,文章意旨的思辨层次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议论文,应在思路严密、层次清晰的基础上,增加论证的深度与广度,方为优秀之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立于文本的高处,走向文本的深处,在细读、探究教材的过程中分析总结教材的说理方法,并将这些說理方法自觉转化到写作中,进而强化作文说理的逻辑性,增加论证的深度与广度。
如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采用“援事析理”的说理方法,援“郭老改字”“苏轼写诗”“李广射虎”“套板反应”“贾岛吟诗”等事论证“运用文字时应咬文嚼字,具有严谨精神”。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因果分析”“援事析理”“比较说理”等说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内化,将有助于强化学生作文说理的逻辑性,改变其在论证时“无话可说”“不会说”“论据不扣论点”等窘境,增强其说理的逻辑性。
三、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开拓思维,提升作文意旨的思辨性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是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的。内容的丰富需要“引经据典”,而这恰好是众多学生薄弱的地方,扩大学生的资源库,加深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理解和记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应是论述类文本教学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的理解、整合与记忆,将教材资源化
论述类文本教材是议论文写作的经典,其不仅展示了严密的论证思路和说理方法,还传达了典型的事例、名言名句与思想等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整合论述类文本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写作资源,这对学生“引经据典”意义重大。
(二)群文阅读中开拓思维
“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其他类型的文本(如著作、新闻媒体上的时事与时文、高考优秀议论文),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论证逻辑及方法、总结与记忆文章思想价值及事例名言,进而提高阅读力和写作力。
以“群文阅读”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应做好以下三点:
1.选文。进行“群文阅读”,首先应确定选文与教材的关联性,如主题相同(包括正面题材与反面题材)或主题相近;其次是选文在思想认知、文化视野、写作技巧三个维度上要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准,如此才能给学生以启发。
2.阅读与理解。群文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教材与选文进行对比,寻找相似点和差异点,做好阅读笔记,写读后感或做对比分析图。
3.应用。引导学生将整合的阅读内容应用到写作中,并且反复使用。只有通过这样的活学活用,才能促进学生反思,深化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作文意旨的思辨性。
责任编辑 钱昭君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思路意识,进而强化作文思路的逻辑性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作者在文中表达思想的路线,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遵路”意识与能力,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文章观点,感受文本严密的构思,并以此强化阅读及作文思路的逻辑性。
以苏洵《六国论》一文为例,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二、三、四段设置递进式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步步推进,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尾段提出劝告和期盼“统治者应以六国破亡之事为戒,勿重蹈覆辙”。《六国论》的整体思路极其清晰严密,具有无可辩驳的论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以之为例培养学生“遵路识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化、层次化,帮助学生在写作时用逻辑与智慧来为文章谋篇布局,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次之写什么……如此便可规避写作中“思路滞涩”“层次不清明”等逻辑混乱现象,逐步提升学生写作的思维品质。
二、细读教材,分析总结教材的说理方法,进而强化作文说理的逻辑性
“意犹帅也”,文章意旨的思辨层次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议论文,应在思路严密、层次清晰的基础上,增加论证的深度与广度,方为优秀之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立于文本的高处,走向文本的深处,在细读、探究教材的过程中分析总结教材的说理方法,并将这些說理方法自觉转化到写作中,进而强化作文说理的逻辑性,增加论证的深度与广度。
如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采用“援事析理”的说理方法,援“郭老改字”“苏轼写诗”“李广射虎”“套板反应”“贾岛吟诗”等事论证“运用文字时应咬文嚼字,具有严谨精神”。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因果分析”“援事析理”“比较说理”等说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内化,将有助于强化学生作文说理的逻辑性,改变其在论证时“无话可说”“不会说”“论据不扣论点”等窘境,增强其说理的逻辑性。
三、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开拓思维,提升作文意旨的思辨性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是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的。内容的丰富需要“引经据典”,而这恰好是众多学生薄弱的地方,扩大学生的资源库,加深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理解和记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应是论述类文本教学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的理解、整合与记忆,将教材资源化
论述类文本教材是议论文写作的经典,其不仅展示了严密的论证思路和说理方法,还传达了典型的事例、名言名句与思想等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整合论述类文本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写作资源,这对学生“引经据典”意义重大。
(二)群文阅读中开拓思维
“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其他类型的文本(如著作、新闻媒体上的时事与时文、高考优秀议论文),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论证逻辑及方法、总结与记忆文章思想价值及事例名言,进而提高阅读力和写作力。
以“群文阅读”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应做好以下三点:
1.选文。进行“群文阅读”,首先应确定选文与教材的关联性,如主题相同(包括正面题材与反面题材)或主题相近;其次是选文在思想认知、文化视野、写作技巧三个维度上要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准,如此才能给学生以启发。
2.阅读与理解。群文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教材与选文进行对比,寻找相似点和差异点,做好阅读笔记,写读后感或做对比分析图。
3.应用。引导学生将整合的阅读内容应用到写作中,并且反复使用。只有通过这样的活学活用,才能促进学生反思,深化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作文意旨的思辨性。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