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朝鲜的21000天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88岁,1949年6月参军,1951年7月入党,在原乐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位上离休。在我的一生里,有两次入朝作战的经历。第一次是1951年10月初,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47师140团2营机炮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历时7个多月。
  记得我刚踏上朝鲜的国土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紧张的战争景象,空中常有美国飞机低空盘旋,时而激烈扫射,时而狂轰滥炸。沿途的房屋被摧毁成残垣断壁,大片的农田被毁,多少朝鲜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公路上更是坑坑洼洼,到处是断塌的桥梁,部队难以前行。
  值得欣慰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来势汹汹的侵犯,朝鲜人民不屈不挠,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抢修公路和桥梁,抢挖防御工事。我亲眼见过几位“阿爸吉”(老大爷)赶着牛车、拖着土方填补路坑,几位“阿妈尼”(老大娘)头顶石块修桥。见到我们志愿军前行时,他们会马上竖起大拇指说:“吉文棍东木,朝思密达!”意思是:志愿军同志,你们好!
  记得当我所在的部队通过朝鲜北镇郡两水洞时,我目睹了敌军被我军击败后留下的战场痕迹。战场上被击毁的敌军汽车、大炮满地皆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打得好!”后来才知道,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第40军118师在这里与南朝鲜军第6师一部进行了一场激战,歼灭其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中队。此战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朝鲜咸镜南道定平郡永源里,主要任务是守卫朝鲜的东海岸,防止敌军从海上偷袭,登岸入侵。
  到了1952年春暖花开时,我部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回国参加整编改装工作。于是,1952年4月底,我们秘密回国,在辽宁省义县接受了整编改装任务,同时,抢抓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说“我们鸟枪换大炮了”“打起仗来,如虎添翼了”。
  几个月的整编改装任务圆满完成后,我于1953年2月10日随部队第二次踏上朝鲜国土,继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们是在行军路上过春节、吃年夜饭的(1953年春节是2月14日)。这次我所在部队的作战任务是守卫朝鲜西海岸。为了抢时间,部队边行军,边动员,边下达作战任务。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开始抢修坑道,通宵达旦用铁锤击打钢钎在岩石上钻眼放炮,一根近两米的长钎,用不了多久就变成几十厘米的短钎,战友们常常是通身是汗,满手是血泡,可没有一个叫苦。因为战友们都懂得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平时多流汗,战争时才会少流血。待在坑道里不觉得冷,可外面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早上灌入水壶里的开水不到中午就成了冰块。晚上我查岗时,在冰地上每挪动一步都很吃力。敌机每天都不断飞来侦察,我们紧握手中钢枪,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敌人敢来侵犯,坚决歼灭之。
  正当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时,突然传来特大喜讯——以贺龙元帅为团长的慰问团要到阵地来慰问。于是,我们激情满怀地搭彩门、贴对联,高呼口号,热烈欢迎祖国亲人……党中央、毛主席和祖国人民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鼓舞和鞭策,转化成了极大的战斗力。经过近半年的日夜奋战,攻坚克难,我们终于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可从几个层面上、几种角度上抗击敌军从海上偷袭登陆。这个时候我已由连队的文化教员提升为连队的副指导员。
  1953年6月初,我连接到上级命令,要开赴“三八线”作战。两次入朝以来,我们都是做军事工程保障事项,要么打坑道,要么守阵地做预备队,没有真刀真枪地同敌军打过。这次开赴“三八线”作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连队上下决心都很大,求战情绪高涨,100多号人,个个写血书表决心。我也和大家一样,咬破了手指,写了求战血书,并将自己的姓名、年龄、部队番号、通信地址工工整整地写在布条上,缝在军装右侧,以便战斗伤亡后好辨认。团里还派出摄影员到各个连队,以连为单位组织骨干拍了集体照,每人发一张,并配有“勇敢开赴前线,实现决心,不做孬种,打出名堂来,争当出色英雄”的口号。
  上战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连同大部队一起悄悄地向“三八线”前沿阵地运动,突然连长谢贵生大吼一声:“全连原地卧倒!”指导员王虎山也跟着吼了一声:“不要动,快卧倒!”刹那间,轰鸣声铺天盖地而来,震得我们耳朵“嗡嗡”响,只见几架敌机向我连阵地俯冲,“嗒嗒嗒”地扫射,场面十分惊险,幸好最终没有人员伤亡。
  7月27日,朝鮮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两公里,将朝鲜西海岸到东海岸绵延长百余公里、宽4公里的地带划为“非军事区”,所有武装部队均撤离这个地区,各派人数有限的民政警察维持秩序。我所在部队于1953年8月撤至平康郡隅里驻扎,我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动手建营房,轰轰烈烈地开展战备训练,磨刀擦枪,提高警惕,时刻准备着,严防敌人来犯;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军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积极帮助当地的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先后派出指战员4000多人次支援朝鲜人民建房、修路、筑桥、开挖水渠、整地下种,迅速恢复生产,还派出医务人员为当地朝鲜人民防病治病。在5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牢不可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其间,我由连队副指导员升为指导员,回国前夕,担任了47师坦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958年5月,我所在部队撤离回国时,许多朝鲜群众从数十里外带着礼物赶来欢送我们,含着热泪一再高呼:“吉文棍东木,道玛思密达(志愿军同志,再见)!”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散去70年,回忆自己两次入朝参战,经受血与火的磨砺,在那5年零10个月,共2100多天里,我荣获两枚军功章、一枚纪念章。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我至今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我是小学退休教师,自2000年退休后,一直把《老友》当作知心朋友,她陪我度过了20年的美好时光。  从2013年开始,我试着向《老友》投稿。几次投稿都不見稿件被刊用,但我不灰心,仍然坚持写稿。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后,我的稿件终于在《老友》上陆续刊发了。虽然我的写作水平比不上那些优秀作者,但我相信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努力笔耕,总有一天也能写出优质稿件。  《老友》的《养生保健》栏目助力我晚
期刊
退休了,有人过得轻松自在,幸福感满满;有人物质条件充裕,内心却常常充满焦虑、孤独甚至恐慌,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何故?处世之道异也。  回顾人生旅途,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烦心的杂事,一件一件地积累装载,过的纯粹是“加法”生活,令人身心疲惫。蓦然抬头,夕阳西下,精力、体力都在衰减。可是路还得走,必须舍弃一些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了。  老来做减法,就是一种生存智慧。当代知名文化学者于丹曾说,如今我们“加法”的
期刊
我在新西兰惠灵顿的一家公司上班,因为我为人比较热情,有好东西喜欢和同事、邻居们分享,所以很快就拥有了很多朋友,比如住在我家后面的弗朗西斯。他就是我在新西蘭的第一个好朋友,我们会经常相互邀请对方到家里来聚餐。  弗朗西斯是供热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经常和我讲关于供热的专业知识。一个周末的上午,我躺在床上看电视,弗朗西斯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附近的一条路上负责抢修一条暖气管,因为是周末的临时任务,有两
期刊
我今年82岁,是南昌市青云谱区教师退休协会的一名退休教师。我深深感到“青云老友”微信群对我们这群老年人健康养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作打油诗一首,以抒心意。  话说“青云老友”群,群里都是老年人。  曾在讲台来教学,人民教师光荣人。  如今退休待在家,开心度日幸福人。  生活安排规律好,精神饱满健康人。  微信使用常联络,交流情感真誠人。  信息互通大小事,了解新闻明白人。  每次活动聚一起,充
期刊
梁启超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家,不仅自己功成名就,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一生共育有9个子女,他们当中既有院士,又有建筑学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个个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令人羡慕不已。  有一年,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长子梁思成因为腿部受伤需要住院治疗。一开始,梁思成以为住院期间,自己可以好好放松放松,安心调养一下身体,再也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整天抱着书本不停地学习。然而,让梁思成无论如何也没有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我,今年已经88岁了, 1951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剧团的创办人之一,曾担任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剧团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回想自己的从艺生涯,许多事让我终生难忘。  1951年,我从吉安联合师范学校(现吉安师范学校)毕业后,组织上调我到吉安地委文工团工作。1952年,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文工团被撤销了,全国的演员被分到各单位工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9岁,没有吸烟史,长期饮酒但近年只喝一点黄酒。多年以前,我有过头晕、跌倒等症状,体检发现血压为186/90mmHg。我曾在部队当卫生班班长,自认为这只是收缩压有点高,总体上血压还在正常范围,于是没有服药治疗。后来,我头晕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几次头晕致跌倒爬不起来。医师嘱我服药治疗。请问:我真患上了高血压吗?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  上饶市余××  余×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厕所十分简陋,几根木棍的上端捆扎在一起,下端分开埋入土里,外面盖上稻草,一间棚子就搭好了,棚内埋一只破旧的陶缸,缸上放几块木板,再用小山竹编扎成一扇门,这便是农村厕所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我每次上厕所大便时,总是在外面摘下几片树叶或瓜菜叶当作手纸用,在那又脏又臭的厕所里蹲上几分钟,确实让人十分难受。特别是遇到棚顶漏水或是棚外雨水流入粪坑,粪水溢出,遍地流淌,蛆虫乱爬,苍蝇
期刊
父亲是1966年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小时候家里穷,几家人合住在一间破旧的屋里。父亲说,他读书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便是拥有一张小桌子、一个小板凳、一盏煤油灯和一个安静的小角落,能够静心读书就心满意足了。  时势使然,父亲没有机会走进大学。但父亲对书籍的兴趣却丝毫没有减退,他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書房。  20世纪80年代初,母亲在中学教书,学校分配了一间住房,面积七八平方米。我们一家四口生活在
期刊
我的家乡黎川,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港纵横,三面被武夷山环绕。一条条发自山麓的清泉,飞流直下,形成数不清的小溪激流,灌溉着千顷沃野,养育无数农庄村民,股股支流汇聚成龙安河、黎滩河、资福河。三条河都在洪门与盱江汇合后直入抚河,经鄱阳湖注入长江,形成一条完整水系。  黎川属于山区,山里长着茂密的森林,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如杉、松、毛竹和其他珍稀树种,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历史进入近代,随着下游城市人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