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用三苯氧胺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方法 在乳腺科门诊和对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时,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分类观察治疗。结果 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纤维腺病、囊性病、治愈率达94.2%,有效率达100%。结论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配合维生素B6效果明显。
【关键词】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生理与复旧不全造成乳腺结构的紊乱,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乳腺增生分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症、纤维腺病型、囊性病型。乳痛症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阶段,临床表现以乳痛为主,主要是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的增生与脱落。囊性增生是乳腺结构不良的一个晚期阶段,是一种完整性的病理性变化,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为特点,伴轻微乳痛,除有小叶增生外,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本病特点。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病是处于乳痛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两个阶段之间的乳腺病变。乳腺增生的发生原因与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尤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失衡有直接关系,非肿瘤亦非炎症。1996年以来,笔者用三苯氧胺为主治疗乳腺增生1008例,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8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5~53岁,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6年,乳腺小叶增生169例,乳痛症581例,纤维腺病113例,囊性病145例。
1.2 红外透照检查及体征 ①乳痛症型,好发35岁以下,病程短。乳房外形无特殊变化,在不同部位可触及乳腺组织增厚,呈颗粒状,多个不平滑的结节,质韧软,周界不清,触不到具体肿块。增厚组织呈条索状、三角形或片状非实性。月经来前7 d以内胀硬较明显,月经后渐软而触摸不清,多数患者待月经结束后,症状完全消失。以触痛明显(多为外上象限)最为典型,疼痛、触痛及可变的乳房结节为本病的三大主要表现;②腺小叶增生型,好发30岁左右,可触及到边缘不清的肥厚腺体,表面粗糙,能抓起一盘状肿物,有压痛,有周期性经前痛,月经常紊乱;③纤维腺病型,好发青中年妇女,病程2年左右,可触及较硬韧腺体,表面不光滑,有纤维腺瘤样结节,压痛不明显;④囊性病型,好发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程3~6年,有不规则的乳痛,可触及厚薄不等的团块状,数目不定,长圆形或不规则型,有立体样感,中等硬度,有韧性,可自由推动,不粘连,边缘多数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软硬不一,囊中的硬度随囊内容物的张力大小而有差别,有些是结节肿块,弥漫型或有乳头溢液。由于乳腺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对轻度的增生一般无异常,增生严重者的图像多种多样,局部透光度减低,血管纹理增多,呈网状改变,血管模糊,肿块处有云雾状浅灰影,灰度1~2度,周围血管增粗。囊性增生灰度较深不规则,沿血管带状分布,血管有轻度竹节样改变。
1.3 治疗方法 三苯氧胺2次/d,10 mg/次,1个月为一疗程。对囊性增生较重的2次/d,20 mg/次,1个月为一疗程。维生素B6 2次/d,20 mg/次。
2 结果
490例患者,服1个疗程治愈,261例患者服2个疗程治愈,199例患者服3个疗程治愈,58例患者病情好转,治愈率达94.2%。有效率100%。
3 讨论
女性乳房受卵巢功能的调节,而发生周期变化,性激素对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变化起主导作用。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及周围结缔组织生长;黄体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的发展,两种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平衡状态,是一种增生与复旧的生理过程,但当雌激素过高,和黄体酮分泌过少,两激素之间不平衡,则引起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尽管雌激素对乳腺的正常发育及病理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而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确切病理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乳痛症的原因:在月经周期中,乳腺小叶受性激素影响,在月经前乳腺小叶发育和轻度增生,乳腺结缔组织水肿,腺泡上皮的脱落导致乳腺管扩张而引起,属生理性,可以恢复正常。肿块的变化与精神情绪有关,多数人月经前愁闷、忧伤、心情不畅以及劳累、天气不好而加重,使肿块变大、变硬、疼痛加重。当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心情舒畅时,肿块变软、变小。同时疼痛可减轻和消失,这种精神情绪的变化而改变的肿块,是乳痛症的特点。
三苯氧胺主要是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直接封闭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效应,是一种雌激素拮抗剂,治疗乳腺增生缓解率达96.8%,乳腺结节缩小率98%,治疗乳痛效果较好。个别患者停药后有反弹作用,副作用主要为月经推迟或停经,恶心、胃部不适。
维生素B6对调节性激素平衡有一定意义,同时还能改善植物神经的功能,减少三苯氧胺刺激胃的副反应,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因此,三苯氧胺和维生素B6两种药物配合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程蔚蔚.胡修全.乳腺疾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 王钟富.现代实用乳腺疾病诊疗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生理与复旧不全造成乳腺结构的紊乱,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乳腺增生分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症、纤维腺病型、囊性病型。乳痛症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阶段,临床表现以乳痛为主,主要是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的增生与脱落。囊性增生是乳腺结构不良的一个晚期阶段,是一种完整性的病理性变化,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为特点,伴轻微乳痛,除有小叶增生外,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本病特点。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病是处于乳痛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两个阶段之间的乳腺病变。乳腺增生的发生原因与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尤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失衡有直接关系,非肿瘤亦非炎症。1996年以来,笔者用三苯氧胺为主治疗乳腺增生1008例,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8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5~53岁,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6年,乳腺小叶增生169例,乳痛症581例,纤维腺病113例,囊性病145例。
1.2 红外透照检查及体征 ①乳痛症型,好发35岁以下,病程短。乳房外形无特殊变化,在不同部位可触及乳腺组织增厚,呈颗粒状,多个不平滑的结节,质韧软,周界不清,触不到具体肿块。增厚组织呈条索状、三角形或片状非实性。月经来前7 d以内胀硬较明显,月经后渐软而触摸不清,多数患者待月经结束后,症状完全消失。以触痛明显(多为外上象限)最为典型,疼痛、触痛及可变的乳房结节为本病的三大主要表现;②腺小叶增生型,好发30岁左右,可触及到边缘不清的肥厚腺体,表面粗糙,能抓起一盘状肿物,有压痛,有周期性经前痛,月经常紊乱;③纤维腺病型,好发青中年妇女,病程2年左右,可触及较硬韧腺体,表面不光滑,有纤维腺瘤样结节,压痛不明显;④囊性病型,好发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程3~6年,有不规则的乳痛,可触及厚薄不等的团块状,数目不定,长圆形或不规则型,有立体样感,中等硬度,有韧性,可自由推动,不粘连,边缘多数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软硬不一,囊中的硬度随囊内容物的张力大小而有差别,有些是结节肿块,弥漫型或有乳头溢液。由于乳腺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对轻度的增生一般无异常,增生严重者的图像多种多样,局部透光度减低,血管纹理增多,呈网状改变,血管模糊,肿块处有云雾状浅灰影,灰度1~2度,周围血管增粗。囊性增生灰度较深不规则,沿血管带状分布,血管有轻度竹节样改变。
1.3 治疗方法 三苯氧胺2次/d,10 mg/次,1个月为一疗程。对囊性增生较重的2次/d,20 mg/次,1个月为一疗程。维生素B6 2次/d,20 mg/次。
2 结果
490例患者,服1个疗程治愈,261例患者服2个疗程治愈,199例患者服3个疗程治愈,58例患者病情好转,治愈率达94.2%。有效率100%。
3 讨论
女性乳房受卵巢功能的调节,而发生周期变化,性激素对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变化起主导作用。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及周围结缔组织生长;黄体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的发展,两种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平衡状态,是一种增生与复旧的生理过程,但当雌激素过高,和黄体酮分泌过少,两激素之间不平衡,则引起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尽管雌激素对乳腺的正常发育及病理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而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确切病理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乳痛症的原因:在月经周期中,乳腺小叶受性激素影响,在月经前乳腺小叶发育和轻度增生,乳腺结缔组织水肿,腺泡上皮的脱落导致乳腺管扩张而引起,属生理性,可以恢复正常。肿块的变化与精神情绪有关,多数人月经前愁闷、忧伤、心情不畅以及劳累、天气不好而加重,使肿块变大、变硬、疼痛加重。当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心情舒畅时,肿块变软、变小。同时疼痛可减轻和消失,这种精神情绪的变化而改变的肿块,是乳痛症的特点。
三苯氧胺主要是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直接封闭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效应,是一种雌激素拮抗剂,治疗乳腺增生缓解率达96.8%,乳腺结节缩小率98%,治疗乳痛效果较好。个别患者停药后有反弹作用,副作用主要为月经推迟或停经,恶心、胃部不适。
维生素B6对调节性激素平衡有一定意义,同时还能改善植物神经的功能,减少三苯氧胺刺激胃的副反应,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因此,三苯氧胺和维生素B6两种药物配合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程蔚蔚.胡修全.乳腺疾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 王钟富.现代实用乳腺疾病诊疗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