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重形式轻实效的现状,本文提出应通过实现党委一党总支一党支部三级联动,在践诺行动中唤醒党员的宗旨意识,把牢方向,不断创新党支部服务阵地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关键词]服务型 高校 教工党支部 组织生活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深入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服务型党组织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组织功能定位和工作方式,而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党组织建设的效果定位和最终目标。增强高校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出发点,也是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落脚点。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类型
高校教师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教师党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造成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有如下表现:
组织生活等同于理论学习。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基本上是完成上级党组织规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评奖评优活动,具体表现为听课式的学习,导致教工党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感到枯燥乏味。
组织生活等同于娱乐活动。这是相对于单调的政治理论学习而开展的一种所谓“轻松”的组织生活方式,错误地把党支部组織生活置换成娱乐活动和以联络感情为主的参观考察活动。
组织生活等同于工作总结会。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年底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集体或者个人进行总结时,对工作泛泛而谈,对不足轻描淡写。
组织生活等同于简单宣传。这种现象往往存在喊口号的形式,很少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贯彻落实精神,没有将党组织的意图落到实处,也无法真正体现为民服务,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实效性。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原因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性锤炼,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行之有效的党内基本制度。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工党支部忽略了组织生活的本质是锤炼党性品格,忽略了组织生活的宗旨是凝聚党心民心,忽略了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高校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党员大部分都是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知识信息相对密集,接受新事物、发表新观点能力较强,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传统活动方式和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师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真实需求。
部分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不善于调动教工党员的活动积极陸。由于大部分党支部书记由没有行政职务的年轻教师担任,缺乏凝聚力,活动达不到应有效果。
教师党员教学任务繁重,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些教工党员不能很好地处理组织生活和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比较迁就教学和科研。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当业务工作繁忙时,7.8%的党员一般不会参加党员会议,16.3%的党员即使参加会议,也在会上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比较多元化,比较关注新思潮新动态以及业务发展、生活待遇等问题,而对过组织生活缺乏热情。在调查最关心的事情时,42.8%的党员认为是评职称、争项目,23.9%的党员认为是提高业务能力、给学生上好课,仅8.2%的党员认为是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提高党陸修养。
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路径
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党在新时期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教工党支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在需求。
一是统分结合,党委一党总支一党支部三级联动。精心谋划设计。党委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党总支应对所属教工党支部现状进行一次普遍调查摸底,党支部对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党支部、党员以及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党委进行原则性的引导,党总支有针对性地加强具体指导,党支部应把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党委一党总支一党支部三级联动、级级呼应。
完善服务机制。规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党委应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党总支应建立健全科学长效、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党支部应建立完善教工党员“三联系”制度,倾听师生意见,反映师生愿望,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形成情况在一线了解、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情感在一线融洽的服务机制。
二是知行合一,在践诺行动中唤醒党员的宗旨意识。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理论学习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尤其是高校教工党员更应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实际效果。
强化党员践诺行为和志愿活动。教工党支部应重点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为师生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等内容作出务实可行的承诺,并切实督促兑现承诺。教工党员应带头服务,重点围绕立足本职岗位创佳绩和根据自身能力特长为师生服务等作出承诺。
三是把牢方向,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辅相成。牢牢把握规定动作,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应与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的规定保持高度一致,应把政治性原则放在首位。提升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应把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与学校中心发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员服务意识与争做“优秀党员”、“模范教师”结合起来。
深刻理解两者辩证统一关系。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是辩证统一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标准、明确的方向,自选动作应以实现规定动作为前提条件;自选动作是主动有为、机制创新,规定动作应通过自选动作得到丰富拓展。自选动作只有始终围绕规定动作开展活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组织生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党支部服务阵地。坚持典型带动。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计划,进一步优化教工党员队伍的结构,切实体现教工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开展“闪光言行”和“支部创新”等先进典型的评比宣传活动,推选培育示范点,树立一批典型群体,打造一批服务品牌,从而增强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创新服务阵地。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突出载体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围绕师生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高校教工党支部应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使之成为党员服务活动的“主窗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之家”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党员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服务技能的“进修班”;积极开展校外互动,使之成为党员服务社会的“创业园”;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手机短信、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使之成为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活力和焕发党员活动激情的“快捷键”。
当前,切实提高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际效果是当今高校党建工作共同探索的话题,涉及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开放”、“共享”等诸多理念。因此,我们期待着各高校党组织能创建和共享更多更好的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机制和措施,有效促进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名副其实,成为党员政治生活的优质平台。
(作者分别为台州学院助理研究员;台州学院教授)
[注: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Y20112118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潘静、张文彪:《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研》,《高校辅导员》,2012年第4期。
②白永生、赵君:《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就检视及展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1期。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
[关键词]服务型 高校 教工党支部 组织生活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深入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服务型党组织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组织功能定位和工作方式,而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党组织建设的效果定位和最终目标。增强高校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出发点,也是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落脚点。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类型
高校教师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教师党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造成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有如下表现:
组织生活等同于理论学习。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基本上是完成上级党组织规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评奖评优活动,具体表现为听课式的学习,导致教工党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感到枯燥乏味。
组织生活等同于娱乐活动。这是相对于单调的政治理论学习而开展的一种所谓“轻松”的组织生活方式,错误地把党支部组織生活置换成娱乐活动和以联络感情为主的参观考察活动。
组织生活等同于工作总结会。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年底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集体或者个人进行总结时,对工作泛泛而谈,对不足轻描淡写。
组织生活等同于简单宣传。这种现象往往存在喊口号的形式,很少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贯彻落实精神,没有将党组织的意图落到实处,也无法真正体现为民服务,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实效性。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缺失原因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性锤炼,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行之有效的党内基本制度。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工党支部忽略了组织生活的本质是锤炼党性品格,忽略了组织生活的宗旨是凝聚党心民心,忽略了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高校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党员大部分都是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知识信息相对密集,接受新事物、发表新观点能力较强,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传统活动方式和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师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真实需求。
部分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不善于调动教工党员的活动积极陸。由于大部分党支部书记由没有行政职务的年轻教师担任,缺乏凝聚力,活动达不到应有效果。
教师党员教学任务繁重,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些教工党员不能很好地处理组织生活和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比较迁就教学和科研。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当业务工作繁忙时,7.8%的党员一般不会参加党员会议,16.3%的党员即使参加会议,也在会上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比较多元化,比较关注新思潮新动态以及业务发展、生活待遇等问题,而对过组织生活缺乏热情。在调查最关心的事情时,42.8%的党员认为是评职称、争项目,23.9%的党员认为是提高业务能力、给学生上好课,仅8.2%的党员认为是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提高党陸修养。
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路径
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党在新时期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教工党支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在需求。
一是统分结合,党委一党总支一党支部三级联动。精心谋划设计。党委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党总支应对所属教工党支部现状进行一次普遍调查摸底,党支部对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党支部、党员以及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党委进行原则性的引导,党总支有针对性地加强具体指导,党支部应把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党委一党总支一党支部三级联动、级级呼应。
完善服务机制。规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党委应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党总支应建立健全科学长效、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党支部应建立完善教工党员“三联系”制度,倾听师生意见,反映师生愿望,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形成情况在一线了解、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情感在一线融洽的服务机制。
二是知行合一,在践诺行动中唤醒党员的宗旨意识。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理论学习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尤其是高校教工党员更应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实际效果。
强化党员践诺行为和志愿活动。教工党支部应重点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为师生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等内容作出务实可行的承诺,并切实督促兑现承诺。教工党员应带头服务,重点围绕立足本职岗位创佳绩和根据自身能力特长为师生服务等作出承诺。
三是把牢方向,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辅相成。牢牢把握规定动作,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应与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的规定保持高度一致,应把政治性原则放在首位。提升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应把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与学校中心发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员服务意识与争做“优秀党员”、“模范教师”结合起来。
深刻理解两者辩证统一关系。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是辩证统一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标准、明确的方向,自选动作应以实现规定动作为前提条件;自选动作是主动有为、机制创新,规定动作应通过自选动作得到丰富拓展。自选动作只有始终围绕规定动作开展活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组织生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党支部服务阵地。坚持典型带动。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计划,进一步优化教工党员队伍的结构,切实体现教工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开展“闪光言行”和“支部创新”等先进典型的评比宣传活动,推选培育示范点,树立一批典型群体,打造一批服务品牌,从而增强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创新服务阵地。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突出载体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围绕师生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高校教工党支部应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使之成为党员服务活动的“主窗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之家”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党员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服务技能的“进修班”;积极开展校外互动,使之成为党员服务社会的“创业园”;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手机短信、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使之成为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活力和焕发党员活动激情的“快捷键”。
当前,切实提高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际效果是当今高校党建工作共同探索的话题,涉及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开放”、“共享”等诸多理念。因此,我们期待着各高校党组织能创建和共享更多更好的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机制和措施,有效促进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名副其实,成为党员政治生活的优质平台。
(作者分别为台州学院助理研究员;台州学院教授)
[注: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Y20112118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潘静、张文彪:《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研》,《高校辅导员》,2012年第4期。
②白永生、赵君:《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就检视及展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1期。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