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逻辑地延伸到必须致力于让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都美好起来,都有尊严和幸福,中国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令人真正充满敬意的贡献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8年前,当中国以城市主题赢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宾泰斯曾这样感叹。
8年后,当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示了敬意。
来自世界的感叹与敬意,是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个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城市主题,让被誉称为人类文明发展重要驿站的世博,紧紧扣住人类当下面临的共同课题——城市,如何真正成为让人生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有希望、有梦想的美好家园。
城市,几乎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书写城市故事的连续剧。工业、科技、文化、艺术,代表文明发展的各种主要元素,几乎都是在城市展开。尽管从农耕畜牧走过来的人类,对田园牧歌的精神怀乡已深入骨髓,尽管城市文明也永远需要原野来滋养与守护,但都不会改变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但是,高度的城市化也逃脱不了物极必反的规律。这不仅是因为污染、拥挤、冷漠等“城市病”的如影随形,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贫富不均、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和对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更加凸显与放大。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何使城市与环境不再互相对立而是融为—体,决定着城市化时人类到底是祸还是福。
这无疑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回应这一挑战的“中国答案”,将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
60年前,中国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乡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加速,并越来越呈现冲刺之势。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2亿,城镇化率提高到46,6%,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达到50%。这种统计口径,应该没有包括1亿多户籍未进城但实际上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也不包括为数同样庞大随他们“流动”进城的未成年子女。
由此观之,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快速城市化,这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趋利避害给出的答案,多么的具有世界意义。
通过申办、筹办与举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回答,虽然切准了全世界的关切,产生全球共鸣,但首先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
30年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创造了繁荣,提升了国民生活水准,但与此同时,城市也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制造了太多的环境欠账。从垃圾围城到空气越来越脏,从水荒电荒气荒的周期性上演到“堵城”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扩散,从填湖毁林遣楼宇到历史文脉频频毁于推土机,中国为城市化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不能不说是十分高昂。
不仅如此,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与积累着和谐欠账。飙升的房价与保障房建设的滞后,令“蜗居族”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蚁族”青年,对城市的梦想因太过艰辛与迷茫而黯淡。为数庞大的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付出了汗水,但基本上不能分享繁荣,城市漂亮光鲜的楼宇挺立之日,往往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卷铺盖走人之时。
对此,中国政府有清醒的认识。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医保社保网络扩容扩面、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等社会政策都提上了日程。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解答。今天,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浦江两岸,当上海这座中国最繁荣最具活力的都市云集起四海宾朋,我们必须清醒,世博园的美轮美奂不是全部的生活,北京上海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中国。只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逻辑地延伸到必须致力于让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都美好起来,都有尊严和幸福,中国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令人真正充满敬意的贡献。
“生活更美好”,中国仍在路上。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8年前,当中国以城市主题赢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宾泰斯曾这样感叹。
8年后,当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示了敬意。
来自世界的感叹与敬意,是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个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城市主题,让被誉称为人类文明发展重要驿站的世博,紧紧扣住人类当下面临的共同课题——城市,如何真正成为让人生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有希望、有梦想的美好家园。
城市,几乎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书写城市故事的连续剧。工业、科技、文化、艺术,代表文明发展的各种主要元素,几乎都是在城市展开。尽管从农耕畜牧走过来的人类,对田园牧歌的精神怀乡已深入骨髓,尽管城市文明也永远需要原野来滋养与守护,但都不会改变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但是,高度的城市化也逃脱不了物极必反的规律。这不仅是因为污染、拥挤、冷漠等“城市病”的如影随形,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贫富不均、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和对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更加凸显与放大。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何使城市与环境不再互相对立而是融为—体,决定着城市化时人类到底是祸还是福。
这无疑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回应这一挑战的“中国答案”,将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
60年前,中国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乡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加速,并越来越呈现冲刺之势。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2亿,城镇化率提高到46,6%,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达到50%。这种统计口径,应该没有包括1亿多户籍未进城但实际上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也不包括为数同样庞大随他们“流动”进城的未成年子女。
由此观之,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快速城市化,这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趋利避害给出的答案,多么的具有世界意义。
通过申办、筹办与举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回答,虽然切准了全世界的关切,产生全球共鸣,但首先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
30年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创造了繁荣,提升了国民生活水准,但与此同时,城市也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制造了太多的环境欠账。从垃圾围城到空气越来越脏,从水荒电荒气荒的周期性上演到“堵城”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扩散,从填湖毁林遣楼宇到历史文脉频频毁于推土机,中国为城市化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不能不说是十分高昂。
不仅如此,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与积累着和谐欠账。飙升的房价与保障房建设的滞后,令“蜗居族”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蚁族”青年,对城市的梦想因太过艰辛与迷茫而黯淡。为数庞大的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付出了汗水,但基本上不能分享繁荣,城市漂亮光鲜的楼宇挺立之日,往往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卷铺盖走人之时。
对此,中国政府有清醒的认识。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医保社保网络扩容扩面、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等社会政策都提上了日程。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解答。今天,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浦江两岸,当上海这座中国最繁荣最具活力的都市云集起四海宾朋,我们必须清醒,世博园的美轮美奂不是全部的生活,北京上海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中国。只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逻辑地延伸到必须致力于让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都美好起来,都有尊严和幸福,中国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令人真正充满敬意的贡献。
“生活更美好”,中国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