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因美术老师临时有事,教导处安排我代课。应允之余,我有几分窃喜,因为我正上习作指导课,若与下节美术课相接,我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指导和讲评。没想到待我把这一消息告知学生,教室里一时竟像炸开了锅。对此,我已习以为常,也不会因几个学生的情绪不快而左右自己的安排。于是我始终微笑地注视着那几个愤愤不平的小家伙,待大家情绪平息,才继续进行习作指导:“习作贵在真实,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孩子们的情感渐渐调动起来,思路打开,奋笔疾书,很快进入物我两忘之境,部分学生甚至对飘然入耳的下课铃声都置若罔闻,大有“文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时间很快过去二十几分钟。学生陆续扬起手中的草稿,示意已经完成。我宣布开始讲评。因为每次讲评都是当场随机抽取,孩子们的情绪顿时又被牵动起来,一张张小脸写满了紧张、激动、惶恐和期待。
我故弄玄虚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在一阵阵惊呼声中随意抽取了几份习作。一些没被抽到的孩子似乎很不甘心,小手高举,嚷嚷着要求念自己的。中队长子怡尤其心急,大声喊着:“罗老师,念我的吧,绝对真实……”子怡的习作一向不错。我想,那第一个就念她的吧。
结果,刚看题目我就吓了一跳:《讨厌的罗老师》——写我的?而且还“讨厌”?难道是反弹琵琶、欲扬先抑?可待我快速浏览完全文,心里真是绝望透顶——哪有半点“扬”的意思,整个一篇骂我的文章嘛!念,还是不念?两种想法在我脑中不停交织。
我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子怡,只见她一脸镇定,甚至有点兴奋与期待。看来,如果不念,不光会让我在学生面前大失威信,也势必挫伤子怡的自尊,并影响其他学生的兴致,自然,更会影响到这次习作讲评的效果。
于是,我不动声色,抑扬顿挫地念起子怡的作文来:“以前,罗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好老师……可是今天,我才发现我看错人了。其实罗老师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人,这节课明明是美术课,她凭什么占用我最喜欢的美术课来写作文?气死我了……我讨厌你,死罗伟。”
也许这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我看见一张张小脸上露出诧异和愤懑的神色。而子怡呢,依然是一副洋洋得意、满不在乎的样子——嗨,好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我摇摇头,继续念:“……死罗伟,臭罗伟,你等着瞧,将来我一定要当校长,我要报复你,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习作念完,全班一片哗然。没待我讲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怎么能这样写作文?”“这根本不是写作文,完全是在骂人。”“哼,亏你还是中队长……”
同学们激烈的反应,显然大大出乎子怡的意料。她先是愕然,而后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慢慢地垂下头,受挫的沮丧很快取代了刚才的神采飞扬。她不时用眼角偷偷瞟我,让我明显地感觉出此刻她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议论渐渐停止,孩子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深知,此时此刻,我的任何讲评,对子怡、对每个孩子都至关重要,这也正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的有利契机,我必须好好把握。
教室里异常安静。我略加沉吟,开口道:“首先,我要表扬子怡同学。因为,她的文章讲述的是真实的事情,表达的也是内心真实的感受。而真实,正是习作的最可贵之处,也是我们语文课一直倡导的精神。所以,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我,脸上写满疑惑。
“其次,我也要感谢子怡同学。因为她的作文提醒我,不能随便占用同学们的其它课程,否则就会成为让你们极为讨厌的‘罪人’。”
孩子们都笑了,子怡似乎也放松了许多。“但是,”我继续缓缓地说道,“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本身应该是纯洁而美丽的,我们的习作应该尽量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心中善良美好的情感。如果用它来泄愤甚至辱骂,那不仅是对文字的一种玷污,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子怡脸红了,不安地绞着双手。“所以,我觉得,即使要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也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子怡,愿意大家帮帮你吗?”子怡使劲点头,脸上显露出期待的神情。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子怡,你应该把骂老师的话去掉,那样文章读起来就不会那么难听了。”“子怡,你可以写建议书啊,让学校给我们安排其他美术老师代课,那样不就可以上美术课了吗?”“子怡,你即使对老师不满,也应该委婉地说出来呀,那样老师也许会被你感动,今后就不会占课了。”……
子怡显然被感动了,不停地点着头。我随机幽了一默:“冤枉啊,今天可是学校安排,不是我有意占课哦!”教室里一片欢笑。
第二天,子怡主动交上来的习作选择了另外的内容。我并未问为什么,也不打算再问。因为我相信,昨天的习作讲评,一定会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留下记忆,留下感动,包括子怡,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不久之后,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罗老师,上次孩子回家给我们讲了子怡写作文的事。说实话,我们当大人的听了都很感动。我们平时工作忙,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难免有不懂事的地方,可是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做家长的真的很放心。”
放下电话,我沉思良久。我想,家长所说的“放心”,绝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一种褒奖,更暗含着一份耐人寻味的希翼和期待:对学生的宽容,不仅需要有海一般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充满智慧、了无痕迹的指引。
这样的希翼和期待,不正是教育的精髓之所在么?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
孩子们的情感渐渐调动起来,思路打开,奋笔疾书,很快进入物我两忘之境,部分学生甚至对飘然入耳的下课铃声都置若罔闻,大有“文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时间很快过去二十几分钟。学生陆续扬起手中的草稿,示意已经完成。我宣布开始讲评。因为每次讲评都是当场随机抽取,孩子们的情绪顿时又被牵动起来,一张张小脸写满了紧张、激动、惶恐和期待。
我故弄玄虚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在一阵阵惊呼声中随意抽取了几份习作。一些没被抽到的孩子似乎很不甘心,小手高举,嚷嚷着要求念自己的。中队长子怡尤其心急,大声喊着:“罗老师,念我的吧,绝对真实……”子怡的习作一向不错。我想,那第一个就念她的吧。
结果,刚看题目我就吓了一跳:《讨厌的罗老师》——写我的?而且还“讨厌”?难道是反弹琵琶、欲扬先抑?可待我快速浏览完全文,心里真是绝望透顶——哪有半点“扬”的意思,整个一篇骂我的文章嘛!念,还是不念?两种想法在我脑中不停交织。
我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子怡,只见她一脸镇定,甚至有点兴奋与期待。看来,如果不念,不光会让我在学生面前大失威信,也势必挫伤子怡的自尊,并影响其他学生的兴致,自然,更会影响到这次习作讲评的效果。
于是,我不动声色,抑扬顿挫地念起子怡的作文来:“以前,罗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好老师……可是今天,我才发现我看错人了。其实罗老师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人,这节课明明是美术课,她凭什么占用我最喜欢的美术课来写作文?气死我了……我讨厌你,死罗伟。”
也许这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我看见一张张小脸上露出诧异和愤懑的神色。而子怡呢,依然是一副洋洋得意、满不在乎的样子——嗨,好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我摇摇头,继续念:“……死罗伟,臭罗伟,你等着瞧,将来我一定要当校长,我要报复你,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习作念完,全班一片哗然。没待我讲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怎么能这样写作文?”“这根本不是写作文,完全是在骂人。”“哼,亏你还是中队长……”
同学们激烈的反应,显然大大出乎子怡的意料。她先是愕然,而后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慢慢地垂下头,受挫的沮丧很快取代了刚才的神采飞扬。她不时用眼角偷偷瞟我,让我明显地感觉出此刻她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议论渐渐停止,孩子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深知,此时此刻,我的任何讲评,对子怡、对每个孩子都至关重要,这也正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的有利契机,我必须好好把握。
教室里异常安静。我略加沉吟,开口道:“首先,我要表扬子怡同学。因为,她的文章讲述的是真实的事情,表达的也是内心真实的感受。而真实,正是习作的最可贵之处,也是我们语文课一直倡导的精神。所以,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我,脸上写满疑惑。
“其次,我也要感谢子怡同学。因为她的作文提醒我,不能随便占用同学们的其它课程,否则就会成为让你们极为讨厌的‘罪人’。”
孩子们都笑了,子怡似乎也放松了许多。“但是,”我继续缓缓地说道,“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本身应该是纯洁而美丽的,我们的习作应该尽量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心中善良美好的情感。如果用它来泄愤甚至辱骂,那不仅是对文字的一种玷污,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子怡脸红了,不安地绞着双手。“所以,我觉得,即使要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也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子怡,愿意大家帮帮你吗?”子怡使劲点头,脸上显露出期待的神情。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子怡,你应该把骂老师的话去掉,那样文章读起来就不会那么难听了。”“子怡,你可以写建议书啊,让学校给我们安排其他美术老师代课,那样不就可以上美术课了吗?”“子怡,你即使对老师不满,也应该委婉地说出来呀,那样老师也许会被你感动,今后就不会占课了。”……
子怡显然被感动了,不停地点着头。我随机幽了一默:“冤枉啊,今天可是学校安排,不是我有意占课哦!”教室里一片欢笑。
第二天,子怡主动交上来的习作选择了另外的内容。我并未问为什么,也不打算再问。因为我相信,昨天的习作讲评,一定会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留下记忆,留下感动,包括子怡,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不久之后,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罗老师,上次孩子回家给我们讲了子怡写作文的事。说实话,我们当大人的听了都很感动。我们平时工作忙,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难免有不懂事的地方,可是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做家长的真的很放心。”
放下电话,我沉思良久。我想,家长所说的“放心”,绝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一种褒奖,更暗含着一份耐人寻味的希翼和期待:对学生的宽容,不仅需要有海一般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充满智慧、了无痕迹的指引。
这样的希翼和期待,不正是教育的精髓之所在么?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