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入了34个框式词条,这些词条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框式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收入存在不足。本文结合“框式结构”理论,以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描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词典建设。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框式词条 词典建设
一、前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设有一些特殊的词条,如,[爱…不…]、[半…半…]、[大…大…]、[一…一…],等。这些不同于一般的词条,他们是由一个个框架组成。我们把它们叫作“框式词条”。邵敬敏(2008)提出“框式结构”这一术语,而李振中(2008)在支持此术语下并提出了单独研究“框式结构”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所涉及的框式词条乃是“框式结构”中的一个分支。邵敬敏把它们叫作“双项双框式”。
框式词条本身有许多的子集。其子集由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以下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四八]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各方面:~面~方,~通~达,~平~稳。如“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等。
在框式词条 “四A八B”中,“四、八”为框架,是常项,是固定成分,具有固定不变性。A、B为空位,是变项,是由固定成分搭配而成的空位中有待嵌入的自由成分,具有自由可变性。“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是框式词条“四八”的子集。
二、《现代汉语字典》中框式词条收录的不足
《现汉》之所以设立这样的框式词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些常在人们口语中出现而定性又不十分强的类固定语,没有资格作为词汇单位设立条目,便用框式词条以纲带目地使之出现。设立这种框式词条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用某种架构去类推创造出新的类固定语。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现汉》中框式词条的收入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准入词典的条件探讨
词典设立框式词条,是为了人们以此为架构去类推创造新的准四字格式的类固定语服务的。实际语言中的框式词条并不只是《现汉》所收的这34条。这样一来,什么样的框式词条可为词典收入,什么样的框式词条不能为词典收入,就成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现汉》从功能上看是规范型词典。规范型词典是为促进民族共同语规范化服务的词典。因此能成为规范型词典中的一份子的框式词条,不仅有一定的生成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如框式词条[一…一…]在北大语料库统计的子集个数是67,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的次位是2004位,累计频率是82.2447。因此,《现汉》录入这一框式词条是有必要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第一、三项是自由成分,第二、四项是固定成分的词条,也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和使用频率。如“…来…去”在北大语料库统计的子集个数是87。在《汉语频率词典》中“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的次位是4412位,累计频率是90.5653。但是由于词典处理技术的限制:1.头一个字隐含,则无法在以音序为主要检索手段的《现汉》中立定条目;2.第一、三为固定成分与第二、四为固定成分的框式词条同时收入的话,容易出现“撞车”的问题,例如,[说…道…]已收“说三道四”为例,[…三…四]条若再以“说三道四”为例就发生了重复现象。所以,我们不必录入这样形式的词条。
(二)框式词条与子集词条的关系的处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个框式词条设立后,会解释相应的子集即常规词条。但是笔者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只拿出了某种框式词条的部分子集进行了单独解释,而剩余的子集并没有如此。但有的剩余子集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当高的,有时甚至超过词典中单独释义的常规词条。词典收入高频率的词语并且对此词语,进行解释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的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一…而…]分别用在两个动词前面,表示前一个动作很快产生了结果:~哄~散,~怒~去,~望~知,~扫~光,~挥~就。
[东…西…]表示“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张~望,~拼~凑,~倒~歪,~涂~抹,~一句~一句。
[一…而…]和[东…西…]两个框式词条的子集很多,可是字典中只挑选了“一蹴而就”“一概而论”和“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东鳞西爪”这几个子集。其它子集就或许也应该拿出来解释。根据北大语料库统计得出:
表1:框式词条[一…而…]子集出现的频率
表2:框式词条[东…西…]子集出现的频率
我们可以看出“一扫而光”“一哄而上”和“一拥而上”出现频率都高于“一概而论”。“东张西望”“东奔西跑”出现频率也都高于“东鳞西爪”,甚至“东张西望”频率高过了“东倒西歪”。像这样的框式词条还有[爱…不…]、[半…半…]、[不…不…]、[半…不…]、[七…八…]、[千…万…]、[一…半…]、[一…不…]、[一…二…]、[有…有…]。可见,《现代汉语字典》框式词条子集的收入需要进一步斟酌。
(三)框式词条的词典释义的探讨
有的框式结构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却没有随着改变,原有的释义就显得不够充分。下面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给《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不合理的框架词条重新释义。
1.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半…半…]分别用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相对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如“半文半白(白话里夹杂着文言),半明半暗,半信半疑,半吞半吐(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半推半就”。
如果按照字典上说的“分别用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前面”,那么这个框架结构就不包含“半坐半卧、半搀半背、半咸半淡”等。“坐”和“卧”“搀”和“背”不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而是相关的两个词。而“咸”和“淡”是相对的两个词。并且用在意义相关、意义相对、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所表达的色彩意义也是不一样的。1)当“A、B”为意义相关的词或语素时,“半A半B”的色彩意义一般是中性的,没有褒贬之分。2)当“A、B”为相对反义词或语素时,“半A半B”的色彩意义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半A半B”使用本义,则一般是用来描写一种客观事实,没有褒贬之分;第二,如果使用引申义,则一般为贬义倾向。3)语义相反,即指绝对反义词(或语素) 。这时“半A半B”表示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有明显的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半生半死、半男半女、半阴半阳、半人半鬼”等。 (1)进门来,他便半坐半卧地倒在沙发上,一语不发。( 老舍《四世同堂》)
(2)a.这片位于日月山下、湖水半咸半淡、面积达四千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我这个万里之外的南方人早在读小学时就略知一二了。(何与怀《青海思》)(用本义,中性)
b.学生是我的上级,面对他们我胆战心惊,讲课时操着半咸半淡普通话,还夹有广州话,学员听得一头雾水,有的急得抓耳挠腮:“老师你刚才说什么?听不懂啦! ”(叶世光《“广州兵”海南从军记》)(用引申义,贬义)
(3)决心终身守寡的时候,你们以为在她心里的那个起轩,是我现在这副半人半鬼的模样吗? (琼瑶《鬼丈夫》)
在例(1)中“坐”和“卧”为意义相关的词,“半坐半卧”表示两种状态并存,没有褒贬之分。例(2a)与(2b)中的“半咸半淡”,“咸”和“淡”是意义相对的两个词。在例(2)a中“半咸半淡”用的是本义,是描写一种客观事实。而例(2)b中的“半咸半淡”使用的是引申义,有贬义倾向。例(3)中的“半人半鬼”,“人”和“鬼”是语义相反的词。“半人半鬼”表示了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
因此,我们为[半…半…]框架结构释义为:用在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前面,表示两种性质或状态并存。如“半坐半卧,半说半唱,半推半揉,半文半白(白话里夹杂着文言),半明半暗,半信半疑,半吞半吐(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半推半就”。
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不…而…] 表示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结果。事实上,词典中的解释只适用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包括全部。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此框式结构写为“不A而B”。我们根据前人的研究与语料的收集,得出此框式词条有以下四种解释。a.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结果:~寒~栗,~劳~获,~谋~合,~期~遇,~言~喻,~约~同,~翼~飞,~胫~走。b.因为其原因而产生某结果:~欢~散。c.没有做某事而去做另一件事:~期然~然,~量力~轻敌,~患寡~患不均,~患贫~患不安,~揣其本,~齐其末。d.“B”对“不A”的补充说明:~得~知,~一~足,~可同日~语。
像这样的框式词条还有:[半…不…][无…无…]、[大…大…]、[没…没…]、[七…八…]、[东…西…]等。
三、结语
框式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出现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创举。但由于框式词条收入的不全面、其子集选择解释的不充分以及释义的不完善,《现代汉语词典》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词典的发展需要语言理论来支撑。解除制约取决于语言理论的发展的。自然,框式词条各个方面的全面、完善必然离不开“框式结构”理论的发展。“框式结构”还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它只是构式理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未形成一套理论。但是它有单独形成理论的条件和实用价值。我们相信,只要这套理论成熟并带入辞书研究中去,框式词条在词典中发挥的作用将无可限量。
参考文献:
[1]崔达送.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语文,
2007,(4).
[2]曹炜.《现代汉语词典补篇》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史上的地
位[A].中国辞书论集[C].2011.
[3]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思想[J].辞书研
究,2004,(6).
[4]李振中.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8,
(5).
[5]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
[6]邵敬敏,黄燕旋.“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7]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的格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伍春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框式词条 词典建设
一、前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设有一些特殊的词条,如,[爱…不…]、[半…半…]、[大…大…]、[一…一…],等。这些不同于一般的词条,他们是由一个个框架组成。我们把它们叫作“框式词条”。邵敬敏(2008)提出“框式结构”这一术语,而李振中(2008)在支持此术语下并提出了单独研究“框式结构”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所涉及的框式词条乃是“框式结构”中的一个分支。邵敬敏把它们叫作“双项双框式”。
框式词条本身有许多的子集。其子集由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以下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四八]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各方面:~面~方,~通~达,~平~稳。如“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等。
在框式词条 “四A八B”中,“四、八”为框架,是常项,是固定成分,具有固定不变性。A、B为空位,是变项,是由固定成分搭配而成的空位中有待嵌入的自由成分,具有自由可变性。“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是框式词条“四八”的子集。
二、《现代汉语字典》中框式词条收录的不足
《现汉》之所以设立这样的框式词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些常在人们口语中出现而定性又不十分强的类固定语,没有资格作为词汇单位设立条目,便用框式词条以纲带目地使之出现。设立这种框式词条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用某种架构去类推创造出新的类固定语。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现汉》中框式词条的收入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准入词典的条件探讨
词典设立框式词条,是为了人们以此为架构去类推创造新的准四字格式的类固定语服务的。实际语言中的框式词条并不只是《现汉》所收的这34条。这样一来,什么样的框式词条可为词典收入,什么样的框式词条不能为词典收入,就成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现汉》从功能上看是规范型词典。规范型词典是为促进民族共同语规范化服务的词典。因此能成为规范型词典中的一份子的框式词条,不仅有一定的生成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如框式词条[一…一…]在北大语料库统计的子集个数是67,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的次位是2004位,累计频率是82.2447。因此,《现汉》录入这一框式词条是有必要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第一、三项是自由成分,第二、四项是固定成分的词条,也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和使用频率。如“…来…去”在北大语料库统计的子集个数是87。在《汉语频率词典》中“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的次位是4412位,累计频率是90.5653。但是由于词典处理技术的限制:1.头一个字隐含,则无法在以音序为主要检索手段的《现汉》中立定条目;2.第一、三为固定成分与第二、四为固定成分的框式词条同时收入的话,容易出现“撞车”的问题,例如,[说…道…]已收“说三道四”为例,[…三…四]条若再以“说三道四”为例就发生了重复现象。所以,我们不必录入这样形式的词条。
(二)框式词条与子集词条的关系的处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个框式词条设立后,会解释相应的子集即常规词条。但是笔者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只拿出了某种框式词条的部分子集进行了单独解释,而剩余的子集并没有如此。但有的剩余子集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当高的,有时甚至超过词典中单独释义的常规词条。词典收入高频率的词语并且对此词语,进行解释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的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一…而…]分别用在两个动词前面,表示前一个动作很快产生了结果:~哄~散,~怒~去,~望~知,~扫~光,~挥~就。
[东…西…]表示“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张~望,~拼~凑,~倒~歪,~涂~抹,~一句~一句。
[一…而…]和[东…西…]两个框式词条的子集很多,可是字典中只挑选了“一蹴而就”“一概而论”和“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东鳞西爪”这几个子集。其它子集就或许也应该拿出来解释。根据北大语料库统计得出:
表1:框式词条[一…而…]子集出现的频率
表2:框式词条[东…西…]子集出现的频率
我们可以看出“一扫而光”“一哄而上”和“一拥而上”出现频率都高于“一概而论”。“东张西望”“东奔西跑”出现频率也都高于“东鳞西爪”,甚至“东张西望”频率高过了“东倒西歪”。像这样的框式词条还有[爱…不…]、[半…半…]、[不…不…]、[半…不…]、[七…八…]、[千…万…]、[一…半…]、[一…不…]、[一…二…]、[有…有…]。可见,《现代汉语字典》框式词条子集的收入需要进一步斟酌。
(三)框式词条的词典释义的探讨
有的框式结构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却没有随着改变,原有的释义就显得不够充分。下面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给《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不合理的框架词条重新释义。
1.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半…半…]分别用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相对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如“半文半白(白话里夹杂着文言),半明半暗,半信半疑,半吞半吐(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半推半就”。
如果按照字典上说的“分别用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前面”,那么这个框架结构就不包含“半坐半卧、半搀半背、半咸半淡”等。“坐”和“卧”“搀”和“背”不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而是相关的两个词。而“咸”和“淡”是相对的两个词。并且用在意义相关、意义相对、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所表达的色彩意义也是不一样的。1)当“A、B”为意义相关的词或语素时,“半A半B”的色彩意义一般是中性的,没有褒贬之分。2)当“A、B”为相对反义词或语素时,“半A半B”的色彩意义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半A半B”使用本义,则一般是用来描写一种客观事实,没有褒贬之分;第二,如果使用引申义,则一般为贬义倾向。3)语义相反,即指绝对反义词(或语素) 。这时“半A半B”表示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有明显的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半生半死、半男半女、半阴半阳、半人半鬼”等。 (1)进门来,他便半坐半卧地倒在沙发上,一语不发。( 老舍《四世同堂》)
(2)a.这片位于日月山下、湖水半咸半淡、面积达四千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我这个万里之外的南方人早在读小学时就略知一二了。(何与怀《青海思》)(用本义,中性)
b.学生是我的上级,面对他们我胆战心惊,讲课时操着半咸半淡普通话,还夹有广州话,学员听得一头雾水,有的急得抓耳挠腮:“老师你刚才说什么?听不懂啦! ”(叶世光《“广州兵”海南从军记》)(用引申义,贬义)
(3)决心终身守寡的时候,你们以为在她心里的那个起轩,是我现在这副半人半鬼的模样吗? (琼瑶《鬼丈夫》)
在例(1)中“坐”和“卧”为意义相关的词,“半坐半卧”表示两种状态并存,没有褒贬之分。例(2a)与(2b)中的“半咸半淡”,“咸”和“淡”是意义相对的两个词。在例(2)a中“半咸半淡”用的是本义,是描写一种客观事实。而例(2)b中的“半咸半淡”使用的是引申义,有贬义倾向。例(3)中的“半人半鬼”,“人”和“鬼”是语义相反的词。“半人半鬼”表示了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
因此,我们为[半…半…]框架结构释义为:用在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词或词素前面,表示两种性质或状态并存。如“半坐半卧,半说半唱,半推半揉,半文半白(白话里夹杂着文言),半明半暗,半信半疑,半吞半吐(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半推半就”。
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不…而…] 表示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结果。事实上,词典中的解释只适用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包括全部。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此框式结构写为“不A而B”。我们根据前人的研究与语料的收集,得出此框式词条有以下四种解释。a.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某结果:~寒~栗,~劳~获,~谋~合,~期~遇,~言~喻,~约~同,~翼~飞,~胫~走。b.因为其原因而产生某结果:~欢~散。c.没有做某事而去做另一件事:~期然~然,~量力~轻敌,~患寡~患不均,~患贫~患不安,~揣其本,~齐其末。d.“B”对“不A”的补充说明:~得~知,~一~足,~可同日~语。
像这样的框式词条还有:[半…不…][无…无…]、[大…大…]、[没…没…]、[七…八…]、[东…西…]等。
三、结语
框式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出现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创举。但由于框式词条收入的不全面、其子集选择解释的不充分以及释义的不完善,《现代汉语词典》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词典的发展需要语言理论来支撑。解除制约取决于语言理论的发展的。自然,框式词条各个方面的全面、完善必然离不开“框式结构”理论的发展。“框式结构”还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它只是构式理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未形成一套理论。但是它有单独形成理论的条件和实用价值。我们相信,只要这套理论成熟并带入辞书研究中去,框式词条在词典中发挥的作用将无可限量。
参考文献:
[1]崔达送.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语文,
2007,(4).
[2]曹炜.《现代汉语词典补篇》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史上的地
位[A].中国辞书论集[C].2011.
[3]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思想[J].辞书研
究,2004,(6).
[4]李振中.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8,
(5).
[5]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
[6]邵敬敏,黄燕旋.“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7]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的格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伍春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