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中美大战略协议方案》的主要作者,是首位获得由《红旗画刊》和《中国报道》评选的“杰出中国工商业领袖社会责任奖”的美国人,被称为“当代斯诺”和 “21世纪的基辛格”。他就是白石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约翰·米勒·怀特。
就中国资本跨国并购的问题,约翰·米勒·怀特接受了《投资与合作》杂志社记者的专访。
《投资与合作》:在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下,你如何看待跨国并购?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公司可以考虑针对最受中国公司欢迎的国家列出一个名单,并定期更新。例如,目前克罗地亚是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10个国家之一,中原集团在那里建了一个大型港口,作为其在欧洲的中心,这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明智的中国生意人可以去克罗地亚寻找商机。对中国企业的CEO来讲,去国外投资就如同去国外找新娘,一个非常聪明的中国商人,他跟客户是能够非常和谐并达到双赢,像结婚的夫妇一样。
《投资与合作》:商业关系就像结婚关系,是个很恰当的比喻,但目前大家考虑更多的是博弈而不是双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好的方式?
约翰·米勒·怀特:破产法庭是一条途径,最近空客被中国公司收购,也是在空客进入破产法庭之后。这次并购证明,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破产法庭的资产没有那么多管辖权。如果直接投资一家健康超前的科技公司,外国投资委员会就有权管你。破产法庭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中国企业可以从中找到良性的破产资产进行收购。
《投资与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确实是想买一些资产,但大部分只是想买一些还没有走到破产阶段的估值比较低的资产,这种行为是否不够明智?
约翰·米勒·怀特:一个公司的失败,不意味着它的产品和技术不好,也许是因为管理层出现了问题。即便是产品和技术不好,也可以把好的部分剥离出来,比如销售系统。目前,市场和全球分销是中国的弱势,短期内很难建立起全球的分销系统,购买是一条捷径。
2004年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全球电讯是非常成功的收购破产资产案例。当初,全球电讯花了100亿铺设联通整个亚洲的深海光纤电缆,要跟周边很多国家协商,如果花同样的钱中国公司很难铺设下来。这个项目在公司破产前已经完成,中国买下它只花了10亿,这也是中国电讯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横跨太平洋,同国际接轨。如果没有这次收购,中国自己去建立这些,根本不可能。
《投资与合作》:中国海外并购输多赢少,你怎么看待这个状况?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企业喜欢找有名气的投行,比如高盛、黑石等,但它们对中国公司而言不一定是个好的选择。中石油、中海油收购美国的石油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选错了投行。第一,它们不是从促成交易成功出发,而是考虑如何多赚费用;第二,它们保护美国一方的利益而不顾另一方的利益。投资银行服务和业主利益应该一致,做好了才有更多的收入。
《投资与合作》:目前,你如何看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基金可以先做一些小规模并购交易,逐渐积累经验。经验从实践中得来,有时直接出击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很多在中国经营很好的公司,在投资国外时会有不适应,因为社会环境、法律不同,所以经营要本土化。
《投资与合作》:中国“十二五”产业规划对并购基金而言能带来怎样的机会?
约翰·米勒·怀特:虽然中国处于发展初期,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保、节能非常重要,没有重复欧美发展的老路。环保、节能就是增加就业,增加GDP,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我认同中国政府环保能源政策,白石投资就是在寻找那些真正代表环保领域和能源领域的技术。我们认为,所谓的好技术,首先要门槛低。如果一项技术非常昂贵、庞大,那恰恰是错误的,因为昂贵的东西本身就不好用。
《投资与合作》:中国在环保节能行业投资很多,但同时出现一个问题,即产能过剩,比如风电行业。在你看来,在“十二五”规划所鼓励的产业中,哪些细分领域有投资价值?
约翰·米勒·怀特:除了跟着中央的政策走,还要有信息交流和正常的市场评估。比如垃圾处理技术,很多人在做,但污泥就没有人处理。虽然国家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但污泥确实存在,每个城市都有,比如工业污泥、生活污泥、污染的河流湖泊等,很少有人做,也没有行业规则。白石投资在冷静考虑后,把投资重点放在这个领域,不浪费钱和精力。
就中国资本跨国并购的问题,约翰·米勒·怀特接受了《投资与合作》杂志社记者的专访。
《投资与合作》:在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下,你如何看待跨国并购?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公司可以考虑针对最受中国公司欢迎的国家列出一个名单,并定期更新。例如,目前克罗地亚是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10个国家之一,中原集团在那里建了一个大型港口,作为其在欧洲的中心,这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明智的中国生意人可以去克罗地亚寻找商机。对中国企业的CEO来讲,去国外投资就如同去国外找新娘,一个非常聪明的中国商人,他跟客户是能够非常和谐并达到双赢,像结婚的夫妇一样。
《投资与合作》:商业关系就像结婚关系,是个很恰当的比喻,但目前大家考虑更多的是博弈而不是双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好的方式?
约翰·米勒·怀特:破产法庭是一条途径,最近空客被中国公司收购,也是在空客进入破产法庭之后。这次并购证明,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破产法庭的资产没有那么多管辖权。如果直接投资一家健康超前的科技公司,外国投资委员会就有权管你。破产法庭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中国企业可以从中找到良性的破产资产进行收购。
《投资与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确实是想买一些资产,但大部分只是想买一些还没有走到破产阶段的估值比较低的资产,这种行为是否不够明智?
约翰·米勒·怀特:一个公司的失败,不意味着它的产品和技术不好,也许是因为管理层出现了问题。即便是产品和技术不好,也可以把好的部分剥离出来,比如销售系统。目前,市场和全球分销是中国的弱势,短期内很难建立起全球的分销系统,购买是一条捷径。
2004年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全球电讯是非常成功的收购破产资产案例。当初,全球电讯花了100亿铺设联通整个亚洲的深海光纤电缆,要跟周边很多国家协商,如果花同样的钱中国公司很难铺设下来。这个项目在公司破产前已经完成,中国买下它只花了10亿,这也是中国电讯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横跨太平洋,同国际接轨。如果没有这次收购,中国自己去建立这些,根本不可能。
《投资与合作》:中国海外并购输多赢少,你怎么看待这个状况?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企业喜欢找有名气的投行,比如高盛、黑石等,但它们对中国公司而言不一定是个好的选择。中石油、中海油收购美国的石油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选错了投行。第一,它们不是从促成交易成功出发,而是考虑如何多赚费用;第二,它们保护美国一方的利益而不顾另一方的利益。投资银行服务和业主利益应该一致,做好了才有更多的收入。
《投资与合作》:目前,你如何看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约翰·米勒·怀特:中国基金可以先做一些小规模并购交易,逐渐积累经验。经验从实践中得来,有时直接出击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很多在中国经营很好的公司,在投资国外时会有不适应,因为社会环境、法律不同,所以经营要本土化。
《投资与合作》:中国“十二五”产业规划对并购基金而言能带来怎样的机会?
约翰·米勒·怀特:虽然中国处于发展初期,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保、节能非常重要,没有重复欧美发展的老路。环保、节能就是增加就业,增加GDP,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我认同中国政府环保能源政策,白石投资就是在寻找那些真正代表环保领域和能源领域的技术。我们认为,所谓的好技术,首先要门槛低。如果一项技术非常昂贵、庞大,那恰恰是错误的,因为昂贵的东西本身就不好用。
《投资与合作》:中国在环保节能行业投资很多,但同时出现一个问题,即产能过剩,比如风电行业。在你看来,在“十二五”规划所鼓励的产业中,哪些细分领域有投资价值?
约翰·米勒·怀特:除了跟着中央的政策走,还要有信息交流和正常的市场评估。比如垃圾处理技术,很多人在做,但污泥就没有人处理。虽然国家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但污泥确实存在,每个城市都有,比如工业污泥、生活污泥、污染的河流湖泊等,很少有人做,也没有行业规则。白石投资在冷静考虑后,把投资重点放在这个领域,不浪费钱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