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课程建设探讨与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科研设计是一门面向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提高学生科研素养的主要课程.传统教学以课堂灌输式为主,缺乏讨论环节,教学效果较差.研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帮助,教学质量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余尚贞主任医师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厥阴病病机是厥阴枢机不利、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余尚贞主任医师基于“厥阴病病机”和“厥阴欲解时”在临床上应用乌梅丸十分广泛,浅谈对厥阴的理解,并举验案2则.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膝痹病”的范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影响较大.刘又文教授认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亏虚,重要诱因在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治疗上主张发挥中医特色,根据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同时联合中药熏洗、玻璃酸钠注射等疗法进行治疗,以做到内外兼顾,衷中参西,取得良好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刘又文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和用药特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存在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副作用大等问题,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李学军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在于饮食失调、劳倦失宜、情志失和;病机以脾胃气虚为本,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湿热交结日久而成浊毒,损伤胃腑黏膜致病;治疗上以补益脾胃为本,扶正祛邪,汤丸结合;用药上善用对、角药,重视调和气血,化浊解毒,调畅情志,安神解郁.
文章通过对南宁各医院及社区的壮药防疫香囊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壮药防疫用品的发展优势及限制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供可行的发展方案,不仅为壮医药预防瘟疫提供依据和参考,还有利于壮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甚则残疾等.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在美国,KOA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达19%[1].KOA的患病率与年龄因素呈正相关[2-4],在我国,KOA的患病率约为18%[5],而其中,40-49岁患病率为16.5%,50-59岁患病率为30.2%,60-69岁患病率为37.9%,70岁以上患病率为47.5%[6].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社会与家庭的负担.目
期刊
中医的精髓在于临床与实践,而复杂的中医传统理论对现有的中医科研方法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阐释中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如何使用更客观、更科学的设计凸显中医临床特色和疗效优势,是目前中医学科发展的难题,更是挑战.
期刊
卒中后各种功能障碍很常见,涉及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等多个方面,其中认知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55.9%[1].研究表明,认知障碍,特别是执行功能障碍对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2].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脑卒中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并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脑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两者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3].
期刊
在中医临床(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大二年级学生中,招募“中草药野外识别兴趣小组”学员,开展田野中草药识别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田野第二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中医“知、信、行”状况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兴趣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中药识用水平以及中医药临床应用能力明显优于非兴趣小组成员,并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病程长且易反复的支气管扩张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咯血是其并发症也是临床急重症之一,给患者造成身心负担,如何有效控制症状且减负是治疗重点.中医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治疗上有独特优势,金朝晖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及理论知识,认为木火刑金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关乎肝肺,治宜清火热、润肺阴、宣肺气三法同用,拟清肝泻肺方辨证加减,丰富了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中医辨证诊治思路.
胜任力导向的外科学整合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课程创新.课程的目标是通过4个环节培养医学生将来胜任工作所需要的3项核心能力.通过实践总结新课程的优势,并对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