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在民歌音乐特点上即具有南疆、东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本文对吐鲁番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几首民歌进行音乐结构分析,以探讨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吐鲁番维吾尔族 民歌 音乐特征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乡”,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新疆各民族歌舞乐而名扬中外。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着鲜明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采用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但其中主要运用波斯—阿拉伯和中国音乐体系。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是北疆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其民歌具有南疆、东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主要运用中国音乐体系。同时,由于当地在古代为古丝绸古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也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集之地,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中也吸收了汉、回、哈萨克、塔塔尔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吐鲁番民歌的体裁形式及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的体裁有无管弦伴奏和管弦伴奏两种。其中无管弦伴奏分为徒歌和相和歌两大类。徒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相和歌则分为抒情、叙事性民歌和歌舞乐民歌两类。徒歌的演唱形式是徒唱,它是在劳动中,生活中边劳动边给自己听的歌,一般不用于娱乐。长调为散板,抒情、高亢、自由、辽阔;短调节奏整齐、结构短小。相和歌中的抒情、叙述性民歌,不采用固定节奏型,节奏较自由,常出现变节奏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深情动听,以独唱和自弹自唱为主。而现今在吐鲁番地区演唱的民歌主要是用于娱乐时所用的歌舞乐民歌。这类民歌采用固定节奏型,节拍规整,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对唱、齐唱或领唱、帮唱为主。
二、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的调式特征
维吾尔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民间音乐作品,大多采用四度—五度调式骨架,具有古代回鹘民间音乐在调式骨架方面的特征。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作品以宫调式为多,徽、商调式次之。而在旋律线走势上则集中表现出中亚绿洲组的特点,以反S型线条最为常见,维吾尔族音乐虽然没有曲首,但在许多民歌的开始部分,可以看出曲首的痕迹。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歌主要以“五声性”旋律为主,这种“五声性”主要指五声音阶特性为主,这种民歌以北方草原音乐和中原汉族音乐为基础的五声调式音阶为主的民歌。主要以Do、Re、Mi、Sol、La五音构成的五声调式。对于这种五声调式旋律,旋律的运动形态和基本音调主要是围绕着主音以基金的方式构成。构成三音列为主的各种变异,而银城关系也很少有大的跳跃,旋律跳跃幅度都在五度范围之内进行流动。
三、吐鲁番维吾尔民歌曲式结构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民歌曲式结构多以方整的二句体或四句体为主的一段曲式结构为主。乐句在第二句和第四句常有重复乐句出现。另外这四句乐句多以起、承、转、合的四句句体结构出现。这充分表现出吐鲁番维吾尔民歌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例如:《古丽亚尔》,该作品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而间奏和前奏部分则是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旋律的变化重复。四乐句之间形成起承转合的句体结构。第三、第四乐句的反复,使得整个乐曲的句体得到了扩充。
又如:《多斯屯买买江》,该作品也是四句体,并且与《古丽亚尔》相同,四句体为起承转合的关系,三、四乐句的反复,扩充整个乐曲的长度。这种结构在吐鲁番维吾尔民歌中十分常见。
四、吐鲁番维吾尔民歌的节奏、节拍特征
维吾尔民歌是以唱词的节奏变化作为行腔的主要根据。维吾尔语的单词重音总是在最后的一个音节上,所以其民间音乐的节奏必然以各种各样的切分为主要特点,致使乐节、乐句甚至乐段都采取抑扬格的形式,在小节中较弱的节奏位置上开始。吐鲁番维吾尔民歌中的节奏型有多种变化形态,其特征是欢快、有力、热烈、欢腾。而在赛乃姆中,这种节奏型的节奏轻微和节拍中原有的节奏强位有较大的不同,两小节为一单元,第一小节第二、三拍出现的切分及第一、二拍上连续出现的两个强音等因素,使这种节奏型富有特色,其节奏特点是慢速是平稳、庄重,在快速时粗犷、有力。如《阿其尔》而在这首作品的散板部分,大多采用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充分表现出维吾尔语的特点采用非固定节奏型的作品,重拍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不鲜明。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节拍的增盈和亏减。这类作品每一乐句结尾处的长音,并无固定长度,每位歌手之间和同一歌手的每次演唱,演奏都会有不同,这种长音可能是由自由延长音而演变而来,采用非固定节奏型的作品。
五、吐鲁番维吾尔民歌的词曲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民间歌谣的内容非常丰富,笔者从吐鲁番民间歌谣(维文)书中了解到,吐鲁番民间歌谣根据内容分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历史歌谣、劳动歌谣、节日歌谣等类型。从类型可以发现吐鲁番民间歌谣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吐鲁番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吐鲁番维吾尔人民用民间歌谣来表达了对真诚、善良、美丽的歌颂和对封建社会、压迫的反对和斗争。表达了吐鲁番维吾尔人的勇敢、幽默、爱真理,爱团结,最求纯爱的精神。吐鲁番民歌的词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吐鲁番民歌的传统唱词属于吐鲁番民间歌谣,以爱情题材内容为主。这些歌谣的主要唱词为四句一段,押尾韵。在吐鲁番民歌唱词中也发现了很多感叹类衬词,这些衬词可以分有含义衬词和没有含义的衬词。这些衬词在歌曲中原有的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让音乐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具有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共性,同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也具有汉民族等其他民族民歌的音乐文化特征。对其研究要结合其所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客观如实地认识维吾尔族民歌。
基金项目:
本文为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吐鲁番维吾尔民歌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XJEDU060113CO3。
参考文献:
[1]朱培元.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探源——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研究之一[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04).
[2]马成翔.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节奏模式及其应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3]张燕.吐鲁番木卡姆的社会功能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年.
[4]买买吐尔逊·艾山.维吾尔民歌的审美力量[J].新疆艺术,2002,(05).
关键词:吐鲁番维吾尔族 民歌 音乐特征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乡”,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新疆各民族歌舞乐而名扬中外。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着鲜明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采用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但其中主要运用波斯—阿拉伯和中国音乐体系。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是北疆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其民歌具有南疆、东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主要运用中国音乐体系。同时,由于当地在古代为古丝绸古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也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集之地,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中也吸收了汉、回、哈萨克、塔塔尔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吐鲁番民歌的体裁形式及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的体裁有无管弦伴奏和管弦伴奏两种。其中无管弦伴奏分为徒歌和相和歌两大类。徒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类,相和歌则分为抒情、叙事性民歌和歌舞乐民歌两类。徒歌的演唱形式是徒唱,它是在劳动中,生活中边劳动边给自己听的歌,一般不用于娱乐。长调为散板,抒情、高亢、自由、辽阔;短调节奏整齐、结构短小。相和歌中的抒情、叙述性民歌,不采用固定节奏型,节奏较自由,常出现变节奏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深情动听,以独唱和自弹自唱为主。而现今在吐鲁番地区演唱的民歌主要是用于娱乐时所用的歌舞乐民歌。这类民歌采用固定节奏型,节拍规整,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对唱、齐唱或领唱、帮唱为主。
二、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的调式特征
维吾尔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民间音乐作品,大多采用四度—五度调式骨架,具有古代回鹘民间音乐在调式骨架方面的特征。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作品以宫调式为多,徽、商调式次之。而在旋律线走势上则集中表现出中亚绿洲组的特点,以反S型线条最为常见,维吾尔族音乐虽然没有曲首,但在许多民歌的开始部分,可以看出曲首的痕迹。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歌主要以“五声性”旋律为主,这种“五声性”主要指五声音阶特性为主,这种民歌以北方草原音乐和中原汉族音乐为基础的五声调式音阶为主的民歌。主要以Do、Re、Mi、Sol、La五音构成的五声调式。对于这种五声调式旋律,旋律的运动形态和基本音调主要是围绕着主音以基金的方式构成。构成三音列为主的各种变异,而银城关系也很少有大的跳跃,旋律跳跃幅度都在五度范围之内进行流动。
三、吐鲁番维吾尔民歌曲式结构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民歌曲式结构多以方整的二句体或四句体为主的一段曲式结构为主。乐句在第二句和第四句常有重复乐句出现。另外这四句乐句多以起、承、转、合的四句句体结构出现。这充分表现出吐鲁番维吾尔民歌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例如:《古丽亚尔》,该作品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而间奏和前奏部分则是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旋律的变化重复。四乐句之间形成起承转合的句体结构。第三、第四乐句的反复,使得整个乐曲的句体得到了扩充。
又如:《多斯屯买买江》,该作品也是四句体,并且与《古丽亚尔》相同,四句体为起承转合的关系,三、四乐句的反复,扩充整个乐曲的长度。这种结构在吐鲁番维吾尔民歌中十分常见。
四、吐鲁番维吾尔民歌的节奏、节拍特征
维吾尔民歌是以唱词的节奏变化作为行腔的主要根据。维吾尔语的单词重音总是在最后的一个音节上,所以其民间音乐的节奏必然以各种各样的切分为主要特点,致使乐节、乐句甚至乐段都采取抑扬格的形式,在小节中较弱的节奏位置上开始。吐鲁番维吾尔民歌中的节奏型有多种变化形态,其特征是欢快、有力、热烈、欢腾。而在赛乃姆中,这种节奏型的节奏轻微和节拍中原有的节奏强位有较大的不同,两小节为一单元,第一小节第二、三拍出现的切分及第一、二拍上连续出现的两个强音等因素,使这种节奏型富有特色,其节奏特点是慢速是平稳、庄重,在快速时粗犷、有力。如《阿其尔》而在这首作品的散板部分,大多采用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充分表现出维吾尔语的特点采用非固定节奏型的作品,重拍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不鲜明。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节拍的增盈和亏减。这类作品每一乐句结尾处的长音,并无固定长度,每位歌手之间和同一歌手的每次演唱,演奏都会有不同,这种长音可能是由自由延长音而演变而来,采用非固定节奏型的作品。
五、吐鲁番维吾尔民歌的词曲特征
吐鲁番维吾尔民间歌谣的内容非常丰富,笔者从吐鲁番民间歌谣(维文)书中了解到,吐鲁番民间歌谣根据内容分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历史歌谣、劳动歌谣、节日歌谣等类型。从类型可以发现吐鲁番民间歌谣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吐鲁番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吐鲁番维吾尔人民用民间歌谣来表达了对真诚、善良、美丽的歌颂和对封建社会、压迫的反对和斗争。表达了吐鲁番维吾尔人的勇敢、幽默、爱真理,爱团结,最求纯爱的精神。吐鲁番民歌的词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吐鲁番民歌的传统唱词属于吐鲁番民间歌谣,以爱情题材内容为主。这些歌谣的主要唱词为四句一段,押尾韵。在吐鲁番民歌唱词中也发现了很多感叹类衬词,这些衬词可以分有含义衬词和没有含义的衬词。这些衬词在歌曲中原有的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让音乐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具有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共性,同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也具有汉民族等其他民族民歌的音乐文化特征。对其研究要结合其所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客观如实地认识维吾尔族民歌。
基金项目:
本文为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吐鲁番维吾尔民歌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XJEDU060113CO3。
参考文献:
[1]朱培元.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探源——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研究之一[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04).
[2]马成翔.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节奏模式及其应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3]张燕.吐鲁番木卡姆的社会功能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年.
[4]买买吐尔逊·艾山.维吾尔民歌的审美力量[J].新疆艺术,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