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泉州部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和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对泉州部分户外俱乐部负责人深度访谈,对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户外运动 俱乐部 泉州地区 安全管理
户外运动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兴起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结果,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户外运动使人民远离城市的钢筋水泥,怀着恬然心境涌入大自然的怀抱,回归自然放松心情。在补充精力体力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与同伴携手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而户外运动俱乐部往往扮演着户外运动爱好者与大自然中间的纽带角色,在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将影响到户外运动的开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泉州地区部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以及86名参加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进行调查,并以访谈的形式对俱乐部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分析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并提出进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泉州的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泉州市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会员,所调查的俱乐部情况如表1。
2.研究方法。
2.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校内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或者在中国期刊网、中国户外运动等网站上寻找出关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相关活动期刊和研究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本主题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论述,为本主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合理的理论依据,以利于论文的实事求是。
2.2实地访谈法。分别前往泉州各具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进实地访谈调查,专访其专门的俱乐部负责人,了解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行模式、人员配备、活动策划、俱乐部管理章程等经营状况,对这些俱乐部从成立到发展至今有一些答题的了解。
2.3问卷调查法。向7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部分管理者以及员发放调查问卷,发放98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7.96%。
2.4数理统计法。研究中使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问卷数据结果处理,进而获取准确的调查结果,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推理阐述。
二、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1.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通过访谈了解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由户外运动产品经营店组织成立的,以户外运动品牌的影响力组建俱乐部。这种形式的俱乐部既满足了户外爱好者的户外需求也实现了推广其户外产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的目的,例如泉州捷安特户外俱乐部、泉州探路者户外俱乐部;二是以某位或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户外发烧友组建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往往是以此发烧友的办公店所为根据地,许多感兴趣的户外爱好者闻名而来,然后他们自发的组织户外活动,例如泉州大本营户外俱乐部、泉州缘舞自行车户外俱乐部等;三是专业性的户外拓展基地,这种俱乐部以向企业、学校等单位团体提供户外拓展训练为主要业务,他们往往配有比较先进系统的户外装备。如泉州户外拓展等。四是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户外爱好者自发组成的AA制俱乐部,这种组织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相对保守仅限于“交际圈”内的人士,例如泉州翔鹰户外驿站。
2.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业人员的构成。标准的户外俱乐部应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认证书,而也应该具备有达到中国登山协会所规定标准的专业性的户外从业人员。可是泉州市户外俱乐部远没有达到此标准,具有资格证书的教练员少之又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表2。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俱乐部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他们并不是把在俱乐部工作上班作为自己的专业,而仅仅是一项兼职而已。他们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户外技能,平常是在其他行也上班,每当俱乐部有活动时便会来这边一起参加活动,顺便参与组织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是由会员转型而来,他们以前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而是因为参加活动多了也就熟练了,于是渐渐就加入了工作人员的行列。所以总的来说,俱乐部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这些都涉及到了俱乐部整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难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的要求。俱乐部的管理业有些业余,疏于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些都是俱乐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3.俱乐部会员对俱乐部管理的满意度。因为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会员都比较分散,很难全面的进行訪谈了解,所以笔者只是对局部的会员问卷调查,初步得到了表3。
通过上表显示,我们可以大体看出会员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活动场地的选择、教练员的指导等,这说明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在教练员的配备以及策划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可能与泉州市的户外俱乐部多数是以非盈利性俱乐部为主有关,因为这些俱乐部在运作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组织号召作用,而非进行高收费式的俱乐部运作,这也就是导致收入较少,同时几乎都是业余爱好者,使得教练和组织者水平有限。这也就不过俱乐部的收费、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俱乐部产品的性价比等方面比较到位,毕竟收费低,而组织者都是以半公益性质地为会员服务,因此俱乐部很受得会员们的好评。
4.俱乐部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通过调查显示,泉州市户外俱乐部预防户外风险最普遍的两种方式就是通过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这两种方式既保护了户外爱好者们的切身利益也考虑到了俱乐部自身的发展,对意外事故后果的处理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问卷调查发现还是有33.7%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参与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的安全教育,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数据。户外运动自身的危险性和户外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户外活动中紧急情况发生的高频率,如何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积极有效的处理危险状况是俱乐部必须重视的问题。既要完善危险事故的救护工作,也要积极主动的转移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 三、研究结论
1.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营模式主要是非盈利性的,无严格制度规范的爱好者运营模式。
2.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和教练以业余人员为主,专业人士只有7.5%。
3.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需要在教练员配置和策划管理上进行改善,会员对其的满意度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4.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需要在安全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和引进保险机制。
四、对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一些建议
1.政府应该对户外运动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出台积极有效的相关政策支持户外产业,同时也要加大对户外产业的监督。这既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和居民生活水平,也拉动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
2.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俱乐部要主动为自己“正名”,完善向相关部门的注册。摆脱以前的自发松散状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更具规范化和产业化。
3.配备受过系统训练的技术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开发有限的户外资源,摆脱以往的瓶颈,向消费者推出创新性的高品质户外产品,满足户外爱好者的猎奇需求。良好的服务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4.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避免和转移风险。意外事故是威胁俱乐部经营的潜在隐患,俱乐部应该建立转移风险的制度,为会员们购买相关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利益。在防范的同时,也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断提高处理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以此来确保俱乐部的稳定运行。
5.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预防及应急机制,只有一套严谨的应急机制才让更好地更安全地开展户外运动,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户外运动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耿安,郑向敏.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初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学报.2007(12):107—108.
[2]吴耿安.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9):40--41.
[3]谢朝武.我国旅游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8):171-176.
[4]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34—38.
[5]吴耿安,吴倩倩.系统工程学下的户外运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81-83.
作者简介:吴耿安,男(1981.2-)汉族,福建南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安全,体育旅游,休闲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室教育科研项目《户外高风险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A130345) .
关键词:户外运动 俱乐部 泉州地区 安全管理
户外运动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兴起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结果,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户外运动使人民远离城市的钢筋水泥,怀着恬然心境涌入大自然的怀抱,回归自然放松心情。在补充精力体力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与同伴携手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而户外运动俱乐部往往扮演着户外运动爱好者与大自然中间的纽带角色,在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将影响到户外运动的开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泉州地区部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以及86名参加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进行调查,并以访谈的形式对俱乐部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分析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并提出进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泉州的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泉州市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会员,所调查的俱乐部情况如表1。
2.研究方法。
2.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校内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或者在中国期刊网、中国户外运动等网站上寻找出关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相关活动期刊和研究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本主题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论述,为本主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合理的理论依据,以利于论文的实事求是。
2.2实地访谈法。分别前往泉州各具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进实地访谈调查,专访其专门的俱乐部负责人,了解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行模式、人员配备、活动策划、俱乐部管理章程等经营状况,对这些俱乐部从成立到发展至今有一些答题的了解。
2.3问卷调查法。向7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部分管理者以及员发放调查问卷,发放98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7.96%。
2.4数理统计法。研究中使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问卷数据结果处理,进而获取准确的调查结果,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推理阐述。
二、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1.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通过访谈了解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由户外运动产品经营店组织成立的,以户外运动品牌的影响力组建俱乐部。这种形式的俱乐部既满足了户外爱好者的户外需求也实现了推广其户外产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的目的,例如泉州捷安特户外俱乐部、泉州探路者户外俱乐部;二是以某位或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户外发烧友组建的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往往是以此发烧友的办公店所为根据地,许多感兴趣的户外爱好者闻名而来,然后他们自发的组织户外活动,例如泉州大本营户外俱乐部、泉州缘舞自行车户外俱乐部等;三是专业性的户外拓展基地,这种俱乐部以向企业、学校等单位团体提供户外拓展训练为主要业务,他们往往配有比较先进系统的户外装备。如泉州户外拓展等。四是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户外爱好者自发组成的AA制俱乐部,这种组织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相对保守仅限于“交际圈”内的人士,例如泉州翔鹰户外驿站。
2.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业人员的构成。标准的户外俱乐部应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认证书,而也应该具备有达到中国登山协会所规定标准的专业性的户外从业人员。可是泉州市户外俱乐部远没有达到此标准,具有资格证书的教练员少之又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表2。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俱乐部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他们并不是把在俱乐部工作上班作为自己的专业,而仅仅是一项兼职而已。他们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户外技能,平常是在其他行也上班,每当俱乐部有活动时便会来这边一起参加活动,顺便参与组织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是由会员转型而来,他们以前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而是因为参加活动多了也就熟练了,于是渐渐就加入了工作人员的行列。所以总的来说,俱乐部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这些都涉及到了俱乐部整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难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的要求。俱乐部的管理业有些业余,疏于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些都是俱乐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3.俱乐部会员对俱乐部管理的满意度。因为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会员都比较分散,很难全面的进行訪谈了解,所以笔者只是对局部的会员问卷调查,初步得到了表3。
通过上表显示,我们可以大体看出会员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活动场地的选择、教练员的指导等,这说明泉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在教练员的配备以及策划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可能与泉州市的户外俱乐部多数是以非盈利性俱乐部为主有关,因为这些俱乐部在运作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组织号召作用,而非进行高收费式的俱乐部运作,这也就是导致收入较少,同时几乎都是业余爱好者,使得教练和组织者水平有限。这也就不过俱乐部的收费、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俱乐部产品的性价比等方面比较到位,毕竟收费低,而组织者都是以半公益性质地为会员服务,因此俱乐部很受得会员们的好评。
4.俱乐部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通过调查显示,泉州市户外俱乐部预防户外风险最普遍的两种方式就是通过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这两种方式既保护了户外爱好者们的切身利益也考虑到了俱乐部自身的发展,对意外事故后果的处理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问卷调查发现还是有33.7%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参与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的安全教育,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数据。户外运动自身的危险性和户外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户外活动中紧急情况发生的高频率,如何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积极有效的处理危险状况是俱乐部必须重视的问题。既要完善危险事故的救护工作,也要积极主动的转移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 三、研究结论
1.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营模式主要是非盈利性的,无严格制度规范的爱好者运营模式。
2.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和教练以业余人员为主,专业人士只有7.5%。
3.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需要在教练员配置和策划管理上进行改善,会员对其的满意度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4.泉州户外运动俱乐部需要在安全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和引进保险机制。
四、对泉州市户外俱乐部的一些建议
1.政府应该对户外运动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出台积极有效的相关政策支持户外产业,同时也要加大对户外产业的监督。这既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和居民生活水平,也拉动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
2.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俱乐部要主动为自己“正名”,完善向相关部门的注册。摆脱以前的自发松散状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更具规范化和产业化。
3.配备受过系统训练的技术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开发有限的户外资源,摆脱以往的瓶颈,向消费者推出创新性的高品质户外产品,满足户外爱好者的猎奇需求。良好的服务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4.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避免和转移风险。意外事故是威胁俱乐部经营的潜在隐患,俱乐部应该建立转移风险的制度,为会员们购买相关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利益。在防范的同时,也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断提高处理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以此来确保俱乐部的稳定运行。
5.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预防及应急机制,只有一套严谨的应急机制才让更好地更安全地开展户外运动,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户外运动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耿安,郑向敏.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初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学报.2007(12):107—108.
[2]吴耿安.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9):40--41.
[3]谢朝武.我国旅游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8):171-176.
[4]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34—38.
[5]吴耿安,吴倩倩.系统工程学下的户外运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81-83.
作者简介:吴耿安,男(1981.2-)汉族,福建南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安全,体育旅游,休闲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室教育科研项目《户外高风险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A130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