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活动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成立了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基层教研组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开展活动不深入
由于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学校教研组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每学年伊始,学校领导任命一名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教研工作,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每月例行检查本学科教师的教案和听课记录,每月组织本学科教师听一两节所谓的公开课,这就是目前多数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样一来,许多学校教研活动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个样,周而复始,流于形式,没有多大发展和变化,使教研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整体素质差,缺少学科骨干带头人
当前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缺少教学经验,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有的虽受过高等教育,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驾轻就熟的传统套数,不注意钻研教材,进修业务,导致自身的教育素质日趋下降。再加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不肯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后继乏人,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三)对教师的评价体制单一,缺乏教师团队精神
当前,大多数学校也进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又不完善、不规范和不成熟,使改革不伦不类,有的学校甚至改革的目的和性质逐渐被扭曲。如教师的住房分配、教学成果奖、评先推优、履职晋级、调岗、末尾淘汰等,单一的以个人教学成绩为主进行排名论次,致使教师的改革压力和心理压相当大。平时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时,大多数教师显得很保守和自我封闭,不愿指出其他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肯谈自己好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一来,教师之间就很少真正得到互相学习与交流、互补与合作、促进与提高,开展教研活动成了一种例行任务,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师教研观念落后,缺乏研究和创新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很难从应试教育的“阴影”和“陉圈”中解脱出来,教师只为“升学率”而教,学生只为“升学率”而学。一些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求参与”,而是“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教研,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热情。
(五)教研工作主动性弱,活动开展缺乏活力
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与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与交流。对课的研讨处于浅层次,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组群体效益得不到发挥。即使有研讨也只是停留在“讨论”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学校教研活动解决办法和策略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动教研工作开展
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基本上都在围绕着学校的办学机制、办学思想和对教师的评价体制的“指挥棒”在运作。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首先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把学校工作重点由如何提高“升学率”转变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本地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教研活动,逐步完善对教师实行全方位评价的评价机制。
(二)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日新月异,大力倡导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数学教师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敏锐、观念要更新、教法要新颖,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教师应逐步彻底从自我保守、封闭、自以为是、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的陈旧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价值观、人生观,结合本地教学实际,把教研活动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与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首先,要切实解决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尊重、信任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教师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和竞争合作的校风、教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其次,要千方百计提高师资质量,采用内外结合的多种形式提高师资水平。
(四)完善制度建设,突出重点工作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形成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印发《教研组工作手册》,以规范教研组台账记录。把制度的建设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使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同时,增强计划的指导性和有效性。计划到周、落实到人,人手一份、公布上墙;要求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科组每周月一节公开课,有一个研究专题,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研资源库
要把检测评估的指导思想建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科素质的基准上,纠正唯“知识”“升学”的误导。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教研全过程的检测评估,看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控。
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尽可能形成电子文档,建成电子资源库,供教师随时查阅。这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学习、去研讨,同时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
一、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开展活动不深入
由于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学校教研组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每学年伊始,学校领导任命一名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教研工作,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每月例行检查本学科教师的教案和听课记录,每月组织本学科教师听一两节所谓的公开课,这就是目前多数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样一来,许多学校教研活动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个样,周而复始,流于形式,没有多大发展和变化,使教研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整体素质差,缺少学科骨干带头人
当前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缺少教学经验,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有的虽受过高等教育,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驾轻就熟的传统套数,不注意钻研教材,进修业务,导致自身的教育素质日趋下降。再加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不肯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后继乏人,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三)对教师的评价体制单一,缺乏教师团队精神
当前,大多数学校也进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又不完善、不规范和不成熟,使改革不伦不类,有的学校甚至改革的目的和性质逐渐被扭曲。如教师的住房分配、教学成果奖、评先推优、履职晋级、调岗、末尾淘汰等,单一的以个人教学成绩为主进行排名论次,致使教师的改革压力和心理压相当大。平时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时,大多数教师显得很保守和自我封闭,不愿指出其他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肯谈自己好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一来,教师之间就很少真正得到互相学习与交流、互补与合作、促进与提高,开展教研活动成了一种例行任务,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师教研观念落后,缺乏研究和创新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很难从应试教育的“阴影”和“陉圈”中解脱出来,教师只为“升学率”而教,学生只为“升学率”而学。一些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求参与”,而是“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教研,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热情。
(五)教研工作主动性弱,活动开展缺乏活力
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与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与交流。对课的研讨处于浅层次,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组群体效益得不到发挥。即使有研讨也只是停留在“讨论”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学校教研活动解决办法和策略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动教研工作开展
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基本上都在围绕着学校的办学机制、办学思想和对教师的评价体制的“指挥棒”在运作。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首先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把学校工作重点由如何提高“升学率”转变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本地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教研活动,逐步完善对教师实行全方位评价的评价机制。
(二)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日新月异,大力倡导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数学教师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敏锐、观念要更新、教法要新颖,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教师应逐步彻底从自我保守、封闭、自以为是、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的陈旧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价值观、人生观,结合本地教学实际,把教研活动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与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首先,要切实解决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尊重、信任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教师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和竞争合作的校风、教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其次,要千方百计提高师资质量,采用内外结合的多种形式提高师资水平。
(四)完善制度建设,突出重点工作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形成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印发《教研组工作手册》,以规范教研组台账记录。把制度的建设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使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同时,增强计划的指导性和有效性。计划到周、落实到人,人手一份、公布上墙;要求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科组每周月一节公开课,有一个研究专题,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研资源库
要把检测评估的指导思想建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科素质的基准上,纠正唯“知识”“升学”的误导。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教研全过程的检测评估,看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控。
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尽可能形成电子文档,建成电子资源库,供教师随时查阅。这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学习、去研讨,同时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