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慈善家》:紫江公益基金会去年7月份注册成立,最开始的公益活动以资助科研项目、青少年教育和扶贫帮困为主,而现在,基金会牵头成立CSR联盟,打造互联网+公益的体验式平台即“幸福5号”公共空间,诸多转型举措引起业界关注。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
陈琳:基金会一直在思考发展的方向,以及怎样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合适、最需要的地方。扶贫帮困,行业内已经有很多基金会在做了,也做得相当成熟。基于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客观条件还不允许我们做一家运作型的基金会,即使做,影响力也很有限。如果做资助型基金会,也只能小范围去尝试。因此,我们将战略目标定位于社会发展和公益意识启蒙,以此来进行行业推动,比如“益讲堂”是做行业传播,“幸福五号”是做公益空间,紫竹国家高新区的CSR联盟则是从企业出发,为白领解决一些根本的社会问题。
《中国慈善家》:紫江集团从1994年开始涉足公益,资助希望小学、设立奖学金等等,现在的公益环境跟二十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基金会做出现在的战略定位有哪些先决条件?
陈琳:过去一年,全国累计注册基金会4871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47家,非公募基金会3324家。特别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之后,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可以乐观地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金会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可以说,公益慈善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慢慢精细化了。紫江基金会在这个时候诞生,跟这样的时代去结合,时机非常对,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基金会的战略定位清晰之后,今年3月份我们开始筹备CSR联盟。根据前期调研,我们发现,高新区内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做公益的热情都很高,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哪些公益机构靠谱。针对这一需求,我们打造了“幸福五号”这个公益交流空间,希望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让公益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先个体跟个体的隔阂。
《中国慈善家》:紫江公益基金会在发展战略上,是把社区和企业结合起来,更大程度上运用了社区公益的理念,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琳:紫竹国家高新区有“东方硅谷”的美誉,所以紫江基金会分析了解了硅谷基金会的运作机制以及运作的项目,并思考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硅谷基金会所在的公益环境更为成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参与公益方面都有长久的积累。在中国,在紫竹,我们认为从CSR这个层面先去做推广,再逐步深入到社区,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有了快乐的员工才有快乐的企业,企业和员工是相辅相成的。
CSR联盟的成立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了解了高新区内这些企业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本身就有着非常多的公益积累。基金会在高新区想要找一个比较有力的切入点的话,汇集并整合这些良好的公益资源是上上选,于是就有了CSR联盟。
《中国慈善家》:高新区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各自的领域也不相同,把他们放在一起之后,基金会要如何实现专业化,给企业提供实质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开展很好的项目呢?
陈琳:你观察得非常准确。我们在和企业开会时,能明显感受到每一家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但也正因为不一样,才能碰撞出一些平常看不到的火花。外企有他们的固有思维,国企也有他们的方式方法,把他们放在一起,可以让国企感受到外商开放的氛围,也能让外企更接地气。
在搭建这个联盟的架构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在CSR这一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好,筹备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在向我们靠近。比如说《WTO经济导刊》,他们一直专注于企业CSR的指导,今后我们将邀请相关专家来为联盟成员讲课,请CSR经理人或是做CSR决策的人来进行分享。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要扮演的是一个整合资源、提供资源的角色,而不是冲到第一线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让CSR联盟自己去运作项目,基金会则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CSR部门的职能是什么?是通过公益,让公司的形象有正面的提升。那是不是需要媒体的曝光?每一个CSR部门都有一个固定的预算,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集中、放大,那大家曝光的机会是不是更大?比如说高新区内可口可乐要做一个水资源的项目,至纯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业务范围内的水资源处理其实和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理念相似,两家目标相通,那是不是可以把各自CSR的预算用在相同的目标上,去做更大的事情,有更大的声音?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大家的地理距离或许不近,但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把大家拉到一起,通过对彼此企业的认识,就可能发现彼此价值观和目标有相像之处,那是不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一个发起的动作,提供平台,大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互相借鉴的氛围。
《中国慈善家》:在“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的组织架构上,紫江基金会作为联盟的主席,其责任和功能如何实现?联盟的副主席、秘书处等职位的设置有哪些考量?
陈琳:鉴于联盟是由基金会来推动的,而基金会有非营利的属性,因此,我们决定由基金会牵头,让大家知道基金会是来配套协助联盟运作的,邀请企业加入进来不是为了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利益。
我们邀请了企业的高管作为联盟副主席,因为企业的CSR部门要开展工作,必须得到高管的支持。为什么要有秘书处?基金会要起到资源整合、支持的作用,具体将项目落地并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希望由一群专门在做CSR的、或者住在紫竹国家高新区大家庭这块土地上的人来做,这样他们能够更深切体会在紫竹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什么资源是可以合作的,而需要什么资源则可以通过基金会跟外界对接。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链。
《中国慈善家》:目前CSR联盟有18家盟友,不只涉及到他们的CSR部门,还有高管。在筹备过程中同他们的对接顺利么?这18家盟友是怎么来的? 陈琳:紫竹的商业运作模式非常成熟,高新区商会和团委都非常给力。商会一直以来和区内企业高管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团委深耕青年工作多年,联系高新区十几家企业团支部,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在他们的帮忙和沟通之下,大家知道了这个CSR联盟。
这18家会员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发放了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诸如“加入的意愿”、“关注的话题”、“希望联盟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调查表最后有各企业部门主管的签名作保证。所以最后18家企业的加盟都是经过主管认可的,自愿参与到这样一个平台。
当然也有不顺利的地方,比如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认识、理念的不同,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沟通和了解。我们成立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希望让员工更快乐,让企业更高效、更被认同,因此,我们相信,只要在这个方向上能达成一致,就能走到一起。
《中国慈善家》:《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中有一条:园区成为撬动企业履责的新杠杆,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集群效应。苏州工业园区也在2010年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紫江公益基金会牵头成立的联盟有什么不同?
陈琳:我看过他们的资料,做了一些参考。从他们开展的活动内容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如他们针对职工的实际需求做的“关爱职场妈妈”项目等。
但是,从机制、体制上,两家是不一样的。在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紫竹国家高新区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投资,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工作效率、用人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这是民营企业的魅力所在。
除了这些优势,紫竹国家高新区的服务质量更是吸引着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与其他园区相比,紫竹国家高新区有很多短板,例如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多知名企业依然选择入驻紫竹,原因很简单—服务好,办事效率高。
紫江基金会牵头成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是一个开放中立的平台。联盟成立之后,做了几项工作。第一,把课堂办起来,在高新区企业里普及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这是联盟对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二,把组织建起来,针对不同议题发起一些专业小组,比如供应链管理、员工关怀、社区公益事业等;第三,把沟通做起来,希望通过跟社会沟通,告知社会CSR联盟在高新区开展了什么工作,带来什么变化;第四,把共享做起来,将高新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思考、经验、模式分享给更多园区,形成园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中国慈善家》:所以紫江基金会的战略和工作贵在精准?
陈琳:是的,基金会目前以精益公益为经营理念。精益管理的定义是制造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成本最优;效益最大化。精益公益的核心理念则是用“有限的公益资源创造无限的社会价值”。基金会所有的资源以及经费都来自社会,如何妥善使用这笔宝贵的资产,并且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将其转化成有意义的影响力投资,便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们认为只有准确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才能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因此,紫江基金会在客观评估自身条件及大环境后,决定将战略目标定位于社会发展和公益意识启蒙,做行业推动,依托紫竹国家高新区来发挥集合影响力。
同等重要的,紫江基金会强调人的重要性。基金会采用“项目制”,建立扁平化的人事架构,以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让项目负责人自动自发地从运营、精益的角度来考虑日常工作中的经费预算、方案制定、沟通协调、传播推广等,对所负责项目的质量、费用等全面负责,真正把“市场导向、结果导向”在基金会内部的组织架构包括流程上体现并固化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经营者,是利益共同体、目标共同体,大家会为了目标价值的最大化而出力。同时,我们建立项目评估机制。通过项目评估机制而立项开展的项目,哪怕失败,也不需要员工承担任何损失。另外,定期的专业培训也是我们提升机构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陈琳:基金会一直在思考发展的方向,以及怎样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合适、最需要的地方。扶贫帮困,行业内已经有很多基金会在做了,也做得相当成熟。基于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客观条件还不允许我们做一家运作型的基金会,即使做,影响力也很有限。如果做资助型基金会,也只能小范围去尝试。因此,我们将战略目标定位于社会发展和公益意识启蒙,以此来进行行业推动,比如“益讲堂”是做行业传播,“幸福五号”是做公益空间,紫竹国家高新区的CSR联盟则是从企业出发,为白领解决一些根本的社会问题。
《中国慈善家》:紫江集团从1994年开始涉足公益,资助希望小学、设立奖学金等等,现在的公益环境跟二十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基金会做出现在的战略定位有哪些先决条件?
陈琳:过去一年,全国累计注册基金会4871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47家,非公募基金会3324家。特别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之后,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可以乐观地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金会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可以说,公益慈善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慢慢精细化了。紫江基金会在这个时候诞生,跟这样的时代去结合,时机非常对,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基金会的战略定位清晰之后,今年3月份我们开始筹备CSR联盟。根据前期调研,我们发现,高新区内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做公益的热情都很高,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哪些公益机构靠谱。针对这一需求,我们打造了“幸福五号”这个公益交流空间,希望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让公益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先个体跟个体的隔阂。
《中国慈善家》:紫江公益基金会在发展战略上,是把社区和企业结合起来,更大程度上运用了社区公益的理念,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琳:紫竹国家高新区有“东方硅谷”的美誉,所以紫江基金会分析了解了硅谷基金会的运作机制以及运作的项目,并思考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硅谷基金会所在的公益环境更为成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参与公益方面都有长久的积累。在中国,在紫竹,我们认为从CSR这个层面先去做推广,再逐步深入到社区,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有了快乐的员工才有快乐的企业,企业和员工是相辅相成的。
CSR联盟的成立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了解了高新区内这些企业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本身就有着非常多的公益积累。基金会在高新区想要找一个比较有力的切入点的话,汇集并整合这些良好的公益资源是上上选,于是就有了CSR联盟。
《中国慈善家》:高新区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各自的领域也不相同,把他们放在一起之后,基金会要如何实现专业化,给企业提供实质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开展很好的项目呢?
陈琳:你观察得非常准确。我们在和企业开会时,能明显感受到每一家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但也正因为不一样,才能碰撞出一些平常看不到的火花。外企有他们的固有思维,国企也有他们的方式方法,把他们放在一起,可以让国企感受到外商开放的氛围,也能让外企更接地气。
在搭建这个联盟的架构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在CSR这一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好,筹备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在向我们靠近。比如说《WTO经济导刊》,他们一直专注于企业CSR的指导,今后我们将邀请相关专家来为联盟成员讲课,请CSR经理人或是做CSR决策的人来进行分享。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要扮演的是一个整合资源、提供资源的角色,而不是冲到第一线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让CSR联盟自己去运作项目,基金会则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CSR部门的职能是什么?是通过公益,让公司的形象有正面的提升。那是不是需要媒体的曝光?每一个CSR部门都有一个固定的预算,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集中、放大,那大家曝光的机会是不是更大?比如说高新区内可口可乐要做一个水资源的项目,至纯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业务范围内的水资源处理其实和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理念相似,两家目标相通,那是不是可以把各自CSR的预算用在相同的目标上,去做更大的事情,有更大的声音?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大家的地理距离或许不近,但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把大家拉到一起,通过对彼此企业的认识,就可能发现彼此价值观和目标有相像之处,那是不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一个发起的动作,提供平台,大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互相借鉴的氛围。
《中国慈善家》:在“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的组织架构上,紫江基金会作为联盟的主席,其责任和功能如何实现?联盟的副主席、秘书处等职位的设置有哪些考量?
陈琳:鉴于联盟是由基金会来推动的,而基金会有非营利的属性,因此,我们决定由基金会牵头,让大家知道基金会是来配套协助联盟运作的,邀请企业加入进来不是为了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利益。
我们邀请了企业的高管作为联盟副主席,因为企业的CSR部门要开展工作,必须得到高管的支持。为什么要有秘书处?基金会要起到资源整合、支持的作用,具体将项目落地并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希望由一群专门在做CSR的、或者住在紫竹国家高新区大家庭这块土地上的人来做,这样他们能够更深切体会在紫竹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什么资源是可以合作的,而需要什么资源则可以通过基金会跟外界对接。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链。
《中国慈善家》:目前CSR联盟有18家盟友,不只涉及到他们的CSR部门,还有高管。在筹备过程中同他们的对接顺利么?这18家盟友是怎么来的? 陈琳:紫竹的商业运作模式非常成熟,高新区商会和团委都非常给力。商会一直以来和区内企业高管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团委深耕青年工作多年,联系高新区十几家企业团支部,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在他们的帮忙和沟通之下,大家知道了这个CSR联盟。
这18家会员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发放了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诸如“加入的意愿”、“关注的话题”、“希望联盟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调查表最后有各企业部门主管的签名作保证。所以最后18家企业的加盟都是经过主管认可的,自愿参与到这样一个平台。
当然也有不顺利的地方,比如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认识、理念的不同,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沟通和了解。我们成立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希望让员工更快乐,让企业更高效、更被认同,因此,我们相信,只要在这个方向上能达成一致,就能走到一起。
《中国慈善家》:《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中有一条:园区成为撬动企业履责的新杠杆,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集群效应。苏州工业园区也在2010年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紫江公益基金会牵头成立的联盟有什么不同?
陈琳:我看过他们的资料,做了一些参考。从他们开展的活动内容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如他们针对职工的实际需求做的“关爱职场妈妈”项目等。
但是,从机制、体制上,两家是不一样的。在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紫竹国家高新区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投资,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工作效率、用人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这是民营企业的魅力所在。
除了这些优势,紫竹国家高新区的服务质量更是吸引着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与其他园区相比,紫竹国家高新区有很多短板,例如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多知名企业依然选择入驻紫竹,原因很简单—服务好,办事效率高。
紫江基金会牵头成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是一个开放中立的平台。联盟成立之后,做了几项工作。第一,把课堂办起来,在高新区企业里普及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这是联盟对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二,把组织建起来,针对不同议题发起一些专业小组,比如供应链管理、员工关怀、社区公益事业等;第三,把沟通做起来,希望通过跟社会沟通,告知社会CSR联盟在高新区开展了什么工作,带来什么变化;第四,把共享做起来,将高新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思考、经验、模式分享给更多园区,形成园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中国慈善家》:所以紫江基金会的战略和工作贵在精准?
陈琳:是的,基金会目前以精益公益为经营理念。精益管理的定义是制造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成本最优;效益最大化。精益公益的核心理念则是用“有限的公益资源创造无限的社会价值”。基金会所有的资源以及经费都来自社会,如何妥善使用这笔宝贵的资产,并且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将其转化成有意义的影响力投资,便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们认为只有准确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才能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因此,紫江基金会在客观评估自身条件及大环境后,决定将战略目标定位于社会发展和公益意识启蒙,做行业推动,依托紫竹国家高新区来发挥集合影响力。
同等重要的,紫江基金会强调人的重要性。基金会采用“项目制”,建立扁平化的人事架构,以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让项目负责人自动自发地从运营、精益的角度来考虑日常工作中的经费预算、方案制定、沟通协调、传播推广等,对所负责项目的质量、费用等全面负责,真正把“市场导向、结果导向”在基金会内部的组织架构包括流程上体现并固化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经营者,是利益共同体、目标共同体,大家会为了目标价值的最大化而出力。同时,我们建立项目评估机制。通过项目评估机制而立项开展的项目,哪怕失败,也不需要员工承担任何损失。另外,定期的专业培训也是我们提升机构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