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国从1911年成立到1949年终结,通常我们将这期间所生产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民国家具。这里面又可分为“民国仿”家具和“民国式”家具,前者即民国期间仿制的明清家具和西洋家具,后者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国家具与清代家具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民国家具比清代家具洋气。这种“洋气”反映在家具上,就出现了中西“杂交”的现象,或曰崇洋时尚。目前民国家具从五个方面表现出它收藏的价值:
1年代。民国至今将近百年了,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革,人们的政治观念在变,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由抵制变为“西为中用”。从国家体制,到服饰发型、建筑家具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民国家具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短短四十多年间形成了一种时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捧,有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符号和审美体系,这些要素使得民国家具有了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当前在旧货市场流通的古旧家具,主要是民国硬木家具,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沉淀,具备了艺术品成为藏品的底限,其正处于“旧品残值流通阶段”或“旧品变藏品阶段”,颇有收藏空间。
2材质。在清末民国初期,家具的用料还是承袭清代的酸枝木、花梨木为主的格局。但此间原本不被我们中国人所重视的榉木、柚木家具都逐渐风行起来,这完全是洋为中用的结果。
受西方的影响,民国家具开始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夹板表面覆贴各种珍贵木纹,追求名贵。除了木材,玻璃成为那一时期制作家具最重要的材料。比如民国客厅中,沙发、牌桌、茶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大件家具——陈列柜,柜的迎面和侧面一般均由玻璃组成,用来摆设珍稀艺术品或书籍以供观瞻,同时又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在原来没有挡板的地方装上玻璃,增加了密闭性;将原来的实木板件改为玻璃,又增添了通透性。同时,玻璃的使用也使得家具整体显得很“洋气”。一些橱柜的柜门上还用上了彩色玻璃,使得私密性和装饰趣味又添一层。民国时期还有瓷砖的介入,多用于餐厅、厨房的家具和墙面,少部分则用于铺地,上面印制漂亮的花纹和鲜艳的色彩。
3品相。民国家具可以说是19世纪初叶的“混血儿”,既有豪华富贵洋里洋气的,也有俗里俗气的,更有非驴非马不可思议的。按品相,可分为三类:(1)复制派。民国家具很大程度上是欧式古典家具在中国的复制。人们追捧西式家具,文化阶层追求原汁原味。很多家具是直接按照外国杂志上的照片生产出来的。在民国家具中,流传最多的就是在国外被称为“边椅”的餐用椅,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样式繁多,不可胜计。与国外不同的是,民国时期的餐椅酸枝木、花梨木占了很多,而国外的餐用椅多是桃花心木、椴木等。另一种纯舶来的复制家具是沙发。现在看到的老家具中凡是沙发都是民国时期的产物。(2)改良派。以海派家具为主,即俗称的上海老家具。民国海派家具不仅代表一个时代,也代表这个时代中国家具的最高水平。其在用料上延续了明清家具的理念,以硬木为主、酱红底色雍容富贵。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样,品种有三门大橱、五斗橱、梳妆台、三摇镜、玻璃橱、窗头柜、独脚圆台和床等。卧室里床由繁变简,床从单边上改为双边上,强调舒适和实用,梳妆台变繁复,椅子脱离了明清“灯挂”样式,椅背欹斜、椅腿或“三弯”或用机械镟木等,另有牌桌、大衣柜的引进,器形尺码较之原先均放大,如大衣柜、陈列柜等高都在两米多,这与洋建筑的房间宽大有关。此外像西洋彩玻璃、磨边镜子、西洋花饰等也被大量采用。海派家具不仅领导了时尚,也体现了中国工匠的智慧,为中国传统家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3)杂交派。多指一些土洋结合的家具,中西元素糅合地相当生硬,艺术水准很低。
4稀有性。民国家具由于年代近,存世量比较大,但是风格独特的家具却往往显得凤毛麟角。虽然由于仿制成本高,民国家具的赝品并不多,但是近年来民国家具的价格走势一路飙高,出现了很多嫁接的仿造品或者变造品。所以收藏的时候要注意“去伪存真”。
5完整性。民国家具经过近一百年的时间,不少家具因使用过程中的损坏而导致了局部的残次,这也是民国家具的一个特征。从收藏和投资角度讲,收藏完好而没有缺失的家具应该是首选。当然,一些像拉手、铜饰等有小缺失的可以暂付阙如,还有一些家具看似已散了架,但只要不缺主要的部件,就能整旧如旧。
民国家具与清代家具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民国家具比清代家具洋气。这种“洋气”反映在家具上,就出现了中西“杂交”的现象,或曰崇洋时尚。目前民国家具从五个方面表现出它收藏的价值:
1年代。民国至今将近百年了,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革,人们的政治观念在变,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由抵制变为“西为中用”。从国家体制,到服饰发型、建筑家具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民国家具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短短四十多年间形成了一种时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捧,有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符号和审美体系,这些要素使得民国家具有了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当前在旧货市场流通的古旧家具,主要是民国硬木家具,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沉淀,具备了艺术品成为藏品的底限,其正处于“旧品残值流通阶段”或“旧品变藏品阶段”,颇有收藏空间。
2材质。在清末民国初期,家具的用料还是承袭清代的酸枝木、花梨木为主的格局。但此间原本不被我们中国人所重视的榉木、柚木家具都逐渐风行起来,这完全是洋为中用的结果。
受西方的影响,民国家具开始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夹板表面覆贴各种珍贵木纹,追求名贵。除了木材,玻璃成为那一时期制作家具最重要的材料。比如民国客厅中,沙发、牌桌、茶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大件家具——陈列柜,柜的迎面和侧面一般均由玻璃组成,用来摆设珍稀艺术品或书籍以供观瞻,同时又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在原来没有挡板的地方装上玻璃,增加了密闭性;将原来的实木板件改为玻璃,又增添了通透性。同时,玻璃的使用也使得家具整体显得很“洋气”。一些橱柜的柜门上还用上了彩色玻璃,使得私密性和装饰趣味又添一层。民国时期还有瓷砖的介入,多用于餐厅、厨房的家具和墙面,少部分则用于铺地,上面印制漂亮的花纹和鲜艳的色彩。
3品相。民国家具可以说是19世纪初叶的“混血儿”,既有豪华富贵洋里洋气的,也有俗里俗气的,更有非驴非马不可思议的。按品相,可分为三类:(1)复制派。民国家具很大程度上是欧式古典家具在中国的复制。人们追捧西式家具,文化阶层追求原汁原味。很多家具是直接按照外国杂志上的照片生产出来的。在民国家具中,流传最多的就是在国外被称为“边椅”的餐用椅,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样式繁多,不可胜计。与国外不同的是,民国时期的餐椅酸枝木、花梨木占了很多,而国外的餐用椅多是桃花心木、椴木等。另一种纯舶来的复制家具是沙发。现在看到的老家具中凡是沙发都是民国时期的产物。(2)改良派。以海派家具为主,即俗称的上海老家具。民国海派家具不仅代表一个时代,也代表这个时代中国家具的最高水平。其在用料上延续了明清家具的理念,以硬木为主、酱红底色雍容富贵。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样,品种有三门大橱、五斗橱、梳妆台、三摇镜、玻璃橱、窗头柜、独脚圆台和床等。卧室里床由繁变简,床从单边上改为双边上,强调舒适和实用,梳妆台变繁复,椅子脱离了明清“灯挂”样式,椅背欹斜、椅腿或“三弯”或用机械镟木等,另有牌桌、大衣柜的引进,器形尺码较之原先均放大,如大衣柜、陈列柜等高都在两米多,这与洋建筑的房间宽大有关。此外像西洋彩玻璃、磨边镜子、西洋花饰等也被大量采用。海派家具不仅领导了时尚,也体现了中国工匠的智慧,为中国传统家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3)杂交派。多指一些土洋结合的家具,中西元素糅合地相当生硬,艺术水准很低。
4稀有性。民国家具由于年代近,存世量比较大,但是风格独特的家具却往往显得凤毛麟角。虽然由于仿制成本高,民国家具的赝品并不多,但是近年来民国家具的价格走势一路飙高,出现了很多嫁接的仿造品或者变造品。所以收藏的时候要注意“去伪存真”。
5完整性。民国家具经过近一百年的时间,不少家具因使用过程中的损坏而导致了局部的残次,这也是民国家具的一个特征。从收藏和投资角度讲,收藏完好而没有缺失的家具应该是首选。当然,一些像拉手、铜饰等有小缺失的可以暂付阙如,还有一些家具看似已散了架,但只要不缺主要的部件,就能整旧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