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姨今年78岁了,家中有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妈妈说它的年纪比我的都还要大,我今年四十多岁了,而这台缝纫机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妈妈家有姐妹三人,只有大姨的气质最好。姨妈1960年参加工作,在百货公司的办公室里当打字员,那个时候,打字员是多么神气的工作啊,单位领导的重要文件都要经过她的手打印出来,妈妈和小姨妈十分羡慕。究其原因,那时候的大姨长得漂亮,1.6米的身高,白净的肤色,一对大眼睛闪闪发亮,人又十分有灵气,可以说她几乎遗传了外公外婆的所有优点,不像妈妈和小姨,一个皮肤黑,一个个子不高。
当时大姨之所以被百货公司看上,除了长得漂亮外,还写得一手好字,是个初中毕业生。她告诉我,当时大家毕业多半都进了食品公司,漂亮一点的就进百货公司,不少进了食品公司的,后来都成了“胖娃娃”。小姨后来进了市区的一家机械厂,妈妈因为能歌善舞,进了机关幼儿园当老师。
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每人每年的数量有限,而买肥皂、布匹等生活用品都需要用票,否则就算有钱也买不了,更谈不上缝纫机,不仅需要的票多,还得排号。
妈妈姐妹三人用两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凑齐了需要的票,合伙买了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大姨家的条件好一些,票和钱都出了三分之二,缝纫机自然就放在了她家。缝纫机买回来后,大家都十分高兴,当宝贝似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觉得终于可以自己制作衣服了。大姨还专门用一条很好看的方巾盖在缝纫机上。妈妈和小姨一有空就去大姨家练习踩缝纫机,学习穿针、上线……一个月过去了,她们能基本熟练使用缝纫机了,一年后,三姐妹又学会了裁剪衣服等。
缝纫机真是个宝,用得多了,大人小孩的衣服都能做得很顺手。只要有空,妈妈和小姨都会抱着一口袋图样各色的布料去大姨家,有时要待上一天才回来,大姨不仅和她们讨论,还会做好午饭,邀她们一起吃。妈妈还经常买各种布料给我们姐妹俩做裙子,还用花线在衣服上做出各种花朵、小鸟、蝴蝶,我和妹妹穿着十分得意,班里和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十分羡慕。
后来我们长大了,相继到了上高中和工作的年龄,姨妈也不用缝纫机了,干脆就将缝纫机搬到了我家。妈妈就帮邻居补补、改改衣服,从不收費用。后来我到重庆工作,妈妈又将缝纫机托运到重庆。妈妈说已经用了四十多年了,习惯了,舍不得扔掉。之后我调回成都,妈妈又将缝纫机运回成都。为了妈妈方便,我曾建议买一台电动缝纫机,妈妈坚决不同意。她说舍不得,机器又没有坏,还开玩笑说跟她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怎么能够嫌弃。
我调回成都半年后,缝纫机就不怎么转动了,妈妈不懂技术,就老是往机器里上油,可加了油也不转,妈妈急得不行,四处打听哪里有修缝纫机的师傅。
有一天,妈妈去市场买菜,看见一个女同志拿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专修缝纫机”,妈妈喜出望外,询问后,留下了自己的电话。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师傅,自称姓马。妈妈把他请到缝纫机前,师傅左看右看,让妈妈去烧一壶开水,用开水冲洗了十多分钟,换下几个零件。机器倒是修好了,却收了妈妈400元,妈妈心疼得没办法,却也只能让师傅拿走了。
虽说心疼,妈妈却不生气。机器修好后,妈妈又重操旧业,为邻居们缝缝补补。她还为我们家的三个小孩每人做了一床被子,不仅要设计图案,还要裁剪,很是费工夫。
缝纫机还陪着妈妈战斗着,妈妈也更加爱护它,这是她的老搭档,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各种衣物穿在身上。妈妈的生活中多了不少乐趣,还锻炼了自己的手脚。我们也觉得,只要老人开心,愿意忙活,就随她的意,只要她觉得开心、幸福就好。
妈妈家有姐妹三人,只有大姨的气质最好。姨妈1960年参加工作,在百货公司的办公室里当打字员,那个时候,打字员是多么神气的工作啊,单位领导的重要文件都要经过她的手打印出来,妈妈和小姨妈十分羡慕。究其原因,那时候的大姨长得漂亮,1.6米的身高,白净的肤色,一对大眼睛闪闪发亮,人又十分有灵气,可以说她几乎遗传了外公外婆的所有优点,不像妈妈和小姨,一个皮肤黑,一个个子不高。
当时大姨之所以被百货公司看上,除了长得漂亮外,还写得一手好字,是个初中毕业生。她告诉我,当时大家毕业多半都进了食品公司,漂亮一点的就进百货公司,不少进了食品公司的,后来都成了“胖娃娃”。小姨后来进了市区的一家机械厂,妈妈因为能歌善舞,进了机关幼儿园当老师。
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每人每年的数量有限,而买肥皂、布匹等生活用品都需要用票,否则就算有钱也买不了,更谈不上缝纫机,不仅需要的票多,还得排号。
妈妈姐妹三人用两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凑齐了需要的票,合伙买了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大姨家的条件好一些,票和钱都出了三分之二,缝纫机自然就放在了她家。缝纫机买回来后,大家都十分高兴,当宝贝似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觉得终于可以自己制作衣服了。大姨还专门用一条很好看的方巾盖在缝纫机上。妈妈和小姨一有空就去大姨家练习踩缝纫机,学习穿针、上线……一个月过去了,她们能基本熟练使用缝纫机了,一年后,三姐妹又学会了裁剪衣服等。
缝纫机真是个宝,用得多了,大人小孩的衣服都能做得很顺手。只要有空,妈妈和小姨都会抱着一口袋图样各色的布料去大姨家,有时要待上一天才回来,大姨不仅和她们讨论,还会做好午饭,邀她们一起吃。妈妈还经常买各种布料给我们姐妹俩做裙子,还用花线在衣服上做出各种花朵、小鸟、蝴蝶,我和妹妹穿着十分得意,班里和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十分羡慕。
后来我们长大了,相继到了上高中和工作的年龄,姨妈也不用缝纫机了,干脆就将缝纫机搬到了我家。妈妈就帮邻居补补、改改衣服,从不收費用。后来我到重庆工作,妈妈又将缝纫机托运到重庆。妈妈说已经用了四十多年了,习惯了,舍不得扔掉。之后我调回成都,妈妈又将缝纫机运回成都。为了妈妈方便,我曾建议买一台电动缝纫机,妈妈坚决不同意。她说舍不得,机器又没有坏,还开玩笑说跟她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怎么能够嫌弃。
我调回成都半年后,缝纫机就不怎么转动了,妈妈不懂技术,就老是往机器里上油,可加了油也不转,妈妈急得不行,四处打听哪里有修缝纫机的师傅。
有一天,妈妈去市场买菜,看见一个女同志拿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专修缝纫机”,妈妈喜出望外,询问后,留下了自己的电话。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师傅,自称姓马。妈妈把他请到缝纫机前,师傅左看右看,让妈妈去烧一壶开水,用开水冲洗了十多分钟,换下几个零件。机器倒是修好了,却收了妈妈400元,妈妈心疼得没办法,却也只能让师傅拿走了。
虽说心疼,妈妈却不生气。机器修好后,妈妈又重操旧业,为邻居们缝缝补补。她还为我们家的三个小孩每人做了一床被子,不仅要设计图案,还要裁剪,很是费工夫。
缝纫机还陪着妈妈战斗着,妈妈也更加爱护它,这是她的老搭档,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各种衣物穿在身上。妈妈的生活中多了不少乐趣,还锻炼了自己的手脚。我们也觉得,只要老人开心,愿意忙活,就随她的意,只要她觉得开心、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