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反思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同时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1]。该文件首次强调了改变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命题。2007年,中共第十七大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这是首次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阐述了“城乡一体化”,并指出:“我国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3]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4]。这个文件进一步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可见,关注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城乡社会体系建构的课题,也是关心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城乡教育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对于中国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之间的二元结构以及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和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受到不少的关注和研究。特别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城乡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对于城乡教育之间的博弈,究竟是城市教育取代乡村教育,还是城乡教育融合,或者城乡教育一体化,等等,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对策,那么究竟哪些对策最合适中国当下的乡村教育实情,适合中国乡村变革的实际呢?我们究竟走一条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之路?对于此,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反思,以便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N条对策
  1.文化先行
  不可否认,教育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教育改革需要进行文化的洗礼,一方面打破原有的文化,另一方面需要在文化冲突与交织中,进行新的文化建构,而要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就需要建构适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文化。但是,当前存在乡村社会的边缘化与乡村文化的虚化、乡村文化的解体与乡村少年精神的荒漠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重建乡村文化的尊严”[5]。同时,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乡村教育文化被城市取向的教育文化所取代、乡村教育文化的消亡的过程,也不是城市教育文化乡村化,而是乡村教育文化改革,积极转型,形成独特的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文化,城乡两者之间的教育文化在差异中走向交融,从而形成既保持各自独特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特征,又具有城乡之间的分享与对话的可能的文化。因此,有学者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在“现代中国文化”这一平台上重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普世价值和地方特性相统一的文化内容,以宽容和对话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既体现本文化特质又能理解、尊重异文化的文化主体[6]。
  2.制度保障
  制度是一种规范行为的硬性指标,也是一种政策,通过制度来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学者认为,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改革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生培养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投入制度、入学招生制度、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7]。
  3.城乡统筹
  有学者认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通过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之间的发展进行协调,在资源上向农村倾斜,对农村教育加以扶持,对城乡教育之间的问题进行统筹。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实现全面协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8]。
  4.理念变革
  有学者认为,要进行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进行理念的变革,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基于统一管理、整体推进、和而不同、平衡兼顾、资源共享[9]等理念。而且还有学者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丰富、发展和超越,并具有教育目标的城乡共生、教育资源的城乡互动、教育对象的城乡交融等三个方面的意蕴[10]。
  5.资源均衡配置
  教育资源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景,但是城市教育资源的相对丰富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形成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制约。为了更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只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11]。
  6.捆绑联动
  在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有些学者认为,通过捆绑联动,将其定位为两个法人单位,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管理同谋,计划同筹,资源同享,人才同用,信息同通,活动同行,责任同担,并采用物资捐赠式、人员互动式、工作统筹式等方式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12]。并进一步认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这种捆绑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能推进城乡教育的交流和分享,能带来城乡教育一体化。
  三、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反思
  1.前提:认识到城乡教育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地区教育与农村地区教育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呈现“二元结构”的对立,导致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农村教育的边缘化,特别是2001年新课程改革给城市教育带来了“锦上添花”之效果,但是并没有给农村教育“雪中送炭”。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农村教育被边缘化、农村教师的失落,以致农村教师喊出了“谁来拯救农村教育?”[13]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不断形成,教育公平理念也逐步生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城乡教育由城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结合发展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因为它“有利于克服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弊端,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14]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基础: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真正内涵
  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是进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倘若没有真正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就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对城乡教育具有一个较好的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呢?有学者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教育发展中把城乡教育置于由城市和乡村所构成的同一个大系统之中,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把它们视为同一个整体,以系统思维方式推动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实施教育的现代化[15]。有学者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城市、乡村打破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系统,在此过程中,教育系统产生出新的结构和功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本质,就是让所有人口,无论居住在城市或农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它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突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理性诉求,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的必然要求[16]。笔者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到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在尊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和特色的条件下,在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背景下,让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相互交流和资源分享,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融合,都能得到发展的过程。
  3.条件:理论的关照
  理论是行动的指导,这也是一个常识问题。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进行指导和关照,通过理论的清晰和明白,更好地进行操作和实践。笔者认为,主要需要考虑以下理论: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教育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样,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17]。第二,经济学理论的关照。经济学与教育学关系密切,特别是在对教育学的宏观领域的研究中,在教育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城乡教育一体化也需要经济学理论关照,正如查有梁先生所指出,从经济学上去判断一个地区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统计和比较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纳税之后的可支配收入)、生均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人均教育支出(家庭支付)、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分点定理、中位线定理、教育投入定理等数学模式来进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发展的理论分析[18]。第三,社会学理论。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是一项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是一种社会化进程,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是城乡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村落的变革研究,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查和思考,能更好地了解农村与城市之间学生的社会心理差异,能折射教育文化。通过社会学理论的关照,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寻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第四,人本理论。教育是属于人的教育,因此,教育改革需要以人为本,这是教育原点。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无论是城市教育还是乡村教育都需要关注人,那种漠视人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一种不成功的改革。总之,在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4.关键:如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
  (1)充分认识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
  首先,城乡教育一体化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城乡教育一体化包括了社会变革、教育变革、文化变革,因此,它是一项系统、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包括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还包括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乡思想观念的更新,等等[19]。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长期性,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需要摆正态度。一方面改革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我们又不能气馁,不能因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复杂而放弃改革,正如鲁迅所说,“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20]其次,城乡教育一体化面临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在城乡教育体制改革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遭遇到一系列的制度性障碍,诸如教师人事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等一些制度性因素。这些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成败。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好这些制度,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创造条件。再次,城乡教育一体化遭遇文化障碍。城乡文化存在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必然导致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导致乡村文化本身的虚化,这在今天实际上已越来越成了一个隐在的、却可以说是危机重重的、事关乡村社会生存命脉的大问题。乡村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整体文化与文明的发展[21]。在如此背景下,城市文化毫不犹豫地成为强势文化或者说是一种主流文化,特别是在网络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城市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而农村文化日益被边缘化,农村教育文化也出现空心化和危机,导致乡村伦理价值体系解体、乡村少年无根的存在、乡村教育中乡村的“隐匿”。[22]于是乎,城乡教育文化两者之间的差距和差异,使城乡学生之间出现鸿沟,即城市学校的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的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在二元文化的对立和博弈中,城乡教育一体化会出现文化症结。因此,需要解决这些障碍因素,为城乡一体化创设平台。
  (2)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原则
  首先是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原则。遵从教育规律是举办教育和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不遵从教育规律办事,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败。当然,教育规律,主要包括教育要适应和超越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教育要适应和超越人的发展规律。这样,我们要城乡教育一体化进城,解决农村教育与城乡教育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之间的差距问题,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遵从适应和超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城乡社会一体化的转型中,面对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城乡关系空前复杂的转换和剧变,迄今各国多采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地域均衡发展”等作为回应对策,试图通过人为的政策调适,以使由剧变引发的种种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23]。因此,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适应城乡社会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超越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其提供更新观念、革新文化、变革政治、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条件。   其次是适合我国国情,先试验,后推广,再普及等稳步推进的原则。国情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实际,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需要考虑到我国当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二元结构的现实,我们需要采取稳步推进的原则,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变革。可以采取区域性的“先试验,后推广,再普及”的原则,分阶段,有秩序地进行,需要城乡教育之间的“自组织”而不是强烈的行政手段,通过城乡之间的融合,自然而然地进行一体化。
  再次是教育财政公平原则。教育投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进程,因为发展教育需要人、财、物作保障,没有钱怎么办大事?教育财政机制关系到城乡教育之间的一体化进程速度的快慢。因此,需要做到财政中立原则、能力支付原则、横向公平原则、纵向公平原则、资源从富裕地区流向贫穷地区等教育财政公平原则[24]。
  (3)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经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一个重要方针。通过对别国教育经验的学习,结合本国的具体现实进行改造和改革,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的羽化成蝶。然而,一方面我们只有把别人的“真经”学透了,才能真正地反思,才能真正地本土化[25]。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不能简单地照搬或者照抄他人的经验和模式,无数历史证明那是错误的,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自我消化,自我革新,构建中国特色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
  “发展教育需先弥补短板”[26]。城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都不能被漠视,但是,当下的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大,农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短板,成为弱势,因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理,需要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教育“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21.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15.
  [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8-10-20.
  [4]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7-29.
  [5]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书屋,2006(10).
  [6] 魏峰.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8(5).
  [7]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研究,2010(11).
  [8] 胡蒙,陈文婷.城乡统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文学选刊,2011(5).
  [9] 王成.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10(10).
  [10] 邵泽斌.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从城乡教育均衡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复旦教育论坛,2008(5).
  [11] 黄若君.城乡教育一体化与资源均衡配置.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
  [12] 郑海波.捆绑联动促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小学管理,2005(6).
  [13] 林晓林.谁来拯救农村教育[OB/OL].http://bbs.gdm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
其他文献
当前政府负债规模虽然较高,但仍可以通过未来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以及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等逐渐消化。    信贷资金总量由去年的9.59万亿规模控制回落至今年7.5万亿,广义货币量(M2)由去年29.74%增长控制回调至今年计划增长在17%。今年又伴随房地产新政调控,上下游产业增长有弱化迹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正在凸显,2009年近乎天量的信贷投放所带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出来。已经被认定为当前银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早巳成为新闻媒体宣传的突出重点,与之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确保新闻公正,有力地促进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原因及提高遵医行为措施。方法:采用访问调查的方法,对13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38病人中,非医嘱用药者59.4%,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者49.7%,无
把握评选标准提升评审质量本刊讯6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开封日报社承办的2017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定评会暨'党报社长总编看开封'新闻采访活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的疗效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1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其相关问题。结果:Ⅱ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满意,肺结核属初治阶段者疗
“党报姓党,党报是报”,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的观点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党报的属性与特征。泰州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承载着党的声音,负有一种特殊的政治与社会责任。但它又与生活类
英语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景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深刻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化教学、直观手段、游戏和表演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复习和巩固新句型,以取得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期住院肺心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合理抗生素、化痰、平喘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40mg和酚妥拉
只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好再分配,保障居民收入合理稳定的增长,国家财力的增长终会成为“普天同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