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荣:与时俱进 民安心安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当李树荣先生还是一名香港大学学生时,便已经参加香港政府的“主要服务团”,先加入医疗辅助队,(然后转投民众安全服务队简称民安队)。至今,他已经在民安队服务了近四十个春秋寒暑。
  四十年来,孜孜不倦,李树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毫不懈怠,香港政府为了嘉奖其功德,于1998年授勋时,颁授其铜紫荆星章,同时,他还获委任为香港太平绅士这一荣誉。
  毫无疑问,李树荣先生的生活充满着奉献和承担,他的专业是香港市区重建局的一位总监,工余,他服务于香港特区政府民众安全服务队,是香港大学荣誉副教授,并服务于康复谘询委员会、精神健康复核审裁处等组织及机构。李树荣先生以自己作为公职人员的高度荣誉感和责任心,为香港市民的安居乐业尽情燃烧着光与热。
  
  四十载为港安民,不息不歇
  
  在港英政府管治时期,如今的民众安全服务队是“主要服务团”的一员,一贯秉持的宗旨,是“救急扶危,服务社会”。从大学时代便志愿服务于斯的李树荣先生向笔者介绍说:“民安队是根据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条例》成立的一支辅助纪律部队,归保安局管辖。成员既不属公务员,也不是香港政府的雇员。我们参加民安队的工作,全是自愿加入。政府全职人员负责培训,提供所需的制服、装备、器材等,出勤时候会有一点补贴。队员身份是公职人员。
  在平日,民安队人员返回其所属的单位,研习和深化其所学,候命执勤,协助其它应急部队及部门;协力把香港打造为安居乐业,利于持续发展的国际中心。。
  出于一颗赤诚的真心,大学毕业后,李树荣先生选择了继续留在民安队,从最底层的队员做起。1974年,李树荣先生参加了长官资历培训班,毕业后升级为前线指挥官,分派到紧急救援队服役。升职后的他感到自己的职责更加重大了,更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他说:“民安队的责任之一,就像消防人员一样,一旦香港发生任何天然灾难和人为祸害,我们就是第一批出去支持前线抢险的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都毅然迎难而上。”
  1979年到1980年,李树荣先生前往英国深造,期间要在民安队休假。回港后,他奉调到了山岭救援队。香港地形70%属山,市民们经常组织攀山活动,山岭事故如迷路、堕崖、失踪、受伤、甚至死亡等,屡有发生。每当此时,政府的抢险部门,会要求民安队山岭救援队赴现场协助。对此,作为前任大队长的李树荣先生深感欣慰地说:“此类事故无法杜绝。就去年而言,山岭救援队去年要出动七十多次。平安获救的市民也不少。民安队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受到香港社会认同的。”
  这些出勤还只是突发性的任务。遇上大节日如新年、中秋和国庆,市民一家团叙,或和亲朋外出趁热闹,人头攒动的时候,往往便是民安队员最需要值班戒备的时刻。在口岸、花车巡游、观看烟火的地方,民安队都会应警方的要求,派员协助管理人群,为民众的安全,欢乐的假日,保驾护航。在山火易发的季节,政府发出黄色火灾危险警告,民安队员便在消防局或渔农自然护理处当值。
  回顾过去四十年,李树荣先生多次变换民安队岗位,但是不变的仍是那颗赤诚服务的心。对于每一次调动,李树荣先生都欣然领命。李树荣先生服务过的单位,包括紧急救援队、港岛区域、山岭救援队、特遣部队、行政及发展部、少年事务部等。随着岗位的调迁,他服务台阶也扩大,眼界也更阔。2000年,李树荣先生升任为民安队副处长。2008年,他获香港特首曾荫权委任为民安队处长。
  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李树荣先生未敢怠慢,只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照顾船民,关怀殷切
  
  1975年,越南统一前后数年间,许多越南人民因政局变革,冒生命危险乘船来到香港。香港政府为了安顿这批不速之客,在各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禁闭式难民和船民中心,以便同时处理数万的船民。要妥善管理这些人,正规部队一时间难以提供额外人手,非政府组织亦缺乏能力和资源,当局便靠民安队填补入境处、警方和惩教处人手之不足,管理和照顾他们的起居,直至离港。由于民安队队员是志愿者,他们较易受船民接受,彼此的关系也较融洽。直到2000年5月,最后一个船民送走,最后一个营地关闭,民安队在船民中心的工作,才宣告胜利结束。
  旧事不须记,但这既然是历史的一部分,管理船民营的经验,还是萦绕在李树荣先生的脑袋里。他对笔者说,在船民留港的高峰期,年轻的他,一月中总有一两天是白天回办事处上班,周末和晚上则通宵在难民营当值,四季如常地乐此不疲。在新界粉岭的天祥军营,西贡军营、九龙的漆咸道军营、中环的夏悫营、青洲岛,甚至停在昂船洲由小轮改装的临时营舍,都有他的足迹。这些难得的体验,令年轻的他,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家庭的悲欢离合,生命和自由的可贵。
  然而,管理难民营也只是民安队员过去近60年的处理的多元化服务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例如,禽流感侵袭,特区政府要临时将多个户外活动中心改装为禁闭营,隔离受病毒感染的居民和访客。民安队临危领命,负责营地改装和日常管理。队方的营地管理能力,再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8年,香港有幸为国家主办马术项目。民安队全力以赴,在两个比赛场地协助管理,和在公交站疏导人流,为国家成功办奥,作出贡献。
  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猪流感”,随着一位从中美洲来港的商人,突袭香港。特区政府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对于这场既陌生又能致人于死地的猪流感,包括民安队在内的香港市民,所识不多,世卫则高调提及它的极高风险。民安队临危受命,藉着平时充足的训练和无比勇气,队员无畏无惧地再走到前线。
  当时那名墨西哥来港的病毒携带者就住在湾仔某酒店,香港政府将该酒店紧急封闭后,即征调包括民安队在内的人员协助民政署,负责禁闭营的基本管理工作。当时的情况无疑是令人焦虑的,李树荣先生回忆他第一天到酒店现场指挥,勉励上岗的民安队人员,要求他们注意安全,完成任务外,更须尽量满足持份者合理的要求,不能引起客人不安。为了安全隔离其它客人,政府让出两个度假村,由民安队改成临时猪流感隔离中心,实施封闭式管理。由于受监管的人士是游客,民安队福利中队更向住客提供临时消闲设施,务求宾至如归,运输中队则络驿于途,运送补给。
  整个行动持续了近十天,队员表现勇敢。回忆起这件事,李树荣先生深切体会到,所有队员无一例外,都极力将自己的能量奉献香港。民安队的表现,也深深感动了香港特区最高领导。检疫期过后,曾荫权在主持该酒店重新开放的户外典礼时,对民安队进行了公开表扬。作为其处长,李树荣先生对此深感自豪。
  
  与时俱进,为亚洲先锋
  
  长期服务于民安队,及如今担任民安队处长期间,李树荣先生对自己始终如一的要求,是不断自我提升素质,与时俱进。他密切关注民安队在社会的形象,队员的培训和表现,以及装备的更新,务求能与时并进。他说:“我们的队员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一旦穿起民安队制服,在使命感和行为上,都是一式的。队伍应该与时俱进,在职能技术及个人行为上,提高自己,扩大效率,在天灾发生时,帮助香港正规部队协调解决。”民安队的理念,就是要成为一支亚洲最优秀的民防辅助队伍!
  香港是生活节奏快速紧凑的国际化都市,市民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比如香港的交通网络,二三十年前已经规划得比较完善,系统工程也做得很完善,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所以李树荣先生总是说:“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去做到更好,不致辜负市民的期望。”
  除了在民安队赤诚奉献之外,李树荣先生同时还担任着一些公职。在康复谘询委员会,李树荣先生在政策层面上,向特区政府建议协调残障人士生活需求,使其自助。他也是无障碍交通运输委员会成员,希望能为弱势群体无障碍交通的问题,略尽绵力。此外,他也是精神健康审裁复核处的委员。责任是为那些久住病院渴望离院,或者换到其它中途院舍继续生活的精神病康复者,处理他们再融入社会的诉求。
  作为一个专业规划师和运输物流师,李树荣先生曾在政府运输署服务超过四分一世纪。涉及的范围,包括车管、公交规划和票务、地铁站换乘设计、隧道桥梁管理等。他也负责把政府的收费隧道、停车场、和停车收费表,交由私人机构管运,增加效率。
  2000年,李树荣先生离开运输署,成为特区政府新成立的“强制性公积金管理局”一位执行董事。在“积金局”工作六年后,他毅然加入市区重建局,担任其官塘项目总监一职,致力将官塘市中心旧区建成为一个高度绿化,集办公楼、商场、住宅和政府设施于一体的新观塘市中心。工余,李树荣先生也在香港大学地理系兼任荣誉副教授,硕士课程导师。
  在工作之余,李树荣先生爱好旅行,跑步和音乐,还拉过大提琴。闲暇时练习书法,和到市场买菜为家人做一顿便餐,是他常用的减压方法。他说:“要过均衡的生活,对自己公平一点。”工作时不忘放松,放松之余不忘回馈社会,这是他做事对人的方针。
  香港民安队的编制中,除了3200名成人外,尚有约3200名年龄12至17岁的少年团团员。他们要接受纪律、步操、急救和山野活动安全,义工等训练,律己助人。五年前,李树荣先生还是民安队少年事务副处长时,就一直积极致力于少年团活动的开展,希望他门在读书,课外活动之余,也有所得着。回归伊始,他特别关注香港少年的国民教育。他得到民安队同仁的支持和政府的资源配合,多次组织少年团参加内地国情教育活动,如访北京,相聚国旗下,参观中山故居、慰问受四川地震影响的儿童、参观上海世博,与新加坡少年团互访等等。他说:“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希望以后可以去更多的地方,让少年团体对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对他的个人经歴,李树荣先生在表示谦虚之时,也流露他的感恩之心。他说,在那艰辛的六十年代,他认为自已有机会利用社会有限的资源完成各阶段学业,加入民安队这个大家庭,然后建立家庭、事业,报效社会,是天大的缘分!他特别感激他的母校皇仁书院、香港大学对他的栽培,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对民安队的长官和队员而言,他则毫不迟疑地说:这是一支最优秀的志愿者团队!
  
  【人物简介】
  李树荣博士,香港皇仁书院中学毕业,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士、佛学硕士、哲学博士,英国格兰非大学理学硕士。注册规划师、运输物流师、太平绅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众安全服务队处长。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职业是市区重建局官塘项目总监。主要公职包括康复谘询委员会委员、精神健康审裁复核处委员、无障碍交通委员会成员。曾任职香港运输署、香港强制性公积金管理局,香港大学地理系兼任荣誉副教授。数十年服务香港民众,热情不减,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踏进人称“香港石雕收藏大王”汪裕祖先生位于大埔樟树滩的家,顿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石雕博物馆,一个名副其实的私人博物馆。连绵不断的各类古代石雕和历史文物,坐落在住宅内外,一尊尊,一排排,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穿越岁月沧桑,呈现眼前,让人应接不暇。一匹匹神骏,带人神游金戈铁马岁月,一尊尊神肃的佛像,让人梦回北魏隋唐繁华。  作为“馆主”,汪裕祖先生承接家族底蕴,多年来,奔走在世界各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弘扬文化
期刊
学记粥面,在香港很多人的记忆中并不陌生,而且在香港很多地方都有分店,品尝过的人不会忘记那令人回味的滋味。但细心的顾客,定会发现学记粥面逐渐发生变化,会发现她已经逐渐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学记粥面已经正式定名“元朗学记粥面”。  之所以加上“元朗”,是因为学记粥面就是从元朗发源。第一代创始人,即现任董事长陈祥发先生的父母,他们在五十多年前就打出学记粥面的招牌,从当年肩挑叫卖的流动小档开始,到陈祥发先
期刊
在香港冬泳界,有这样一位长者:他从1947年结缘冬泳运动起,就从未离开过这个领域,每天坚持在海滩畅泳半小时,风雨不改。所以,虽已年届八十高龄,他仍是精神矍铄、活力依然。这位长者就是被大家尊称为“香港冬泳大使”的韦锦潮先生。  因为热爱冬泳,并亲身感受到其益处,韦锦潮先生还致力推广冬泳运动,创办香港冬泳会,让大家在运动中享受健康与愉悦。同时,韦锦潮先生还是倡议设立救生员的第一人,在担任香港拯溺总会总
期刊
在社会三百六十行中,医生向来被认为是“最神圣的职业”,他常与救死扶伤、仁术济世等善行紧密相连。当然,一名优秀的医生,其蕴含的是德与术的并重。在医德上潜心修养,在医术上不断求索,主动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来更好地服务民众。一如张敬文医生,始终坚持跋涉在求学探索的道途中,牺牲个人休闲娱乐的时间用来汲取更多的知识,为的是帮助到更多的人,尽一位医者的责任与义务。他带领的皮肤科医务中心的宗旨是——“救死扶伤是我
期刊
“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粤剧。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浓浓粤韵从岭南发觞,流韵海内外,南国红豆飘香百年。陈剑声女士是传承粤剧的杰出代表之一。  陈剑声女士,是当代粤剧界一位出色的女文武生。她天资聪颖勤奋,自幼醉心粤剧,拜学过许多粤剧名师,多年来坚持边学边演,是“新马师曾”的入室弟子,有着扎实的演唱技巧,独特的舞台魅力,男子汉十足的功架;擅长扮演文武生角色,个个扮相俊
期刊
澳门,美国拉斯维加斯、大西洋城以及欧洲摩纳哥一起,并称为世界著名赌城。提起澳门,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是著名的博彩业。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钱康祺医师却以一名老中医的身份,为促进祖国传统医学在澳门的发展而努力。他传承祖业、技精艺熟。他自己经营着澳门人和昌国药行,并担任几家医药学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用他的话来说,“濠江和祖国一脉相连,祖国中医药事业理应在此生根、发芽和成长。”    中医世家 言传身教   
期刊
如今,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非常注重女性饰品,这些设计精美、做工细致、色彩鲜明的工艺品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顾客的眼球,让她们为之心动,也能引起年轻漂亮女士的停驻、观望、流连,秦文菲小姐就是设计这些时尚工艺品的美丽天使。  徜徉在时尚元素的长廊中,秦文菲小姐用独特的审美追寻时尚潮流,经常前往欧洲各地以了解最新的时尚资讯,为此,她设计的工艺品总是紧贴时尚前沿,而在不断追寻时尚、品味时尚的过程中,她享受着极大的
期刊
粤商是最早走出国门、对外贸易的先驱。自18世纪发展至今,粤商已突显出与旧时不一样的精神状态。而经济的竞争终究是文化的竞争,在新粤商精神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有效的结合与融合,也看到了岭南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1、敢为天下先  早期粤商的代表在广府,其中以十三行最为突出,主要从事贸易和运输。粤商人的勤奋以及诚信品质是促进十三行经贸迅速发展的基础。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
期刊
第三届“珠江论坛”暨“世界级珠三角都会”高峰会在澳门隆重举行    【本刊讯】由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澳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和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珠江论坛’暨‘世界级珠三角都会——现状与前瞻’高峰会”4月22日在澳门隆重举行。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卢树民和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出席论坛
期刊
在国术中医界,“医缘”就如一门哲学,特别是对于病患者来说,有了医缘指导,可谓是找到了生命的福音。而对于医者本身来言,医缘考究的是其从医的德与术。德术兼修,为复福德,这正是香港著名骨医杨新明先生的追求与操守。行医济世的道路上,杨新明医师尽己所能,执着付出,将帮助他人当作人生乐事,为患者带来“福德”,为弘扬国术而积极奉献着……    悬壶济世 尽己所能    杨新明医师祖籍广东罗定,在香港出生,九岁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