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把握适当时机,拓展学生合作意识;明确合作要求,提高学生合作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数学;学生;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76-0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会学习,会自主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本班级一位学生的照片,拖动鼠标,进行规则和不规则地放大和缩小。这种活动学生虽然喜闻乐见,但不明就里。教师随即出示问题:同学们会解释这一现象吗?那一种变化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立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合作兴趣:其实很简单,只要各小组的同学精诚合作,勇于探索,一定能够明白的。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情趣盎然之中主动参与,有效合作,获得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相关知识。
二、培养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我认为,这些合作技能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持之以恒,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
三、把握适当时机,拓展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分析学生,把握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哪些情况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探究和合作的价值。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二是学习任务是可以分解的,需要合理分工才能解决。如教学“统计”中,由于要“统计”的车的种类比较多,且车子经过路口的时间比较短,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有必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并且考虑到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可让他们自由组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好,学生兴趣浓,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学生合作学习,不仅高效地获取知识,还拓展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明确合作要求,提高学生合作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要求。具体明确的合作要求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小组应该怎样分工,组长应该怎样组织,都要使学生明确。在提要求时我是这样把握的,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要求要让学生重复一遍,加深理解;复杂的要求要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要求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讲解。而不能提出“下面你们进行小组讨论”,或是“你们在小组内说说吧”这样模糊的要求,否则就会形成少说一句话,十句补不上的被动局面,会使很多小组在合作时无所适从,合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要求明确了,学生合作的目的性就更强了,合作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五、进行有效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動,形成深刻的体验。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合作的过程、方法、态度。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小组的集体进行评价,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如果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这时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可以评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评价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关注互助、进步是评价的基础,评价不是为了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思路,强化积极学习的状态,体验成功合作、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
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倾听者、评论员。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关键词:数学;学生;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76-0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部分。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会学习,会自主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本班级一位学生的照片,拖动鼠标,进行规则和不规则地放大和缩小。这种活动学生虽然喜闻乐见,但不明就里。教师随即出示问题:同学们会解释这一现象吗?那一种变化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立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合作兴趣:其实很简单,只要各小组的同学精诚合作,勇于探索,一定能够明白的。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情趣盎然之中主动参与,有效合作,获得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相关知识。
二、培养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我认为,这些合作技能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持之以恒,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增强学生的合作水平。
三、把握适当时机,拓展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分析学生,把握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哪些情况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探究和合作的价值。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二是学习任务是可以分解的,需要合理分工才能解决。如教学“统计”中,由于要“统计”的车的种类比较多,且车子经过路口的时间比较短,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有必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并且考虑到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可让他们自由组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好,学生兴趣浓,节省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学生合作学习,不仅高效地获取知识,还拓展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明确合作要求,提高学生合作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要求。具体明确的合作要求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小组应该怎样分工,组长应该怎样组织,都要使学生明确。在提要求时我是这样把握的,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要求要让学生重复一遍,加深理解;复杂的要求要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要求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讲解。而不能提出“下面你们进行小组讨论”,或是“你们在小组内说说吧”这样模糊的要求,否则就会形成少说一句话,十句补不上的被动局面,会使很多小组在合作时无所适从,合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要求明确了,学生合作的目的性就更强了,合作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五、进行有效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動,形成深刻的体验。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合作的过程、方法、态度。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小组的集体进行评价,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如果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这时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可以评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评价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关注互助、进步是评价的基础,评价不是为了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思路,强化积极学习的状态,体验成功合作、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
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倾听者、评论员。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