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课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国内一批985重点大学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于2008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6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总结经验和做法,分析问题和不足,明确实施必要性,探索改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本科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56-02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在我国原本用于研究生的培养,随着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1],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985重点大学本科生中率先得到实施。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从2008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6年来受到了师生广泛好评,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文着重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出建议,以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在我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大学做法,而是源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1.人才培养质量滑坡。据教育部门户网站数据显示,普通高校2002年毕业生数为123余万,2012年则增至624余万,10年内增加了500万;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2年专任教师数为73余万,2012年仅为144余万。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规模并没有随着招生数的增加而变大,生师比明显扩大,由此导致教师疲于应付课堂教学,没有足够时间与学生在课后交流,不可避免地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2.创新拔尖人才缺乏。有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达到了79家,然而大陆的73家企业,无一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仍然是靠投资积累而不是技术进步”[1]核心技术的缺乏,深层次原因乃是创新拔尖人才的严重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并在全文中8次提到“拔尖”,可见形势之迫切。
  3.教师学生沟通不够。首先,随着2000年以来高校不断地扩招,生师比明显提高,教师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与老师沟通机会的减少;第二,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增长,大部分高校都面临着多校区办学,教师上完课后很难做到在校园过多地驻留;第三,随着大学排行榜的兴起,各高校都将科研放在了学校发展首位,制定了偏向科研考核的政策,导致教师个人精力不得不重点投放于科研。教师学生沟通机会的减少,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下降。
  4.就业考研形势严峻。近几年,媒体上经常出现“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词,可见就业形势严峻以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从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690万,2014年为727万,逐年递增,数量巨大。考研升学同样竞争激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递增缓慢,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1.7万,2013年为53.9万,2014年为56万。
  综上,大学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令人担忧,倒逼高等教育更加关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南京大学就提出“办最好的本科”,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也推出“珠峰计划”。在此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更显其价值和必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探析
  1.实施背景。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而管理学院在充满浓郁理工氛围的学校里,有着自己的困惑:
  专业认同感不高。由于学校在社会上广被认可的是理工科专业,绝大多数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热门专业优先填报,导致管理学院招录的很多是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由此,很多同学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热情不高,专业认同感不高。
  就业优势不明显。南京邮电大学号称“华夏IT英才的摇篮”,但管理学院不是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学院毕业生很少从事技术研发,大多从事金融、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及系统维护等工作,而在这些岗位中,来自其他高校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时体现不出南京邮电大学在IT行业中建立的传统优势。
  课后师生交流不多。新校区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老校区位于市区三牌楼,教师大多数住在市区,完成指定的课堂教学就需在两个校区间奔波,课后更是无心无力与同学多作交流。学科竞赛积极性不高。校园整体科技创新氛围虽然浓厚,但在文科学院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方面,学生积极性一直不高,同学们更热衷于社团活动或社会实习。基于以上原因,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从2008年始,在大三年级中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2.具体做法。第一,建设导师队伍。学院要求青年教师、新进博士必须担任导师,鼓励高级职称教师积极承担,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本科生指导工作,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已全部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部分从事学生工作或行政管理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其中。第二,理顺组织形式。我院实行师生互选与学院指定相结合,即在大三学年初,由各系主任与大三年级辅导员共同组织双选工作,结合师生双方意愿分配,没有明确意向的再进行集中指定。第三,明确指导内容。学院明确指出,本科生导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就业、考研、生涯规划、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指导,一切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第四,制定考核措施。学院要求导师保持经常与同学见面交流,平时做好书面记录,写清见面时间、地点、指导内容等,每学期汇总一次《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指导登记表》,并进行考核。   3.特色和成效。与专业指导相结合。同学们在大一大二偏重于基础类课程学习,大三年级开始专业课学习,从而对本专业学习和发展有了更高的期望,但也产生了更多的担心和迷茫。学院在大三学年初及时配备导师,给学生更多的专业学习指导和建议。
  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学院实行大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本科生导师“合二为一”,这样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提早沟通,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也可以提早得到老师指导参加到学科竞赛或课外科技创新中,从而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大三正面临着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有了导师的帮助,及时消除了选择的困惑。在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中,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导师给出针对性解答,有效缩短了学生的不适应期。
  总的来说,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从2008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6年以来,成效显著:有效改进了学风,密切了师生交流,提高了学科竞赛积极性,提升了师生满意度,在全校二级学院中最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配备导师的时间点问题。目前,学院实行的是从大三学年开始配备导师,但有部分师生反映,应从大一入学开始。一方面,学生大一正处于学习方式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期,学习方法更需指导,学习动力更需激发;另一方面,学生刚入学时自制力不高,进入全新环境中,容易放松和迷失自我,所以大一配备导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好大学四年规划。
  其次,导师与学生的匹配度问题。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老师同样有自己的专业要求和研究方向,而在最初的导师分配中,不可能完全考虑到这些因素,带来的问题是,在指导毕业设计或学科竞赛过程中,因为导师制的束缚,容易导致学生选不到合适的导师,或导师选不到合适的学生。
  再次,缺乏学校层面政策的支持。目前,学校层面并没有要求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指导文件,导致学院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无章可循,对学生或老师提出的要求没有硬性约束力,最终带来的问题是很难在考核奖惩上严格执行规定,容易让导师制流于形式。
  三、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改进
  1.进一步创新学院组织工作。拓展导师选拔来源。从2013年开始,管理学院每年招收近700名新生,而全院目前专任教师仅80余人,全部依靠现有教师,有很大现实困难。为此,一方面继续以博士、青年教师为主,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由学院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来担任导师或导师助手,可大大减轻导师队伍的压力。改进师生双选程序。鼓励学生和导师互选,结合各自优点和研究方向,避免由于学院的指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在指导过程中,确有不合适的,允许中途申请更换导师或学生,坚持双选一贯到底。加强过程考核监督。为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加强过程考核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形成责任意识,从而将导师制工作落到实处。
  2.进一步创新导师指导工作。指导内容更加明确。将就业率、升学率、学生满意度、科技创新参与率、学科竞赛获奖率等纳入奖励考核指标,形成明确的可操作办法,挂钩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及职称晋升。沟通方式更加灵活。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可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亦可利用新媒体社交工具,进行远程、视频实时沟通,沟通要注重实效,而淡化形式。指导形式更加多元。各系允许进行自己的微创新,有条件的可在大一年级开始试行导师制;也可根据学生及教师专长组成竞赛型、科研型、考研型特色小组;也可形成团队指导,即由多个教师联合指导多个学生,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保障措施。完善组织保障。积极促成学校层面的领导和指导,形成由校学工部、教务处,学院党委,各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组织格局。
  完善经费保障。老师的辛勤付出,应有所回报,要积极保护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学校经费支持,对老师发放导师补贴。完善政策保障。学校不能仅仅是奖励科研产出,而淡化教学付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承认教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付出,积极鼓励教师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
  四、结语
  综上,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高校实行不超过10年,在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也仅实施了6年,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好的做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唯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优势,切实促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光远.十八大报告中的经济转型路线图[N].中国经营报,2012-11-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和根基。这就指明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所必须坚持的核心和方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与理论和实践的根据,以及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同一共存、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正确使用科学技术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恩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对解决我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自然;辩证统一;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斯堪尼亚(中国)合作学校”为例,分别从体制机制、实训基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外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89-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期刊
摘 要:在探讨高校图书馆馆藏和地方文献保护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是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的建设,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54-02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础性设施,在高
期刊
摘 要:对建筑工程专业群2012-2014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专业群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得到企业认可,同时提出建议,有利于深化建筑工程专业群教学改革和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群;就业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
期刊
摘 要:品格培养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拓宽品格培养渠道,以苏州农职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为例,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格培养的重要性、基于品格培养社会实践开展的途径及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品格培养;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94-02  “复旦大学投毒案”、“
期刊
摘 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程是新疆高校开设的一门地方特色课程,通过专题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十分必要。通过对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专题教学的摸索实践,提出专题教学的改革思路及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希望对今后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27-02
期刊
摘 要:课程学时设置直接影响院校对该课程的投入资源。价值工程是一种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项决策技术方法,它从分析产品或事物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出发,力求以最少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运用价值分析法探讨苏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学时设置是否合理,有助于提高该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完成水平。  关键词:价值工程应用;课程学时设置;功能;成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为开展军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员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笔者以中国知网为依据,从高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校世界史教学培养大学生能力素质研究、大学生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培养研究三个层面,了解研究现状。在现有资料中,几乎未见高校非历史专业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鲜见专门研究世界史教学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成果;未见世界史教学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的研究成果;未见基于学员国际视野与战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出现偏颇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都值得深入思考。基于此,通过对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并对高校人才培养及在校大学生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需求标准;调研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