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体外循环下器官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关键词体外循环;器管肿瘤;护理配合
原发性器官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2%。气管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确诊为气管肿瘤时,瘤体已不同程度的侵犯气管,引起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引起肺性脑病。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瘤体,建立通畅气道,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我科与2009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成功地为1例气管肿瘤患者实施气管肿瘤切除术。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3岁,有支气管哮喘史2年。因吸气性呼吸困难2周,加重4天入院。查血气:PH7.349,PaCO2 6.79KPa,PaO27.95KPa。支氣管CT仿真内镜示:气管肿瘤伴气管局限性狭窄。考虑气管肿瘤发生严重梗阻,气道已基本阻塞,呼吸困难明显,直接影响人体的换气,故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气管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环境、设备准备
手术安排在设备齐全、体外专用的手术间进行,将室温调节至22~25℃,湿度保持在50%~60%,并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术前检查全自动手术床性能是否良好,电刀吸引器及各种监护仪器等运转是否正常。
2.2 器械、物品准备
常规准备开胸器械及体外循环器械,准备一套不同大小的血管阻断钳和阻断管,薇乔可吸收3/0及4/0缝线、Prolene3/0、4/0缝线,涤纶垫片等。做好更换体位铺巾的准备,备齐术中所需的各类铺巾辅料及含碘切口保护膜,备齐放置体位用物。
2.3 手术室人力安排
体外循环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配合,对护士要求高。针对本例手术,我科派1名体外循环专职洗手护士和2名巡回护士配合该手术,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4 心理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时,因Ⅱ型呼衰表现为呼吸急促(伴有“三凹”症)、面色青紫、表情惊恐、大汗淋漓,情绪烦躁不安。巡回护士对其施行对症的心理护理:用柔和的目光注视患者,用手轻轻的抚摸患者的双手,用和缓的语音语调向其介绍手术效果及成功的实例,以缓解其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15分钟的交流,患者面部表情放松,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完成各种麻醉操作和穿刺。工作人员忙而不乱,避免过多流露出紧张的神态,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 手术过程及配合
3.1 体外循环的建立
患者先取平卧位,局麻下行右腹股沟纵切口,右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用Prolene3/0缝合插管荷包后,套以两根不同颜色的细长阻断管有于插管后的阻断和固定。
静脉注射肝素后,在荷包线的中央,用11号刀片切开血管鞘,股动脉插入F20号导管作供血管,股静脉插入F28号导管作引流管,收紧荷包线止血,同时用10#线分别将插管与荷包线阻断管一起结扎固定;接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建立。
3.2 气管肿瘤切除
用若干切口保护膜粘贴固定体外插管后,去除原先的铺巾,将患者改取左侧卧位90°。右胸后外侧第5肋间进胸;游离右肺韧带,游离气管中下段,扪及气管肿瘤,环形切开气管远端,经肿瘤下方用一气管导管插入左支气管,同时经口腔气管插管,导管远端位于气管肿瘤上方,待肿瘤切除(连同气管完整切除肿瘤),两管相连行左肺通气(即连接麻醉机)。
用薇乔可吸收3/0及4/0缝线重建气管:间断吻合两气管断端,先吻合软骨部气管,吻合至周径3/5时,退出左支气管导管,并将气管导管延伸过气管吻合口插至隆突,完全吻合气管,恢复正常双肺通气,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后,渐停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7分钟。
冲洗止血,检查吻合口无出血漏气等,右胸第8肋间放置胸引管,常规关胸。
拔除右股动脉、股静脉插管,结扎荷包线,缝合切口。
为了减少吻合口张力,用7#线把下颌和前胸皮肤缝吊,使颈部固定于前屈15º~30º。
4 体会
术前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所需用物及体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术中改变体位时应妥善固定各导管,避免管道滑脱造成危险。正确安置手术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同时,更换铺巾敷料后,不可将原来的铺巾敷料移出手术室,以免核对时混淆。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该例手术紧张复杂且手术器械种类较多,故洗手护士应提前30min洗手,整理器械台。备齐术中所需用物,将体外循环所需的各种静脉插管有序摆放,以便术中迅速配合主刀医生建立体外循环,及时解除患者的缺氧状态。洗手护士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应能预见手术过程并于巡回护士联系,配合中力求准、稳、轻、快[1]。
为维持足够的动脉血氧分压,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急诊部分体外循环,提高机体的氧合分压,去除二氧化碳[2]。因为患者呼吸道严重堵塞极度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出现低氧血症,心肺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采用常规的诱导方法和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方法,可能会使瘤体脱落,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故应先在局麻下建立股动-静脉体外循环,保证安全,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郭尚耘、许乐.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5.
[2] 骆喜宝、张文斌、彭丽.急诊体外循环在气管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体会.体外循环杂志2001年第2期第3卷.
关键词体外循环;器管肿瘤;护理配合
原发性器官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2%。气管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确诊为气管肿瘤时,瘤体已不同程度的侵犯气管,引起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引起肺性脑病。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瘤体,建立通畅气道,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我科与2009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成功地为1例气管肿瘤患者实施气管肿瘤切除术。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3岁,有支气管哮喘史2年。因吸气性呼吸困难2周,加重4天入院。查血气:PH7.349,PaCO2 6.79KPa,PaO27.95KPa。支氣管CT仿真内镜示:气管肿瘤伴气管局限性狭窄。考虑气管肿瘤发生严重梗阻,气道已基本阻塞,呼吸困难明显,直接影响人体的换气,故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气管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环境、设备准备
手术安排在设备齐全、体外专用的手术间进行,将室温调节至22~25℃,湿度保持在50%~60%,并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术前检查全自动手术床性能是否良好,电刀吸引器及各种监护仪器等运转是否正常。
2.2 器械、物品准备
常规准备开胸器械及体外循环器械,准备一套不同大小的血管阻断钳和阻断管,薇乔可吸收3/0及4/0缝线、Prolene3/0、4/0缝线,涤纶垫片等。做好更换体位铺巾的准备,备齐术中所需的各类铺巾辅料及含碘切口保护膜,备齐放置体位用物。
2.3 手术室人力安排
体外循环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配合,对护士要求高。针对本例手术,我科派1名体外循环专职洗手护士和2名巡回护士配合该手术,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4 心理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时,因Ⅱ型呼衰表现为呼吸急促(伴有“三凹”症)、面色青紫、表情惊恐、大汗淋漓,情绪烦躁不安。巡回护士对其施行对症的心理护理:用柔和的目光注视患者,用手轻轻的抚摸患者的双手,用和缓的语音语调向其介绍手术效果及成功的实例,以缓解其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15分钟的交流,患者面部表情放松,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完成各种麻醉操作和穿刺。工作人员忙而不乱,避免过多流露出紧张的神态,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 手术过程及配合
3.1 体外循环的建立
患者先取平卧位,局麻下行右腹股沟纵切口,右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用Prolene3/0缝合插管荷包后,套以两根不同颜色的细长阻断管有于插管后的阻断和固定。
静脉注射肝素后,在荷包线的中央,用11号刀片切开血管鞘,股动脉插入F20号导管作供血管,股静脉插入F28号导管作引流管,收紧荷包线止血,同时用10#线分别将插管与荷包线阻断管一起结扎固定;接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建立。
3.2 气管肿瘤切除
用若干切口保护膜粘贴固定体外插管后,去除原先的铺巾,将患者改取左侧卧位90°。右胸后外侧第5肋间进胸;游离右肺韧带,游离气管中下段,扪及气管肿瘤,环形切开气管远端,经肿瘤下方用一气管导管插入左支气管,同时经口腔气管插管,导管远端位于气管肿瘤上方,待肿瘤切除(连同气管完整切除肿瘤),两管相连行左肺通气(即连接麻醉机)。
用薇乔可吸收3/0及4/0缝线重建气管:间断吻合两气管断端,先吻合软骨部气管,吻合至周径3/5时,退出左支气管导管,并将气管导管延伸过气管吻合口插至隆突,完全吻合气管,恢复正常双肺通气,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后,渐停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7分钟。
冲洗止血,检查吻合口无出血漏气等,右胸第8肋间放置胸引管,常规关胸。
拔除右股动脉、股静脉插管,结扎荷包线,缝合切口。
为了减少吻合口张力,用7#线把下颌和前胸皮肤缝吊,使颈部固定于前屈15º~30º。
4 体会
术前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所需用物及体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术中改变体位时应妥善固定各导管,避免管道滑脱造成危险。正确安置手术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同时,更换铺巾敷料后,不可将原来的铺巾敷料移出手术室,以免核对时混淆。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该例手术紧张复杂且手术器械种类较多,故洗手护士应提前30min洗手,整理器械台。备齐术中所需用物,将体外循环所需的各种静脉插管有序摆放,以便术中迅速配合主刀医生建立体外循环,及时解除患者的缺氧状态。洗手护士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应能预见手术过程并于巡回护士联系,配合中力求准、稳、轻、快[1]。
为维持足够的动脉血氧分压,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急诊部分体外循环,提高机体的氧合分压,去除二氧化碳[2]。因为患者呼吸道严重堵塞极度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出现低氧血症,心肺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采用常规的诱导方法和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方法,可能会使瘤体脱落,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故应先在局麻下建立股动-静脉体外循环,保证安全,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郭尚耘、许乐.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5.
[2] 骆喜宝、张文斌、彭丽.急诊体外循环在气管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体会.体外循环杂志2001年第2期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