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的一个周末,同早些年深圳无数个周末一样,阳光打在每个人脸上,王石正在卖玉米,倒电器,而姚振华还没有上大学。
其实蛮感谢这样难得的周末,万科停牌了,宝能与万科之争暂可歇息片刻,这也得以让人冷静思考王氏与姚氏身后所处的不同的时代与命题。
正如笔者所说,这篇姚氏人物稿并不单纯是一篇人物稿,力求以人见商,以商见世,力求不加以主观评判。姚与王的对决,更像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决,只不過姚招惹的是代表产业资本的灵魂人物——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代言人。
笔者更愿意把姚氏看作一个群像,一个信号,摆在这个群体面前的是一道命题。姚与王最终的结局,影射着一个时代的变局。
一
金融和实业是姚振华的两架马车,姚振华的宝能系,通过钜盛华这个平台来控制前海人寿等资本、保险业务,通过宝能地产来控制地产实业。
根据宝能集团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司。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金洋”这只名不见经传的港股,已被宝能系悄然打造成了其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
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公司,在发展的前20年时间里还只是以实业为主,但2012年是宝能系发展的关键年。这一年,宝能集团联合发起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被纳入宝能核心业务范畴。
宝能集团并未公开过总资产数额,按照宝能集团2015年12月18日发布的回应王石质疑的声明中所说,总资产数千亿。而比对前海人寿目前的资产规模,2015年已经达到1260亿规模。也就是说,前海人寿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接近完成了宝能系20年的资本累积。
前海人寿2012年的总资产为17.3亿元,2013年为170亿元,2014年为560亿元,2015年为126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18%。
姚振华的前海人寿为什么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增长如此迅猛?这要从其主营业务“万能险”说起,万能险一直占前海人寿90%以上的产品份额。
万能险其实就是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由于其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等,且因兼顾投资收益和相关保障致使其低收益率及高额销售回佣,使得该产品在全国热销。
说到底,万能险隶属于影子金融。2007年以来,银行、信托、证券等机构开始大量发行理财产品,2014年仅银行理财余额就达到了15万亿,但也聚集了大量的风险,甚至有人称之为“旁氏骗局”。
“影子金融”大行其道的背景,是相关部门希望打开民间沉淀资金这道闸门。在探索金融改革的进程中,慢慢发展非国有金融,实现金融脱媒。
这也使得姚振华可以挥动着这个资本大旗摇旗呐喊,巨额保费流进前海人寿。但如同影子金融实为表外业务—样,民间资本也未真正流^实体经济,而是利用实体经济的资本平台狠炒了—把。
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依靠源源不断的保费,规模迅速做大,前海人寿利用金融脱媒大势成为资本市场新贵。
固然姚振华在购买万科股票上演绎了多次财技和杠杆手段,但让其有如此底气和成为“野蛮人”的第一桶金却是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想来,影子金融大行其道的初衷,有其金融市场化考虑,也有其经济下滑换挡的背景,任何事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固然监管不力,但也无法因噎废食。但这却成就了姚振华这样的政策敏感型逾矩者。
说句公道话,这与道德无关。
二
姚振华出手了。
从2015年1月份至8月份,前海人寿累计买入万科A股股票约11.94亿股,此后同属宝能系的钜盛华接力,大肆买入万科A股股票。
另外,宝能系还通过资管计划买入万科股份。不仅如此,钜盛华A股、H股全面出击,据港交所披露的权益公告显示,宝能系下属公司钜盛华2015年12月11日再一次增持7864.15万股万科H股。
据估算,宝能系此次收购万科股份累计约花了400多亿元。至此,宝能系持股万科22.45%,超过华润的15.29%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只是姚振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的其中一个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姚振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大肆买入过深振业A、华侨城、宝诚股份、天健集团,中炬高新、南玻A等。
其实不只是姚振华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布局股市,安邦保险也买入万科5%的股票。安邦保险还在瞄准远洋地产、同仁堂、金风科技等。而阳光保险则在2015年12月2日一天举牌三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以来,安邦、前海、国华、富德生命等8家险企参与举牌近30家上市公司,主攻地产、金融,在医药、快消类亦有布局。
也就是说,并不是只有姚振华这么干。
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绝不是单一因素所决定,这轮举牌主要看中地产和金融的低估值,而在整个大的宏观背景下,现金配置成资产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正如FT中文网所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此刻出现了杠杆收购热潮?更为深远的看,这一手法并不新鲜的收购大战揭示了中国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逐步控制,这其实也是当前流动性无法达到实体经济的体现。
这不仅是万科和宝能系的战斗,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还是那些人,江湖可能换了天地,新玩家已经成为主角。
姚与王的对决,更像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决。姚氏代表的金融资本在经济下行阶段成为救命稻草,其上位与凌厉行为脱不开时代的命题。
只不过姚振华招惹的是代表产业资本的灵魂人物王石——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代言人。他是一面旗帜。 只是姚振华这个“买办”,让王石们很不适应。
三
45岁的姚振华,1988年-1992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双学士学位。有说法称其毕业后卖菜或卖油条,笔者一笑了之,那个娶女秘书的桥段,更是花边新闻。李嘉诚早年做钟表店店员和橡胶厂当推销员彰显了一个人的吃苦耐劳,到了姚氏这儿就变成了笑柄。
那都是过去的事。
姚振华排行老大,潮汕人。潮汕出了名的商帮,与老大哥和同龄人一样,姚早些年也从实业做起。与之年龄相仿的44岁的潮汕人马化腾借互联网之势成就了一方霸业,同样年龄相仿的46岁的黄光裕也是借力打力,早些年借东风做地产和门店,要不是身在囹圄,八成这会儿也做成了电商。
可以看到,60后、70年代出生的一批潮汕企业家,大多借势政策红利扶摇直上,从早先的实业,到后来的互联网,再到如今的金融杠杆。这与长他们40岁的潮汕人李嘉诚虽异曲,但同工,李嘉诚也是借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和百废待兴的红利,一步步走到今天。
王石也如是。
潮汕商帮与晋商、徽商并称为中国三大商帮,潮汕商人肯吃苦,做事灵活,大部分潮汕商人都擅长交际租公关。潮汕人敢闯敢拼、敢冒天下先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双刃剑。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商海这条船到处险礁巨浪。潮汕人有彪悍气,却少了点中庸。
弄潮没有错,但当一个人比别人快三步,并在胜利的喜悦下一味冒进时,这个故事也许听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正所谓福兮祸所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每个人并不是随随便便成功,这要看天分。当王石公开指责姚氏“信用不够”,并暗指姚氏商业帝国为空中阁楼时,这个潮汕人借舆论之手是这么回应的:“有业内人士评价,前十年看万达,前五年看华润置地,后十年看新晋巨头——宝能。”并称“与万达、华润置地这些名噪一时的房企巨头隔空对阵”。
好一个隔空对阵。
企业成功靠什么,靠机制,靠团队,靠机遇。姚振华抓住了最后,却忽略了前两个。据爆料,炒人是姚振华的强项,从开业到现在,前海人寿已经更换了三轮总经理,“不受尊敬。”前任总经理说。而宝能地产高薪挖角的高管也都纷纷离去,团队很快就七零八落。
只不过,有时,实力比能力更重要。
这个潮汕商人并不是个案,他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一道,力求荣华富贵,但荣华富贵不等于荣誉等身,这要看天赋。摆在姚振华面前的显然是一道命题:充当了金融资本代替产业资本的急先锋,这步棋是对还是错?如何收场?未来路在何方?
这道命题又岂止摆在姚氏面前,他是個探路者,他一定不甘心。人们也许会嘲笑这个人,但愿我们不要去嘲笑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个错误。
姚与王最终的结局,影射着一个时代的变局。
摘自搜狐网
其实蛮感谢这样难得的周末,万科停牌了,宝能与万科之争暂可歇息片刻,这也得以让人冷静思考王氏与姚氏身后所处的不同的时代与命题。
正如笔者所说,这篇姚氏人物稿并不单纯是一篇人物稿,力求以人见商,以商见世,力求不加以主观评判。姚与王的对决,更像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决,只不過姚招惹的是代表产业资本的灵魂人物——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代言人。
笔者更愿意把姚氏看作一个群像,一个信号,摆在这个群体面前的是一道命题。姚与王最终的结局,影射着一个时代的变局。
一
金融和实业是姚振华的两架马车,姚振华的宝能系,通过钜盛华这个平台来控制前海人寿等资本、保险业务,通过宝能地产来控制地产实业。
根据宝能集团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司。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金洋”这只名不见经传的港股,已被宝能系悄然打造成了其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
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公司,在发展的前20年时间里还只是以实业为主,但2012年是宝能系发展的关键年。这一年,宝能集团联合发起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被纳入宝能核心业务范畴。
宝能集团并未公开过总资产数额,按照宝能集团2015年12月18日发布的回应王石质疑的声明中所说,总资产数千亿。而比对前海人寿目前的资产规模,2015年已经达到1260亿规模。也就是说,前海人寿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接近完成了宝能系20年的资本累积。
前海人寿2012年的总资产为17.3亿元,2013年为170亿元,2014年为560亿元,2015年为126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18%。
姚振华的前海人寿为什么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增长如此迅猛?这要从其主营业务“万能险”说起,万能险一直占前海人寿90%以上的产品份额。
万能险其实就是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由于其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等,且因兼顾投资收益和相关保障致使其低收益率及高额销售回佣,使得该产品在全国热销。
说到底,万能险隶属于影子金融。2007年以来,银行、信托、证券等机构开始大量发行理财产品,2014年仅银行理财余额就达到了15万亿,但也聚集了大量的风险,甚至有人称之为“旁氏骗局”。
“影子金融”大行其道的背景,是相关部门希望打开民间沉淀资金这道闸门。在探索金融改革的进程中,慢慢发展非国有金融,实现金融脱媒。
这也使得姚振华可以挥动着这个资本大旗摇旗呐喊,巨额保费流进前海人寿。但如同影子金融实为表外业务—样,民间资本也未真正流^实体经济,而是利用实体经济的资本平台狠炒了—把。
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依靠源源不断的保费,规模迅速做大,前海人寿利用金融脱媒大势成为资本市场新贵。
固然姚振华在购买万科股票上演绎了多次财技和杠杆手段,但让其有如此底气和成为“野蛮人”的第一桶金却是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想来,影子金融大行其道的初衷,有其金融市场化考虑,也有其经济下滑换挡的背景,任何事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固然监管不力,但也无法因噎废食。但这却成就了姚振华这样的政策敏感型逾矩者。
说句公道话,这与道德无关。
二
姚振华出手了。
从2015年1月份至8月份,前海人寿累计买入万科A股股票约11.94亿股,此后同属宝能系的钜盛华接力,大肆买入万科A股股票。
另外,宝能系还通过资管计划买入万科股份。不仅如此,钜盛华A股、H股全面出击,据港交所披露的权益公告显示,宝能系下属公司钜盛华2015年12月11日再一次增持7864.15万股万科H股。
据估算,宝能系此次收购万科股份累计约花了400多亿元。至此,宝能系持股万科22.45%,超过华润的15.29%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只是姚振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的其中一个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姚振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大肆买入过深振业A、华侨城、宝诚股份、天健集团,中炬高新、南玻A等。
其实不只是姚振华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布局股市,安邦保险也买入万科5%的股票。安邦保险还在瞄准远洋地产、同仁堂、金风科技等。而阳光保险则在2015年12月2日一天举牌三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以来,安邦、前海、国华、富德生命等8家险企参与举牌近30家上市公司,主攻地产、金融,在医药、快消类亦有布局。
也就是说,并不是只有姚振华这么干。
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绝不是单一因素所决定,这轮举牌主要看中地产和金融的低估值,而在整个大的宏观背景下,现金配置成资产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正如FT中文网所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此刻出现了杠杆收购热潮?更为深远的看,这一手法并不新鲜的收购大战揭示了中国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逐步控制,这其实也是当前流动性无法达到实体经济的体现。
这不仅是万科和宝能系的战斗,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还是那些人,江湖可能换了天地,新玩家已经成为主角。
姚与王的对决,更像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决。姚氏代表的金融资本在经济下行阶段成为救命稻草,其上位与凌厉行为脱不开时代的命题。
只不过姚振华招惹的是代表产业资本的灵魂人物王石——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代言人。他是一面旗帜。 只是姚振华这个“买办”,让王石们很不适应。
三
45岁的姚振华,1988年-1992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双学士学位。有说法称其毕业后卖菜或卖油条,笔者一笑了之,那个娶女秘书的桥段,更是花边新闻。李嘉诚早年做钟表店店员和橡胶厂当推销员彰显了一个人的吃苦耐劳,到了姚氏这儿就变成了笑柄。
那都是过去的事。
姚振华排行老大,潮汕人。潮汕出了名的商帮,与老大哥和同龄人一样,姚早些年也从实业做起。与之年龄相仿的44岁的潮汕人马化腾借互联网之势成就了一方霸业,同样年龄相仿的46岁的黄光裕也是借力打力,早些年借东风做地产和门店,要不是身在囹圄,八成这会儿也做成了电商。
可以看到,60后、70年代出生的一批潮汕企业家,大多借势政策红利扶摇直上,从早先的实业,到后来的互联网,再到如今的金融杠杆。这与长他们40岁的潮汕人李嘉诚虽异曲,但同工,李嘉诚也是借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和百废待兴的红利,一步步走到今天。
王石也如是。
潮汕商帮与晋商、徽商并称为中国三大商帮,潮汕商人肯吃苦,做事灵活,大部分潮汕商人都擅长交际租公关。潮汕人敢闯敢拼、敢冒天下先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双刃剑。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商海这条船到处险礁巨浪。潮汕人有彪悍气,却少了点中庸。
弄潮没有错,但当一个人比别人快三步,并在胜利的喜悦下一味冒进时,这个故事也许听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正所谓福兮祸所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每个人并不是随随便便成功,这要看天分。当王石公开指责姚氏“信用不够”,并暗指姚氏商业帝国为空中阁楼时,这个潮汕人借舆论之手是这么回应的:“有业内人士评价,前十年看万达,前五年看华润置地,后十年看新晋巨头——宝能。”并称“与万达、华润置地这些名噪一时的房企巨头隔空对阵”。
好一个隔空对阵。
企业成功靠什么,靠机制,靠团队,靠机遇。姚振华抓住了最后,却忽略了前两个。据爆料,炒人是姚振华的强项,从开业到现在,前海人寿已经更换了三轮总经理,“不受尊敬。”前任总经理说。而宝能地产高薪挖角的高管也都纷纷离去,团队很快就七零八落。
只不过,有时,实力比能力更重要。
这个潮汕商人并不是个案,他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一道,力求荣华富贵,但荣华富贵不等于荣誉等身,这要看天赋。摆在姚振华面前的显然是一道命题:充当了金融资本代替产业资本的急先锋,这步棋是对还是错?如何收场?未来路在何方?
这道命题又岂止摆在姚氏面前,他是個探路者,他一定不甘心。人们也许会嘲笑这个人,但愿我们不要去嘲笑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个错误。
姚与王最终的结局,影射着一个时代的变局。
摘自搜狐网